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化产业.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8515488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9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文化产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西安文化产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安文化产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文化产业.doc(3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西安文化产业古都西安:基于人文资源的文化复兴古都西安:基于人文资源的文化复兴王天铮李晨宇有着3100年建城史和1100年建都史的西安市,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都城,与雅典、开罗、罗马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9年6月发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西安被列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我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如何将丰富的人文资源

2、转变为生产力、如何将文物保护与城市开发相结合、如何使文化产业促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均成为古都西安面临的新课题。一、十三朝古都的机遇与挑战对于古都西安而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丰富的人文资源是西安发展文化产业独有的优势,但也使西安囿于保护与开发的两难境地,因此,如何科学地运营历史人文资源与现代人文资源成为考验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道难题。1、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朝代在西安建都,于是便有了“长安无处不遗址”的说法。目前,西安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4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20余座,古遗址、陵墓400

3、0多处,出土文物12万余件,被誉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除了兵马俑、华清池、钟鼓楼、大雁塔等驰名中外的文化遗产,散落在西安民间的历代文物也数量众多,以拴马石为例,仅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从百姓手中收购的各个朝代的拴马桩就达8600余件。同时,很多耳熟能详的文化典故和文化艺术也都起源和发展于西安,例如“东西”一词就源于汉代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而像秦腔、皮影等表演艺术更在西安市民的生活中喜闻乐见。图1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号坑突出的区位版图优势。西安不仅是中国西部的中心城市之一,还是中国版图的中心,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成为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连接南北的“大十字”网状铁路交通的重要

4、枢纽和全国中西部最大的国际航空枢纽城市之一。基于这样的地缘优势,西安市具有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和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基础。良好的人才科研基础。西安现有各类高等院校近百所,各类科研技术机构3000余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余万名,两院院士46名。位于市内的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美术学院、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设立了文化产业及其相关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3000多名毕业生,为西安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2、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尽管西安市具有很多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但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瓶颈问题。文物保护制约城市开发和自身价值升值。“长安无处不遗址”说明西安市拥有的历

5、史文物数量多、范围广,这是西安的荣耀,却也成了西安发展的“负担”。在以往的城市建设中,经常出现政府已完成对某地的设计规划,但一开工就发现文物,于是该规划被迫停滞,此地便因成为文物所在地而长久保护起来。久而久之,西安市有了数量众多的文物保护地,也有了数量众多的、因为保护文物而下马的市政工程,城市整体规划因文物保护而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而这些被保护的文物常常因为年代久远,缺少现代社会物品的光鲜感,且所在地周边缺少相应的文化氛围,而不能吸引大众的注意力,甚至被大众遗忘,文物及其所在地的社会价值也会随之缩水。大多数文化资源没有得到与其价值匹配的关注。虽然西安拥有兵马俑、华清池等举世闻名的著名文

6、化遗址,并且得到了高度关注和文化认同,但更多的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同样的关注度,也没有形成同等的社会影响力。很多国内外游客来到西安往往直奔兵马俑、华清池,观后便匆匆离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兵马俑、华清池等文化价值相近的曲江池遗址、法门寺、大唐西市等文化遗址,尽管也拥有渊源的历史文化价值,但由于多种原因,没有得不到国内外大众较高的认知度与关注度。文化产业总量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尽管近年来西安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5%以上,位居全国前列,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但由于西安市经济总量的情况不够理想,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同时,西安市新兴文化产业和网络文化服务、文

7、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艺术商务代理服务、广告和会展文化服务等为主体的外围层发展严重滞后,决定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和整体素质的重要行业没有形成规模。文化市场主体竞争力不强,企业投融资渠道单一。西安市文化产业的企业法人总体规模偏小,具备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尚未形成。虽然已经形成陕文投、曲江文投、华商集团、大唐西市等一些产业规模效益较高的企业集团,但大量的文化企业处于规模小和分散化的状态,文化企业集团尚未形成集聚效应和较大的投射带动作用。此外,西安市大多数文化企业都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民营文化企业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投融资渠道单一。尚未形成健全的文化产业发展人才机制。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优秀的文化产业人

8、才外流,导致文化产业上游原创不足,中游生产环节集约化程度不高,下游扩展营销能力不强,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的匮乏又进一步限制了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二是随着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影视、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新兴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高水平、高素质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二、文化复兴的路径选择西安实现文化复兴的路径选择是传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元素和人文理念,以文化融合的方式传播与发展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并通过城市建设与发展得到体现,最终提升西安市民生活的幸福感和文化自信心。1、保护与开发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西安市将保护作为文化传承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之一。除了各级

9、政府外,许多民间团体和个人也成为文化保护的主要力量。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创办者王勇超,历时20多年,收集、抢救保护周、秦、汉、唐以来历代的石雕、木雕、砖雕、关中古民居及人民生产、生活、习俗、风情等各类遗物和名人字画共33600余件(套),征集保护了40院近千间明、清古民居,还收集整理了包括各种地方戏曲、工艺作坊、礼仪、俗规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已经成为以民俗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收藏、研究、展示为主的综合性文化传承载体。图2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古民居街区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是文化传承的新方式。为了能使文化遗产得到更多关注,且在不影响文化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西

10、安市开始在保护的基础上对一部分文化遗产进行现代化开发,融入现代科技和人文理念,使大众通过多种感官认知并传承传统文化。以大唐西市为例,1300年前中国盛唐时期长安城有东市和西市,西市是从事国际物品交易的市场,也是丝绸之路起点。2001年初,西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原址上重建西市,对于地下发现的文物,大唐西市在原地将其完好无损地保护起来,供游客参观,并在周边地区开发了展现盛唐商业文化、丝路文化的博物馆、古玩城、旅游纪念品交易中心、精品百货超市、风情街区、国际商务场馆、五星级酒店、文化会展区等,仅开业一年时间,就有近千万人次参观游览。图3唐长安城示意图4大唐西市鸟瞰效果图无论传承物质文化,还是传承精神

11、文化,都需要一定的载体。对于有物质载体的文化,通常以保护的方式进行传承。但对于物质载体已经消失的文化遗产,该如何传承?例如大明宫作为物质文化遗产,实体早被烧毁,如今只能从史料中猜测它的样貌;而王宝钏、薛平贵的寒窑爱情故事作为精神文化遗产,自古以来就没有物质载体。不可否认的是,二者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没有或者缺少合适的传承载体的情况下,均面临着关注者和传承者越来越少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西安市首先对全市各类型文化遗产进行了整理,而后选择有较高传承价值的作为首批文化传承对象,根据它们的文化特征和各方专家的意见,修复与构建合适的传承载体,例如根据史书的记载,在大明宫遗址修建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根

12、据民间传说和部分史书记载,在王宝钏苦等薛平贵的寒窑遗址上修建了寒窑遗址公园。文化传承带动文化产业价值链的构建与发展。将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紧密相连,以文化资源的价值增值为目标,在不影响社会价值增值的前提下,促使经济价值尽快实现增值。例如,大唐西市以保护遗址为基础,构建了以传播唐代商业文化和丝路文化为目标的文化产业价值链,涵盖展览、会展、旅游、贸易等多个领域。2、人文资源成为西安城市发展的推动力西安历史上的四次城市规划,见证了西安城市发展的方向与轨迹。自1953年的第一次城市规划起,西安就十分重视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历经第二、三、四次城市规划,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发展目标的西安市不仅更加重视保护

13、人文资源,而且将人文资源与城市价值紧密结合。表1西安市建国后的四次城市规划规划顺次覆盖年份主要内容特点与亮点第一次城市规划1953年-1972年保留老城格局,利用旧城,参考唐城,工业区放在旧城外东西两侧,旧城作为行政中心,南郊作为文教区,铁路北作为仓库区和发展备用区,用半个八角形的环状放射型道路系统把上述用地联系起来。1、确定了棋盘式结构;2、引进广场体系;3、注意到文物古迹需要保护。第二次城市规划1980年-2000年在保护古都风貌的基础上,建成以轻工、机械工业为主,科研、文教旅游事业发达、有特色的城市。体现了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确定把保护、恢复、重新利用历史文化遗址、风景名胜和古建筑同发

14、展现代城市的功能结合起来。第三次城市规划1995年-2010年保护古城,降低人口密度,控制规模,节约土地、改善中心、发展组团、保护环境、基础先行。强调了保护古城,城市规划以古城保护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结合、提高城市品位和环境质量为基础。第四次城市规划2004年-2020年将城市性质定位在世界著名古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提出要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1、以占地84万平方公里的唐长安城为主,形成城市的“九宫格局”;2、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结合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3、实行“新旧分治”,保护老城;4、第一次提出大环境即山水环境的保护问题。由上表可以看出,西安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建

15、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这意味着文化产业将成为西安市的支柱型产业。据统计,2009年西安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51.02亿元,按现价计算,较2008年增长18.5%,占GDP的比重为5.54%,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0.3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文资源,而人文资源又可分为传统人文资源和现代人文资源。对于西安这样一座古都而言,以历史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传统人文资源是其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以高科技和人才为代表的现代人文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目前,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便充分整合了传统人文资源和现代人文资源,同时注入了生态、低碳、绿色等大环境理念

16、,构建了“培育三大街区、建设四大园区(基地)、打造五大特色产业带、培育六大重点行业,形成多层次、多主题、多元化的文化产业”的新格局。表2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类别名称依托资源三大街区文艺路演艺文化街区众多的文艺演出团体、丰厚的演艺人才资源纺织城创意文化街区建筑设计、绘画、美术、视觉艺术、工艺设计与制作、广告等当代艺术与休闲时尚资源大唐西市文化商旅街区隋唐时期的西市遗址和独特的商业渊源等历史资源四大园区(基地)曲江文化产业示范区丰厚的盛唐文化资源和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高新文化创意产业园西安地区的科技、人才等资源经开区印刷包装产业园出版、印刷、包装、创意设计、物流运输等体

17、系完整的产业链资源,印包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浐灞生态文化产业园生态、文化、旅游等资源,欧亚经济论坛,2011世界园艺博览会五大特色产业带临潼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带秦兵马俑、秦始皇陵、唐华清池等历史文化古迹和骊山、渭水等自然山水环境城墙景区传统文化旅游产业带历史人文景观资源和现代都市商务资源秦岭北麓生态文化休闲娱乐产业带天然密集的生态、文化、宗教等资源周秦汉唐遗址文化产业带沣镐遗址、秦阿房宫、汉城遗址、大明宫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都城隍庙回坊西五台民俗文化产业带传统民俗文化、穆斯林民族风情、地方风味小吃等六大重点行业影视业光中影视、电广传媒等民营影视公司的资源和人才优势文化旅游业深厚的历史文化、文物古迹、

18、自然生态等资源现代传媒业各新闻媒体、西安地区主要互联网站出版与印刷包装业西安出版社、西安电子音像出版社和西安地区丰富的出版资源创意策划与设计业高新、经开和西安地区的人才、科技优势文化会展业曲江国际会展中心、陕西国际展览中心、西安绿地笔克国际会展中心等专业展馆3、GCP:城市价值的全新解读衡量文化产业发展的指标不应该仅仅只是产业量值的高低,还应考虑文化产业对文化传承和城市发展的贡献、对人们精神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的满足程度、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为此,以曲江新区、浐灞生态文化产业园为代表的西安市文化企业引进了一个新的概念“GCP(Gross Culture Product国民文化总值)”。GCP

19、,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综合指标,主要包含三个体系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贡献、公益文化活动的价值贡献和文化产业的价值贡献。浐灞生态文化产业园是用GCP衡量城市价值的例证之一。浐河和灞河是许多历史事件的事发地,见证了多个朝代的兴衰成败。开发前,这里已经沦落为是西安市的脏乱差地区:浐、灞河是西安东部区域的污水汇集地,年接纳污水量达5000万吨,占西安市污水排放总量的1/6;沿浐、灞河岸有10余处河段垃圾成山,垃圾堆放量近500立方米;过度挖沙造成浐灞河床严重下切达6米之深,地质灾害隐患严重。而目前的浐灞地区,生态区累计形成水域湿地面积594公顷,河流湿地覆盖率达到9.8%,新增绿化面积418公顷,累

20、计形成林地近1964公顷,林地覆盖率达15.1%,区内生态用地比率达到22%,清理垃圾120万方,铺设截污管道23公里,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0万吨,年中水回用量900万吨。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浐灞已从原来的生态重灾区转变为西安市的新亮点、新名片。2010年7月17日,西安浐灞生态区通过国家生态区技术评估,并将于2011年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浐灞生态区彰显的现代、生态、科技、低碳等理念也吸引了大批的文化企业入住园区,成为涵盖会展、旅游、金融、科技、商贸、居住等领域的文化产业聚集区。同时,浐灞生态区成为西安市民度假休闲的好去处,而且越来越多西安市民把家搬到浐灞生态区附

21、近。图5浐灞生态区国家湿地公园开发前图6浐灞生态区国家湿地公园开发后曲江新区修建的绝大多数遗址公园免费对公众开放,为市民们带来了更多的文化公共空间和休闲娱乐场所。这其中包括集历史文化保护、生态园林、山水景观、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大型山水园林式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开放式的唐文化艺术长廊唐城墙遗址公园;借鉴传统北方、皇家园林和佛教寺庙建筑风格的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等。三、对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1、文化产业发展从哪里起步目前,全国大中城市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出现了很多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相近、相同,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却截然不同的局面。于是,各级政府和文化企业都将文化产业从哪里起步作为产业发展首要

22、思考的问题。作为文化资源大市,西安市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灿烂的革命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和一定实力的现代文化。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既是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西安发展文化产业特有的优势。值得肯定的是,西安市并没有对这些资源进行简单的利用,而是采取多种方式对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与开发,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结合,将文化建设与城市建设结合,从多维视角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基于文化资源的三大街区、四大园区(基地)、五大特色产业带和六大重点行业均已初见规模和集聚效应,产业价值链也正在构建初期。总之,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是明确的,即将已有产业优势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并把提升城市价

23、值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终极目标。2、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发展文化产业西安市2009年GDP为2719.10亿元,仅列全国城市GDP排名第36位,这与西安的文化地位有一定差距。相对落后的经济水平不能为西安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政府也无法提供较为充足的财政支持。2009年,陕西省发展文化产业拨款仅为3000万元,西安市为2000万元,这与北京、上海、杭州等经济发达的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在缺乏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以曲江新区为代表的西安文化企业以旅游作为突破点,在兴建旅游景点的同时,开展房地产租赁业务,回收部分旅游景点建设费用;旅游景点建成后,不仅提升了周边城市环境,而且提升了土地价值,通过房地

24、产开发再次回收部分旅游景点开发费用。这种将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传统产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反哺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式,是值得其他地区借鉴的。3、西安模式是否可以复制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西安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内只有西安一个城市是13朝古都,很少有城市拥有像西安这么丰富的人文资源,那么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可供其它城市学习与借鉴?答案是肯定的。其他城市可以借鉴西安的思路和方法。首先,西安盘活人文资源的思路和做法,通过一定的载体对人文资源进行保护与开发,将传统人文资源与现代人文资源结合;其次,西安以产业优势为出发点发展文化产业。每个城市都会有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基于产业优势构建文化产业格局,通过资本推动、板块推动、项目推动的方式促使产业发展;最后,将文化产业与城市价值捆绑。西安引进GCP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考量指标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可供其它城市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