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的变化说课稿.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8523167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蜡烛的变化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蜡烛的变化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蜡烛的变化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蜡烛的变化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蜡烛的变化课后说课武定近城小学王建高蜡烛的变化一课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一课,是属于课程标准中的物质世界的范畴。本课主要通过蜡烛变化的系列研究,发现物质的变化有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两大类。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及教学流程等几方面作如下简要说明。一、教材及教学内容按照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中又有规律可循。教材选取了学生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蜡烛受热熔化、受冷凝固、燃烧发光、发热等一系列现象,揭示物质变化的两种基本类型。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第一,通过

2、实验探究蜡烛的变化,认识物质的两类基本变化。第二,有根据地讨论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巩固前面所学知识。第三,拓展探究,在六个实验中,选择几个来做一做,通过观察、实验,来判断是属于哪类变化,进一步提高获取证据的意识,强化对两类变化的理解。教材是按照“问题实验结论应用”的思路编排,以便我们在教学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我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把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如下:过程与方法: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等现象中归纳出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既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

3、当的语言表达和概括。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辨别生活中物质变化是属于了哪一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无时无刻都发生在我们身边。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性。三、教学重难点六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成熟、逻辑思维正在发展的阶段,通过实验和观察,收集大量证据,归纳物质变化的类型,得出结论,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教学难点是:能从周围的物质变化现象中收集证据来判断物质变化属于哪

4、一类。四、教法和学法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法、集体研讨法,并同时综合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本课涉及到的探究实验,都比较简单,对于实验的操作方法除了提醒安全外,我将弱化处理,让学生自主实验。为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我采用“实验探究”、“比较分类”和“集体研讨”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关于物质变化现象的认识后,请学生把所有看到的物质变化现象分成两大类,并在大家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物质变化分为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两大类。这个规律的认识,不是教师强加于学生,而是学生经历“猜测实验探究收集证据概

5、括分类得出结论”这样的探究和思考过程自行获得。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体现了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概括能力。五、教学准备为了确保课堂探究的顺利进行,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本节课的理解,我准备了以下实验材料:蜡烛,蜡块,锥形瓶,铁勺、火柴、碱粉、生鸡蛋、饮料罐、石灰水、白醋、烧杯、酚酞液、实验记录表等提供给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研究时使用。六、教学流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本节课我根据“先学后教,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以“

6、自主、合作、探究”为中心,按照“主动和谐”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本节课分四个教学环节,即独立自学、互动交流、总结评价、运用拓展。1、独立自学:(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精彩的导入,可以很快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积极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学习情境,使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展开。因此,在新课引入时,我利用酚酞试剂、石灰水、白醋三种透明液体创设一个神奇的变化,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提出:“谁知道这里面有什么秘密?”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探究热情,接着教师通过叙述揭示课题。(2)接着出示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自学,关键是尊重学生的心里

7、感受,培养他们的学习情趣。使学生在“问题生成单”的指引下,限时学习教材,理解教材,初步把握教材,建立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其能有效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自主参与学习。2、互动交流:互动交流是每节课的重要教学环节,本节课我分两个环节来完成。(1)学生合作探究蜡烛的变化,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科学探究就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在合作探究蜡烛变化的环节中,每一个实验我都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方法,发挥其能动性。同时,让学生全身心的经历和体验,这些实验相对简单,效果明显,更能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以充分的展示和培养。所以,我通过四个探究

8、活动来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活动一,了解蜡烛的特点。首先,教师出示蜡烛,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在观察蜡烛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阐述蜡烛的特点,描述出蜡烛光滑、容易断、易熔化、能燃烧等特点,揭示蜡烛的一些可能发生的变化。活动二,加热蜡烛。其目的是指导学生认识蜡烛在一定的条件下,从固体转化为液体、从液体转化为固体的形态变化。这个活动是一项很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技巧,至于加热蜡烛的实验不需要教师一步一步的带领,在强调安全外,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重要的是把观察到的事实记录在“实验观察记录表”上,实验结束后,进行分析总结。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首先让学生预测加热蜡烛会有

9、什么变化,然后提供材料,放手让学生自行实验加热蜡烛,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而教师在这一活动中,主要是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小组,提示学生观察。活动三,燃烧蜡烛。首先提出:“如果点燃蜡烛,又会怎么样变化呢?”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进行猜想:“点燃蜡烛可能发生的变化”;接着引导学生分组利用教师准备好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点燃蜡烛有什么变化。在这个活动中,我对实验材料有所改变,把烧杯改为锥形瓶,这样效果改明显一些,可以提高实验效果。活动四,归纳、概括物质的两种变化。归纳、概括可以对所到收集的证据进行分析整理,提炼出精华。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指定部分小组汇报加热和点燃蜡烛所发生的现象,接着

10、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加热蜡烛和燃烧蜡烛的不同,归纳出加热蜡烛没有新的物质产生,这样的变化只是形态的变化。点燃蜡烛有二氧化碳、碳这些新的物质产生,这样的变化叫做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从而得出物质的变化有形态的变化(物理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两大类。随后教师重点强调在产生新物质变化时,常伴随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物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现象来辨别生活中的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2)选做一些物质变化的活动,加深理解。在六个活动中,学生选择两个来做一做,通过观察、实验,来判断是属于哪类变化,进一步提高获取证据的意识,强化对两类变化的理解。教师演示几个,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判

11、断属于哪一类变化。其余留给学生课外实践探究。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3、总结评价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简要进行学习总结,然后老师进行点拨评价,补充总结,提炼知识要点,形成知识体系。4、运用拓展(1)联系实际,巩固辨析。联系生活实际,有根据地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其目的是巩固前面所学知识,强化对两种变化的理解。这部分教学内容,教材提供了7个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是:先分小组自行讨论完成,然后由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回

12、答,再引导全班学生订正。这些变化中,有些属于性质变化,学生不易理解“性质变化”的意思,我采用“变不回去”这样通俗易懂的话语帮助学生理解。如“生鸡蛋变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就是性质改变了。(2)拓展解决问题。我设计生活中常见的菜刀生锈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解答,同时与下一课要探究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其目的是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进行目标检测,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也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激发学生课外观察和研究。七、板书设计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归纳式的板书,直观明了,体现全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板书设计如下: 1、蜡烛的变化 加热: 蜡块 蜡油 (不产生新物质) :叫形态变化 (固体) (液体)水点燃: 蜡烛 二氧化碳 (产生新物质):叫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碳总之,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自主、合作、探究,将科学探究落实到实际生活中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认识,体现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理念。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当好课堂上的配角,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提倡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着力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精品文档】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