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文学与儿童的成长.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8519563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儿童文学与儿童的成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儿童文学与儿童的成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儿童文学与儿童的成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儿童文学与儿童的成长.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浅谈儿童文学与儿童的成长重庆师范大学 李春梅摘要:儿童文学与儿童成长有着密切关系。优秀的儿童文学对儿童成长有着积极作用,儿童的知识层面与接受能力都决定了其自主阅读书籍的最好选择是儿童文学作品,因此,成人与教育工作者当然地要肩负起为儿童提供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和引导儿童进行儿童文学阅读的责任。儿童文学是引领儿童进入阅读佳境的最好门径,它可以让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言、驰骋想象、领悟内涵、增强思辨,学会听话说话,学会爱憎分明。在儿童文学阅读上要争取做到:全社会关心支持儿童阅读,社会和出版社要向学校和家庭提供足够可供日常消费的儿童文学作品,学校要切实

2、进行儿童文学阅读的指导,要让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儿童文学阅读。关键词:儿童;儿童文学成长; 儿童文学是为少年儿童创作的作品,具有适应少年儿童年龄智力和兴趣发展的特点。它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的艺术,包括优美的戏剧(曲)、美丽神奇的童话、寓言、经典的少儿故事、精彩的动画影片等,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对儿童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就儿童文学的某些方面简单谈论一下。一、儿童文学类型特点一1、儿歌 儿歌是专门为儿童创作适合儿童唱的歌谣及儿童读物、营造生动、活泼愉快的气氛。如:儿童组歌春天中快乐的节日歌曲旋律优美、情绪热烈、节奏跳跃、描绘儿童们节日里在花园、草地尽情唱歌跳舞

3、的愉悦心情及天真烂漫的性格特征,表现他们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刘炽为电影祖国花朵的一首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旋律优美清新流畅,既表现儿童海面上荡起双桨,尽情欢乐的情景,抒发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歌词:以儿童生活实践为依据通过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不同题材的儿童生活情景来表现儿童特有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内容;采用比拟手法、语言简单通俗易懂,儿童易接受深为儿童喜爱;让儿童乘着歌声的翅膀在美妙的音乐中飞翔;同时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二2、幼儿诗歌 诗歌的特点是句式整齐、押韵上口、内容凝聚、表现力强,特别受小朋友的喜爱。据说童谣的流传在远古就开始了,西周时期史料就有童谣的记载。古人还善于利用童谣的广泛

4、流传大造社会舆论,如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当时流传一首童谣:“千里草(指“董”字),何青青。十日卜(指“卓”字)”。古代幼儿早期教材也多采用诗歌的形式,按内容分三类:第一类魏训诫类,即进行生活常规、为人处事及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宋代以后理学家对此十分重视。小学.嘉言中记载程颐“欲作诗,略言教童子撒扫、应对、事长之节,分朝夕歌之,似当有助”。明代学者王阳明在训蒙教约中指出“凡诱之诗歌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认为诗歌的作用不仅限于抒发志向、涵养道德,而且朗诵咏歌的活动本身就适合儿童喜动爱热闹的特点,使其情感得到宣泄,有利于健康成长。他还为儿子编了一首训蒙歌。

5、三字一句共32句。开头是:“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该诗全是白话,平易近人,当时人广泛流传。训诫类诗歌多包含封建糟粕,但有些内容还是可取的,特别是以通俗易懂的诗歌进行品德教育。第二类为知识掌故类。创始于唐.李翰蒙求。全文均为四字韵句,每句为一个历史掌故。如:“杜康造酒,仓颉制字。程邈隶书,史籀大篆。蒙恬制笔,蔡伦造纸。匡衡凿壁,孙敬闭户。孙康映雪,车允聚萤。”内容相当丰富。不过这只是一种标题式概括,要知每个典故,还必须用辅助故事介绍,作为概括诗句便于记忆。后人进而编出各种分类蒙求,如各代的历史蒙求、名物蒙求、孝悌蒙求、训女蒙求等,均以历史典故为内容,寓教

6、于事。明清广为流传的龙文鞭影和幼学琼林也属此类。 第三类薇为字类。从苍颉篇、急就篇到千字文、百家姓均属此类。宋代以后还出现各种杂字韵文书,将字数分类编排。如明代鳌头备用杂字元龟中百花门部分有:“花卉枝叶、果实子核、牡丹芍药、海棠石榴、水仙梅花。”许多字书也包括训诫和知识掌故的类容。三字经便是例子,也可作为综合类诗歌。古代幼学诗可将各年龄阶段的儿童作为对象,其中训诫类适用于学龄前儿童,其他类别诗歌也可在学前阶段使用。三3、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是具有幻想色彩的故事,就篇幅讲它比寓言长,就题材讲它既有大胆而合理的幻想、奇异的色彩又有使人感到可信,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里,两个骗子做着空手假装

7、织布,而皇帝竟然被骗,这种以想象和夸张手法衬托出骗子的狡猾和皇帝的愚蠢,又能让人信服,体现了艺术的真实。同时童话中塑造的主角形象总是给人光明和希望,使人心灵里充满了美好的情感,如:语文课本里的童话买火柴的小女孩冻于街头的临危时刻,一个美丽的幻想给了她很大的安慰,使读者感到她的心灵是那麽美、那麽神话;而人世间那麽不公道、引发人们对不公平社会的强烈愤恨,其次美妙童话故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它告诉儿童爱是必不可少的,坚持不解的努力才可达到目的,它告诉人们无穷的智慧和奥妙,勤劳善良是人的美德,心肠毒狠的人不会有好下场;告诫儿童用心不专将一事无成、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朋友相互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

8、爱,学会感恩和不怕艰难;同时童话中的反派角色不是成不变的,如:狐狸的忠告使王子找到了金马、公主和金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四4、寓言 寓言是寄托了一定道理的故事。它的情节 简单往往用夸张和拟人手法通过一个深刻的道理给人以启迪和影响,虽时代变迁却仍以动人的情节和深刻的含义传颂至今,它们如钻石一般耀眼它的篇幅短小、大多只有二、三百字,常用寥寥几句话就勾勒出一件事的轮廓,并含有一定的讽刺意味,让幼儿去领会获得教益,小学课本中郑人买屐告诉幼儿做任何事情一定要相信实际;拔苗助长告诉幼儿办事违背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坏;亡羊补牢告诉人们事情在受到损失之后设法补救免得以后再接受损失;守株待兔告诉我们必

9、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努力不可存在侥幸心理获取以外收获;龟兔赛跑告诫儿童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五5、传统经典少儿故事 故事是用真实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情节连贯并且富有吸引力,使儿童感受到情感道德和美的教育,如:古人强调的:“孝悌忠信礼仪廉耻”,指出人于人之间要友好仁爱、和平共处。使品德教育于艺术、健康、社会众多领域中,让孩子自主选择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认知。他们或唱或跳或画、充满乐趣。例如:,孔融让梨让儿童懂得谦让的品格、少年李白、囊荧映雪告诉儿童要想成才就要刻苦学习,在艰苦条件下要创造机会和条件学习、使儿童从自己角度出发感知理解社会培养儿童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使其成为

10、有爱心有责任有良好习惯和美好品质的人,让儿童在故事中吮吸知识,在故事的启发中迅速成长,丰富了儿童的知识开阔了儿童的视野,对儿童的品德教育有深远的意义。六、动画影片 动画影片是以可爱的卡通人物形象达到音乐、图片、声音、动态统一并且给儿童带来童趣和快乐的文艺作品。通常人物活泼、故事情节离奇,语言诙谐、幽默、通俗简单易懂,符合儿童的思维、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它充满智慧和无限的哲理,它褒善贬恶;它教人爱憎分明,它把爱的教育如同阳光、雨露一样灌输到儿童心中;带领儿童进入一个充满纯真童心的儿童世界;众所周知迪斯尼的优秀电影作品让全世界许多人都着了迷,众所周知的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和灰姑娘都很受广大儿童

11、喜欢,让儿童在影片中学会诚实、正直、勇敢,追求真、善、美,向往和平。 同时儿童文学对小朋友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究竟儿童文学对儿童成长有什么作用呢?通过总结与观察,我现将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分为以下三点:1.教育作用2.审美作用3.娱乐作用。一二、教育作用儿童文学首先具有的一个最突出的作用就是教育作用,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受教育的比重占得很大。正因为这个客观原因,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处于最前位且是第一性的。教育,是一种社会事业,它的主要意义和表层展现是人类对于培养新生一代的一种社会实践。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计划和措施去影响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则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接受教育

12、的影响。众所周知,每一种社会活动的产生和启动都具有自身的理由。教育作为一种长久的社会活动,本质上是留存公益性的,但它的目的性同样十分明显。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观点、并形成一定的品德和个性品质,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发展体质等其它方面,成为一个特定的社会所要求的成员。儿童作为发展中的人的本体,他们对于教育的需求是最为迫切的。儿童接受教育的渠道不止一种,教育者所实施的措施也并非只有一种,受教育者形成了一定的思想、观点、养成一定的品德和个性品质的路子更不只有一条,在这诸多的渠道、措施之中,儿童文学也占着重要的一席之地。20世纪5060年代,鲁兵就提出了“儿童文学是教育儿

13、童的文学”,这里的“教育”内涵较之以前的要丰富得多,注意到了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的多元化,即:1.智育 无论从传统的教育观念或是现今的教育观念来看,对于小孩子的智力的教育重心始终放在最为有分量的位置。看得片面一些,儿童的发展就是发展儿童的智力水平。哪种方法能够最有效地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人们往往就会选择它。虽然这样的方式有损儿童的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但有一点我们应当看到:儿童智力的锻炼是始终排在教育作用的前序之中。儿童文学虽非专为发展儿童智力而创作,但这样的一种功能作用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因为对于儿童来说,没有哪种教育形式比它更有优势和亲和力。儿歌是最具代表性的儿童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其中的数数歌便

14、是一种与数学有机结合的一种发展儿童智力的儿歌样式。儿童在唱着数数歌的同时,便获得了识数的教育。如“一二三四五六七,/七个孩子答算题。/七张白纸桌上摆,/七只小手握铅笔。/七双眼睛闪闪亮,/七颗心儿一样细。/七份答案交老师,/七张小脸笑眯眯。/几个孩子答对了?/一二三四五六七。”(樊发稼答算题)这首儿歌在提高儿童认识数的能力的同时,也对儿童进行了语言训练,让孩子对物量词与相关事物合理的搭配的用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儿童文学的教育性对于儿童的创造潜力的开发,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亦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伊索寓言中的龟兔赛跑是各国孩子都耳熟能详的世界名作,因此,每当提起龟兔赛跑,孩子们都会顺着思维定势作出反

15、映:骄傲就会失败,小白兔很骄傲,所以小白兔肯定会失败。而我国的作家罗丹却反伊索原本的意思,创作了寓言诗兔子和乌龟的第二次赛跑:乌龟认为兔子反正会骄傲,所以它依旧按着老经验慢慢地爬行,但兔子已经今非夕比了,接受了上次失败的教训,一口气便跑到了终点,取得了胜利。这首寓言诗的教育意义便具有了多重性:首先是激发了孩子们看问题不可以一成不变的求异思维,同时也告诉了孩子们,人们都会犯错误,知道错误能够改正,就会取得进步,取得胜利。通过上面的论述可见,儿童文学对于孩子的发展作用是最为显著的,我认为:儿童文学在孩子智育的方面相较之于其他渠道的教育作用是更具有渗透性的。这种渗透是具有其先天优势,儿童的年龄较小,

16、须以一种适应于此年龄阶段的教育方式。儿童文学由于是专属于儿童的文学的文学形式,可以在第一时间使孩子了解直到掌握,这样的优势正体现了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智育发展的渗透作用。2.德育 儿童是天生的道德哲学家。高尔基曾说过:儿童固有的天性是追求光辉的不平凡的事物。但是他们的道德观念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从小在潜移默化中熏陶而成的。儿童文学更是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对小读者的思想情感和心灵都会产生极大的感染和影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比直接的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更能有效地促使儿童健全人格的生成。童话故事九色鹿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刻画出了一正一邪的两个形象,九色鹿不仅乐于帮助别人,更能容忍恶人,这个艺术形象

17、比任何劝人向善的宗教教义和教人向上的教育规范都更有说服力,相比较之下,那个蒙受了九色鹿的救命之恩,却还引人来杀害九色鹿的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小人,自然会让孩子们唾弃。在这样的鲜明对比之下,孩子们便得以明辨是非、善恶、真伪、美丑,从而滋生了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真正的人的美好信念。人之所以称之为人,是因为他具有区别于其它物种所不存在的特性,即人的社会性。人的生长和生活必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才得以展开和实现。适应这个环境就需要了解这个大世界下的种种道德规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道德。正是这个主要原因的存在,为了让孩子能够逐渐地分层次地熟悉认识这个社会。那么,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施行一些适宜的方法,使相

18、应的年龄阶段儿童能够对社会上的是非善恶,明暗曲直有一个大概的潜意识之中的分辨。这一系列的工作,最好的推行媒介是样式各异的儿童文学,它克服了相当程度上绝大部分的客观局限性。适当地运用儿童文学对儿童的道德观念上的教育,势必会具有重要且意义深远的影响。反观儿童文学对于儿童发展的教育作用是无可替代的。3.志育 对于孩子来说,做一个善良的人和真正的人还不够,还要做一个对社会作出贡献,永远进取向上的人。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是一篇文情并茂的短篇童话,小溪流并不沉迷于风景秀丽的山谷,它向往着更为广阔的天地因而它唱着“永远不休息”的歌,冲破巨石的阻拦、顶住枯树桩的劝说、不惧乌鸦的威胁、抛下泥沙的怨恨,一往无前,不

19、知疲倦地向前奔流!于是溪流成了小河,小河汇成长江,长江投向广阔无际的大海,大海唱着小溪流的歌:“永远不休息,永远不休息!”读了这一篇童话,小读者不难从中感受到一种永远进取、永远向上的精神力量,也会体悟到只有从小定下人生的志向,并且战胜学习道路上的重重困难险阻,奔向目标,一往无前,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人格的魅力是无穷的,人格的力量是无敌的。儿童文学作家是为天真纯洁、可塑性强的儿童创造精神产品的特殊的人群,所以,作家在以自己的作品去影响读者、健全读者的人格之时,也要特别地注意塑造自己的人格。按照常理来说,志育当归属于德育的范畴之中。我之所以将儿童文学的志育单独分立起来,原因是我认为志育在儿童成

20、长中精神能力的比重占了相当的分量。志育的效果也许无法在短短的时间内亦或是不能有一种经常性的显现,但是,志育的作用往往分散地出现在对于孩子的潜移默化之中。真正的知识都来自于孩子自己的认知结构,教育的力量只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牵引力。儿童文学在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正是起到了这样的一种关键性的作用,它让孩子自己思考展示在他们面前的一幅幅图景,为以后的自我人格塑造种下希望,埋下可能。 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是多方面的,但最终目的是帮助儿童健康成长,使儿童在接受文学作品过程中,从智力发展、思想品德、情感精神、心智人格等诸多方面,受到启发教育和感染影响。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是进行延伸了的,在特定的情况下,儿童文学的作用

21、甚至比传统的教育作用对于孩子的引导性成长起到更有利的推动。当然,不能单纯的看待某方面或某个问题,客观双向地结合才是最终的出路。二、审美作用如果我们说,处于儿童文学对于儿童成长的第一性作用是教育作用,那么,审美作用就定当是紧随其后的第二性作用。原因在于审美作用是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以耳濡目染、渐渐使教育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除此之外,我认为儿童文学对儿童的审美作用并非只涵概于单纯的美的教育之中,占了绝对比例的应当是美的本质的影响力,它与美育的概念应当是处于一种意义的关系之中。美的本质是不用口头的叙述或是书面的表达,

22、也能对儿童发展起到一定作用的真实意义上的概念。凡是文学作品,都应该是美好的,没有美,便没有文学,马克思曾说过:“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成东西的。”儿童文学正是通过作家所塑造的一系列丰满、理想的艺术形象,来影响儿童的思想感情,培养和陶冶儿童健康的生活情趣,发展其欣赏能力,加深了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美的感受和领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泉根就提出了儿童文学应“以善为美”。“以善为美”这一美学特征,为儿童的心灵美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是一件关系到下一代身心健康成长并涉及到“人的目的”的伟大事业。1.人性之美 文学是人学,儿童文学是人之初的文学。在我国古代,孟子就曾说过“人之

23、初,性本善”,童心可称作是一片尚未被异化的精神空间,在那里正保存和生长着人类精神的希望。所以,不论是改善人类的最高目的;还是实现人的目的的阶级价值,如果失去了儿童的精神世界或连童心也被污染熏黑了的话,这恐怕才是人类真正的悲哀,又到哪里去谈什么“最高目的”呢?叶圣陶在1921年就明确指出“创作这等文艺品(按:指儿童文学)一、应当将眼光放远一程;二、对准儿童内发的感情而为之响应,使益丰富而纯美。人类之所以要创造出儿童文学,还在于需要通过这种适合儿童思维特征和乐于接受的文学形式,来与下一代进行精神沟通和对话,在沟通和对话之中,传达人类社会对于下一代的文化期待。儿童文学是两代或两代以上人之间进行文化传

24、递与精神对话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现世社会对未来一代之间进行文化设计与文化规范的艺术整合。儿童文学不是由儿童产生的,而是一种整体上由“大人写给小孩看”的文学。儿童文学从根本上是体现了大人(成人社会)的文化期待与意志。儿童文学要能给儿童“认识人生”、“形成他将来做一个怎样的人的观念。”儿童文学应当助长儿童本性上的美质天真纯洁、爱护动物、憎恨强暴与同情弱小、爱真爱美。无论是白雪公主、还是灰姑娘,她们都有一颗最善良、天真纯洁的心。尤以灰姑娘为例,她从小丧母,父亲娶了后母,后母为人心狠毒辣,经常虐待善良无辜的灰姑娘,让她做家里粗重、肮脏的活,甚至要睡在煤堆上,弄得全身脏污不堪。而后母的女儿们却可以每天轻松

25、愉快,打扮得体面、干净,甚至还要欺负、唾弃可怜的灰姑娘。灰蛄娘饱受两位姐姐及后母的嘲讽与奚落,但却一直保留着一颗善良,不计仇恨的心,当她成为王妃之后,不计前嫌以德抱怨,从未计较后母先前对她的欺侮。灰姑娘有着这样一颗善良、宽容的心,她的美是远远超过了外表的美丽,孩子在阅读作品时,受到作品渗透于字里行间的审美理想的感染,于不知不觉中达到了情感上的净化与升华。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是孩子的同情心。刘半农的雨这样表现儿童关心“雨”的情景:妈!我要睡了!你就关上了窗,不要让雨水打湿了我们的床。你就把我的小雨衣借给雨,不要让雨打湿了雨的衣裳。”儿童的想象是天真,但最可贵的是纯情,是对他人的真诚关爱。那“秋空霁月

26、一样澄明”、“晶球宝玉一样莹澈”的童心世界将会给孩子们带来更为深刻的生命启迪。2.自然之美 自然的美进入艺术领域,也往往被作家涂上社会的色彩,从而关照人的灵魂。一片小小的红枫叶在秋风肆虐时还站在一棵光秃秃的老橡树上,当老橡树向它说再见时,它却不忍离去,它低声地告诉橡树“橡树爷爷/再等等吧/等到雪花飘落/冬天正在路上呢/我们都走了/你有多么寂寞”小读者从小树叶和老橡树的娓娓动听的对话中,不难感受到这一老一少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浓郁的情感,这是一支满蕴着美好善良情意的小夜曲。虽然委婉轻柔却也感人肺腑,动人心魄。儿童文学中对于自然之美的描述、刻画是相当丰富的,常常能给予儿童心灵上增添一层神秘的

27、面纱。但我们如果想要发现儿童文学背后所蕴藏的自然之美就要揭破这层神秘,才有可能给予孩子自然的气息。自然的美在儿童文学中是一种对象化的美,既是处在现实之中也是抽象的。现实可观的美利用孩子的视觉、嗅觉、触觉能够传递,那么,抽象的自然之美就需要调动孩子不成熟的感悟和体会了。对于这一点,我们是不用带有丝毫的紧迫感的,抽象的事物不是强加就能够起到效果的。孩子的发展也是自然的进化过程,我们所要做的只是慢慢地指引他们,等待他们的翱翔。儿童文学的审美作用也许不是最为重要的,可它却是决不能遗忘的一个环节。这是一种儿童发展过程中升华的推动,属于一种精神力的培养。精神力的不断完善,可以使人和由人所构成的这个社会更加

28、的美化,更加的和谐,更加的充满朝气。众所周知,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应和着我们国家的发展规律和协调目标,培养下一代的环境保护的意识是一项等同于国策的长远标示。通过儿童文学使得现今的孩子能有感于自然、谙于自然,发现自然界之中存在的种种美的概念。我们要做的就是大力的推进儿童文学本身的艺术特性,将今天的儿童培养成后一时期能够适应于社会的主人公。三、 娱乐作用娱乐性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属性,正因为娱乐性是儿童文学中的基本属性,所以,我将其分列为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作用,这种作用区别于教育作用、审美作用,原因在于前两者的社会意义为最主要的根据,而儿童文学的娱乐性是它的本身原本存在的特性。衡量儿童文学作品优劣

29、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它能否给儿童带来精神的愉快,能给儿童带来愉快感觉的作品,即可称之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娱乐,是儿童处于而儿童期的生理和心理的自然需要,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童年期,是一个充满了压抑感和焦虑感的困惑时期,最让儿童感到压抑和焦虑的就是他们会渐渐发现他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由成人主宰的世界在这个由成人掌控的世界中,儿童会常常感到自己无所适从,无能为力。儿童天真的本性处处都会碰上来自成人社会的约束力量,这种处处针对儿童的约束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也许是合理的,它是成人和成人社会对儿童所进行的一种必然和有益的社会化过程。但是这种成人为规范孩子们的行为而提出的种种禁忌,对于孩子的情绪来说是一种

30、沉重的压抑。为了释放自己压抑的情绪,儿童必须要找到一条释放自己情绪的途径:1.游戏规则游戏,就儿童接受文学活动而论,是体现儿童文学寓教于乐的一种手段,儿童游戏走向文学,在文学阅读中体现游戏精神,游戏沟通了生活与艺术。儿童不仅可以在生活中亲自参与游戏活动,愉悦身心,还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中感受作品人物的游戏,也同样得到了愉快和满足,甚至于,在生活中不能够做的游戏,不能实现的理想,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借助于自己丰富的想象,得到补偿。 皮诺曹,一个所有孩子们都十分熟知的童话人物,他顽皮、淘气、贪玩,在他的身上鲜明的体现出了一种独立的个性和游戏性。皮诺曹身上的“顽童”气质,爱玩天性,与生活中的小

31、读者“游戏的欲望”相呼应。皮诺曹历险世界的经历,具备了游戏的性质,皮诺曹是儿童读者的一面镜子,孩子们不仅可以从童话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也可以借皮诺曹的历险来满足自己无法历险的好奇心,从而在心灵上得到补偿。儿童文学的游戏规则,在这类文学样式中具有先天性、固定性,正如前一段时间人们所倡导的“快乐儿童,快乐文学”的经营理念,更加突显了儿童文学所具有的游戏特性。儿童的适应能力比较弱,接受外界传播知识的有效途径并不多,且应用一些高于儿童自身发展规律的教育方法也难以紧紧地抓住儿童的心,把握住儿童的思维。儿童时期是一个游戏的年代,简单地说,孩子都是贪玩的,你不能要求他们一定要做什么或不可以做什么,这样有

32、悖于儿童的发展规律。儿童文学的游戏规则却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减少了矛盾之中的冲突力度,让儿童自觉、自愿地投入到知识的传递工作中,逐渐地改变着自己的知识结构。2.幻想原则幻想,对于儿童文学,就好比是水对于鱼,当人们提及“儿童文学”这四个字时,人们往往就仿佛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境界之中,这种境界之中,夹杂着一种特殊的交织着浪漫与想象、梦幻与诗意、神秘与瑰丽的意境。这种特殊的语境与已经创造出的世界,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童话世界”。在现实的世界之中,童话世界就好比那虚无缥缈而又令人着迷的“海市蜃楼”。但是儿童文学在儿童的心里,童话世界是生动的、具象的,鲜活而真实地存在着的。有人说,文学是作家的白日梦,那么儿

33、童文学则是一个清晰的童年的梦、童话的梦,这梦直接源于儿童的精神世界,源于儿童的思维,来源于儿童蓬勃生长着的生命的世界。简而言之,没有幻想就没有儿童文学。曹文轩曾指出:“孩子需要幻想,也可以说他们天生渴望幻想,无边无际的幻想,将扩展他们的心灵疆域,将引导他们眺望具有无限创造可能的苍茫。”幻想是对生活奥秘的一种预感,是丰富少年天性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JK罗琳,运用她超常的想象力,将一个西方最古老的童话题材即有关巫师与巫术的故事,巧妙的移植到了现代社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英国校园生活场景中,展开了巫术故事,在巫术、魔法的世界中,表现校园生活。全书从头到尾充满了天马行空、奇妙无比的丰富想象,营造了一

34、个不可思议的“第二世界”,开辟了广阔的艺术空间伦敦“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对角巷的破釜酒吧、魔法学校里有会说话的院帽,三个头的大狗,带翅膀的钥匙孩子在现实中想干干不了的事,在哈利伯特的幻想世界中都能实现。 幻想在儿童的日常思维之中占有相当广阔的空间,我们常说:儿童时代是一个充满幻想的时代,幻想对于孩子来说在表面上或许无法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但是,善于幻想、乐于幻想,始终是儿童被赋予的一种天性。儿童于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伴随而至的是幻想渐渐地变得丰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成分。儿童需要幻想,客观上说:它大大地有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善于幻想的孩子往往具有比不太喜欢幻想的孩子更强的创造力。发现了儿童的这个特

35、性,儿童文学必当追随儿童的天性充分地展现文体所包含的幻想特征。儿童的幻想常常是飘渺的,虚无的,从某种定义上来说,这就是一种空想,但对于儿童来说,这种空想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童话的出现正是儿童文学中幻想规则的集中体现。对于我们来说,孩子是梦;对于孩子来说,童话是梦。总之,儿童文学对广大儿童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它培养了儿童的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通过多种艺术形式使儿童学会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的能力,让儿童增长了许多知识、明白了许多道理,它指导幼儿健康成长,激发儿童爱学习的兴趣,塑造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引领儿童进入和谐、幸福、快乐、美好的童真世界。但是培植儿童友善、爱心、合作的道德情怀

36、,向幼儿传达生命意识和人文情怀,助长幼儿对美的期盼和想象里。愈来愈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的使命。播撒向善、求真、爱美的种子,期许人类与自然未来的和谐发展,这是儿童文学的道义承担与艺术根基。为建构好一代儿童精神生命,我们需要更多纯美的儿歌、更多优秀的童话、更多精彩的动画影片,扣动艺术的琴弦,并使孩子们的心弦也以同样的频率一起颤动,让他们人格得到提升,心灵受到净化,终生受益。参考文献1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念大学出版社1990年10月第一版,第35页。2音乐欣赏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第48页。3世界著名童话精选.格林童话1M,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306页。4影响几

37、代人的故事M,吉林美术出版社。5少儿历史传奇故事M,尚永亮,陕西旅游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6365夜故事M,少年儿童出版社。7绘图外国神话名著一千零一夜M,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8外国聪明少年故事.智慧大王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Analysi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childrens growthJournal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Li ChunmeiAbstract:Childrens literature has close relation with childrens growth. The excellen

38、t childrens litera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ldrens growth. Childrens knowledge level and receptive ability determine that the best choice for their independent reading is childrens literary works. Therefore, the adults and educationalists should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vide childr

39、en with excellent literary works and guide them to read these works. The literary works is the best way to lead children into the most enjoyable stage of reading, which could make children learn language in the relaxation and happiness, stimulate imagination,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strengthen t

40、he ability of thinking and distinguishing, learn to understand the words and express themselves, learn to know whom to love and whom to hate. Therefore,the whole society should care for and give support to childrens reading. The society and presses are required to provide with sufficient childrens literary works for schools and families. Schools should give guidance for the method of reading and give students enough time to read.Key words:children; childrens literature. 作者简介姓名:李春梅年龄:23院校:重庆师范大学电话:13637818028邮箱:nancymei2008本文题目:论儿童文学文体:教学论文【精品文档】第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