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历史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测试.docx

上传人:黄****学 文档编号:2850642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9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历史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历史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历史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历史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测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50道选择题强化训练测试及答案1.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创设和废除分别是( )A.秦朝和明朝 B.汉朝和明朝 C.秦朝和清朝 D.唐朝和清朝2.“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 ,谁知道变作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中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A.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位 B.隋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阅 C.唐朝时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内容和 D.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土的弊端3.明朝时期,专制统治不断强化。下列属于明太祖加强君主

2、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的有( ) 废除丞相 取消行中书省 设锦衣卫 设东厂A. B. C. D.4.下列关于明朝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引进了原产于非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B.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批棉纺织业基地C.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青花瓷畅销海内外D.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5.“由于朱元璋英勇善战和足智多谋,被推为反元起义军领袖。这支起义军在他的领导下,先后消灭各地群雄,最终统一全国。”材料反映了朱元璋统一全国的原因是()A历史机遇 B个人能力 C贤臣辅佐 D群雄势弱6.北京有“明十三陵”,却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

3、的陵墓。要想参观朱元璋的陵墓,应到()A安徽凤阳 B江苏南京 C河南开封 D浙江杭州7.明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财政、司法和军务。实行这样的管理措施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削弱地方行政权力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8.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A强化皇权 B钳制思想C控制军队 D改革科举9.下列甲、乙、丙三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丙图反映的朝代是()A 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10.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朝的统治一课时,

4、准备编写一个关于朱元璋的历史课本剧。剧本中不应该出现的是()A定都应天府 B废除丞相制度C设立“三司” D成立东厂11.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权的加强()A废除行省 B设立东厂 C分封藩王 D八股取士12.李二是明代的读书人,他寒窗苦读,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他必读的书目有()A史记 B唐诗 C宋词 D“四书”“五经”13.下图是明朝状元赵秉忠的答卷,共2 460字,字迹工整,无一涂改,上有万历皇帝批的六个大字:“第一甲第一名”,现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赵秉忠不可能做到的是()A按照朱熹的四书集注观点答题B会写规范的八股文C在考试试卷上发挥自己对朝政的独到见解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

5、官吏14.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史料,对学习历史十分重要。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说二者都()A引发了文字狱 B削弱了儒学地位C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D损害了国家统一15.明朝中期,广东人陈益去安南,当地酋长用甘薯招待他,陈益觉得甘薯味道甘美,便想方设法得到薯种并带回家乡种植。甘薯原产于()A欧洲 B亚洲 C南美洲 D非洲16.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A占城稻 B玉米 C甘薯 D向日葵1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王朝的行政机构示意图,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18.明朝奠定君主集权体

6、制基本格局的举措包括()废除丞相设“三司”设立锦衣卫迁都北京惩治贪污腐败提高手工工匠身份A B C D19.下列史论结合正确的是()选项史实推论来源:Z*xx*k.ComA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A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科举制正式确立B唐朝把诗歌列为考试内容之一 B唐朝不拘一格选才,出现重文轻武局面C宋代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C使宋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D明朝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D考试内容丰富,促进了文化发展与思想解放20.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

7、的信息是()A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 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21.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A棉纺织业基地的出现 B全国性商贸中心的形成C丝织业的快速发展 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22.某历史教材一课中,有“废丞相”“设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三个子目。该课的课题应该是( )A元朝的建立和统一B明朝君主权力的加强C清朝中央集权的强化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3.有学者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裁撤中书省等,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皇帝既为国家元首

8、,又为行政首脑。”该学者评价的是( )A秦始皇创立皇帝制 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24.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这一事件发生在( )A13世纪80年代B13世纪60年代C14世纪80年代D14世纪60年代25.明朝为加强统治、增强皇权,从中央到地方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增设了一些新机构。下列机构与锦衣卫性质相同的是( )A布政司B内阁C东厂D兵部26.明清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制度的目的是( )A选拨真正有才能的人B使古代的文化遗产不被遗忘C加强君主专制统治D推进教育制度的发展27.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在抨击明朝的一项统治政策时,认为它

9、束缚思想、扼杀创造力,称其危害“等于焚书”。他抨击的是( )A设立特务机构 B废除丞相 C八股取士 D设内阁28.明朝初年为强化皇权而采取的措施有( )废丞相,设三司 实行八股取士设置厂卫制度设立军机处A B.C.D.29.“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造成洪武皇帝工作负担沉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A丞相制度的废除 B军机处的设立 C文字狱的兴起 D东厂的设置30下列内容不属明清八股取士规定的是()A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B考生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见解C文体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D考生可以针对时弊,谈古论今31.如右图所

10、示,从图一到图二政治制度的变革发生在( )A 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32.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重大改组”体现在( )设立锦衣卫 设立军机处 设立驻藏大臣 废除宰相制度A B.C.D.33.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我国设立和废除丞相的皇帝分别是( )A秦始皇和明成祖 B汉武帝和明太祖C秦始皇和明太祖 D汉武帝和明成祖34.“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

11、”的原因是( )A注重考查诗赋 B打破门第限制C采用八股取士 D考生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35.“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材料中作者认为( )A八股取士方法笨拙B秦朝焚书方法巧妙C秦明做法本质一致D明制便于选拔人才36.如图是某人画的一幅明朝书生张富贵进京赶考的漫画,漫画中的张富贵背的书籍应该有( )A 大唐西域记B.齐民要术C.四书集注 D.唐诗三百首37.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宰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研究、“八股取士”制度考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应该是( )A.叙说科举的兴起与变迁 B略谈明朝的君主专制C细述三省六

12、部的分工职能 D.浅论明朝的文化政策38.中国一词在英语中翻译为“CHINA”,据说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明朝时期,全国的制瓷中心在( )A苏州 B景德镇 C松江 D南京39.下列三幅图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有何特点()A.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 分封制发展到顶峰C. 公正民主 D. 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加强40.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A. 隋唐的科举制 B. 明朝的厂卫制度C. 明朝的八股取士 D. 清朝的“

13、文字狱41.稗史汇编(明)中写道:“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京官”上述表现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 厂卫特务机关的存在B. 农民起义的频发C. 军机处的设立D. 少数民族的侵扰42.制度建设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图一是西周分封制,诸侯权利很大,可以拥有平民和土地,不用听从周天子调遣B. 图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秦朝分管监管的是太尉C. 图三是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D. 图四是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出现错误的是明朝43. 下面图示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机构

14、设置的情况,其中反映明朝机构设置的图示是( )A. B.C. D.44.“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哀哉可怜!”这首醉太平堂堂大元的小令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导致元朝灭亡的因素有( )元朝政治腐败农民起义外族入侵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A B C D45.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 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46.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自己鲜明的时代主题。如果把“锦衣卫、东厂、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那么这个单元的主

15、题应是(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加强 D专制集权的强化47.明朝流传着一个广为人知的真实事件:京城四友人在密室饮酒,一人趁酒酣大骂魏阉,有人劝:当心被东厂听见。骂者说:“怕甚?能剥了我皮不成?”话音未落,东厂之人破门而入次日,此人的皮高悬于东厂刑堂内。此事反映出当时( )A东厂的办事效率高 B明朝的法律严酷C醉酒者遭到仇人的报复 D特务机构制造的一种恐怖气氛48.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这一做法反映的实质是()A.扩大六部权力 B.改革丞相制度C.扩大地方权力D.加强君主专制49.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美食。中国人开始吃上自产的玉米、马铃薯和花生最早应在()A.西汉 B.唐朝 C.北宋D.明朝50.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下面六个时期阶段特征的总结,有几个时期总结的是正确的? (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50道选择题强化训练测试答案1-5ADCAB 6-10BCADD 11-15CDCCC 16-20AAACA 21-25CBCDC 26-30CCBAD 31-35DDCCC 36-40CBBAC 41-45ACDDD46-50DDDD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