专题17 多个知识点交叉试题-三年高考(2015-2017)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

上传人:蟋*** 文档编号:285436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7 多个知识点交叉试题-三年高考(2015-2017)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专题17 多个知识点交叉试题-三年高考(2015-2017)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7 多个知识点交叉试题-三年高考(2015-2017)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7 多个知识点交叉试题-三年高考(2015-2017)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doc(2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 2017 年高考题】 ( 2017新课标卷) 图 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 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 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 68题。 图 2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 2 000 毫米 B约为 2 000 毫米 C约为 210 毫米 D远小于 210 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8如 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来源 :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

2、答案】 6 C 7 A 8 B 7此题需要区别理论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理论蒸发量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实际蒸发量与下垫面关系密切。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势最高,坡度最大,下渗少,也最不利于截留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处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实际蒸发量最小;且由于该流域气候干旱,坡面没有植被生长,缺乏植物蒸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 看出,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下渗少,地下水埋藏深,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 8 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积扇和河谷三地种植,不论在哪种植均会拦截到达盐湖的水量,破坏原有平衡,使湖水减少,但由于此湖水盐度已成饱和状态(材料中

3、有关键信息:盐度饱和),所在湖水盐度并不会增高,只能使湖面缩小。而湖水富营养化与氮磷物质相关。故正确选项为 B。 考点:影响蒸发的因素农作物种植对环境的影响 【点睛】由于气温高,理论上可蒸发量很大,但实际上,受到下界面影响,如岩性硬,地表水少,地下水埋藏深,实际蒸发量可能远 远小于理论上的可蒸发量。从该流域看,盐湖 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流域多年实际蒸发量与该流域降水量相差不大。 ( 2017天津卷) 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读图回答1 2题。 1盘山从山顶至山脚分上、中、下三盘,夏季常出现 “三盘暮雨 ”的现象。图 1 中受 “三盘暮雨 ”影响最明显的自然景观是 A

4、 a B b C c D d 2目前,天津部分称 “沽 ”的村落(图 2 所示)已难寻觅,主要原因是 A城市的扩展 B河流的改道 C人口的迁移 D文化的融合 【 答案】 1 C 2 A 【解析】 考点:自然景观的形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睛】本题以天津的旅游景观和村落分布为背景材料,考查自然景观的形成和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需要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进行分析,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第 1 题,在理解 “三盘暮雨 ”景观形成的基础之上获取有效信息,明确飞瀑景观主要是流水流

5、经落差较大的区域而成,受区域降水量的影响最大,因此下盘飞瀑受 “ 三盘暮雨 ” 的影响 最大;第 2 题,要结合图示信息获取称 “沽 ”的村落的分布特点,进而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分析称 “沽 ”的村落消失的原因。 ( 2017北京卷) 图 6为 107国道邯郸 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 。 读图,回答第 911题。 图 6 9该段国道能够 增加沿线商业网点数量 促进沿线地区人口流动 缓解陇海铁路运输压力 促使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 A B C D 10图示区域内 , A地形复杂多样,风能资源丰富 B以水田农业为主,水稻播种面积大 C国道以西公路建 设难度小,路网密度大 D南部水资源丰富,可

6、跨流域向北部调水 11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该做法可以 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 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 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 A B C D 【答案】 9 A 10 D 11 D 10图示区域位于河北、河南和湖北省,属于我国中部地区,风能资源不丰富;南部的湖北省以水田农业为主,水稻播种面积大,北部河北、河南省以旱地农业为主,小麦播种面积大;国道以西地形起伏 较 大,公路建设难度大,路网密度小 ; 南部湖北省水资源丰富,可跨流域向北部调水 。 11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 ,有利于 减少对地下水 的 利用,

7、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有利于 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 。 农作物抗旱能力与农作物本身的习性有关, 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不会提高 农作物抗旱能力 ,也不会 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 考点:交通线和农业。 【点睛】该题 要求 根据图中信息进行空间定位,确定图中区域跨越了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南方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以旱地农业为主。 【 2016 年 高考题】 ( 2016海南卷) 福建海坛岛面积 276.61 平方千米,人口约 35 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 13 15题。 13. 该民谣反映了

8、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A. 降水多 B. 风力大 C.日照强 D. 气温高 14. 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A. 高大、屋顶尖、窗大 B. 低矮、屋顶缓、窗大 C. 高大、屋顶尖、窗小 D. 低矮、屋顶缓、窗小 15. 当 地居民主要从事 A. 渔业 B. 林业 C.种植业 D. 牧业 【答案】 13.B 14.D 15.A 【解析】 试题分析: 13.从材料提取信息“福建海坛岛”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季风区,“地势低平”“风沙满地跑”说明当地风力大。其他气候特点,材料并没有相关信息说明。故选 B。 考点:中国区域地理。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组的关键是理解当地盛传

9、“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这民谣所反映的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较典型,因而参考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 ( 2016天津卷)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 1-4 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 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1.图 1 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 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 由西向东倾斜 C.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 由北向南倾斜 2.该地区 5000 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 3.与天津市其他 地

10、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 4.图 2 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度低 B.降水少 C.人口密度大 D.距海远 【答案】 1.C 2.A 3.B 4.C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 4条古海岸线的分布, 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离现在海岸线最近,说明地势最低,所以古代海岸线分布地区的地势总体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2.该地区 5000 年来海 岸线位置的经历了图中显示的 共 4 个位置,在海岸线有贝壳堤,说明是径历了较长时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所以 5000 年来海岸线位置变化反映了海平

11、面间歇性下降。 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海拔较高,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因而降水较多。 4.图 2所示甲地为天津市的中心城区的位置,人口密度大,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所以比周边地区气温高。 考点:海岸线变化、降水和气温的成因。 【名师点睛】该题组是以天津市 古海岸线、气温和降水分布图为材料,通过古海岸线分布特点判断天津市地势变化趋势,根据 贝壳堤的形成条件 来推断 该地区 5000 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特点。第 2 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充分理解 贝壳堤的形成过程。第 3-4题难度小,结合等高线和降水分布,可以推出地形雨是导致 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甲地是天津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

12、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 ( 2016上海卷) (十五)澳大利亚是独占一块大陆的南半球国家。 29.前往澳大利亚旅游的人,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都能感受到某一文化圈的浓浓乡情。这一文化圈是 A.拉丁美洲文化圈 B.太平洋文化圈 C.东欧文化圈 D.西欧文化圈 30.某些国家虽 然远隔重洋,但仍同属于一个文化圈。这主要是由于文化圈划分考虑的核心依据是 A.文化源地 B.生活习俗 C.语言文字 D.思想观念 【答案】 29、 D 30、 A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考查文化圈。 【名师点晴】最早来澳大利亚的移民是英国人,澳大利亚是英联邦的成员国,其国民主要是英国人的后裔,有着西欧的文化特点

13、。 文化圈 向外迁移的不仅是整体文化的个别部分,也可能是整个文化模式。 文化圈不仅限于一个地理空间范围,它在地理上不一定是连成一片的。在一个文化 丛相关的不同地带,只要有一部分文化元素是相符的,它们就同属一个文化圈,如东亚文化圈、北美文化圈等。文化圈是独立持久的,也可以向外迁移;澳大利亚就是西欧文化向外扩散形成的共同文化圈。 ( 2016北京卷) 图 4 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第 5、 6 题。 5. 图中 A.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 B.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 C.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 D.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6.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 A.地理按 1:

14、10万比例描绘,特征清晰 B.冰川地处新疆,覆盖范围山脊延伸 C.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 D.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港口数量少 【答案】 5.D 6.C 【解析】 试题分析: B错;该河流为我国的外流河,主要分布在季风区中,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C对;从图上的信息难以判断海域的位置, D错。答案选 C。 考点:河流特征判读 【名师点睛】从图中读取山地、海洋、冰川、陡崖、湖泊、瀑布等信息,结合河流水文特征的判断与分析,进行综合分析。 ( 2016新课标卷) 图 1 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 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

15、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 7-9题。 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降水量增加 坡面径流增加 蒸发(腾)量增加 地下径流增加 A. B. C. D.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 7.B 8.C 9.D 【解析】 试题分析:

16、 9.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渗量,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总量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 ,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故选 D。 考点:河流、水循环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由文字材料和图片构成,以近年来的热点话题“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考查植被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是教材中“水循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内容的迁移应用,识记植被的生态作用,理清植被破坏或恢复对下渗、蒸发、地表径流等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正确解答该组试题的关键。植被破坏,将导致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同时坡面上地表径流速

17、度加快,区域水体总量减少,蒸发和蒸腾减少,区域降水量减少;反之,则出 现相反的结果。理解上述关系,第 7、 8小题可迎刃而解。第 9题题干中的“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是重要条件,降水到达地表后,不需再考虑下渗、蒸发的部分。因此影响河流径流量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总量:降水越多,河流径流量越大;反之越小。图中岩层(不透水层和透水层)的倾斜是导致甲乙两河径流量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 2016新课标卷)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 6-8题。 6.在 高山苔原带

18、,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7.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量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 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 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答案】 6.C 7.D 8.C 【解析】 试题分析: 7.由上题可知,雪期 缩短会 加剧冻害,由此判断积雪覆盖一方面通过增加土壤的湿度,起到抵御冻害的作用;另一方面“积雪覆盖”会低于强风的侵袭,起到“保温”作用。 长白山为东北 -西南走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A 错;西北坡,不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地区,气温不是最低, B错;西北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晴天多,日照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高中地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