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车站设计规范.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2853929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道路车站设计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城市道路车站设计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道路车站设计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道路车站设计规范.doc(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城市道路车站设计规范1.1 首末站1.1.1 首末站的设置应结合旧城改造、新区开发、交通枢纽规划,并应与其城市公共交通衔接,方便换乘。1.1.2 首末站的设置应根据综合交通体系的道路网系统和用地布局,按以下原则确定。1 选择在紧靠客流集散点和道路客流主要方向的同侧。2 与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走廊相临近,且便于与其他客运交通方式换乘处。3 首末站宜设置在道路使用面积较富裕而人口又比较集中的居住区、商业区或文体中心及等主要客流集散点附近。4 在火车站、客运码头、长途客运站、大型商业区、分区中心、公园、体育馆、剧院等活动集聚地或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点上宜设置多条线路共用的首末站或公共交通枢纽站。5 长途客

2、运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主要出入口50m范围内应设公共交通首末站。6 0.7万人3万人的居住小区宜设置首末站;3万人以上的居住区应设置首末站,首末站宜设置在小区出口临近区域。 7 首末站设置应使一般乘客都在以该站为中心的350m半径范围内,其最远的乘客应在800m半径范围内。8 首末站宜靠近公共交通停车场或保养场。9 以300m半径计算,公共交通车站服务覆盖面积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中心区覆盖率大于70;以500m半径计算,中心区覆盖率不得小于90%。10 在缺乏公共交通首末站用地的地方,可利用建筑物或道路资源安排首末站,但不应在平交路口附近设置首末站。1.1.3 首末站的规模应按线路所

3、配营运的车辆总数确定,并宜考虑线路发展的需要。1 每辆标准车首末站用地面积应按100 m2120m2计算。其中:回车道(行车道)和候车廊的用地每辆标准车用地20 m2;车队办公用地(含调度管理、职工学习、休息室)每辆标准车2 m23 m2;绿化用地面积不宜小于该站总用地面积的20%。当该线路所配营运车辆少于10辆或所用地狭长、高低错落等不宜使用等情况之一时,可乘以1.5倍以上的用地系数。2 首站在不用作夜间停车时,应按该线路全部营运车辆的60%计算;首站如用作夜间停车,用地面积应按该线路全部营运车辆计算。且不宜小于1000m2。首站站务房面积不宜小于35 m2。首末站安排在建筑物内时,用房面积

4、宜因地制宜。3 末站用地面积应按线路全部营运车辆的20%计算。末站站务房面积不宜小于20 m2。1.1.4 有自行车、摩托车、私家车存车换乘的,应另外附加用地面积。对位于城市边缘或近郊的首末站,可结合用地条件另增加用地面积。1.1.5 当在首末站建加油设施时,其用地应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的规定,另行核算面积后加入首末站总用地面积中。1.1.6 在设置无轨电车的首末站时,应同时考虑车辆转弯时的偏线距和架设触线网的可能性。车辆特别集中时,应根据电力供应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宜将首末站设置在靠近整流站的地方。1.1.7 无轨电车整流站的规模、服务半径及折返能力按现行国

5、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1995的要求执行。1.1.8 首末站的设计内容应符合表1.1.8的要求。表1.1.8 首末站设计内容设 施首站末站信 息站 牌广告牌*服 务公用电话无障碍设施候车廊*座 椅公 厕非机动车存放*机动车停车换乘*安全环保隔离护栏*照 明监 控消 防绿 化*运营管理站场管理室线路调度室智能监控室司机休息室卫生间茶水间清洁用具杂务间停车坪回车道抢修和低保注:“”表示应有的设施,“*”表示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表示可无的设施。1.1.9 首末站必须站内按最大铰接车辆的回转轨迹设置回车道,且道宽不应小于7m。在公共交通用地较困难的地方,回车道可利用就近街

6、道。1.1.10 远离停车场保养场或有较大早班客运需求的首末站必须建停车坪,停车坪内应有明显的车位标志、行驶方向标志及其它营运标志。停车坪的坡度宜为0.3%0.5%。1.1.11 首末站的入口和出口应分隔开,且必须设置明显的标志。出入口宽度应为标准车宽的3倍4倍。当站外道路的车行道宽度小于14m时,进出口宽度应增加20%25%。在出入口后退2m的通道中心线两侧各60范围内,应能目测到站内或站外的车辆和行人。1.1.12 首站候车廊的构成应包括主体结构、站牌、公共信息牌、广告牌、休息凳、盲人道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候车廊应在明显的位置设置站牌标志和发车显示装置。2 夜间廊内应有灯光照明。3

7、候车廊的建筑式样、材料、颜色等可根据本地的建筑特点设计,宜实用与外形美相结合。4 候车廊设施应达到防雨、抗震、抗风、防雷、防盗的要求。5 候车廊廊长应为以6m的整数倍,且不宜小于18m。6 站亭高度不宜低于1.5m,站亭顶棚宽度不宜小于1.5m,且不应超出顶棚宽度。7 当多块站牌竖向排列,最上面站牌顶边距地面的高度不宜大于1.2m,最下面站牌底边距地面的距离不宜小于0.4m。8 站台长不应小于两辆标准车长加上车辆前、中、后各5m的基准,宽度不应小于2m,且应高出地面0.20m。站台应采用水泥混凝土材料,厚度不小于0.15m。9 站台可设置隔离护栏,护栏离站台靠马路边缘不宜小于0.2m,护栏宜选

8、用不锈钢材料。10 站亭应采用不易变形、防污性能好、防腐蚀能力强、易清洗、耐辐射的材料;候车亭顶棚应采用隔热性能好、防紫外线的材料;灯箱应易拆卸和维修,且要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广告窗应采用易清洁且不易老化、变形、磨损的材料。11 广告窗必须预留三分之一作为公益性广告。公共信息导向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GB/T 15566.4的规定。站牌、公共信息牌应有灯光照明装置。1.1.13 末站候车设施应因地制宜,可参照本规范1.1.12条的规定执行。1.1.14 具备条件的首站应设置停车和低级保养功能。1.1.15 首末站停车区道路宜采用混凝土路面结构,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

9、构时,应作抗车辙增强处理。1.1.16 首末站加油、加气合建站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50156的规定执行。1.1.17 电动汽车首末站还应安排充电设施用地,并符合安全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GB/T18487.3的规定。1.2 中途站1.1.1 中途站的设置不应与城市交通管理规则有矛盾,不得妨碍交通。1.1.2 中途站应设置在公共交通线路沿途所经过的客流集散点上,宜与过街通道、其他交通方式近距离衔接。1.1.3 中途站应沿街布置,站址宜选择在能按要求完成营运车辆的安全停靠、便捷通行、方便乘车三项主要功能的地方。1.1.4 在路段上设置中途停

10、靠站时,上、下行对称的站点宜在道路平面上错开,叉位设站。在主干道上,快车道宽度大于或等于22m时可不叉位设站。道路绿带或路肩较宽时,宜采用港湾式中途站。1.1.5 对置设站、同向或异向换乘距离应按现行国家标GB 50220-1995中3.3.4.1条的规定执行。1.1.6 在道路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附近设置中途站时,宜在过交叉口50m以外。在大城市车辆较多的主干道上,宜设在100m以外。郊区站点与平交口距离应参照公路等级的停车视距标准,一级公路宜设在160m以外,二级及以下公路宜设在110m以外。换乘距离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 50220-1995中3.3.4.2条的规定执行。1.1.7 多条

11、公交线路重复经过同一路段,中途站宜并站设置。当不符合下列条件时,宜分设车站。1 主要集散站的共站线路不宜超过12条或高峰小时最大通过车数不宜超过120辆。2 中等规模中途站共站线路不宜超过6条;3 一般规模中途站共站线路不宜超过3条。1.1.8 在并站时,电、汽车不应共用同一停靠点;两条以上电、汽车共用同一车站时,应有分开的停靠点,其最小间距不宜小于2倍1.5倍标准车长。1.1.9 多条公交线路分设车站时,相距不宜超过 50m。1.1.10 具备条件的车站应增加车辆停靠通道。1.1.11 中途站的平均站距宜为500 m600m。市中心区站距宜选择下限值;城市边缘地区和郊区的站距宜选择上限值;百

12、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站距可大于上限值。道路公共交通的站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220-1995中3.3.1条的规定。1.1.12 市区线路长度宜为10 km12km,市郊线路长度不宜大于18km。1.1.13 中途站候车廊(亭)应设置在公共交通线路沿途所经过的各主要客流集散点上,应与规划路网及客运枢纽站等相结合。1.1.14 中途站候车廊及站亭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220-1995中1.1.11条的规定。1 共站停靠线路条数较多时,廊(亭)长应适当加长;2 一般规模中途站仅设候车廊(亭),廊(亭)长不宜大于1.5倍2倍标准车长,全宽不宜小于1.2m;3 在客流较少的街道上设置

13、中途站时,可不设或适当缩短候车廊,廊长不宜小于5m;1.1.15 没有候车廊的站点的站牌设计,除应安装公交线路牌外,还应设计安装交通图的结构,并设夜间照明功能。1.1.16 中途站候车廊前必须划定停车区。1 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线路行车间隔在3min以上时,停车区长度宜为1.7倍标准车长加前后各5m的安全距离;2 线路行车间隔在3min以内时,停车区长度为两辆1.7倍标准车长加车间距5m和前后各5m的安全距离;3 若多线共站,停车区长度不应大于三辆1.7倍标准车长加车间距各5m和前后各5m的安全距离,停车区宽度一律为3.5m。4 在中小城市,通过该站的车型在两种以上时,均按最大一种车型的车长计

14、算停车区的长度。1.1.17 在车行道宽度小于10m的道路上设置中途站时,宜建避车道。1 沿路缘处向人行道内成等腰梯形状凹进不应小于1.5m,在车辆较多、车速较高的干道上,凹进尺寸不应小于3m。2 开凹长度应按本规范1.1.16条计算。1.1.18 快速路和主干道及郊区的双车道公路,停靠站不应占用车行道,应采用港湾式布置。1 市区的港湾式停靠站长度应按1.1.16条计算;2 在设有隔离带的40m以上宽的主干道上设置中途站时,可不建候车廊;3 城市规划和市政道路部门应根据城市公交的需要,在隔离带的开口处建候车站台,其设计应符合本规范1.1.17条的规定。4 当隔离带较宽大于3m以上时,可减窄一段

15、绿带宽度,作为港湾式停靠站。减窄的一段长度不应小于二辆营运车同时停靠的长度加上安全距离,宽度不应小于1.5m。1.1.19 中途站停车区道路应符合本规范1.1.15条的规定。1.1.20 中途站设计内容应符合表1.1.20的要求。表1.1.20 中途站设施设 施中途站分类小型站中型站大型站信息设施站牌广告牌便利设施无障碍设施候车廊*座椅*自行车存放*安全隔离护栏*照明注:小型站是指6条线路以下,中型站是指712条线,大型站是指13条及以上。“”表示必须,“*”表示视具体情况可选,“”表示可无。1.3 出租汽车营业站1.3.1 出租汽车应在火车站、客运码头、机场、公路客运站等对外交通枢纽和医院、

16、大型宾馆、商业中心、文化娱乐和游览活动中心、大型居住区及市内交通枢纽等地方设营业站,并依据流量的需求确定营业站用地规模,分级建站。1.3.2 出租汽车以(长宽)4.8m1.8m为当量小汽车基准,其它类型车辆均按此基准折算。1.3.3 中等规模(10辆以上)营业站应配套一定的服务设施,且符合以下规定:1 营业站的建筑项目宜包括营业室、司机休息室、开水间、卫生间等,每个项目的建筑面积据每个站的实际情况确定。2 营业站用地宜按每辆车占地不小于32 m2计算,其中停车场用地不宜小于每辆车26 m2,建筑用地不宜小于每辆车6 m2。3 营业站的建筑式样、色彩、风格应具有鲜明的地区及出租汽车特点。1.3.4 城市出租汽车采用网点式营业服务时,营业站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km,其用地面积宜为250 m2500 m2。1.3.5 城市出租汽车宜采用路抛制候客服务,在商业繁华地区、对外交通枢纽和人流活动频繁的集散地附近设置候客点,划定车位,树立候客标牌,宜设在具备条件的道路两侧或街头巷尾。候客点单向距离不应大于500m,每个候客点车位设置不宜少于5个,用地面积24 m2/车位。1.3.6 在城市主要干道人流集中路段应设置出租汽车招手停靠点,停靠点间距宜在1km以内。每个停靠点不宜少于2辆车同时停车载客用地,用地面积20 m2/车位。在非禁停路段,应允许出租汽车紧靠路边上下客,即停即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