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物理教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8509956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趣味物理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趣味物理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趣味物理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趣味物理教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趣味物理教案淮安外国语学校(曙光校区)初中部基础教案设计纸淮安曙光双语学校中学部选修课教案学 科趣味物理年级八年级设计人黄成加课型选修课 题“虚管悬液”实验总课时1第 1 课时教 师 活 动教后记唐代王冰注解黄帝内经素问时指出:“虚管溉满,捻上悬之,水固不泄,为无升气而不能降也。”意思是:用手指捏住空管的一端,将管中灌满水后倒过来,水不会从管中流出。因为外面的空气不能

2、进入管中,所以管里的水不会流出来。这就是“虚管悬液”实验,它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当管中充满水后,空气不能进入管中。将管倒过来,管内压强为水压,其值通常小于管外的大气压强,故水“悬”在管中。这个实验是从“瓶子倒水”实验演绎过来的。早在南北朝成书的关尹子一书就已指出:“瓶有二窍,水实之则倒泻,开一则水不下,盖不升则水不降。”意思是:在密封的瓶上开两个小孔,瓶中灌满水,水就会从瓶中倒出。若只在瓶中开一个小孔,水是倒不出来的。因为此时空气不能在瓶中对流。很显然,上下两端开口的瓶子,下口上面压强为一个大气压加水压,下面压强是一个大气压,这种情况下水会从下口流光。但将瓶的上口封住时,水向下滴落一点点后,

3、瓶内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当瓶内气压减小量与瓶中水柱产生的压强相等时(有时只要水的下表面向外凸出一点点就行),水就不会流出来了。该实验,常有教师在讲到大气压作功时,用“试管履行”来演示。淮安曙光双语学校中学部选修课教案纸学 科趣味物理年级八年级设计人黄成加课型选修课课 题“瓶子喝水”实验总课时1第 1 课时教 师 活 动教后记宋代俞琰(12581314)所写的席上腐谈一书:“剧烧片纸纳空瓶,急覆于银盆水中,水皆涌入瓶,而银瓶铿然有声,盖火气使之然也。又依法放入壮夫腹上,挈之不坠。”这段话的意思是:将剧烈燃烧着的纸片放入空瓶里,迅速把瓶倒扣在装有水的银盆中,水就会涌进瓶里,并且铿然有声。因为纸

4、片的燃烧使瓶中空气减少,待瓶内空气冷却后压强降低的缘故。按这种办法把瓶扣在人腹上,瓶子会吸住腹肌而不坠落。很明显,纸在瓶中燃烧,瓶内空气膨胀,空气从瓶中“跑”掉一部分。把瓶扣在水中,氧气燃尽,火焰也就熄灭,此时瓶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瓶外空气压迫盆里的水涌入瓶中。记载中尽管没有说明这是大气压作用的缘故,但能指出“盖火气使之然”,这在当时已是了不起的事情。古代记载大气作功的实验有许多,还在先秦时期,我国就用“角法”(今“拨罐疗法”)治病了,可见“瓶子喝水”实验并不“年青”。当今人们选择泡菜坛子,先在坛外沟槽中倒水,然后把燃烧的纸片丢进坛中,盖上坛盖,看沟槽中水是否被吸入盖内或坛腹,以此判别坛子是

5、否漏气。其检测原理就是“瓶子喝水”的实验原理。淮安曙光双语学校中学部选修课教案纸学 科趣味物理年级八年级设计人黄成加课型选修课课 题“纸人共振”实验总课时1第 1 课时教 师 活 动教后记北宋科学家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中指出:“欲知其应者,先调诸弦令声和,乃剪纸人加弦上,鼓其应弦,则纸人跃,他弦即不动。”4沈括的意思是:要想知道某一根弦的应弦, 可以先把各条弦的音(依五音声阶)调准,然后剪纸人放在这根弦上。这样一弹它的应弦,纸人就会跳动,弹其他弦,纸人则不动。这就是著名的“纸人共振”实验。所谓共振,是指一个物体振动的时候,另一个物体也随着振动的现象。发生共振的两个物体,它们的固有

6、频率一定相同或成简单的整数比。如弹动“哆”弦,别的“哆”弦也动,弹动“咪”弦,别的“咪”弦也动。其实,早在沈括以前,就已经有人做过“瑟弦相应”实验,战国时庄子(前365前286)在他的著作中就提到一个叫鲁遽的人:“为之调瑟,废(置)于一堂,废于一室,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5只不过“纸人共振”实验更为直观和有趣罢了。淮安曙光双语学校中学部选修课教案纸学 科趣味物理年级八年级设计人黄成加课型选修课课 题“铜瓮雷鸣”实验总课时1第 1 课时教 师 活 动教后记西汉刘安(前179前122)在淮南万毕术中云:“铜瓮雷鸣。”其注曰:“取沸汤置瓮中,坚塞之,内于井中,则作雷鸣,闻数十里。”6意思是

7、:把开水倒进铜瓮里(但勿倒满),将铜瓮密封后丢入井中,声似雷鸣,数十里也能听到。铜瓮怎能“雷鸣”?原因可能有两种:第一,铜瓮在下沉过程中,瓮内水面之上蒸气遇冷降温凝结,压强减低,水的沸点随之降低,水再次沸腾作响;第二,若瓮壁极薄,当瓮内压强降低时,受大气压加水压的作用,铜瓮向内破裂,造成爆炸,声似雷鸣。上述两种现象,都是通过空气冷凝的方法达到做功的目的。现中学用铁皮盒替代铜瓮演示上述第二种现象,实验时因条件限制不在水中而在空气中进行。若演示上述第一种现象,则是将烧瓶内水烧开后稍冷却,再在瓶外浇冷水降温减压来实现。淮安曙光双语学校中学部选修课教案纸学 科趣味物理年级八年级设计人黄成加课型选修课课

8、 题“循烟燃烛”实验总课时1第 1 课时教 师 活 动教后记姜岌在续古文苑一书中介绍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今燃一烛在上,一烛在下,灭下烛使烟相当,则上烛之炎,循烟而下,燃下烛矣。此类相从也。”意思是:现在让我们点燃两支蜡烛,一支放在上面,一支放在下面,将下烛的火焰吹灭,使它产生的烟雾(即蜡烛燃烧时产生的蜡蒸气)正好对着上烛的火焰。此时,上烛的火焰会沿下烛烟雾传递过来把下烛点燃。这是因为固态的蜡烛和气态的蜡蒸气都属于同一种物质。在中学物理实验活动课中,常演示“空中飞火”、“火外生枝”两个实验,它们是从“循烟燃烛”中派生出来的。淮安曙光双语学校中学部选修课教案纸学 科趣味物理年级八年级设计人黄成加课

9、型选修课课 题“首泽浮针”实验总课时1第 1 课时教 师 活 动教后记淮南万毕术云:“首泽浮针。”其注云:“取头中垢,以涂塞其孔,置水即浮。”张岱(15971667以后)在夜航船中指出:“取头垢涂针,及塞针孔,水上自浮。上述两种解释,前一种仅指出用头垢涂塞针孔,后一种则还指出应将头垢涂针。其实,将头垢涂针才是最重要的。通常,将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它会沉入水底,因为此时物体所受重力大于水对它的浮力。但由于液体具有表面张力,如果把像绣花针那样小的物体小心地投放水面,针也能由于水的浮力以及表面张力的作用而不沉下。取头垢涂针,把针平放在水面上,因针表面有油脂(头垢),针与水之间的接触角增大,实验更容易成功。“首泽浮针”,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明代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