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浮沉条件..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8479961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体的浮沉条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物体的浮沉条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体的浮沉条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体的浮沉条件..doc(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的浮沉现象教学设计物体的浮沉条件(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六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学校:川大附中(成都十二中)姓名:熊文俊一、 教材及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物理(八年级)中第八章第六节“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行设计。本课所涉及的许多现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学习内容是在学生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本课的重

2、点是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2学情分析学生头脑中有关浮沉现象的经验相当丰富,这些经验中,有些是与当前要学习的知识一致的,如铁钉在水中要下沉,木头在水中要上浮;而有些经验则与新知识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是完全冲突的,如钢铁在水中总是要下沉的(由钢铁制成的轮船可以浮在水面上)。为了学生能在学习中更好地使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经验一体化,建构成为自己的经验,课前通过请学生写自己心目中的浮沉现象、面对面交流等途径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了解和分析,发现:一方面,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已具备一些有关浮沉现象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并不了解浮沉的实质,也不能理性地分析和解释各种实际的浮沉问题。二、 教学目标1能参与浮沉现象

3、的寻找、制作、观察等活动;能主动探究浮沉现象;能部分归纳物体的浮沉条件。2能不同程度地用浮沉条件解释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等各种浮沉现象;能尝试使用密度计进行测量。3能通过“孔明灯”(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之一)的制作与分析表现出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关注。三、 教学媒体1学生在课前分组寻找并制作的自己身边有关浮沉现象的小实验、小制作若干,如“孔明灯”、“沉船打捞模型”、“浮沉不定的气球”。2学生分组及教师演示实验器材:每组密度计一只、装有清水和盐水的量筒各一个。3多媒体设备一套。其中含:浮沉现象录像若干,辅助浮沉现象分析的自制课件若干,自制密度计刻度、原理分析课件等。四、 设计思路1主要设计思路基于前

4、述教材及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自己从现象生成的知识比向学生灌输的知识掌握更好,所以将本课内容的学习前移至对浮沉现象的探讨。课前请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寻找浮沉现象,进行有关浮沉现象的自助小实验。这样设计一方面可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还可有效激活学生凭生活经验已具有的物体浮沉条件的相关知识,从课外走向课内,再次体验到“课内外相结合”的好处。课堂上,首先请学生演示小实验,对自助小实验过程进行反思,得出实验中的经验,提出发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物体浮沉的本质,即浮沉条件。这样设计是为了营造学生进行现象探讨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在探讨中锻炼自己的思维。与此同时,还可一方面通过学生对小实验

5、过程的体验及反思,初步养成学习中重结果、更重过程的意识和习惯,初步尝试从自己显性的观点和想法中分析自己所使用的经验知识,进而发展元认知水平,提高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可从探讨中初步体验到事物是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的,初步体验到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意识到科学只有寻因究果,才能有所建树,才能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日益深入这些基本的哲学思想。得出了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一浮沉现象的本质后,又与在学生一起利用浮沉条件重新认识浮沉现象,对一些浮沉现象作出解释。这样设计学生一方面可加深对得出的浮沉条件的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在明晰 “现象本质现象”这一主线的同时,再次体验到“从

6、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新课程理念。由于本课设计主要在营造学生从生活和动手中学习物理的学习情景上花工夫,学生的探讨、学习始终围绕浮沉现象进行,在活动中自主建构,进而发掘出现象背后的规律物体的浮沉条件并加以应用,因此将课题名称由“物体的浮沉条件”调整为“物体的浮沉现象”。2生成核心问题为了学生探讨过程中目的性、指向性更为明确,探讨过程能更为高效地进行,在前述设计思路的指导下,生成了本课的核心问题研究物体的浮沉现象。3难点突破依前述设计思路进行的教学中,通过对自助小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探讨得出结论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设计为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多向交流共同得出,学生便会感

7、到自己还是有能力突破这一难点的。这样设计可在突破难点的同时,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4与原教案的主要区别 以前学习这节内容时,教学程序是先由教师讲授浮沉条件的知识,然后再加以应用(主要是做习题),通过练习内化知识,走的是一条演绎的教学思路,学生是被动接受新知。本课教学设计改演绎教学思路为归纳教学思路。由于学生已有浮沉现象的经验性感受和认识,因而可于课前在经验知识基础上先进行浮沉现象的自助制作活动,课中在演示、分析各现象的基础上,归纳得出浮沉条件,再应用于浮沉现象,走的是一条先归纳后演绎的教学思路。这样的教学思路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

8、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制作(依设计所需而不同)提供各组制作中所需器材,对各组制作进行恰当的指导。提出制作方案并付诸实施,需要时能通过适当的渠道寻求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活学生已有的物体浮沉条件的相关经验知识。 提出问题(约1min)借助多媒体引出课题,并与学生共同生成本课的核心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中开始关注物体的浮沉现象,清楚本课学习中的核心问题是“研究物体的浮沉现象”。学生对自己将要进行的学习过程的目的、指向更为明确,探讨过程能更高效地围绕浮沉现象进行。现象演示(约10min)请学生交流课前所做与浮沉现象有关的小实验过程,展示现象;教师课件展示浮沉

9、现象(潜水艇的上浮、下沉、悬浮,热气球、飞艇升空,班上同学在游泳圈上漂浮的照片);简要板书各浮沉现象。分组展示课前所做的与浮沉现象有关的自助小实验现象,提出在自助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观看多媒体播放的浮沉现象。营造学生进行浮沉现象探讨的学习环境。现象分析(约12min)板书学生的反思、思考要点,并在需要时给予适当的提示。反思、思考演示的浮沉现象小实验成败原因及浮沉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学生在探讨中锻炼自己的思维;初步养成学习中重结果、更重过程的意识和习惯;初步尝试从自己显性的观点和想法中分析自己所使用的经验知识,养成初步的反思意识。归纳结论(约4min)适当引导、鼓励学生对前面已进行的反思、思考

10、进行归纳、总结。从前面的反思、思考中,根据已有的力与运动关系的知识分析、归纳出物体的浮沉条件:悬浮,F浮=G上浮,F浮G下沉,F浮G漂浮,F浮=G学生从探讨中初步体验到事物(如物体的受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的,初步体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用联系观点进行因果分析、概括等基本的哲学观点。现象解释(约10min)借助课件帮助学生进行浮沉现象的分析与解释。借助课件帮助学生认识密度计的刻度规律;在学生探究密度计的使用方法及原理分析过程中,根据学生所需进行适当的点拔。借助课件,应用得出的结论分析、解释浮沉现象(潜水艇浮沉、孔明灯升空等)的产生原因。观察密度计刻度;借助课件归纳密度计的刻度规律

11、;尝试使用密度计测液体的密度。学生通过现象分析加深对得出的浮沉条件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自己应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结(约2min)必要时借助板书提示、引导。借助板书小结本课知识内容;小结研究浮沉现象时的基本线索“现象本质现象”。学生初步养成小结、反思习惯,形成初步的元认知意识。布置作业(约1min)布置作业:1、P.136第1、3题。2、以下制作或查阅任选一个,独立或合作完成:(1)小制作:“孔明灯”、浮沉子、密度计;(2)“双驳抬撬法”打捞中山舰的情况。课后完成。学生通过书面作业的完成进一步理解浮沉条件;通过在已学规律指导下的制作、查阅活动加深对规律的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A现象

12、B1 C23本块内容依学生演示及课件播放现象板书本质:物体的浮沉条件 E悬浮,F浮=G上浮,F浮G下沉,F浮G漂浮,F浮=G分析、归纳DF浮GF浮GF浮GF浮G应用F现象解释G1潜水艇 H2孔明灯3密度计(1)刻度规律(2)原理:本块中的“”部分依学生解释板书板书设计说明:板书中各部分出现的先后以虚线框内右上角的字母排列为序。六、 教学反思 (课后完成)在本课的实施中,每位学生都在课前寻找了多个浮沉现象,绝大部分学生自由组合为多个实验小组利用课外时间到实验室进行自助小实验,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及初步的与人合作意识和能力。课堂上绝大多数同学都希望在全班交流自己寻找的浮沉现象,进行了实

13、验的各组学生都希望在全班展示自己的自助小实验,表现出了较高的与人交流愿望。反思环节中绝大多数学生能对自己及课堂上展示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在小组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力争能在全班进行交流,表现出了初步的反思能力、较高的表达自己观点、尊重别人观点、与人交流等交往意识和能力。在反思环节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力与运动的初步知识,绝大多数同学能不同程度地归纳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在应用得出的浮沉条件进行现象分析时,多数学生能应用浮沉条件对一般的浮沉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反映出对浮沉条件中“浸没”类条件的理解较好;在对密度计原理进行分析时多数学生未能一次性得出正确的分析,反映出了对浮沉条件中“漂浮”情况

14、的观察、理解不够透彻;在对学生在自助小实验过程中提出的新问题进行分析时,有同学提出自己有创意的设想与分析,表现出学生思维已具有初步的独创性。小结环节中,多数学生都从学习内容这一线索进行,只有少数同学对“现象本质现象”这一主线给予了较高的关注。通过对前述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本课的实施中较好地营造了探究环境,较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意识、交流欲望等探究热情,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相关经验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充分地体验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习过程中应重结果、更重过程”、 “透过现象看本质,再从本质到现象解释”等基本学习理念及哲学思想;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设计、动手、观察、分析、归纳、演绎等基本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反思等元认知意识。同时也发现:由于学生长期以来重学科知识,轻学科能力及学科思想方法,所以也感到了一些不足:如密度计原理分析中体现出还有相当部分的同学观察现象时抓本质的能力明显不足,小结环节中体现出还有不少同学对学科思想方法的关注不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还需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体会、运用学科思想方法的自觉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