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港口规划与建设重点.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8490405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三角港口规划与建设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长三角港口规划与建设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三角港口规划与建设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三角港口规划与建设重点.doc(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长三角港口规划与建设重点长三角港口规划与建设重点长三角港口规划与建设重点交通部规划院 沈益华 中国水运杂志 长江三角洲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两个率先”战略的实施将促进长三角港口的快速发展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及中央提出的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要求,长三角地区2010年将总体全面实现小康,2020年将总体实现现代化。因此,在未

2、来十几年,长三角及长江沿线地区国民经济、外贸进出口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必将带动港口吞吐量的增长。2经济全球化将为港口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长三角地区将抓住新一轮的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利用长江三角洲经济基础、人才、政策和水资源等优势,全面接轨国际经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在接受国际产业转移中,长三角地区将加快发展高科技产业以及冶金、石化等基础产业和各类加工工业,必将带动长三角港口能源、原材料等外贸物资吞吐量的快速增长,同时也要求港口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3“

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求港口走集约化、注重内涵的发展道路长三角港口岸线资源有限、分布不均衡,由于城市发展、港口建设及功能拓展等对岸线和土地资源的需求增加,加之港口发展尚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造成港口深水岸线资源开发不够合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长三角港口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应加强区域内港口间以及港城间的协调发展,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有效利用和保护岸线资源,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多种经济成份跨行业、跨区域参与港口建设,为长三角港口的岸线资源整合创造条件,促进长三角港口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4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长三角都市圈对港口

4、发展提出更高要求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建设长三角都市圈将会带来长江三角洲地区资金、资源、人力等生产要素实现跨区域的集聚和有效整合,从而实现区域的分工协作、有序竞争,产业区域性转移、资源区域性配置、交通体系区域共建逐步成为趋势和共识。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要求长三角港口进一步实现港口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长三角港口的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5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要求长三角港口发挥内引外联的纽带作用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其内引外联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改善,将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梯形转移;中西部地区丰富的能源和矿产的开发,

5、也将改善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供应。长三角港口是长江流域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发挥其内引外联的纽带作用,利用运输通道把沿海外向型经济推向中西部地区,把内地的特色产品推向世界,为双方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战略空间。6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和向上延伸工程的实施将促进长三角港口发展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长三角地区集装箱运输仍将迅猛发展,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仍有很大潜力。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和向上延伸工程的实施将改善沿江港口的通航条件,届时5万吨级海轮可直达南京港,提升沿江港口的整体竞争力,促进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港口规划的基本思路2004年交通部组织完成了长江三角洲公路、水

6、路现代化发展规划工作,在该项规划中,充分考虑了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综合运输发展规划,国际海上运输发展要求等因素,明确规划的指导思想: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现代化为目标,以一体化为主线,着眼于建立和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坚持总体规划、突出重点、综合协调、分步实施,突破行政界限,整合交通资源,依托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优化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强化交通运输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实现公路水路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两个率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并提出了长江三角洲综合运输发展基本格局是“两纵三横一圈”综合运输通道和七个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两

7、纵”分别是:由京沪铁路、京杭运河、国家高速公路等构成的南北向综合运输大通道;海运、沿海铁路、高速公路为主的南北及对外运输大通道。“三横”分别是:由长江,沿江铁路、高速公路、管道组成的沿江综合运输大通道;由陇海铁路、高速公路等组成的东西向综合运输大通道;由浙赣铁路、高速公路等组成的舟山宁波杭州金华江西的综合运输大通道。“一圈”指由高速公路、轨道交通构成的都市圈快速交通网。七个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是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温州、徐州、连云港。在综合运输大格局中,沿海港口的规划是:以国际航运市场为导向,整合资源,协调布局,围绕集装箱、铁矿石、原油、煤炭等重点物资运输,形成专业化程度高、大规模、集约化、

8、多功能的港区和完善的集疏运体系。按照主要港口、地区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的层次划分规划港口布局。主要港口包括上海港、连云港港、宁波港、舟山港、温州港、南京港、镇江港、南通港、苏州港;地区性重要港口为江阴港、扬州港、嘉兴港、台州港;其他为一般港口。以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重点发展上海为中心、浙江宁波和江苏苏州太仓为两翼的集装箱干线港,连云港、南通、南京、镇江、温州为支线港,其他港口发展喂给运输的集装箱运输体系。利用宁波、舟山20万吨级以上大型专业化泊位形成外贸进口铁矿石一程中转基地,长江口内上海、苏州、南通港为接卸大型减载直达船和二程船的转运港,镇江、南京等港口为接卸二程船为主的转运港,形成

9、外贸进口铁矿石海进江中转运输体系。利用长江口12.5米的航道条件,南京以下沿江港口大型深水专业化码头,以及与港口相衔接的内河航道、公路和铁路等组成的集疏运系统,形成长江三角洲及长江中上游地区外贸物资的江海转运体系。海运煤炭采用5万吨以上船舶直达沿海、沿江电厂等工业企业和公用码头。宁波、舟山、上海及长江下游镇江等公用码头为长江三角洲及沿海等地区转运煤炭。外贸进口原油通过宁波港和舟山港的大型原油码头接卸,供应沿海、沿江炼厂以管道运输为主、水水中转为辅。宁波北仑、大榭、舟山岙山、册子等大型原油接卸码头除满足华东原油转运外,还成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港仍承担向长江中上游炼厂水水中转

10、和水管(道)中转任务。“十一五”长江三角洲沿海港口规划建设重点1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系统预测2010年长江三角洲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4800万TEU以上。重点建设上海洋山二、三、四期工程,外高桥五期、六期集装箱码头工程,改造张华浜、军工路、宝山等港区为内贸箱为主;建设宁波港北仑四、五期工程,实施大榭、金塘、梅山等集装箱码头工程,改造北仑二期集装箱码头;建设苏州港太仓港区二、三期工程,通过改造提高一期工程的专业化水平;建设连云港港庙岭三期集装箱码头工程,起步建设大堤港区集装箱一期工程;建设南京龙潭四、六期,南通狼山一期和通海一、二期,镇江大港三、四期等支线港集装箱码头工程。2010年上海国际

11、航运中心的集装箱运输体系更加完善,以上海港为主的干线港地位突出,长江三角洲港口集装箱总体通过能力达5300万TEU以上。2煤炭运输系统预测2010年海运来煤2.2亿吨。以电力企业自建大型专业化码头为主,根据需要建设煤炭转运基地;上海港在大型矿石码头建设同时,恢复罗泾现有煤炭码头的功能;浙江舟山六横岛建设电厂煤码头的同时扩大规模,为浙江省台州、镇海及其他企业转运煤炭;长江沿线改变南京、镇江、南通等公用码头条件,为煤炭运输提供公共化服务。3外贸进口原油运输系统预测2010年外贸进口原油6500万吨以上。重点扩建宁波、舟山25万吨级以上原油泊位。宁波大榭岛、舟山岙山、册子岛都提出扩建大型原油码头的要

12、求,需根据石化发展和国家原油储备基地的建设,选择1至2个点扩建。根据在南通、上海、宁波选点情况建设LNG泊位。4外贸进口铁矿石运输系统预测2010年外贸进口铁矿石12500万吨以上。重点建设舟山20万吨级以上泊位,长江沿线上海、苏州太仓、南通接卸减载后的20万吨船泊位,南京、镇江5至10万吨级二程中转船接卸泊位;重点建设舟山马迹山二期工程、六横岛20万吨级以上矿石码头。2010年宁波、舟山10万吨级以上大型矿石码头5个,接卸能力达7000万吨。建设连云港东港区25万吨级矿石泊位,接卸能力1200万吨;建设上海罗泾二期2个、苏州太仓2个、南通狼山三期1个及上海宝钢扩建1个接卸减载后的20万吨级泊位;南京龙潭、镇江大港三期各1个5至10万吨级接卸泊位,20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共可形成矿石接卸能力近1.6亿吨,其中一次接卸能力近1.5亿吨。5长江口深水航道向上延伸工程继续进行长江口航道三期整治工程,使其达到12.5米水深。积极进行福姜沙、通洲沙航道治理的前期研究;结合长江口综合治理研究推进白卯沙治理;近期结合上海市水源地建设工程,积极参与南北港分流口治理工程,改善宝山水道通航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