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学资料终极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8523140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3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教育学资料终极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职业教育学资料终极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教育学资料终极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学资料终极版.doc(7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职业教育学资料终极版职业教育的结构体系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职业P27 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并以其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的种类。职业教育学P18 职业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职业教育学是一门研究职业教育现象,探讨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新兴学科。职业教育的功能、体系、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机制、质量评估以及劳动就业等,都是职业教育小所要探究的问题。教育P27

2、 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过程;狭义的教育又称学校教育,指的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职业教育学的学科任务P24职业教育学这门学科的本体任务就是揭示职业教育的规律,指导职业教育的实践,促进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1、从理论的角度上讲,职业教育学是研究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2、从实践的角度上讲,职业教育学是指导职业教育实践,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专业设置P113是指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立与调整。所谓设立是指专业的新建与开设;调整是指专业的变更或取消。

3、课程的定义: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各系统。(新中国成立之前一直使用“课程”这一概念职业教育P28 职业教育就是在一定的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对社会各种职业、各种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者和从业者所进行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使其成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宽广的职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劳动者,从而适应就业的个人要求和客观的岗位需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教育的特点P341、 职业性特点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就在于“职业”二字,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体现在它的培养目标上,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十分明确。

4、2、社会性特点(1)办学的社会性(2)职业教育办学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3、实践性特点(1)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具体实践性特点。职业教育的教学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2)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4、大众性 5、终身性(PPT)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P41(一)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二)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需要(三)发展职业教育是实现社会稳定的需要(四)发展职业教育是科技进步的需要 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国民素质提高、社会稳定、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因此,全社会都应关注和支持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甩掉“学而优则仕”的腐朽思想的束缚,努力开

5、创职业教育的美好明天。职业教育学的学科范畴P19职业教育学与其他各类教育学的关系:各类教育学是指学前教育学、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特殊教育学等,职业教育学与各类教育学共同组成了整个教育学的复杂体系;职业教育学与整个教育学体系的关系:是个体与总体、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职业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P191、萌芽阶段:16世纪到19世纪后半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母育学校泛智学校,他不仅论述了职业教育的理论问题,还论述了职业教育的实践问题。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对学校劳动教育的职业意义作了精辟的论述,他提出劳动教育是使儿童获得独立生活能力,改善贫困生活状况不可缺少的手段 。在林哈德与葛笃德他主张教

6、育与劳动相结合以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欧文,新道德世界书中关于普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2、独立形态的职业教育学产生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 ,凯兴斯泰纳 ,劳作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工作学校要义必须把公立学校办成“劳作学校”美国 ,杜威 ,是进步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与职业”,第一,体现在他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上。第二,体现在他将职业教育与人的发展联系起来。第三,体现在他主张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结合起来的思想上。黄炎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首创者,为我国职业教育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某个性只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

7、,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能力之准备,做到“使无业者有业,是使有业者乐业”。他提出办学应遵循社会化和科学化的方针;关于课程,他指出“社会日趋进步,职业也日趋分化,职业学校的课程、教材,尤需赶上科学的发展,使学生不至于落后于社会形势,落后于科学”;关于教学原则,他总结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3、科学职业教育学建立阶段美国,埃文斯职业教育基础 莱博迪七十年代美国学校职业教育问题 芬奇和克伦奇尔顿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编制 美国职业教育协会职业教育未来学日本,仓内史郎和宫地诚哉职业教育 细谷俊夫技术教育概论德国,海因茨G格拉斯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学苏联,职业技术教育经济学中国,高奇职业教育概论 中华职业教育社

8、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刘春生职业技术教育导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原理职业教育的历史沿革P30(一)古代的非正式的职业教育阶段在奴隶社会中,所谓的“学在官府”,以“官学合一”“学茞结合”“世为畴官”为主要特征。从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实习“百工教育”。在长期封建社会的制约和儒家“学而优则仕”“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不器”等观念的影响下,职业教育可以说一直处于社会的底层,备受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的鄙视。没有正式的学校教育,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二)近代正规职业教育的产生阶段 截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这一阶段的职业教育已被纳入国民教育的体系,建起了正规的职业技术学校,并拥有一支专职

9、的教师队伍,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步入了正规。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建立。陆续开办的各式实业学堂,奏响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序曲。1903年11月,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将实业教育正式纳入学制,使职业教育成为学校系统中的独立体系。实业学堂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为办学宗旨。辛亥革命后,1922年11月北京政府颁布了壬戌学制,该学制第一次以“职业教育”取代了“实业教育”的称谓,正式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地位,标志着正规的职业教育从实践到名称的真正产生。代表人物:龚自珍 林则徐 魏源 康有为 梁启超 张之洞 蔡元培 黄炎培黄炎培自1917年5月创建了中华职业教育社以后,长期致力于职业教育

10、理论的研究与办学实践,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阶段¥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结构P69 体系和机构是密切相关的事物。体系是指若干互相关联的客观事物或作为客观事物反映的观念,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而结构则是指构成整体若干客观事情或作为客观事物反映的观念,以何种方式相关联,即排列和组合。结构是体系的内部构架。教育体系是指互相联系的各种教育机构的整体或教育大系统中的各种教育要素的有序组合。教育结构是构成学校教育总体系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结合方式。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结构是整个教育体系和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职业技术教

11、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职业教育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层次结构、类型结构、专业结构、布局结构和办学结构。 层 次:指各级职业学校之间的比例构成类 别:指各级职业学校内部不同类别的比例构成专 业:指专业设置类别之间的比例关系布 局:指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地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办 学:指国家办学、集体办学、个人办学及社会力量办学之间的比例关系一定的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结构是受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等条件制约的,因而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结构的构建是一个长期不断完善的过程。构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P70 确立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结构,必须以中国社会经济和教育条件的现实及其

12、未来发展的要求为主要依据。(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人才的需求是确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结构的首要依据(二)国民经济结构是确定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结构的重要依据1、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结构的确定要与国民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和劳动就业结构相适应2、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结构的确定要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相适应3、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结构的确定要与国民经济技术结构的发展变化相适应(三)职业技术教育自身优化的要求是确定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结构的必要依据职业教育的结构体系P74(一)劳动后备力量教育培训为了完善职业教育结构体系应注意的问题:1、在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的前提下,要依靠和鼓励行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等社

13、会力量联合举办职业教育2、要大力兴办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3、在经济发达地区,要努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社区学院4、职前与职后职业技术教育要形成一个整体,发挥一校多功能的作用,努力提高职前培训质量,减轻职后培训压力。(二)在职培训(包括城市职业技术培训和农村职业技术培训)构建教育结构体系的基本原则(一) 教育结构体系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整体要求(二) 教育结构体系要满足受教育者对终身学习的多样化需求(三) 教育结构体系调整要从我国社会现有人才结构学历水平的实际出发(四) 教育结构体系的调整要遵循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职业教育的相关体系P761、 人才需求预测体系2、师资培训体系3、职业教育科研体系构建职业教

14、育体系结构的基本要求P771、 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要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2、 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要与专门技术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3、 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的内部层次要依据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规格来划分4、 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结构,应把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结为一体5、 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结构,应含正规的学校教育和非正规的培训,并使二者相互贯通。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P90(教育目的一般由国家以法令形式颁布的要求各级各类教育必须遵守的统一规范,是高度概括和抽象的。培训目标是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规格做出的符合各自特点的规定,因此是具体的,有其特殊性。培养目标以教育目

15、的为指导和依据,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和系统化,而教育目的是通过国家的整个培养目标体系来实现的。)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P90(教学目标是指教学过程中所追求的结果,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教学目标的内容包含了培养目标的主要部分。二者关系是:教学目标为培养目标服务,是其从属目标;培养目标需要落实和分解在教学目标和其他工作的目标中才能事现。)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P90(教育目标既包括抽象概括的教育目的,又包括一系列具体个别的目标。教育目标等同于培养目标。)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依据P91(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1、社会发展是个体发展的基础2、教育是发展人的一种手段(

16、二)教育目的是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 1、培养方向社会角色2、素质结构培养水平和程度(三)社会条件与社会需求是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直接现实依据 1、社会条件和社会需求:人才短缺;新型工业化道路;三农问题2、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质: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四)设计一个合理的培养目标还必须考虑受教育者自身条件和合理需要 1、气质、性格、能力、兴趣2、合理需要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P96一、知识结构(1、科学文化知识2、专业技术知识)二、能力结构(1、专业能力2、方法能力3、社会能力)三、素质结构(1、科学文化素质2、专业素质3、思想品德素质4、身心素质)职业教育的总目标P102培养一大

17、批有一定科学文化基础和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在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一线工作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专业P112是指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社会职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分为的学业门类。(大体相当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课程计划或美国高等学校的主修。)¥专业设置的步骤P1131.进行专业调查广泛、深入调查区域产业政策、重点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了解、掌握与所设专业相应行业的现有规模、发展趋势、技术状况、岗位设置以及人才需求等情况,以便为专业论证、专业设置提供可靠的依据。2.设计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是专业设置的出发点和归属,

18、是制订专业培养方案、确定课程设置的前提。专业培养目标是特指专业的具体目标,而并非指人才素质的德、智、体、美等诸方面总目标。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即或专业名称相同,由于设置的层次与类型不同,其培养目标也有区别。3.制定教学计划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生产劳动、军事训练、课外活动等内容及其顺序、时数安排的教育、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和各项活动的重要依据。专业的教学计划既是反映国家或地区对某一类人才要求的基本规格,也是体现职业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方面。4.确定课程设置对一个专业的全部教学科目、教学内容及其进程所进行的系统组合和科学安排。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从职业

19、分析入手,通过对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职责、职业任务的分析,找出该职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再对每一专项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及工具与设备等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分析,最终再确定设置哪些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 科类结构P117我国高等学校现分为文、理、工、农、医、药、师范、财经、政法、艺术、体育的10大科类。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来科类划分上,克服了专业学科教育的弊端,按综合性大的科类划分为农林类、资源与环境类、能源类、土木水利工程类等。使专业分类与国家产业分类、职业分类相适应,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色。¥专业设置的原则P122(一)方向性原则所谓方向性原则,是说在职业教

20、育的专业设置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1.专业设置必须符合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2.专业设置要符合“安定团结”的方针。(二)适应需求原则所谓适应需求原则,就是指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受教育者的需求,使所设置的专业建立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1.专业设置必须改以往的“供给驱动”模式为“需求驱动”模式。2.专业设置还必须兼顾受教育者个人的需要。(三)条件可能原则所谓条件可能原则,即专业设置条件具备的状况。1.要有合格的专业师资队伍。 2.要有完善的专业教学设施。3.要有完备的专业教学资料。4.要有必要的专业教学经费。(四)科学规范原则所谓的科学规范,是指专业设置不仅要符合经济社

21、会发展的规律和职业教育内部规律,而且还要符合专业目录的要求。1.专业设置要科学布局。2.专业划分要科学。3.专业名称要规范。(五)效益最大化原则所以效益最大化原则,是指专业设置要力求体现集约化与最优化的资源配置,以最少的投入培养最多、最好的人才,求的专业教育的高效益。1.要拓宽专业的服务面向。2.要增强专业的服务功能。3.要扩大专业规模。专业设置的要求P126(一) 要处理好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二) 要处理好战略性与技术性的关系(三) 要处理好宽广性与窄专性的关系(四) 要处理好长线性与短线性的关系(五) 要处理好行业性与地方性的关系专业设置的程序P132(一)专业设计程序1、进行社会调查2

22、、组织专家论证3、进行专业设计(1)职业分析(2)专业设计(二)专业审批程序1、学校上报2、专家评审3、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专业设置的方法P135(一) 新专业设置的方法1、异质设置法2、同质设置法3、单质设置法(二) 旧专业拓展的方法1、延伸拓展法2、复合拓展法3、扇面拓展法4、滚动拓展法5、增补拓展法(三) 专业调整法1、中心放射法2、基础定向法3、综合通用法课程P140课程的类型从其他角度出发我们还可以把课程分成不同的类型:从是否列入教学计划的角度,可以分为线路课程和隐蔽课程。前者是指列入教学计划的课程,后者是指学校制度、校园文化、师生交流和校外实践活动等对学生起潜移默化作用的影响因素。从课

23、程内容上可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从课程内容的性质上可分为工具类课程、知识类课程、技艺类课程以及公关类课程等;从学习规定上可分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从课程的实施可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从课程的结构上可分为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社会实践课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研究领域 由于对课程概念的理解不一,对于课程领域的研究的看法也有差别。美国课程论学者拉尔夫. 泰勒在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列出了课程研究的基本内容:学校应该追求那些教育目标;我们应该提供那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这些教育经验如何让才能有效的加以组织;我们如何才能确定我们正在实现这些目标:即目标、学习内容、组织及评估构成了课程

24、研究的四个基本领域。课程研究领域分为5个部分(一)确定课程内容(二)选择课程内容(三)组织课程内容(四)课程实施(五)课程评价职业课程的特点(一)岗位针对性强(二)对社会需求反应快(三)强调动手能力培养,注重社会实践(四)社会参与职业学校课程的制定与实施典型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评介课程开发又称课程编制,是指产生一个完整课程的全过程。包括5个方面: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内容的组织、实施与评价。国际上较为典型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有:单科分段式课程模式、核心阶梯课程模式、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模块式技能组合课程模式、职业群集课程模式以及我国职业教育界最新提出的“宽基础、活模块”(群集式模块)课程模式等。一、

25、单科分段式课程模式针对某一特定职业或工作岗位的需要,以学科为中心进行的课程编制,其基本结构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习课)三段。课程关注学科基础理论,而相对忽视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因此,单科分段式课程模式又称“学科本位型”的课程模式。二、核心阶梯课程模式 双元制: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两者共同构成了富有德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制度。三、能力本位课程模式 (CBE/T)能力本位是一种职业教育与培训思想

26、,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能力本位课程开发模式,我们称为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此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不是以专业知识的掌握,而是以获取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能力为标准。能力本位课程模式采用了DACUM(Develop a Curriculum).DACUM是由一个专业委员会负责实施的课程开发的程序:将一种职业目标从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两个层次进行分析,分别得出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通常一种职业可分解为8-12项综合能力,每项综合能力包含6-30个专项能力。按需选择模式 顺序模式问题中心模式 并行模式分层模式四、模块是技能组合课程模式(MES)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将职业技术培训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这种职业培训系

27、统观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课程开发过程、课程开发对象。五、职业群集课程模式六、“宽基础、活模块”(群集式模块)课程模式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地位P164在职业教育中,教学工作始终处于中心地位。教学工作在任何一所学校里都是中心工作。¥知识与能力的区别和联系P178 知识:有形、具体、较死、属客观性、可以单一、后天习得、可以传授、立见成效、存于大脑或书本中、展现在表达中、易忘、解决知与不知、易于认识世界范畴 能力:无形、抽象、较活、带主观性、较为综合、先天后天、培养锻炼、需待时日、潜于大脑或知识内、体现在活动中、难忘、解决会与不会、属于改造世界范畴知识与能力的主要区别:从形式上看,知识可传授

28、,能力靠培养或锻炼;从掌握上看,知识靠后天习而得之,能力既有先天因素更有后天因素知识与能力的主要联系在于:两者之间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对立性选择,不是一种“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性关系,而是具有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功能和联系。注重非智力因素P179非智力因素:是指处智力因素以外的同智力活动效益发生相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职业学校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几个主要原则P1921、职业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个体性原则4、创造性原则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6、生产与教学相结合原则7、知识积累与能力发展相结合原则8、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教学目标P201教学

29、目标与目的: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标准。目的是原则的目标,目标是具体的目的;教学目的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方针、大方向或总原则,教学目标是各种各样教学活动分头并进过程中所应掌握的阶段性方向或具体要求。二者的区别在于:教学目的更抽象、更概括,教学目标则较具体、易操作。¥制定教学目标用注意什么问题?(一) 教学目标的正确性1、 精确指向清楚、准确,既应该又可能。2、 鲜明学什么,学会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绝无模棱两可。3、 恰当高低与深浅、难易与繁简、宽窄与范围均适宜,“跳一跳,能够得着”。4、 具体指向什么,经过什么途径,达到什么程度,皆能看得见,摸得着;可度量,能操作。

30、(二) 教学目标的全面性1、 知识性目标2、技能性目标3、能理性目标4、理想性目标5、心理性目标6、方法性目标(三) 教学目标的系列性1、 注意系列中的上下关系2、注意系列间的层次关系3、注意课程目标间的关系(四)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1、 教学目标不是暗示学生而是应明确提出,即明确指向什么,经过什么途径,达到什么目的。2、教学目标是表述心目中的预期效果,而不是教学内容的摘要。要把目标表达到学生清楚做什么?而且在学生做的时候,教师能知道他在做。3、教学目标所描述的应是学生以前所不会的内容或以前所不能做的事情。4、每一教学目标要单独说明,最有效的说明是能使他人明了拟定目标者的教学意图。(五) 教学目

31、标的行为化1、 描述教学目标要使用具体而明确的术语2、描述教学目标要使行为有可操作性3、教学目标行为化的要素(六) 教学目标的全程性一是要体现:明确目标实施目标实现目标评价目标二是要做到:确立得当贯彻得力得到落实收效明显(七) 教学目标的主导性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定向(导向)、启动、激励、控制和评价五大功能。只有正确、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只有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功能和作用,才能科学地把握教学内容和突出重点,才能生产得当、艺术的教学方法,才能做到重点准、方法巧、效果实。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P223“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1、多样性2、综合性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

32、法以适应教学变数3、替代性 一种教学方法可用另一种教学方法去代替、补偿4、局限性 所有教学方法同任何原理、法规和规律一样,皆有其独特的性能、适用范围及运用条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从来就没有一种或几种适用于一切范围和条件的教学方法。5、启发性6、实践性教学方法的体系构成P224(一)适应理论教学需要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提问法,江都发,讨论法,阅读知道伐,计算机辅助教学法(二)适应实践教学需要的方法,包括:模拟法,案例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专题教学法,(三)适应生产实习教学需要的方法,包括:参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实习操作法,师傅带徒弟法,练习指导法,

33、产教结合法,(四)适应创新与培养创业能力的方法,包括:角色扮演法,设计教学法,顶岗锻炼法,项目教学法,职业指导法,构建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P225(一)教学目标与任务决定着教学方法(二)课程心智与内容之约教学方法(三)学生年龄与知识水平影响教学方法(四)教育技术与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五)教师个性与风格支配教学方法(六)学校环境与条件限制教学方法职业学校常用的教学方法P228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参观教学法联系教学法实验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教学评价P248 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学过程的判断,及把学生通过教育所取得的各方面的成绩与有教育目标目标所规定的质量标准做比较,从而判断教学质量的高低或教学

34、效果的好坏,因此,评价的概念比传统的评定的概念要广还包括学习态度及主动性方面的分析评价。教学评价的原则P248客观性,整体性,全面性,指导性,主体性教学评价的功能P249目标导向功能,检查鉴定功能,激励促进功能,诊断选拔功能,信息反馈功能,强化管理功能教学评价的特点P250条件制约性,课程复杂性,内容综合性,要求可靠性教学评价的类型P251配置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职业学校教师劳动的特点P3541、劳动主体的主导性2、劳动对象的复杂性3、劳动过程的创造性4、劳动手段的多样性5、劳动时空的多样性6、劳动形式的二重性7、劳动价值表现形式的间接性和实用价值的持效性职业学校教师的素

35、质和要求P357一、准确的角色定位教师的职业理念涉及教师的各种教育价值观,包括教育的本质观、目的观、教师观、学生观、师生观、管理观、质量关、课程观等等,这是教师能否不辱使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行为方式的思想基础,调节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二、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坚持正确方向(二)热爱职业教育(三)关心爱护学生(四)刻苦专研业务(五)善于团结协作(六)自觉为人师表三、广博的文化知识四、宽厚的专业理论五、全面的“双师型”能力1、普通话技能2、三笔字书写技能3、常用文体写作技能4、教学媒体的使用与设计技能5、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6、教学研究和评价技能7、计算机辅助教育

36、技能8、班主任工作技能六、健全的身心素质¥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如何实现专业化?)P366(一) 学历层次 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教师应具有本科或同等学力甚至硕士学位;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专业学历;(二) 职业意识使教师形成和加深对教师职业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对教师职业社会期望的认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从业、敬业、乐业的动机;(三) 职业态度使教师形成并巩固正确的职业态度,对待教育工作要鞠躬尽瘁、甘为人梯;对待学生要倾心相爱、诲人不倦;对待同事要精诚合作、协同施教;对待自己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四) 职业知识使教师具备从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各种知

37、识,包括广播的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等;(五) 职业技能使教师具有从事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包括了解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与方案、设计教学程序、课堂讲授与板书、演示与实验、课外活动组织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评价教学效果等教学技能;(六) 职业品质使教师养成从事教育工作所需要的个性品质,包括广泛的兴趣、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有丰富的情感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热爱学生、热爱教育,能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沉着、自制、耐心,对艰苦的教育工作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具有创新精神,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等。¥职业学校与本科

38、院校的区别一、培养目标:职业学校: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培养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本科院校:本科院校注重培养综合能力。理论培养与技能培养并重,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而且还要具有较厚实、较宽广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初步具备专业的理论研究与开发能力。 二、教学团队:职业学校:双师结构与双师素质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是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特色。本科院校:本科院校教师应具备研究生与本科生毕业学历,具备教师资格证。三、教学方法:职业学校: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模仿教学法、演示

39、教学法、参观教学法、练习教学法、实验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本科院校:1. 适应理论教学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提问法、讲读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等2. 适应实践教学的方法模拟法、案例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专题教学法等3. 适应生产实习教学的方法观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实习操作法,师傅带徒弟法,练习指导法,产教结合法等4. 适应创新与培养创业能力的方法角色扮演法,设计教学法,顶岗锻炼法,项目教学法,职业指导法等¥影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因素有哪些?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只要有:a.学生的心理、生理和体制;b.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态度;c.课程的科学、适应和结构体系;d.教学设

40、施的水平和完善;e.教学环节的适宜和氛围目前,关于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之研究出现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例如:美国教育家丹尼杜克在谈到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时着重强调六点:a.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b.足够的教学时间;c.有序的教学环境;d.足够的教学资料;e.高质量的教学交流;f.连续的监督。联合国亚太地区普教专家李夜光曾从四个方面作出了极为透彻的论述:一是对教师因素的控制;二是对学生因素的控制;三是对教学条件因素的控制。对于职业学校,还应明确提出对学生参与实验、实习和设计等时间因素、环境因素、物质因素、技术因素、导师因素等控制的要求。这样,既能使学生在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过程中增长才干,又能使学生接受教

41、育、经受磨练,养成吃苦耐劳、共同协作等品质。¥教师专业化的涵义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进步的过程。教师专业化的特征:1.专门的知识与技能;2.强调服务理念和职业伦理;3.接受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4.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5.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6.有积极活跃的专业组织和协会;7.有相对丰厚的

42、报酬,有一定的权威性,有使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工作条件;8.能从事研究活动等。 “双师型”教师“双师型”即教师型和技师(工程师)型,这是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的特色所在,即既要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能力,又要有技师(工程师)的实践技能,使专业理论课教师技能化、实习指导教师理论化,以利于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职业学校的教师在具备一般教师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必须具备技师(工程师)的实践动手能力。说课PPT概念:说课是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向同行阐述自己对某一教学内容的理解、施教方案的设计以及施教效果的预测与反思等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这种教学研究方式,能有效地促进教师深入钻研课程标准与教材、灵活

43、运用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以及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更确切地说,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是备课的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讲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包括内容:说教材 说教法 说过程¥说课与讲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区别:1、说课与讲课要求不同:说课的重点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信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而讲课要求必须有效地向学生传达知识。 2、说课与讲课的对象不同:说课的对象是同行的老师、专家;而讲课的对象是学生。 3、说课与讲课的内容不同:说课的内容是解说自己对某课题的理解、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理论依据等。而讲课的内容是对某课程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

44、,向学生传授知识以及学习的方法。 4、说课与讲课的意义不同:说课的意义主要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教研活动的实效;讲课的意义是传授给学生知识及技能。联系:1、说课是讲课的基础,说课可使教师彼此交流经验和看法,对于教师在讲课时传授知识,恰当的运用教学方法,以及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着重要作用。2、讲课是对说课的检验。说课把讲课的基本要求概括成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合理的模式,既有理论性又有指导性,为教师讲课提出了规范要求但是这些理论性和方法是否得当,还需要在讲课中加以检验,这样才会促使说课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教师的讲课水平。21世纪初我国教育结构体系发展的趋势与特点(一)在巩固提高

45、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的基础上,高中阶段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规模将有较大的扩展(二)教育的类型、层次和形式将更加多样化1、随着21世纪初教育的发展,我国学校教育将会出现更加多样化形态(1) 初等中等学校(2) 高中阶段教育分为普通高中,综合高中和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状况(3) 高等学校的类型将呈现更加多样化的格局。第一,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是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一种是培养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学制一般为2-3年,另一种专科性质的学校,如培养小学和初中师资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培养农村医生的高等医学专科学校等,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培养方式应与前类学校有所区别,第二

46、,高等本科学校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2、我国的非学历非正规教育将会有很大的发展(三) 构建社会化、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1、学校教育系统功能的扩大和改革(1)深化学校的教育改革,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的沟通、融合和衔接(2)实行弹性的教育教学制度(3)进一步增强学校教育的开放性2、大力发展和加强灵活多样的企业职工教育和社会教育3、网络教育将成为21世纪我国教育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是遵循职业成长及认知学习规律重新整合,并经教学序化了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任务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与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 如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任务驱动教学法 :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