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训练题 .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28407938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训练题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训练题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训练题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训练题 .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好资料欢迎下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3 道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52 分)1.分析下面表格中有关察举制与科举制的相关内容,不能得出的结论是()察举制科举制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长官举荐自由报考“人、门兼美”“取士不问家世”A由强调门第到取消门第限制 B由地方推荐到考试选拔C由注重整体素质到注重知识才能 D由世袭制到任期制2.某历史著作中有如下的描述,其中被遮盖的应是唐末还在筹备一个类似于的部门,主要是一个军事组织,可能是利用它来控制将军们,正如宰相控制行政官那样。唐朝前半期,由于缺乏该部门,节度使们有了太多的自由,最终酿成大祸。A兵部B枢密院C内阁D军

2、机处3.史记载: “ 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表明 ( ) 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4.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 )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5.学者金庸说:“我们民族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从而避免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一些

3、游牧民族本来很强盛,但往往在关键的时候闹分裂。父亲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或者三个儿子抢父亲位子,罗马也有这种情况。一抢位子,就要打架,就要内乱。”金庸的观点是()A宗法制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 B宗法制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精品好资料欢迎下载C分封制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 D分封制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6. “政本(内阁 )大臣,居实避名,受功辞罪,平时养威自重,遇天下有事,辄曰: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六部。” 材料反映了明代内阁A.与前代丞相职权完全相同B.掌握了最高决策权C.并非是正式丞

4、相机构D.其下属机构是六部7.北宋时期大力推行 “ 恩荫” 之制,所有高级官员都可以荫若干人做官或进官,而不拘子弟乃至亲戚门客。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恩荫” 之制A.是宋代选拔官吏的主要方式B.是产生 “ 冗官” 的重要原因C.扩大了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D.使科举制难以发挥作用8.下面是三枚古代钱币。对于其流通时间的推断,较为合理的是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明清时期9.有人在分析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时说,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在地方,由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这说明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结构是A.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B.三省六部制与郡县制相结合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君主专制与

5、中央集权相结合10.察举制已经为布衣贤士打开了入仕之门,地方官举荐“ 孝廉” ,有吏有民,经皇帝策问后再授官。 东汉时还要经过朝廷的考试,有的考政事对策, 有的考章奏文法,有的考明经律令。该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察举制开始打破了 “ 世卿世禄 ” 制 B.察举制为科举制的产生提供了借鉴C.科举制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产生D.察举制是汉代官员产生的唯一途径11.秦统一后,嬴政不满足 “ 王” 的称号,改称 “ 皇帝” ,且“ 朕” 、“ 诏” 、“ 玺” 等成为皇帝的专用名称; “ 政月” 改称为“ 正月” ,“ 楚” 改称为 “ 荆” 。上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皇帝个人喜好影响称谓的变化B.

6、嬴政借此否定周天子的统治C.统一名称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精品好资料欢迎下载12.春秋公羊传中记载隐 (鲁隐公)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 (鲁桓公,隐公之弟 )何以贵?母贵也。 ” 这反映了A.宗法制的核心内容B.外戚对朝政的干预C.宗法分封制的瓦解D.礼乐制度遭到破坏13.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说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根据材料可知周代A.完全建立在同姓亲族基础之上B.分封的

7、主要标准是德才兼备C.异姓诸侯国受到排挤D.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二、主观题(本题共2 道小题 ,第 1 题 25 分,第 2 题 23 分,共 48 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史记材料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街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穗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皇明祖训材料三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史

8、(1)针对秦朝灭亡的原因, 材料一、二中汉高祖和明太祖分别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并相应采取了哪些措施?(8 分)(2)根据材料一、 二和所学知识, 你是否同意汉高祖或明太祖的做法,并说明理由。(要求 : 任选汉高祖与明太祖之一即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采取的相应措施及原因。(4 分)15.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精品好资料欢迎下载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 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

9、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 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 专传介绍, 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 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 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请回答:(1)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是受古代哪一制度的影响?再举两个例子说

10、明这一制度在现在生活中的表现。(3 分)(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 分)(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3 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精品好资料欢迎下载试卷答案1.D 本题为反向选择题。 察举制是依靠人的品德和才能自下而上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制是将考试、做官和读书相结合,以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制度,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察举制和科举制都与任期无关,故D 项错误,符合题意。2.B 从材料中“军事组织”可以排除C、D 两项;从材料

11、中“唐朝前半期,由于缺乏该部门” 可以排除 A 项,因为兵部是三省六部中的六部之一,唐朝前半期已经出现。枢密院分割宰相权力,与兵部相互制约,故答案为B 项。3.B 从材料中 “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可以看出,秦朝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故B 项正确。4.C 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统一了全国,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 C 项正确。A 项中的“民生改善”、B 项中的“文化繁荣”均与秦朝时期阶级矛盾尖锐、 焚书坑儒等史实不符。 中国历史上封建时代的第一个盛世出现在汉代,故D 项错误。5.B 从材料中“严密的继承制度” “抢父亲位子”可以看出,

12、材料涉及的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故材料与分封制无关,C、D 两项错误。再从材料中“避免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 ,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的积极作用,而没有涉及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故A 项错误;答案是 B 项。6.C 解析:本题考查明代内阁制。从“ 本无相名 ” 、“ 止供票拟 ” 、“ 上委之六部 ” 可以看出内阁大臣无丞相名,只有票拟权,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交由六部执行,故本题选 C。A、B 两项明显错误;六部直属于皇帝,D 项错误。7.B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精品好资料欢迎下载解析:本题

13、考查宋代政治制度的弊端。 “ 恩荫” 之制的实施使得官员群体愈加庞大,成为“ 冗官” 的重要原因之一。8.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 文星高照 ” 、“ 独占鳌头 ” 、“ 连中三元 ” 是科举制度下古代读书人的愿景和渴望得到的最高荣誉,而科举制是隋唐以后才确立的, 故本题选 D。9.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题干中,中央皇位世袭属于君主专制的内容,地方 “ 非世袭官僚管理 ” 指由皇帝任命地方官员,属于中央集权的内容,故本题选 D。10.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察举制。察举制之前官员选拔制度为“ 世卿世禄 ” 制,主要依据血缘关系,察举制将 “ 孝廉” 作为选拔官员的依据

14、,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 世卿世禄” 制,故本题选 A。11.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皇帝制度。 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并规定皇帝权力至高无上,皇帝的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答题时应注意“ 本质” 二字, A、C、D 项均为表象。12.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 从材料中 “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 、“ 母贵也” 可看出桓公得立是因为其为嫡长子,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故本题选 A。13.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A 项“ 完全” 一说过于绝对; B 项说法错误,西周分封的主要依据是血缘关系, 并非德才;C 项与题意无关, 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从题干中 “ 立七十

15、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 可知西周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故选 D。14.(1)汉高祖:认为秦朝没有分封,最终孤立无援而灭亡;实行郡国并行制。明太祖:丞相位高权重,容易导致专权乱政;废丞相,权分六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精品好资料欢迎下载(2)答案一:同意汉高祖郡国并行的做法。诸侯王拥有较大自主权,为汉初地方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同姓王的存在, 打击了异性诸侯王, 拱卫中央,有利于维护汉初的政治稳定。答案二:不同意汉高祖郡国并行的做法。 诸侯国权力过大, 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中央集权

16、和国家统一。 后来发生的七国之乱, 给国家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害。答案三:同意明太祖废丞相的做法。 废丞相将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防止权臣专政。答案四:不同意明太祖废丞相的做法。废丞相,使皇权专制发展到新的阶段,将军国大事系于一人之手, 但皇帝个人精力有限, 很难兼顾, 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3)中书一省制疆域广大,三省行政效率低(一省可以提高行政效率);蒙古族制度简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演变;材料一:汉代郡国并行制,材料二: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材料三:元朝中书一省制,答题时注意材料归纳,史论结合。15.答案要点:(共 9 分)(1)宗法制。( 1 分)祭祖;重视辈分关系;重视血缘关系。(2 分)(2)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3 分)(3)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3 分)(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