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教案授课日历.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8472906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1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藏工程教案授课日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油藏工程教案授课日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藏工程教案授课日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藏工程教案授课日历.doc(7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油藏工程教案授课日历油藏工程教案授课日历第 1 次课 日期 周次 1 星期 三 学时 3 内容提要: 绪论 1、介绍“油藏工程”的概念、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发展简史; 2、介绍 “油藏工程”的研究目的。第一章 油气藏概述第一节 定义: 圈闭、油藏、油藏参数第二节 油气藏条件: 地质条件、力学条件第三节 油气藏分类与命名:分为5类、命名原则目的要求:掌握“油藏

2、工程”的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研究目的。掌握圈闭和油藏的概念、油藏的度量参数、圈闭的充满程度及意义、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和力学条件、油气藏分类方法和主要油藏类型,了解命名原则。重点和难点:重点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研究目的难点 油气藏分类方法与命名原则及油藏形成的两个热力学条件;是否是同一油藏的判断方法和油藏剖面图的画法作业、实验:1、油藏工程的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研究目的是什么?P25 1.2, 1.4授课情况:第 2 次课 日期 周次 1 星期 五 学时 3 内容提要:第四节 油气藏地质储量一、油藏储量计算:容积法二、储量级别:潜在资源量、远景资源量、预测地质储量、控制地质储

3、量、探明地质储量、开发地质储量三、储量丰度和单储系数四、气藏储量计算五、储量评价目的要求:掌握地质储量、可采储量以及采收率的基本概念、掌握油藏和气藏静态地质储量的计算方法:容积法,弄清油气储量分类的标准和分级标准及精度,掌握储量丰度及单储系数的概念。弄清容积法中各参数的确定方法。掌握储量评价指标和标准及意义。重点和难点:1、基本概念地质储量、可采储量、采收率、储量丰度、单储系数、储量级别2、油藏和气藏静态地质储量的计算方法:容积法、公式及各参数的确定方法3、凝析气藏地质储量计算方法4、储量评价指标和标准作业、实验:P20 1.10 1.111、阐述可采储量、采收率、储量丰度、单储系数的概念授课

4、情况:补充储量计算中各个参数的得来方法。第 3 次课 日期 周次 2 星期 三 学时 2 内容提要:第二章 油气藏流体第一节 天然气性质1. 组成 2.偏差因子Z 3. 比重gg 4. 体积系数 5. 压缩系数 6. 粘度第二节 原油性质1. 组成 2. 比重 3. 泡点压力 目的要求:掌握油气高压物性参数重点和难点:重点 油气高压物性参数概念难点 油气高压物性参数获取作业、实验:P38 2.1 2.4 授课情况:第 4 次课 日期 周次 2 星期 五 学时 3 内容提要:第二节 原油性质(续) 4. 体积系数 5. 溶解气油比 6. 压缩系数 7. 原油粘度 8. 相态第三节 地层水性质1.

5、 矿物质组成 2. 矿化度 3. 水型目的要求:掌握水型分类方法,掌握矿化度和压力系数的基本概念,掌握油藏压力分布,进行异常地层压力分析、重点和难点:1、油的体积系数(包括两相体积系数)与压力的关系2矿化度和压力系数的基本概念2油藏压力分布规律3异常地层压力分析4油藏压力用途作业、实验: P38 2.7 授课情况:第 5 次课 日期 周次 3 星期 三 学时 3 内容提要:第三章 油气藏岩石第一节 孔隙度:定义、测量、影响因素及分级、统计第二节 渗透率:定义、测量、分级、统计、孔渗关系、非均质性、各向同性、各向异性目的要求:掌握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掌握达西公式、分级标准、变异系

6、数的概念以及判断非均质程度标准、非均质地层和各向异性地层的概念、各向异性程度系数以及判断各向异性程度标准,弄清孔隙度随深度变化的三个阶段划分原则。重点和难点:1、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达西公式2、基本概念:变异系数、各向异性程度系数、非均质地层和各向异性地层3、根据变异系数判断非均质程度标准、根据各向异性程度系数判断各向异性程度标准4、孔隙度随深度变化的三个阶段划分作业、实验:1、P96 3.42、解释变异系数、各向异性程度系数、非均质地层和各向异性地层的基本概念授课情况:第 6 次课 日期 周次 3 星期 五 学时 3 内容提要:第三节 毛管压力:润湿性、毛管压力曲线特征 第四

7、节 相对渗透率:油、水相渗透率,油、水相对渗透率,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影响因素第五节 储层敏感性:敏感指数,敏感原因,临界速度Vc,临界盐度sc,第六节 岩石压缩系数:Cp、Cs、Cb目的要求:掌握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和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掌握毛管压力、油水相渗透率和油水相对渗透率、敏感指数及岩石压缩系数的概念,弄清敏感原因及产生速敏的机理及确定临界速度的实验测定方法重点和难点:1、 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和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2、 毛管压力、油水相渗透率和油水相对渗透率、敏感指数及岩石压缩系数的概念3、 毛管压力曲线和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归一化处理4、敏感原因、临界速度、临界盐度sc的概念

8、5、产生速敏的机理及确定临界速度的实验测定方法作业、实验:1、P96 3.15 3.17授课情况:第 7 次课 日期 周次 4 星期 三 学时 3 内容提要:第四章 油藏压力与温度第一节 油藏压力1. 流体压力 2. 骨架应力 3. 上覆压力 4. 压力系数 5. 应力关系方程6. 油藏压力(原始条件)目的要求:掌握油藏压力用途,以及压力方程确定,地层流体界面位置的确定重点和难点:1油藏压力用途:流体界面位置的确定2压力方程确定作业、实验:P114 4.6 4.7授课情况:第 8 次课 日期 周次 4 星期 四 学时 2 内容提要:第四章 油藏压力与温度第一节 油藏压力7. 压力方程确定及应用

9、第二节 地层温度1. 静温 2. 流温(采油井)3、温度曲线的应用目的要求:掌握油藏压力方程的确定及应用重点和难点:1压力方程确定2. 地层温度随深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作业、实验:P114 4.10 4.11授课情况:第 9 次课 日期 周次 5 星期 二 学时 2 内容提要:第五章 气藏物质平衡第一节 定容气藏1.气藏容积 2.物质平衡方程 3.生产指示曲线 4.生产指示曲线用途:气藏动态储量确定和预测气藏动态第二节 封闭气藏1.气藏容积 2.物质平衡方程 3.生产指示曲线 4.生产指示曲线用途:气藏动态储量确定和预测气藏动态目的要求:掌握定容气藏和封闭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生产指示曲线的差异及用

10、途重点和难点:1定容气藏物质平衡方程2封闭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3生产指示曲线形式4生产指示曲线用途作业、实验: P131 5.7授课情况:第 10 次课 日期 周次 5 星期 四 学时 2 内容提要:第三节 水驱气藏 1.气藏容积 2.物质平衡方程 3.生产指示曲线 4.水侵量计算第四节 气藏驱动指数天然气驱动指数、气藏岩石和束缚水的驱动指数、水侵能量的驱动指数的概念及关系。第五节 视地质储量视地质储量与地质储量的关系目的要求:掌握水驱气藏物质平衡方程、生产指示曲线,弄清水侵量计算;掌握气藏驱动指数的类型、基本概念、相互关系;掌握视地质储量的确定方法。重点和难点:1. 水驱气藏物质平衡方程、生产

11、指示曲线,水侵量计算2. 气藏驱动指数的基本概念、类型、相互关系3. 视地质储量的确定作业、实验:P131 5.8授课情况:第 11 次课 日期 周次 6 星期 二 学时 2 内容提要:第六章 油藏物质平衡第一节 封闭未饱和弹性驱动油藏1.油藏容积 2. 物质平衡方程 3. 生产指示曲线:用途目的要求: 掌握封闭未饱和弹性驱动油藏物质平衡方程、生产指示曲线的用途以及基本概念重点和难点:1.封闭未饱和弹性驱动油藏物质平衡方程的推导、特点2. 生产指示曲线的用途作业、实验:P169 6.1授课情况:第 12 次课 日期 周次 6 星期 四 学时 2 内容提要: 第二节 未饱和水压驱动油藏1.油藏容

12、积 2. 物质平衡方程 3.地质储量 4.水侵量计算:4.1生产指示曲线法4.2 亏空体积曲线法 5.油藏注采平衡目的要求:掌握未饱和水压驱动油藏物质平衡方程推导、特点,地质储量的确定方法,水侵量计算方法以及累计注采比和油藏的瞬时注采比的基本概念,累计注采比的物理意义。重点和难点:1. 未饱和水压驱动油藏物质平衡方程的推导、特点2. 地质储量的确定方法3. 如何确定水侵量4. 累计注采比和油藏的瞬时注采比的基本概念及累计注采比的物理意义作业、实验:P169 6.2授课情况:第 13 次课 日期 周次 7 星期 二 学时 2 内容提要:第三节 物质平衡方程通式1.油藏容积 2. 物质平衡方程通式

13、 3. 物质平衡方程的线性化 第四节 油藏驱动指数油(包括溶解气)的弹性驱动指数、气顶的弹性驱动指数、油藏容积的弹性驱动指数、水侵驱动指数、人工注水驱动指数的概念、表达式、相互关系目的要求:掌握油藏物质平衡方程通式的推导、各项的物理意义,物质平衡方程的线性化处理,弄清油藏驱动指数的类型、概念、意义、计算、相互关系。重点和难点:1. 油藏物质平衡方程通式的推导、各项的物理意义2. 物质平衡方程的线性化处理3. 油藏驱动指数的类型、概念、意义、计算、相互关系作业、实验:P169 6.5授课情况:第 14 次课 日期 周次 7 星期 四 学时 2 内容提要:第五节 油藏驱动机制1. 弹性驱动(ppb

14、) 2. 水压驱动(ppb) 3. 气顶驱动 4. 溶解气驱动(pi=pb)5. 综合驱动6实例分析目的要求:掌握油藏驱动类型的划分,掌握各种驱动类型的驱动指数方程、物质平衡方程通式的简化形式,物质平衡分析公式,物质平衡分析曲线。重点和难点:掌握各种驱动类型的驱动指数方程、物质平衡方程通式的简化形式,物质平衡分析公式,物质平衡分析曲线。作业、实验: 授课情况:第 15 次课 日期 周次 8 星期 二 学时 2 内容提要:第六节 水侵量计算1.稳态水侵 2.非稳态水侵 3.Fetkovitch方法和步骤 4.油藏水侵量计算(MBE应用)目的要求:弄清特大水体和特小水体的稳定水侵量计算公式,三种水

15、侵形态的非稳态水侵量计算公式,掌握水侵量计算Fetkovitch方法和步骤。结合物质平衡方程预测油藏动态重点和难点:1、平面径向流系统非稳态水侵量计算公式、方法2、水侵量近似计算的Fetkovitch方法和步骤3、油藏动态预测作业、实验:授课情况:第 16 次课 日期 周次 8 星期 四 学时 2 内容提要: 上机 P169 6.1 6.2 两个练习题 编程计算 编制计算程序,调试,运行,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目的要求: 掌握确定地质储量的动态方法:物质平衡方程,水侵量的确定方法,油藏驱动指数的概念和意义以及计算重点和难点:1. 物质平衡方程应用2. 水侵量的确定方法3. 油藏驱动指数的概念和计算

16、作业、实验:授课情况:第 17 次课 日期 周次 9 星期 二 学时 2 内容提要:第七章 油井试井第一节 稳定试井1.均质油藏 2.油藏工程单位 3.复合油藏 4. 表皮因子 5.附加压力损失 6.有效井径 7.流动效率和伤害因子 8.产能指数(PI)目的要求:掌握均质油藏地层压力分布公式以及井底流压计算公式,产量计算公式;复合油藏内、外区地层压力分布,井底流压计算,产量计算;表皮因子计算公式,物理意义,对产量的影响;附加压力损失计算公式,物理意义。弄清油藏工程单位。掌握有效井径、流动效率和伤害因子以及产能指数(PI)、油井潜能的基本概念,计算公式,物理意义重点和难点:1均质油藏地层压力分布

17、公式以及井底流压计算公式,产量计算公式2. 复合油藏内、外区地层压力分布,井底流压计算,产量计算3. 表皮因子计算公式,物理意义,对产量的影响4有效井径、流动效率和伤害因子以及产能指数(PI)、油井潜能的基本概念,计算公式,作业、实验:P323 7.3授课情况:第 18 次课 日期 周次 9 星期 四 学时 2 内容提要: 9.产能试井 10、多相流产能曲线:油井油、水、液体产能指数曲线,产能指数变化规律 11、平均地层压力第二节 拟稳定试井1压力分布(定产量生产) 2.平均地层压力 3.油井产能 4. 拟稳定试井目的要求:掌握多相流产能方程Vogel方程,产能曲线测试原理及用途,稳定流和拟稳

18、定流平均地层压力的计算公式,拟稳定试井数学模型,拟稳定试井公式和产能公式重点和难点:1、稳定流和拟稳定流平均地层压力的计算公式2、稳定流和拟稳定流产能计算公式3、Vogel方程4、拟稳定试井数学模型作业、实验:P323 7.6 7.7授课情况:第 19 次课 日期 2008.11.4 周次 10 星期 二 学时 2 内容提要:第三节 不稳定试井1.压力分布(定产量生产) 2. 压力降落试井 3.井筒储集效应(卸载效应) 4. 压力恢复试井:Horner法目的要求:掌握不稳定试井数学模型和压力分布,压力降落试井公式及地层参数获取, 有无井筒储集效应(卸载效应)的压力降落试井分析曲线的差异, 压力

19、恢复试井Horner方程和Horner曲线以及地层参数获取,井筒储集常数。重点和难点:1、不稳定试井数学模型和压力分布,压力降落试井公式及地层参数获取2、井筒储集效应的概念以及对压力降落试井分析曲线的影响3、压力恢复试井Horner方程和Horner曲线以及地层参数获取作业、实验:P323 7.9授课情况:第 20 次课 日期 2008.11.6 周次 10 星期 四 学时 2 内容提要:4. 压力恢复试井: MDH方法、Agarwal方法 5、井筒储集效应(续流效应)6. 探测半径目的要求:掌握压力恢复试井MDH方程和MDH曲线以及地层参数获取,Agarwal公式和Agarwal曲线,有无井

20、筒储集效应(续流效应)的压力恢复试井分析曲线的差异,探测半径确定重点和难点:1、压力恢复试井MDH方程和MDH曲线以及地层参数获取2、Agarwal公式和Agarwal曲线3、井筒储集效应(续流效应)的压力恢复试井分析曲线的影响4、探测半径确定作业、实验:授课情况:第 21 次课 日期 周次 11 星期 二 学时 2 内容提要: 第五节 断层试井1. 封闭断层压力降落试井 2. 封闭断层压力恢复试井目的要求:掌握封闭断层压力降落试井公式和压力降落试井曲线的显著特征,封闭断层压力恢复试井公式和压力恢复试井曲线的显著特征重点和难点:重点:封闭断层压力降落试井公式和压力恢复试井公式难点:封闭断层压力

21、降落试井曲线的显著特征和压力恢复试井曲线的显著特征作业、实验:P325 7.13授课情况:第 22 次课 日期 周次 11 星期 四 学时 2 内容提要: 第八章 气井试井气体稳定渗流及产能试井、二项式及指数式产能方程、常规产能试井、等时试井、修正等时试井目的要求:掌握气井试井分析方法。重点和难点:重点:气体稳定渗流及产能试井、常规产能试井、等时试井、修正等时试井难点:二项式及指数式产能方程作业、实验:授课情况:第 23 次课 日期 周次 12 星期 二 学时 2 内容提要: 气井不稳定渗流及不稳定试井。产量递减规律:油气产量变化模式、递减速度与递减率、递减规律诊断目的要求:掌握产量递减类型及

22、气井不稳定渗流及不稳定试井分析方法重点和难点:重点:产量递减类型和气井不稳定试井分析方法难点:气井试井分析方法与油井试井分析方法的区别作业、实验:授课情况:第 24 次课 日期 周次 12 星期 四 学时 2 内容提要: 第五节 产量递减规律的应用第六节 指数递减分析第十章 含水上升规律第一节 含水上升一般规律第二节 一维均质地层1. 活塞驱替 2. 非活塞驱替 3. 驱替条件分析 4. 分流率目的要求:掌握产量递减规律预测油气井动态和可采储量,指数递减产量变化规律方程以及应用,了解含水上升一般规律,活塞驱替和非活塞驱替的饱和度分布,驱替条件是什么,分流率的概念及Leverett函数。重点和难

23、点:重点:基本概念,产量递减规律预测油气井动态和可采储量,指数递减产量变化规律方程以及应用,分流率的概念及Leverett函数难点:产量递减规律预测油气井动态和可采储量,指数递减产量变化规律方程以及应用 活塞驱替和非活塞驱替的饱和度分布作业、实验:P418 10.2 授课情况:第 25 次课 日期 周次 13 星期 二 学时 2 内容提要: 第二节 一维均质地层5. 驱替方程 6. 饱和度分布 7. 见水之前动态 8. 见水时间 9. 见水之后动态目的要求:掌握驱替方程和Buckley-Leverett方程,驱替前缘之后的平均含水饱和度的计算公式,见水时间的计算公式,驱替前缘含水饱和度的确定重

24、点和难点:重点:基本概念,Buckley-Leverett方程,驱替前缘含水饱和度的确定,驱替前缘之后的平均含水饱和度的计算公式难点:Buckley-Leverett方程驱替前缘含水饱和度的确定,驱替前缘之后的平均含水饱和度的计算公式 作业、实验:授课情况:第 26 次课 日期 周次 13 星期 四 学时 2 内容提要: 第三节 含水上升影响因素1.非均质性 2. 驱替方式 3. 油藏类型第四节 含水上升统计规律1. 甲型水驱曲线(WpNp) 2. 乙型水驱曲线(WORR) 3. 含水率变化曲线4. 含水上升率 5. 水驱曲线的理论基础目的要求:了解含水上升影响因素,掌握甲型水驱曲线(WpNp

25、)和乙型水驱曲线(WORR)公式及用途,含水率变化曲线,含水上升率基本概念,水驱曲线的理论基础。重点和难点:重点:基本概念,甲型水驱曲线(WpNp)和乙型水驱曲线(WORR)公式及用途,含水率变化曲线,水驱曲线的理论基础。难点:甲型水驱曲线(WpNp)和乙型水驱曲线(WORR)公式及用途 水驱曲线的理论基础作业、实验:P418 10.3授课情况:第 27 次课 日期 周次 14 星期 二 学时 2 内容提要: 上机 P378 9.1练习题 编程计算 编制计算程序,调试,运行,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 P418 10.3目的要求:掌握指数递减规律来研究可采储量和开采年限,甲型水驱曲线(WpNp)和乙型

26、水驱曲线(WORR)公式及用途重点和难点:重点:基本概念和用指数递减公式来处理实际生产数据,甲型水驱曲线(WpNp)和乙型水驱曲线(WORR)公式及用途难点:编程作业、实验:授课情况:第 28 次课 日期 2008.12.4 周次 14 星期 四 学时 2 内容提要: 第十二章 油藏工程设计第一节 油田开发概述1.1 油田开发程序 1.2 油田开发特点第二节 油藏评价2.1 评价方法 2.2 评价内容 第三节 开发井网3.1 井网基本形式 3.2 注水开发井网目的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和油田开发特点,油藏评价方法,井网基本形式,注水开发井网。重点和难点:重点:基本概念,油田开发特点,油藏评价方法,

27、井网基本形式,注水开发井网难点: 油田开发特点,油藏评价方法,井网基本形式,注水开发井网作业、实验:1、试画出反七点法、五点法、反九点法面积注水的井网示意图以及井网单元示意图,并指出注采井数比2、五点法与反九点法面积井网各自有何特点?授课情况:第 29 次课 日期 2008.12.9 周次 15 星期 二 学时 2 内容提要:第三节 开发井网3.3 开发井距目的要求:掌握井网密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经济极限井距和经济极限井网密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最佳井距及最佳井网密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重点和难点:重点:基本概念,井网密度、经济极限井距和经济极限井网密度、最佳井距及最佳井网密度的计算公式难点:井

28、网密度、经济极限井距和经济极限井网密度、最佳井距及最佳井网密度的计算公式 作业、实验:P504 12.5授课情况:第 30 次课 日期 周次 15 星期 四 学时 2 内容提要:第四节 开发方式预测采收率经验公式,注水时机目的要求:预测采收率经验公式,开发方式,注水时机。重点和难点:重点:预测采收率经验公式,开发方式,注水时机难点:开发方式,注水时机作业、实验:授课情况:第 31 次课 日期 周次 16 星期 二 学时 2 内容提要:第五节 开发层系5.1 层间差别 5.2 划分开发层系的意义 5.3 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目的要求:掌握开发层系的基本概念,划分开发层系的意义,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重

29、点和难点:重点:基本概念,划分开发层系的意义,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难点:如何划分开发层系作业、实验:P504 12.8 12.9 12.10 12.12授课情况:第 32 次课 日期 周次 16 星期 四 学时 2 内容提要:第六节 开发速度第七节 开发方案设计第八节 开发监测与开发调整目的要求:掌握开发速度的概念,开发方案设计内容,开发监测与开发调整内容重点和难点:重点:基本概念,开发方案设计内容,开发监测与开发调整内容难点:开发方案设计内容,开发监测与开发调整内容作业、实验:授课情况:第 33 次课 日期 周次 16 星期 四 学时 2 内容提要: 总复习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重点:基本概念难点:作业、实验:授课情况:授课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