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301706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八 年 级 科 学 下 册 复 习 提 纲第一章 电和磁一、磁现象: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2、磁体: 定义:具有磁性的物质分类:永磁体分为 天然磁体、人造磁体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种类: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说明: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 。一个永磁体分成多部分后,每一部分仍存在两个磁极。4、磁化: 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磁铁之所以吸引铁钉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 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

2、结果。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 ,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5、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根据磁体相互作用规律判断。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二、磁场: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通过电流的效应认识电流也运用了这种方法。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3、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

3、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4、磁感应线:定义: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典型磁感线:NSNSSNSNNS说明: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但磁场客观存在。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C、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D、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E、磁感线不相交。F、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5、磁极受力:在磁场中的某点,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

4、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三、地磁场: 定义: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磁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四、电流的磁场:1. 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该现象在 1820 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重大意义: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2.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安培定则

5、:右手握螺线管,四指弯向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的一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3. 应用:电磁铁A、定义:内部插入铁芯的通电螺线管。B、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插入铁芯后磁场大大增强。C、优点:磁性有无由通断电来控制,磁极由电流方向来控制,磁性强弱由电流大小、线圈匝数、线圈形状来控制。D、应用:电磁继电器、电话等电磁继电器:实质由电磁铁控制的开关。应用: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进行远距离操作和自动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电铃:电磁铁通电时,吸引衔铁使铁锤击打铁铃而发出声音;同时电路断开,电磁铁失去磁性,铁锤又被弹回,电路闭合重复上述过程。磁悬浮列车:利用列车轨道上的强电

6、磁铁对列车上的电磁铁的磁极相互作用而把列车悬浮起来。电话:组成:话筒、听筒。基本工作原理:振动、变化的电流、振动。话筒把声音信号转化成强弱变化的电流,电流沿着导线流入对方听筒,听筒又把变化的电流通过电磁铁转化成声音信号。信息的磁记录:磁带、软盘上涂有许多磁粉,每一个磁粉都相当于一个小磁体。录音时,录音磁头将磁粉磁化后按一定规律排列;放音时,当磁带通过放音磁头时,磁带上各磁粉的磁场使通过磁头的电流随之变化,电流通过喇叭将声音还原。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如果改变其中一个量的方向,则受力方向将改变;如果两个量的方

7、向同时发生改变,则受力方向将不变。2、应用直流电动机 构造:线圈(转子)、磁铁(定子)、换向器、电刷; 工作原理: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能量转换: 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平衡位置:线圈处于该位置时受平衡力作用。 换向器作用: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时,通过换向器改变电流方向,从而改变线圈的受力方向,保证线圈持续转动。(注:直流电动机的线圈在平衡位置时没有电流,也不受力的作用。) 优点:构造简单、控制方便、效率高、无污染。六、电磁感应:1、物理学史:该现象 1831 年被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2、定义: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

8、象。3、感应电流: 定义: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流。 产生的条件:有磁场、闭合电路、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应线运动。 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应线方向有关。如果改变其中一个量的方向,则电流方向将改变;如果两个量的方向同时发生改变,则电流方向将不变。4、感应电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压。(注:有感应电压时不一定有感应电流)5、电磁感应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区别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 通电导体(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电能机械能磁场力能量转化力的性质导体中的电流应用由电源供给电动机工作原理发电机工作原理6、应用交流发电机 构造:线圈、磁极、

9、铜环、电刷; 工作原理:电磁感应。 能量转换:工作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工作过程:在外力作用下,转子转动一周,切割磁感线的方向发生两次改变,电流的方向也随之发生两次改变,从而产生方向性呈周期性变化的交流电。(注:交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在内电路线圈中产生的都是交流电。交流发电机通过铜环向外电路输出交流电。直流发电机通过换向器向外输出直流电。) 大型交流发电机主要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一般采用线圈不动磁极旋转的发电机叫做旋转磁极式发电机。 直流电动机和交流发电机的区别直流电动机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与电刷接触的是换向器电能机械能原理构造能量转化在电路中的作用用电器电源 7、交流

10、电和直流电: 交流电:电流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流。我国家庭电路使用的是交流电。电压是 220 伏、周期是 0.02 秒、频率是 50 赫、电流方向 1s 改变 100 次。 直流电:电流方向不变的电流。七、家庭电路和用电安全1、家庭电路的组成: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断路器、用电器与开关、插座。2、测电笔 结构:笔尖金属体、弹簧、氖管、大电阻(约 1000 千欧)、笔尾金属体 使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火线接触笔尖金属体3、保险丝(熔断器) 作用: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能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 材料:电阻率大、熔点低 连接方法:串联在电路中 选用原则: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电路中正常工作时的

11、电流。切勿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4、断路器 作用:电流过大时,能自动切断电路,从而起到电路过载或短路的保护作用。 原理:电流过大时,双金属片被过度加热,发生弯曲,使接触点在弹簧拉力作用下被断开,电路切断,从而起到电路过载或短路时的保护作用。 优点:比保险丝更方便5、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和三脚插头(两脚接用电器的用电部分,一脚接用电器外壳)6、安全用电 触电: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一定值时对人体的伤害事故。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从触电到死亡的时间越短。 人体电阻:1000-2000 欧、安全电流:30 毫安;安全电压36 伏7、低压触电的方式 单线触电:站在地上的人触到火线,则有电流由火线进入人

12、体到地,形成回路,造成触电。(火线人体大地) 双线触电:站在绝缘体上的人同时接触到两根电线时,电流将由火线进入人体到零线而形成回路,造成触电。(火线人体零线)8、高压触电有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9、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10、抢救措施: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燥的木棒拨开,人工呼吸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一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模型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2、符号的作用:(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3)、

1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二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决定。2、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3.水分解过程的模型你能说出多少相关的信息?(1)、分子由原子构成。(2)、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4)、在化学变化过程 中分子可以成分更小的原子。(5)、在化学变化过程 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4 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看,其变化的本质是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已。三原子结构的模型1、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

14、历史:(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发现电子;(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5)“电子云模型2、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生。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如:铁 Fe、钠 Na 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 He、氖气 Ne、氩气 Ar 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 C、磷P、硫 S、硅 Si 等)。4、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质 子 :每一个质子

15、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带正电)原子(带正电)中 子 (不带电)(氢原子没有中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说明:(1)、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2)、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3)、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4)、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变化,而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5、在原子中,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中子数可以为零;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一定不同。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

16、核上,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注: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为核电荷数。)6、科学上把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如铁元素就是指铁原子的总称。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7、我们把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在离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大于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小于电子数为阴离子。8、同位素: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的统称。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是氕 、氘、 氚 。同位素的应用:核设施、文物鉴定、医学诊断等。9同位素原子是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元素是同位素原子的总称。四组成物质的元素1、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 单 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

17、单质物质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混合物混合物 :如空气、天然水、盐酸 、所有的溶液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2、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元素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区分只讲种类,不讲个数组成物质(单质和化合物)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构成分子,也直接构成物质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使用联系元素是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由原子中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3.元素的分布在地壳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含意最多的是铝,其次是铁

18、。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碳和氢。铁、碘、锌等为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都应维持在一个适宜的范围,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人体健康。海水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氢,含量较高的还有氯元素和钠元素。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五表示元素的符号1元素符号:国际上通用的表示元素名称的符号。2、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 1 个原子。除 H、N、O、F、Cl、Br、I 外,其它元素还可表示一种物质。例:H 表示氢元素和 1 个氢原子,而 Na 表示钠元素、1 个钠原子和金属钠。如元素符号前面有数字则只能表示几个某原子。例:2O 只能表示 2 个氧原子,mCu 只

19、能表示 m 个铜原子。3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是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2)元素根据其核电荷数从小到大按原子结构规律排成的周期表叫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加。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排列。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要知道元素周期表的一些结构和规律。六表示物质的符号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4、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口诀: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通常氧是负二价;一二铜,二三铁;三铝四硅五价磷;二四六硫二四碳;单质化合价为 0。5、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的一些规律:A 化合价有

20、正、负之分; B 在化合物里,通常金属元素显正价(氢为+1 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氧显-2 价);C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最重要的一条规则);D 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E 有些元素的化合价是可变的;F 同一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化合价也可能不同。6、离子符号的表示:先写上元素符号,在其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电性。如 Na+Cl有些离子是带电的原子集团,方法与上同,将它看成一个整体即可,称为某某离子。如:铵根离子 NH4 , 碳酸根离子 CO237、如何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正确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呢?口诀 1:正前负后;上方标价;交叉填数;约简检验。口诀 2:氢、

21、金前,非金后;氧化物,氧在后。(有机化合物的书写除外)七元素符号表示的量1相对原子质量:某种原子的相对原子量就等于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与一种 12C 原子的实际质量的 1/12 相比所得到的比值。2化学式的意义:以 CO2 为例:(1)表示该种物质(二氧化碳气体)(2)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3)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 CO2 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4)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5)表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4)(6)、表示组成该物质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3.根据化学式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例:水的化

22、学式为 H O,求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2解:HO=12161=18 答:4. 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一个分子中某元素的原子个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100%相对分子质量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一、 空气1、空气是维持人类生命的必须物质,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按体积分数计算,约为:氮气,氧气,其他气体(二氧化碳)。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 P5 O2 P O )522二、 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氧气无色无味,通常情况下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液态是淡蓝色液体,固态是蓝色雪花状的 化学性质:1、氧气是

23、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2、供给呼吸。3、氧气能够助燃。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体生成硫在氧气中燃烧SOSO22带火星的木条放在氧气中 COCO木条复燃2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生锈4P5O2PO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粉末22 54 Al3O2AlO 剧烈燃烧,产生白色固体2 323F2O4 F3OFeO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3 4222FeO(氧化铁:红棕色)缓慢氧化2 3三、 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可用 C=A+B+来表示()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

24、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可用 A+B+=C来表示()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在氧化反应中氧气是常用的氧化剂。塑料.橡胶的老化缓慢氧化自金属锈蚀食物的腐坏呼吸作用燃烧氧化反应燃剧烈氧化爆炸点燃点燃例如 12H +O =2H O,22CH +2O =CO +2H O,23 CaO+H O=Ca(OH)2224222反应是氧化反应,是化合反应。因此,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上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定义: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一是: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助燃气体接触;三是:温度要达

25、到着火点。() 灭火的方法:隔绝空气;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四、 氧气的制备() 工业上采用分离空气法制取氧气(物理变化,根据氮气与氧气沸点不同)() 利用分解反应制取氧气的方法:2KMnO KMnOMnOO2加热分解高锰酸钾4242MnO22KClO2KCl3O2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分解过氧化氢MnO32H O =H O+O2 222 通电2H OO 2H 电解水222五、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1)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药品定-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收-收集气体离-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熄-熄灭酒精灯(2)注意点:试管

26、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铁夹夹在离管口约 1/3 处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此时收集气体不纯)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把空气排尽(3)排空气法收集时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复燃,说明已满。六、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工业上也叫触媒。特点:一变二不变,即:改变(加

27、快或减慢)反应速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七、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都没有变化)八、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题步骤)a 设未知数 b 正确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c 列出已知物与待求物的质量 d 列比例式,求出未知数e 写出简明答案。九、 呼吸系统1、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有许多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组成呼吸系统功能:进行气体交换、呼吸运动的机理膈肌横膈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骨胸腔体积 胸腔内压气流 吸气呼气收缩 ?变的扁平 收缩舒张 恢复拱型 舒张舒张收缩减小增大进入肺部离开肺部向下向内移 减

28、小十、呼吸作用:是一个缓慢氧化过程,动植物和各种微生物都能进行呼吸。生物体通过呼作用,吸进氧气使体内的有机物转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酶葡萄糖氧气十一、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能量、 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吸收太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放出氧气,从而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于绿色植物体内。、 文字表达式:光二氧化碳水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氧气叶绿体、验证产物的方法:利用碘能使淀粉蓝色的特点证明产物是否含有淀粉;利用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性质检验产物中是否含有氧气。、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十二、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二氧化碳通常是

29、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微溶于水的气体(固态二氧化碳称为干冰,可制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2、化学性质: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生成碳酸使溶液变红(CO +H O=H CO)2223c加热后溶液又变紫色是因为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H CO =H O+CO2)232、实验室制法:一般用石灰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aCO +2HCl=CaCl +H O+CO23224、检验方法: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是否变浑浊。CO +Ca(OH) =CaCO +HO3222十三、自然界的碳氧循环:1、氧循环: 大自然中的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和

30、物质的燃烧而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2、碳循环:自然界的二氧化碳会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里,又通过生物呼吸、细菌分解、物质燃烧而释放出来,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十四、空气污染与保护1、保护臭氧层:臭氧是一种天蓝色和有刺激性腥臭味的气体。臭氧层可以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对生物有保护作用。臭氧层减少的主要原因:电冰箱和空调的制冷剂氟里昂、发泡剂、洗洁剂、喷雾剂等化学物质含有氯氟烃,可以破坏臭氧分子。2、温室效应:主要是因为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对地球起保温作用,使地面的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主要原因: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大量的使用,加上森林面积因乱砍褴伐而急剧减少。 3、

31、酸雨:排放到空气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 SO 和氮氧化物等。SO 是污染气体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是形成酸22雨(PH5.6 的酸性降水)的罪魁祸首。酸雨可以使江河、湖泊水质酸化,毒害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使土壤酸化,破坏农田,损坏农作物、森林;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金属制品、名胜古迹等。4、为了保护空气,必须制定环境保护法律(环保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控制污染源,减少废气的排放,提倡使用无污染能源,加强空气质量预报,改善环境状况,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1、土壤的成分包括 动物、 植物 、 微生物 等生物成分和 矿物质(无机物) 、 腐殖质(有机物) 、 空气 、 水分 等非生

32、物成分。土壤中的有机物包括 死亡的生物提(遗体)物) 。土壤中的微生物包括 细菌 、 真菌 和 放线菌 等。和 生物的排泄物(遗2、土壤是在 物理 、 化学 和 生物 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风化形成的。3、影响土壤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矿物质颗粒的大小和比例 ,土壤中矿物质颗粒根据大小分 砂粒 、 粉砂粒 和黏粒 三种。根据土壤中三种颗粒的比例不同,将土壤分为 砂土类土壤 、黏土类土壤 和 壤土类土壤 三种。其中土壤通气性最强的是 砂土类土壤 ,最弱的是水性最强的是 砂土类土壤 ,最弱的是 黏土类土壤 ;保水性最强的是 黏土类土壤土类土壤 。三种土壤中最适宜植物生长的是黏土类土壤 ;透,最弱的是 砂壤土

33、类土壤 ,因为 通气透水、保水保肥 ,该土壤中空气与水分的比例 接近 1:1 ,而在砂土类土壤中,空气的比例远远 大于 水分,黏土类土壤中,空气的比例远远 小于 水分。黏土 类土壤最容易搓成条,因为其 粉粒、黏粒 多, 黏 性强,这样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强 ,但通气透水能力 弱 。4、一棵植物体上所有根的总和叫 根系 ,其中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叫 直根系 ,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叫须根系 。植物的根系往往比地上部分的分布范围要 略大 ,这有利于 固定植物体和 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 土壤结构 、 肥力 、 通气状况和 水分状况 等有关。双子叶植物的根系一般是 直根 系,

34、单子叶植物的根系一般是 须根 系。5、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 根 ,根上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根尖的根毛区 。植物的根尖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 根毛区 、 伸长区 、 分生区 和 根冠 ,其作用分别是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 使根伸长 、 细胞分裂 和 保护根尖 。6、根毛是 根尖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 ,其作用是 扩大了根尖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根毛区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根尖之所以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因为 根尖根毛区细胞液泡大,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大 。移栽时要带土是为了 保护根尖根毛 。7、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 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

35、 。盐碱地不能种植农作物是因为盐碱地的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导致根毛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植物脱水而死 ,一次性施过量的化肥导致作物“烧苗”是 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导致根毛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植物脱水而死 。在探究细胞吸水的原理的实验中,加浓盐水的玻璃管中液面 上升 ,而加清水的玻璃管中的液面 下降 。 8、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 N 、 P 和 K ,其中主要针对叶起作用的是 N ,对茎和根起作用的是 K ,对花、果实和种子起作用的是 P 。合理施肥的其中一个要求是针对不同作物应适当多施不同种类的化肥,如叶菜类可适当多施 N 肥(青菜、包心菜等),对根茎

36、类可适当多施 K 肥(番薯、芋艿、马铃薯、甘蔗等),对食用花果类作物可适当多施 P肥。9、过量施放化肥会导致 土壤 污染和水体的 富营养化 污染。长期过量施放 N 肥会导致土壤发生 板结 ,从而破坏土壤结构;过量施放 P 肥,会导致土壤缺 铁、锌和磷 。10、水体中 N 、 P 元素过多会导致水体的 富营养化 污染。该种污染发生在淡水中称为 水花(水华) ,发生在海水中则叫 赤潮 。其污染进程如下:水体中 N、P 元素过多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藻类等生物死亡后,导致水体中有机物含量上升好氧性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水体中溶解氧下降水生动植物缺氧死亡水体中有机物进一步增加厌氧性细菌大量

37、繁殖,分解有机物水体变黑发臭。从污染进程可知,水体中的 有机物 过多,也会导致该污染;在该污染进程中,导致水中的鱼类死亡的直接原因是 溶解氧下降 。N、P 元素主要来自 生活污水 、 过量施用化肥 和 含 N、P 的工业废水 。11、植物的茎根据生长方式的不同,分为 直立茎 、 攀缘茎 、 匍匐茎 和 缠绕茎 四种,生长方式不同,但目的都是 使叶片伸展在空中,以便更好地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12、双子叶植物的茎由 外树皮 、 内树皮(韧皮部) 、 形成层 、 木质部 和 髓 五部分构成。内树皮由 筛管 和 韧皮纤维 构成。筛管的作用是输导 输导有机物 ;木质部由 导管和 木纤维 构成,导管的

38、作用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形成层位于 木质部 和 韧皮部 之间,其细胞特点是能进行 细胞分裂 ,所分裂的细胞向外形成新的 韧皮 部,向内形成新的 木质 部。导管与筛管的区别是:导管是由 死 细胞构成,筛管由 活 细胞构成;导管上下细胞间的横壁 消失 ,筛管上下细胞间的横壁 形成带筛孔的筛板 。单子叶植物的茎不能逐年加粗的原因是其茎中没有 形成层 。13、年轮是由于 一年中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形成层的分裂活动发生周期性强弱改变 形成的,一个年轮由春材和秋材构成,春材颜色较浅,秋材颜色较深。根据年轮可以推测树龄,可以判断方向(密的一边为北边,疏的一边为南边),以及树木生长期间的气候状况等。14、植

39、物体通过叶片向大气散发水蒸气的现象叫 蒸腾作用 ,其意义是 减低叶片的温度保护植物体 ;促进根对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15、叶片的结构包括 上、下表皮 、 叶肉 和 叶脉 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在 叶肉 ,它分为靠近上表皮的 栅栏 组织和靠近下表皮的 海绵 组织,含叶绿体较多的是 栅栏组织 (故叶片的上面比下面颜色深);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叫 气孔 ,位于 表皮 ,一般下表皮比上表皮 多 ,它由两个 半月 形的 保卫 细胞构成。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 张开;保卫细胞失水缩小时,气孔闭合。16、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 土壤污染和过度开发 。当进入土壤的有毒有害物质过量,超过了土壤的 自净

40、能力 时,使土壤结构和土壤生态系统受到破环,从而失去原有的土壤功能的现象叫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的形式有 化学污染(农药、化肥、重金属等) 、 生物污染(生活污水、医院的污水垃圾中所带的寄生虫、寄生虫卵、病原菌等)、物理污染(放射性污染)等。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 工业三废 、 农业化肥和 生活垃圾 (相应的防治措施有)。土壤的过度开发导致了 降水量减少、气候恶化,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 。8、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 N 、 P 和 K ,其中主要针对叶起作用的是 N ,对茎和根起作用的是 K ,对花、果实和种子起作用的是 P 。合理施肥的其中一个要求是针对不同作物应适当多施不

41、同种类的化肥,如叶菜类可适当多施 N 肥(青菜、包心菜等),对根茎类可适当多施 K 肥(番薯、芋艿、马铃薯、甘蔗等),对食用花果类作物可适当多施 P肥。9、过量施放化肥会导致 土壤 污染和水体的 富营养化 污染。长期过量施放 N 肥会导致土壤发生 板结 ,从而破坏土壤结构;过量施放 P 肥,会导致土壤缺 铁、锌和磷 。10、水体中 N 、 P 元素过多会导致水体的 富营养化 污染。该种污染发生在淡水中称为 水花(水华) ,发生在海水中则叫 赤潮 。其污染进程如下:水体中 N、P 元素过多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藻类等生物死亡后,导致水体中有机物含量上升好氧性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水体

42、中溶解氧下降水生动植物缺氧死亡水体中有机物进一步增加厌氧性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水体变黑发臭。从污染进程可知,水体中的 有机物 过多,也会导致该污染;在该污染进程中,导致水中的鱼类死亡的直接原因是 溶解氧下降 。N、P 元素主要来自 生活污水 、 过量施用化肥 和 含 N、P 的工业废水 。11、植物的茎根据生长方式的不同,分为 直立茎 、 攀缘茎 、 匍匐茎 和 缠绕茎 四种,生长方式不同,但目的都是 使叶片伸展在空中,以便更好地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12、双子叶植物的茎由 外树皮 、 内树皮(韧皮部) 、 形成层 、 木质部 和 髓 五部分构成。内树皮由 筛管 和 韧皮纤维 构成。筛管

43、的作用是输导 输导有机物 ;木质部由 导管和 木纤维 构成,导管的作用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形成层位于 木质部 和 韧皮部 之间,其细胞特点是能进行 细胞分裂 ,所分裂的细胞向外形成新的 韧皮 部,向内形成新的 木质 部。导管与筛管的区别是:导管是由 死 细胞构成,筛管由 活 细胞构成;导管上下细胞间的横壁 消失 ,筛管上下细胞间的横壁 形成带筛孔的筛板 。单子叶植物的茎不能逐年加粗的原因是其茎中没有 形成层 。13、年轮是由于 一年中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形成层的分裂活动发生周期性强弱改变 形成的,一个年轮由春材和秋材构成,春材颜色较浅,秋材颜色较深。根据年轮可以推测树龄,可以判断方向(密的一

44、边为北边,疏的一边为南边),以及树木生长期间的气候状况等。14、植物体通过叶片向大气散发水蒸气的现象叫 蒸腾作用 ,其意义是 减低叶片的温度保护植物体 ;促进根对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15、叶片的结构包括 上、下表皮 、 叶肉 和 叶脉 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在 叶肉 ,它分为靠近上表皮的 栅栏 组织和靠近下表皮的 海绵 组织,含叶绿体较多的是 栅栏组织 (故叶片的上面比下面颜色深);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叫 气孔 ,位于 表皮 ,一般下表皮比上表皮 多 ,它由两个 半月 形的 保卫 细胞构成。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 张开;保卫细胞失水缩小时,气孔闭合。16、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 土壤污染和过度开发 。当进入土壤的有毒有害物质过量,超过了土壤的 自净能力 时,使土壤结构和土壤生态系统受到破环,从而失去原有的土壤功能的现象叫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的形式有 化学污染(农药、化肥、重金属等) 、 生物污染(生活污水、医院的污水垃圾中所带的寄生虫、寄生虫卵、病原菌等)、物理污染(放射性污染)等。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 工业三废 、 农业化肥和 生活垃圾 (相应的防治措施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