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七十二名泉简介.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8428429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128 大小:1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七十二名泉简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济南七十二名泉简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济南七十二名泉简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七十二名泉简介.doc(1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济南七十二名泉简介济南七十二名泉简介济南七十二名泉简介 1、趵突泉 如果说每个城市都有一个灵魂的话,济南的灵魂便是趵突泉。 自古至今,趵突泉就是济南的象征。号称“泉城”的济南,以“七十二泉”名闻天下,趵突泉居“七十二泉”之首。更有“天下第一泉”的美誉。历来就有“不到趵突泉,空负济南游”之说。奔突腾涌的趵突泉三股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溶洞中喷涌而出,三窟并发,浪花四溅,声若隐

2、雷,势如鼎沸,透出一种灵气,一种神秘,一种无法用言语描述的历史沧桑。 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春秋时代,迄今长达3000多年。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学家曾巩在所著的齐州二堂记中为其定名为“趵突泉”,意跳跃腾起的泉水。 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观看并品尝了趵突泉水后,便立即改带趵突泉水,故称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2、金线泉 在济南的七十二名泉中最奇的应数金线泉了。 金线泉奇就奇在:水盛时,若光线合适,可以看到泉水从池的两旁对涌而出,在水面相交,形成一条漂浮移动的水线,时隐时现,阳光一照,形成一条闪闪发光的金线。 金线泉由来已久,

3、宋人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对金线泉描写到“齐州城西张意谏议园亭有金线泉,澄澈见底。池心南北有金线一道,隐起水面,以油滴一隅,则线纹远去,以杖乱之,则线辄不见。水止如故,天阴亦不见。” 明清两代,经常能够清晰地看到泉中金线,后来金线泉水面缩小,水势减弱,金线便不常见了。后在金线泉东约20米处的一个小泉池中,也出现了金线,人们便将这泉称为“金线泉”,而把原来的金线泉称之为“老金线泉”。3、皇华泉 皇华泉,一个听起来非常气派的名字。听泉名便能猜到,皇华泉内涵的故事中必然与帝皇有些关联。 皇华泉的名字,“皇华”取自诗经小雅“皇皇者华”。“皇华”为古时对国王派出使臣的尊称。上溯到两千多年前,国君派使者外出,

4、所到之处,百姓夹道相迎,因为使臣是带着国君的光华而来,人们因此称颂国君派出的使臣为“皇华”。 皇华泉目前为一石砌泉池,位于趵突泉公园内柳絮泉西,亦名木鱼泉。其泉水自池底沙隙中涌出,澄澈晶莹。明朝文人晏璧观皇华泉后赋诗赞曰“金线池东涌碧泉,皇华使节耀齐川。圣恩浩荡宽如海,散作甘霖遍八埏。”金、明、清三代评出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中皇华泉均位列其中。4、柳絮泉 柳似女子,而贾宝玉却称女子是水做的骨肉,柳絮泉一个集柳的婀娜多姿与水的活泼生动于一身的名泉。 柳絮泉在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西侧,泉池四周植有垂柳多株,到了阳春三月,清泉倒映,柳絮纷飞,流光溢彩,春光无限。加之泉水“泉沫纷繁,如柳絮飞舞”,故名为柳絮

5、泉。 柳絮泉边,历代多有文人居住,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故居就在柳絮泉边。清朝乾隆年间,趵突泉志的作者任宏远曾有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为寻词女舍,却向柳泉行。秋雨黄花瘦,春流漱玉声。收藏惊浩劫,漂泊感生平。往昔风流在,犹传乐府名。” 柳絮泉水质清盈,泉池虽不大,却集柳树的婀娜多姿、清泉的活泼流动于一身,给人以清新明丽春意盎然的感觉,曾列为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5、卧牛泉 “谁家鹅鸭横波去,日暮牛羊饮道边。”宋代大文豪苏辙描绘出一幅田园牧歌般的优美画面。但现在的卧牛泉边,只能依稀找到这种感觉了。 据有关史书诗文描写,当时此泉周围泉水丰盈,水草茂盛,时常有牛羊饮其水、卧其旁,卧牛泉也因此而得名。明

6、代有诗云:“昔闻陶墓有牛眠,今见齐州溢井泉。千载历山遗胜迹,秋风禾黍满虞田。”从诗中,我们可以想象昔日这里清泉潺潺、绿草茵茵、牧笛悠悠、炊烟袅袅,一片田园牧歌般的诗情画意。 关于卧牛泉名的来历,还有一传说是为纪念大舜曾耕种于历山脚下。卧牛泉现为石砌方型泉池,泉面水平如镜,倒映蓝天绿柳,依稀见到昔日日暮牛羊饮泉边的田园牧歌境界。卧牛泉曾列为金、明两代七十二名泉。6、漱玉泉 看到漱玉泉,首先想到济南才女宋代杰出词人李清照和她的漱玉词。 相传,李清照曾于此泉边居住,掬水梳妆,填词吟诗,其作品集漱玉词即以此泉命名。为纪念李清照,1959年在池北岸辟建了古色古香的“李清照纪念堂”,庭院与泉池相映,更为漱

7、玉泉增添了词女的玉洁与妩媚。 “漱玉”一名由世说新语排调中“漱石枕流”这一典故演化而来。史载孙子荆年少时想隐居,他告诉王武子自己要“枕石漱流”,可他却错说成“漱石枕流”。王武子问池:“流可枕,石可漱乎?”孙灵机一动答道:“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隐寓洁身自爱、磨砺其志的意向。“漱玉”泉将玉代石,更加妥切地表达了泉水清洁柔润的水质。 漱玉泉泉水从池底冒出,形成串串水泡,在水面破裂,咝咝作响,然后漫石穿隙,如同漱玉,后跌入一自然形水池中,池内五彩锦鱼漫游,池边垂柳雪松环绕。曾列为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7、马跑泉 中国自古就有忠奸之说,爱国忠臣流芳百世,祸国奸臣遗臭万年。浸透着

8、深厚历史文化的济南泉水,更有许多与忠良相关的名泉。 马跑泉,得名于一个传说。相传南宋建炎三年,金兵迫临济南城下,时济南守将刘豫欲想投金,他的部下大将关胜,坚决反对,刘豫便设计陷害关胜,让他出城迎战金兵。当关胜走出城门后,刘豫即刻关闭城门,并在城上射箭,关胜受内外夹攻而亡。关胜的战马见主人被杀,怒哮愤腾,扒地出泉,这泉便被命名为“马跑泉”。 马跑泉位于趵突泉公园李清照纪念堂东侧假山下,水流成溪,与假山浑如一体,泉水绕假山北侧流入东泺河。马跑泉池实际是由两泉组成,另一泉叫“浅井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 8、无忧泉 无忧泉泉如其名,当你看到清澈碧透的无忧泉时,所有忧烦就会抛

9、诸一边。位于趵突泉公园南的无忧泉,泉边绿树成荫,泉池用不规则自然石砌就,因泉池较深,大股的泉水从池底涌出后,在泉面激起层层涟纹。泉水清澈碧透,水中清石随波颤动,水草飘浮,群鱼戏游,长者近米,小者盈寸,色彩纷呈。老人孩童戏嬉泉边,一派世外桃源景象。 明人晏璧在七十二泉诗中咏无忧泉道:“槛泉西畔漱清流,酌水能消万斛愁。白叟黄童争击壤,春来有事向东畴。”诗中“酌水能消万斛愁”一句,正道出了“无忧泉”名称的由来,而“白叟黄童争击壤”的描述,更是世人来此后“无忧”的具体写照。曾列为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9、石湾泉 石湾泉是用太湖石砌成的不规则的水湾,泉水也比较温和,所以春天的石湾泉看上去格外美丽,泉

10、水中倒映着泉边众多盛开的鲜花和掩映在绿树丛中古色古香的白雪楼,更显得幽雅文静。 石湾泉池北侧的白雪楼,是纪念明代文坛“后七子”领袖李攀龙所建。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居士,济南历城人。他倡导文化复古运动,并写了不少出色的五言、七言律诗和绝句。他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辞陕西按察副使职归故里,筑白雪楼读书其中,著有沧溟先生集。 石湾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南门假山北侧,与酒泉、湛露泉三泉并列。曾列为金、明两代七十二名泉。10、湛露泉 一听“湛露泉”的名字,便可猜知此泉必定甘甜。济南七十二名泉个个味甘水甜,湛露泉能在诸泉中得此佳名,可见其味必定不同凡响。 明晏璧在七十二泉诗中咏湛露泉诗

11、云:“泉如湛露味甘香, 入如三焦齿颊凉。通乐古园饶爽气,厌厌夜饮醉无妨。” 湛露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南门内假山北侧,与石湾泉、酒泉三泉并列。湛露泉泉水清如湛露,其味甘香,故名“湛露泉”。泉名刻在假山北侧石壁上,曾列为金、明两代七十二名泉。11、满井泉 满井泉历史上四季“泉盈”,水溢井口,清可鉴人,故名。明人七十二泉诗里咏满井泉道:“川流不息井泉盈,明秀亭前脉脉清。应是夜来春雨急,水高三尺小池平。” 满井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娥英祠院西北角,泉呈六角井形,深5米,石砌井壁,池岸绕以花岗石栏杆,南侧嵌泉碑。曾列为金、明两代七十二名泉。 满井泉所在的娥英祠院内南北有3座古朴建筑,最南为“泺源堂”,面阔三间,

12、高架两层,歇山飞檐,堂南为著名的趵突泉,堂前抱柱上有元朝大画家赵孟兆页写趵突泉的诗句“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楹联。中间为“娥英祠”,三楹两层,斗拱错落,红柱绿瓦,祀舜帝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三大殿古朴无华,祀尧、舜、禹。12、登州泉 济南众多的泉水中,喷涌的形态各不相同,但看起来最与众不同的应是登州泉了。 游走于趵突泉公园和万竹园之间,翠竹瑟瑟,忽见平地凸起一池,且泉池造型独特,长方形的泉池中池中有池,外池内壁刻有“登州泉”三个苍翠的大字,泉水从内池溢出后,沿内池四边跌落于外池之中,状如满溢的一盘琼浆,水面如镜,光洁如缎,落水如珠,丽影扬辉。 “登州泉”一名的来源,是因为传说此泉的水

13、脉来自东海边的登州。古人曾有诗曰:“文登一脉透谭城,澄彻全无蜃气腥。安得雪堂苏学土,朗吟万竹濯清冷。”其实,登州泉与趵突泉应为同水脉,均来源于济南市的南部山区。 登州泉为金代名泉碑和明晏璧七十二泉诗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13、杜康泉 一说到酒,无人不晓杜康。当年三国时代的曹孟德手持酒杯长声叹言,“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济南七十二名泉中以酒命名的也仅有杜康泉。 泉以杜康为名,自然与古代酿酒名家杜康有联系。 相传,杜康为了酿造美酒,遍访天下名泉。一日,他来到了济南,见城里城外遍布泉水,清冽甘霖,喜不自胜,可是,众多泉水,哪处最好呢?杜康心里犯了难。朦胧间来到泉边,忽见天上飘飘袅袅下来几位仙

14、女,手捧金质水盂,来到舜庙西南方的一井泉旁,取毕泉水飘然而去.杜康醒来,却是做了一场梦。他按梦中所见来到舜庙旁边,果然发现一井泉,取水品尝,甘美无比。于是,他便用此泉水酿酒,果然酿出了世间最佳美酒。由此,人们便称这处泉水为杜康泉。 杜康泉在济南有两处,列入新七十二泉的杜康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趵突泉的西北侧,为石砌井泉,并建有一露顶石亭,四周树木葱郁,被列为金、明两代七十二名泉。14、望水泉 “吾家望水泉边宅,旧是平泉竹万丛。几缺土垣乔木下,半间茅屋菜花中。”这是清代诗人王苹题咏万竹园居宅二十四泉草堂诗句。 望水泉在万竹园西院,明代诗人晏璧认为此泉与园外不远的登州泉水脉贯通,故有诗云:”万竹园中景

15、趣幽,双泉一脉望登州,碧梧百尺栖丹凤,雪浪千堆戏白鸥。” 万竹园历史悠久,元代开始建园。那时,万竹园竹林成片,万木葱茏,名泉迸发,溪流交错,恍如世外桃源。大文学家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的殷天官狐嫁女,即描写此处。民国初年扩修,南北架石桥,桥南设小亭,游人可坐在亭内观鱼赏景。 明代隆庆年间的宰相殷士儋辞归故里后,居住在万竹园,将万竹园易名为“通乐园”。到了清代,万竹园归诗人王苹所有,他在望水泉边盖了一座书屋,因在金代所立的名泉碑中,望水泉在济南七十二泉中列第二十四位,故将其书屋命名为“二十四泉草堂”,并将其诗作题为二十四泉草堂集。15、珍珠泉 因形取名的珍珠泉,池中泉眼甚多,串串银色水泡自水底翻涌

16、而上,日光相映,如泻万斛珠玑。 清代王昶在游珍珠泉记中所描述:“依栏瞩之,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日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玑,皆自底以达于面。瑟瑟然,累累然。” 珍珠泉自古以来颇负盛名,历代亦有众多文人题咏。金朝的雷渊,明朝的晏璧、边贡、李攀龙,清朝的蒲松龄等文人,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康熙南巡经过济南时,御览珍珠泉后,作观珍珠泉一诗:“一泓清浅漾珠圆,细浪潆洄小荇牵。偶与诸臣闲倚槛,堪同渔藻入诗篇”。 珍珠泉泉群为济南四大泉群之一,有泉池21处。过去老残游记所描写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主要指此处,曾列为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16、散水泉 散水泉位于清巡抚大堂前。遥想

17、当年,堂外的泉池光洁如镜与堂内的“明镜高悬”牌匾交相辉映,在此为官应该益发清正廉明吧? 散水泉位于珍珠泉大院内珍珠泉泉池以东,北邻清巡抚院署大堂。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泉池呈方形,石砌,上饰石栏杆。池南石柱镌”散水泉”石刻。 此泉古时水势旺盛,泉水汩汩奋涌,水流回旋,涟漪荡漾,去而复还,聚而复散,并因水流量大,水色空明,故名”散水“。 该泉泉水清澈,须眉可辨,天光云影、亭阁绿柳倒映其中,明丽如画,深邃隽永。有诗赞曰:”珠泉东向水萦回,荡漾涟漪去复来。时有濯缨佳客至,方池如鉴绝纤埃。”17、溪亭泉 溪亭泉在人们的心中,必定与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联系在一起。 “常记溪亭

18、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品味着杰出的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遐想着当年溪水潺潺,亭台楼榭,有位佳人,荡舟溪亭泉中。 现今位于珍珠泉旁的溪亭泉,已经没有了女词人当年争渡的溪流湖泊,仅留一方泉池。据记载,古时的溪亭泉紧依濯缨湖,北接大明湖,水面广阔可通舟楫,即使到了明代,这一带水势依然旺盛。明朝诗人王象春在所著齐鲁济南百吟中描写了当时这一带泉水旺盛的景象“一曲溪流一板桥,浣衣石面汲水瓢。家家尾后停针女,树底横舟手自摇。” 此泉因附近溪水潺潺、亭阁翼然的园林景物而得名,东面山石叠成的假山上镌“溪亭泉”三字,曾列为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18

19、、楚泉 济南称为“泉城”,确有其理,随便在地上挖掘,就可能挖出一泉来,楚泉就是这样挖出来的名泉。 据清朱彝尊楚泉记记载,此泉出现于清康熙七年(1688),当时在巡抚大堂西北侧掘土,深至二尺时,有泉水涌出,复凿二尺,其水增大数倍。之后砌岸,蓄养锦鱼百尾之多,山东巡抚刘芳躅见状,欢喜异常,便和他的幕僚朱彝尊商议命名。朱以尔雅?释水中“水自河出为淮、济为楚之意”,因此泉为济水的伏流而出露,故起名为“楚泉”。因过去认为济南泉水为济水的潜流,所以其名含有济水溢出之泉的意思。 楚泉位于珍珠泉东30米处,属珍珠泉泉群。水自池底岩隙涌出,清澈见底,曾列为清代七十二名泉。19、濯缨泉 位于王府池子街的濯缨泉,是

20、目前济南七十二泉中最能体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景象的泉水。 濯缨泉泉池总面积达600平方米,盛水期水势甚佳,池中泉眼数不胜数,水珠串串在飘袅碧绿的水草丛中层出不穷。池的东西两岸民居错落,居民院中可以取水,隔窗可以观泉。池边垂柳飘拂,水边浣衣女笑语欢声,泉水汇流成河,穿过小巷曲桥民居,构成一派江南景象。 濯缨泉名的“濯缨”,取自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又传,南宋时金兵南下,守将关胜拒降,率部与金兵血战时,曾在此洗濯枪缨污迹,后人便称此泉为濯缨泉。晏璧在七十二泉诗中写濯缨泉:“石罅流泉可濯缨,无斧凿自天成。一清疑挽银河水,应叹沧浪浪得名。” 明代修建德王府时,濯缨泉在德王府内,故

21、民间将其称为“王府池子”。明代历乘记载“濯缨湖今归入德藩,建濯缨亭其上。俯视澄渊,须眉可鉴,杨柳交匝,金鳞游泳,龙舟荡漾,盖世奇观也。”濯缨泉曾列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20、玉环泉 玉环泉是济南泉名中最具美人味的。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因白居易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而芳名远播。享得美人名的玉环泉水也具有女子的百媚柔润。 “泉脉盘回似玉环,天留胜地在人间。温泉曾被杨妃辱,故引清流到历山。”这是明代诗人晏璧题咏玉环泉的诗句。传说,当年杨贵妃(名玉环),在陕西温泉华清池洗澡,把泉水染脏,天上神仙不忍,便将一股清流引到济南,便是玉环泉了。 玉环泉为两个相依的圆井泉眼,因两

22、泉相通,水纹相扣如环状而得名。此泉由来已久,早在金代的七十二名泉中就有记载。 玉环泉位于省府前街中段路西,泉成井状,石砌井壁,四周绕石栏,西侧立山石,峭拔雄伟,掩映在绿树之中。泉水终年不涸,水质甘美,昔日附近几条街巷居民皆饮用此水。21、芙蓉泉 虽然老残游记中描写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但现今位列七十二泉的泉水中,真正涌泉于居民院落内的泉水较有名的只有芙蓉泉。 芙蓉泉位于芙蓉街69号居民院内,为石砌长方池,池中间横跨一石桥。芙蓉,亦为古时荷花的别称。清朝曾于泉边建芙蓉馆,不知泉馆是以谁起名芙蓉。清代诗人董芸曾寄居于此,并赋芙蓉泉寓舍。 明末清初,从芙蓉泉到泮池一段泉水溪流,人称“梯云溪”。

23、溪上架桥,建有牌坊,额题“腾蛟起凤”,寓其前程腾达。清康熙初年,景色渐衰,梯云溪改为暗沟,上铺青石,桥坊皆毁,仅存芙蓉泉池。芙蓉泉曾列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22、舜井泉 济南历史最悠久的名泉,应非舜井泉莫属。 四千多年前山东的一带,是东夷部族的聚居地,东夷领袖大舜被尧王推荐为帝王,建立了虞王朝。据记载,舜生于诸冯(今山东诸城)、耕于历山(今济南千佛山)。他在历山脚下耕种时挖出了泉源,即是舜井泉。 今天的舜井泉,位于济南舜井街中段的“舜园”门前,泉已干涸,周围商铺林立,车水马龙,不经意间很难发现舜井泉的所在地。但走在舜井街上,看到舜井泉时,总给我们平添了些许历史沧桑,正如近一千年前的北宋文学

24、大家欧阳修所言,“虞舜已殁三千年,至今遗迹还依然。功名德大被万世,今人过此犹留连。” 舜井泉最早的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历山下有大穴,谓之舜井。”此处原建有规模宏大的舜庙,舜井即在舜庙的重华殿前。历史上舜井的名声很大,欧阳修、曾巩、苏辙、元好问等文学大家多有赞颂。 关于舜井泉的来历,民间有一传说,大禹治水时,有一条孽龙常在济南地区兴风作浪,祸害百姓。大禹捉住孽龙,并用粗大的铁链将其锁于舜井,除非到“铁树开花”的时候才能放它。所以井内至今犹有两根铁链悬在井中,寓意“舜井锁蛟”。舜井泉曾列为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23、腾蛟泉 名字颇有气势的腾蛟泉,本以为应是呈瀑布形的跌泉,或水面奔突的涌

25、泉。但腾蛟泉,只是在民居小巷墙边一个呈普普通通长方形的小泉池。虽然泉形平淡毫无腾蛟之感,却为周围居民提供了饮用之水。 腾蛟泉这一名称的来历,取自泉西侧的“腾蛟起凤坊”,清七十二泉记著录,并云:“曰腾蛟,如蛟之得云雨而飞腾也。”当年坊畔建有一石板平桥,名起凤桥,横跨于濯缨泉、朱砂泉等诸泉汇流的小溪上,形成名泉、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美丽景观。 腾蛟泉泉水清甜,盛水期,泉池水面离地平面不足半米,伸手便可取水。泉池的东墙上嵌清道光八年举人、历城人李建题写的“腾蛟泉”石刻。24、双忠泉 位于双忠祠街西首,据说是当年为纪念抗清将士建祠时,掘地而成泉。现今双忠祠已没,双忠泉仍在,绵绵喷涌的清泉追思着昔日的

26、英魂。 据史料记载,明崇祯十二年(1639)清兵入关,绕北京直取济南。时山东巡抚御史宋学朱、历城知县韩承宜率领留守城内的千余乡兵及民众拼死抵抗,后因寡不敌众,外无救兵,城陷身亡。后人为纪念宋、韩二人忠贞殉职,建“双忠祠”祭之。掘地时忽然涌出一泉,水流不息,清澈甘美,遂以祠命名为“双忠泉”。山东督学赵申季作“双忠泉记”,勒石于泉旁。 双忠泉和双忠祠于解放前祠毁泉埋,泉址上建了民居。2000年重新修复了双忠泉。曾列入清代郝植恭的七十二泉记中。25、黑虎泉 在济南泉水中是最有气势的,巨大的泉水从三个石雕兽头中喷射而出,在水池中激起层层雪白的水花,动人心魄,令观者无不惊叹,夜色中远远闻听更是声如虎吼。

27、 黑虎泉位于南护城河东端南岸陡壁下。泉为一天然洞穴,洞门由青石砌垒,上有巧石悬挂,下有顽石啮波,水从巨石下涌出,湍击巨石,发出粗犷的鸣响,再加上半夜朔风吹入石隙裂缝,惊人的吼声回荡于洞中,酷似虎啸,故名“黑虎泉”。有诗云“石蟠水府色苍苍,深处浑如黑虎藏。半夜朔风吹石裂,一声清啸月无光。” 昔日,黑虎泉水声势浩大,明朝人刘敕曾做过绘声绘色的描述:“泉溢而出,轰轰下泻,澎湃万状,飘者若雪,断者若雾,缀者若流,挂者若帘,泻为圆池,名曰太极。池中屹然一巨石,水石相击,珠迸玉碎,潆洄作态,其声如昆阳巨鹿之战,万人呜鼓击缶。”如今,盛水季节其气势如故。 黑虎泉水涌量仅次于趵突泉,在济南众泉中占第二位,水由

28、石雕兽头口喷出,形似瀑布,取“口内悬河”之意,曾列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26、琵琶泉 提起琵琶泉,就会联想到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顾名思义,琵琶泉取于其声,泉水涌流时,水溢出池沿,经石阶跌宕四泻,迸落河中,发出铮铮淙淙的声音,夜深人静听之,如同有人在弹奏琵琶,故名琵琶泉。有诗云:“泉水流注生琴韵,劝君聆听琵琶音。” 琵琶泉名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从前,黑虎泉边住着一户人家,女儿名叫莲花,特别乐于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人,龙王四太子得知后,便托梦送莲花一只拿着能避水,落地变清泉的琵琶。知府的公子见莲花长得漂亮,要强占为妾,莲

29、花不从,便抱着琵琶跳进护城河中,护城河南岸便又冒出一处清泉,泉涌水流,犹如琵琶扬韵。人们都说那是莲花姑娘在弹奏琵琶,所以给这泉起名叫“琵琶泉”。 琵琶泉位于黑虎泉西、护城河南岸,曾列为清代七十二名泉。27、玛瑙泉 以玛瑙命名的玛瑙泉,自然如玛瑙般光彩夺目。 玛瑙是一种色彩艳丽的宝石,俗有“千种玛瑙万种玉”之说。具有玛瑙品质的玛瑙泉吸日月之精华,夺天地之灵气,在阳光的照射下,泉水湛清剔透,数处泉眼竞涌,串串水泡从池底晃晃悠悠地飘然升腾,光彩夺目,状如玛瑙,玛瑙泉名也由此而来。 玛瑙泉位于黑虎泉东侧护城河南岸,为一石砌泉池。28、白石泉 漫步在解放阁南侧护城河岸边,抬眼望去,绿柳成荫,游人如织,烟

30、波画船,云蒸霞蔚,白石泉水流淌其间。 此泉北依河岸,东、西、南三面与护城河连接,形成广阔水面。其水势旺盛,盛水时节,日涌水量近3万立方米,串串水泡从池底沙砾中溢出,飘摇而上,在水面上形成一道道涟漪,与水中青藻白石相交,编织成一幅迤逦画卷。清代济南人乔岳有白石泉上诗,赞美说:“风满园林月满楼,一泉围绕半城秋。溪西烟树知多少?添个鱼船胜虎丘。” 关于白石泉的来历,据清道光年间济南府志记载,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春夏之交,天旱,山东布政使江兰主持疏浚护城河道,清挖淤泥至岩石时,忽涌出股股泉水,因周围遍布白色岩石,故取名“白石泉”。29、九女泉 白石泉旁,清灵的九女泉以秀丽之容和碧玉之质引得游人驻

31、足观望。 九女泉泉池呈不规则椭圆形,由假山石砌岸,起伏跌宕。水泡袅袅自池底升起,淡淡水雾飘忽弥散,泉高于河,水自石缝中溢出,泄入护城河内,击石有声,如溅珠玑,仿如银河落尘,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处寻! 关于九女泉的由来,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一种传说是,泉水清澈甘美,冬温夏凉,引得天上的九位仙女在风清月明之夜到此浣纱洗浴,轻纱曼舞,仙乐声声,故名“九女泉”。30、五龙潭 五龙潭又称龙居泉、灰湾泉,潭水深达6米余,是济南最深的一处泉水,水流常年不涸。相传,昔日五龙潭水深莫测,每遇天旱,到此祷雨辄应。元朝初年,潭边建庙,内塑五方神龙,后人便称其为五龙潭。 五龙潭泉群为济南四大泉群之一,周围有泉29

32、处。五龙潭水面宽阔,澄澈如镜,潭边曲栏画桥,亭台楼阁,倒映潭中,恍如仙境。倘若雨后初晴,潭水湛蓝,鱼儿戏游,水面上飘浮一层淡淡的雾气,令人心旷神怡。 关于五龙潭的形成,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很多。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在复龙祥观施田记中说:“闻故老言,此唐护国公秦琼府邸遗址,一夕雷雨,溃而为渊。”北魏时,五龙潭边建有“客亭”,唐代称“历下亭”。唐天宝四年(745),著名诗人杜甫与李邕在此宴饮,即席写下了“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佳句。五龙潭曾列为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31、古温泉 古温泉其泉如名,古朴而温润。隆冬季节,朔风劲吹,冰雪覆盖大地,此处水面仍然暖气飘袅,如轻纱浮动,故称古温泉。泉水与亭台

33、楼榭交互融合,更显古色古香。 五龙潭公园内水木清华,竹影粉墙,曲桥卧波,游廊倚虹,景致清雅优美。古温泉就掩映在公园的东南侧,泉眼众多,水泡串串自池底涌出,晃晃悠悠缓缓升腾,从不间歇,水光粼粼,宛然如画。泉池中尾尾金鲤悠然徜徉,池畔秀石上雕刻着“古温泉”三个苍劲大字。该泉冬温夏凉,水温常年保持在18C左右。 过去,这里是东流水街,所以古温泉在古代又称“东流水泉”,历代沿泉多有建筑。清代康熙年间,历城人张秀在此建一庭院,名“漪园”,当时的诗人汪士慎曾作游漪园记,描述古温泉的景致:“济南发地皆泉,而其奇尤在城西。温泉者,七十二泉之一也。” 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对古温泉均有著录。32、

34、贤清泉 人们往往走到贤清泉跟前还在寻找贤清泉,看不出眼前这泓沉静的碧水就是贤清泉。朴实无华的贤清泉确有圣贤隐居山野之风。 贤清泉又名悬清泉,位于五龙潭公园西北侧。泉呈不规则形状,以自然石驳岸。泉水清澈,荇藻漂浮,杨柳垂荫。后归李家所有,故亦名“李家池子”。 贤清泉水势很好,清按察使沈廷芳曾在贤清园记略中赞道:“济南名泉甲天下,旧传七十有二,其著者为趵突、为珍珠,而贤清实具二泉之体而微焉者也。”清乾隆时期(1736-1796)利用悬清泉建成一所水景园“朗园”,景色怡人。现在,朗园早巳湮没,清泉仍在。贤清泉在名列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亦有著录。贤清泉南侧有聪耳泉、濂泉等数处名泉,泉水

35、自石缝中涌出,漫过青石板路,形成“清泉石上流”的著名景观。33、天镜泉 用“天光云影共徘徊”来形容天镜泉是再合适不过了。 天镜泉水面平静如镜,日月星云倒映池中,如天垂镜,天镜泉也因此而得名。 天镜泉位于五龙潭公园西南角,又名“江家池”,因明代江浚六世祖江湖来济南定居在泉边,故名。明万历年间(1573-1620),山东提刑按察副使张鹤鸣,见其泉水明如镜,景物倒映,“如天垂镜”,将其改名为天镜泉。清道光济南府志载:“天镜泉即江家池,方广一亩,可鉴须眉。” 天镜泉是五龙潭泉群中的第二大泉,盛水期水势很好,串串水泡从池底冒出,于水面炸裂,织成漂亮的波纹,池内青藻浮动,清澈见底,鱼如穿梭,上下荡游,好像

36、在琉璃池中,很是好看。有诗描写天镜泉,“池涌千珠乱,天垂一镜明。”清朝列为七十二名泉。34、月牙泉 济南各种形态的泉水都有,但没有一个如月牙泉般奇妙。 见到月牙泉的人无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泉水从高出地平面近三米的山石上飞泄而下,在山石的碰撞下,激溅起蒙蒙雨丝,飘者如练,断者如珠,撒落在一池碧水中。 清人王培荀在乡园忆旧录中记载:“月牙泉,在西北外北巷中,故名。月牙泉泉水极其清澈,有王氏宅临泉,隔一墙,内有巨池,蓄红鱼数十头,长几尺余,粗如巨桶,不知养自何年。” 月牙泉是济南泉水中喷涌位置离水面最高的泉,足有三米,位于五龙潭公园东南隅,用自然石驳岸,呈不规则形状,四周植以垂柳。丰水时节,月牙

37、泉水自高出水面三米多的蘑菇云状山石的顶部涌出,形成瀑布,倒泄入池中,颇为奇特。35、蜜脂泉 如果让你在济南名泉中选一泉饮用,你一定会首选蜜脂泉,因为蜜脂泉名给我们的印象太甜美了。 该泉水势良好,盛水期泉溢池清,泉水汨汩自池底涌冒,尔后从池北壁石洞中往北潜流30米许,与醴泉泉水合流,往东北方向注入五龙潭,因泉水甘甜似蜜,故名。明朝晏璧曾赋诗赞美西蜜脂泉道:“西池泉味比东强,何必天寒割蜜房。莫道脂甘能悦口,试将一饮胜天浆。” 蜜脂泉分东西蜜脂泉,列七十二名泉的西蜜脂泉位于五龙潭公园西边的关帝庙中,泉池东南为蜜脂殿,殿室两间,庄重古朴。据传闻,此处为清末山东巡抚丁宝桢秘杀慈禧太后的贴身太监安德海(即

38、小安子)处。西蜜脂泉在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有著录。36、官家池 官家池听起来很有些官宦世俗之气,但泉池自然生成,周围更是茅亭翠竹充满乡野情趣。 官家池泉名的由来,是因为相传古时为一官宦人家居住,此处泉水水质甘美,取自池内泉水生出的豆芽与其他地方的完全不同,本地居民多到此取水,官家池因而得名。 官家池泉眼众多,水质清澈甘美,冬温夏凉,泉水周围桃花戏水,绿柳夹岸,茅亭翠竹,小桥卧波。正如诗中所述的:“池是官家汇众泉,涌出珍珠纯天然。游人赏泉不知醉,茅亭翠竹到泉边。” 官家池位于五龙潭西北,由于此处地势低洼,官家池泉水出涌标高水位为26.30米,比趵突泉出涌标高低半米多,因此在市区

39、泉群中出流最早,断流最晚。37、回马泉 猛一看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但在泉水的背后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相传五龙潭内建有唐朝武将秦琼府邸,一日秦琼在此遛马,战马腾空,马蹄落地处出现泉眼,故取名为回马泉。 回马泉地势较低,水涌旺盛,池中有几十处泉眼,此起彼伏,间隔不断地涌出水泡,有的几十个一串,有的三三两两,大若圆枣,小若豆粒,飘飘摇摇上升到水面,纷纷炸开,形成一圈圈细密的波纹。池底水清见底,泉眼处涌出团团细密的沙砾,无数尾小鱼在沙砾边游来荡去,煞是好看。 回马泉位于五龙潭公园内南侧,条石砌池岸,水面与“净池”相连,池中间建一曲桥回廊,设有座栏,供游人凭栏观鱼赏泉,名“曲池观鱼”,南岸石壁上嵌“

40、回马泉”石刻。38、虬溪泉 看过虬溪泉的人,无不为它的清幽而动心。 虬溪泉为假山石垒砌的不规则泉池,泉边绿柳翠竹环抱,池水碧透,池中央有一条弓形石,石中部有一泉眼,碗口粗细,汨汩泉水自泉眼中涌出,哗哗有声,溅起层层涟漪。 虬溪泉位于五龙潭公园内东北方。20世纪60年代,水文地质部门在此钻探,钻孔中涌水甚盛,遂作为一处泉眼保留。因其涌水量大,如蛟龙吐水,故名虬溪泉。39、玉泉 千百年来,济南没有哪个泉能像玉泉一样,让帝皇和平民共饮一泉水,共烹一壶茶。 玉泉泉水玉洁冰清,为优质矿泉水,饮后有涤尽尘嚣,令人心旷神怡之感。清乾隆南巡路经此地,品尝玉泉水后题诗曰:“灵泉清霖涤烦疴,功德由来利物多。”常有

41、附近居民至此汲水烹茶,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 位于五龙潭公园东南侧的玉泉,用自然石垒筑驳岸,上刻玉泉二字。泉边假山叠石,翠竹林立,曲水流觞,泉自石下流出,熙熙攘攘,溶入水溪与月牙泉相汇后流入五龙潭。40、濂泉 地处五龙潭公园西北隅,泉池由自然石砌垒,北岸水边石上刻濂泉名,四周垂柳成荫。其泉池面积广阔,水质清澈。晨曦初升时,濂泉犹如一块凝璧;夕阳西下时,濂泉状似一盘金汤;迷雾烟雨中,它碧波荡漾;艳阳高照下,它熠熠生辉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濂泉清逸凉爽,倒影成辉,聚柳树的婀娜多姿、清泉的温润碧透于一身,给人们清新明丽之感。 濂泉池中立一小亭,名“寒玉亭”,亭接水廊,廊接“濂轩”,沿廊修竹郁森,巧石秀丽,临

42、轩花木葱茏。41、华泉 华泉出名,是因为公元前589年的齐国与晋国之间的“齐晋鞍之战”。当时两军交战,齐军大败而逃,晋军紧追不放。齐顷公危急之中绕华不注山转了三圈,仍不能脱逃。这时,大臣逄丑父让齐顷公脱下锦袍绣甲与自己更换衣服。齐顷公佯装到华泉去取水,钻进草丛中逃脱了性命。由此,华山和华泉名声大震。 华泉位于济南历城华山风景区内华阳宫南侧,为一长方形的泉池,泉池周围荷叶连碧,柳影绿荫,充满生机盎然的田园景色。华泉也称华水,因华山得名。 历代文人对华泉多有题咏。宋代曾巩登华山诗曰:“丑父遗忠无处问,空余一掬野泉甘。”清人赵执信作华不注行诗说:“欲寻丑父易位处,华泉之水今独清。”42、浆水泉 浆水

43、泉孤零零的处于济南回龙山西麓浆水泉村东南的山坡上。秋日的回龙山坡,松柏森森,枫叶金黄,浆水泉水自洞穴石隙中滴落,汇为清池,常年不涸,因其水质甘冽,恰似琼浆,故名浆水泉。 关于浆水泉的来历,民间有一个传说。昔日有一蒋姓老者,甚好游历,走遍全国名山大川,偏偏迷恋上这里,于是决心定居下来,但苦于无水,便沿山崖寻找,忽然发现此处山石湿润,料想必定有泉,便开始凿山。日久感动了神灵,喷涌出了清泉。人们称这泉为“蒋水泉”,后人又将“蒋”改成“浆”。 历代文人对浆水泉多有题咏,清山左诗抄中张善恒诗曰:“沁齿琼浆寒,飘飘生遐想。好入铜瓶中,点滴听秋响。”明人晏璧有诗赞曰:“泉流乳窦比琼浆,入口浑疑透骨凉。若比醍

44、醐滋味异,较他马潼更甘香。”浆水泉曾列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43、砚池泉 泉在人们的心目中都不会有太大的面积,但砚池泉之浩瀚可用湖光山色来形容。 砚池泉南依砚池山(燕翅山),泉水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砚池山山影倒映水中,呈现出一派湖光山色的秀丽景象。砚池泉成因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此开矿时,挖通地下水脉,泉涌如注而成。砚池泉水位长年保持平衡,不涨不涸,水质清澈,周围巨石危卵,池壁陡峭,并因地处砚池山下而得名。若在傍晚游赏,山色微紫,晚风渐生,潋滟的水波,愈觉沉碧,别有一番意境,令人流连。44、甘露泉 济南民间传说,先有开元,后有济南。甘露泉之所以这么有名,与其所在的开元寺有关。 甘露泉又

45、称“滴水泉”,位于济南佛慧山开元寺遗址南侧山崖下。此泉在山崖下的一个山洞内,泉水从岩壁流下,如露珠滑滚。因水味甘美,得名甘露泉。据历乘记载:“大佛山寺中有一洞,其水涓涓而下汇为一池,味甘甚洌,经岁不竭,有天生自来泉五字刻石上。”清朝诗人董芸也赋诗曰:“文壁峰高鸟道悬,开元古寺夕阳边。何时自扫风林叶,一试山中甘露泉。” 甘露泉水清凉甘美,最宜泡茶,故此泉又名“试茶泉”。过去,泉边旁生有多株海棠,枝叶茂盛,每到春季,海棠花开,如火如荼,花落池中,如胭脂色,所以这泉池也被人称为“秋棠池”。崖上建有“滴露亭”,石壁上还刻有历代古人的题刻,如今这些古迹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这泉却年复一年连绵不绝的滴落于一池碧水中。45、林汲泉 在济南泉水中,环境最幽静的就是林汲泉了。林汲泉位于龙洞南佛峪东崖上,泉眼隐在悬崖上的绿树青藤中,泉水自石隙中流出与山溪汇合,跌落悬崖形成瀑布,浪花飞溅,十分壮观。从崖壁泻下的泉水,形成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