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学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8524593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学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学案)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学案)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学案)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考纲要求,掌握高考诗歌鉴赏中有关人物形象的命题规律,掌握答题步骤;2、涵泳诗歌,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学习重点:根据命题规律总结出答题步骤学习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新的考题知识链接:一、高考考纲解读与考点简析:(一

2、) 鉴赏评价D 考查材料近几年以唐宋诗词为主。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和作者,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二)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二、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的形象一般分为: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意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

3、的物象) 三、命题规律:一般问法诗、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或者诗、词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请赏析诗词中某人的形象。变相提问有人认为塑造了这样的人物形象,有人认为塑造了那样的形象,谈谈你的看法。学习内容:四、例题1(2010年福建卷)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苔,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解析 在北宋新旧党的斗争中,郭祥正的遭遇有似苏轼,因此他对苏轼颇为同情,感慨很多。该诗侧重描写景色和人物形象,打破了往年“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的窠臼。径:小路。崖:山崖。苍:深青色。抱:环绕,围绕。山翁:指诗题中诗人所访的隐者。 问:结合第三

4、、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步骤一、二,各1分),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步骤三,1分)要点和答题步骤总结:(要记笔记)要点: 步骤: (1)概括形象基本特征+身份; (本诗问题中已经点出身份)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特征的依据; (3)形象的典型意义或表现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 例题2、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问:这首词塑造了一

5、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答: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的形象。(步骤一,1分)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然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二,1分)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慨。(步骤三,1分) 修改答案: 总结解题步骤: 达标检测:五、课堂练习 1 、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一,1

6、分)。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二,2分)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步骤三,1分) 2、(2011四川高考卷)坏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问:请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3分)来源:学。科。网Z。X。X。K答:颔联写诗人观赏杏花,以诗自娱,

7、以自然清新的笔触表现了诗人的平淡闲适、情趣高雅;颈联写到禅伯之多病,儒先之固穷,对朋友的惦念写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尾联诗人以六朝人士的“纶巾鹤氅”的装扮去探访友人,表现出诗人的风流飘逸。总结:三个步骤要灵活运用,本题逐联分析,已将各步骤融入其中。六、课后练习1、(05年全国高考一)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问: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答:(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步骤一,1分),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

8、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步骤二,2分)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步骤三,3分) 2、 鹧鸪天 代人赋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问:诗中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答: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步骤一,1分)。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干)远望(步骤二,1分),足见其情之痴绝(步骤二,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