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通史版2017高考历史总复习选修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7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_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集训即时演练选修3.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286949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通史版2017高考历史总复习选修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7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_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集训即时演练选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优化方案通史版2017高考历史总复习选修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7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_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集训即时演练选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通史版2017高考历史总复习选修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7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_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集训即时演练选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通史版2017高考历史总复习选修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7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_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集训即时演练选修3.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选修部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7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集训即时演练 选修31(2016山东临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绝不相信,在这次战争结束时,即使我们站在一旁而且继续站在一旁,我们能够在物质上使用我们的力量,决定性地消除战争时期已经发生的情况,防止在我们对面的整个西欧归于一个国家的支配之下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在英国下议院的演说(1914年8月3日)材料二这是一种与全世界各国为敌的战争。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其手段令我们听到大为激怒,而其他中立和友好国家的船舶和人民,也被用同样手段击沉,淹没海底。这里并不曾有任何区别。挑战是向全人类的。每个国

2、家必须各自决定怎样去对付它。我们的动机并不是复仇,也不是把国家的物质力量拿出来耀武扬威,而仅仅是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我们只不过是这种正义和权利的诚实的捍卫者。威尔逊总统提请美国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1917年4月2日)(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面临战争时外交政策的转变。(2)材料二提到的“手段”是一种什么样的战术?美国参战真的是为了“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吗?说明理由。解析:(1)从材料一可知英国外交政策由“站在一旁而且继续站在一旁”“防止在我们对面的整个西欧归于一个国家的支配之下”说明英国由长期奉行的“光荣孤立”外交政策转变为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参加战争。(2)第一小问“战术”,

3、从材料二“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其手段令我们听到大为激怒,而其他中立和友好国家的船舶和人民,也被用同样手段击沉,淹没海底”,可知是一战时德国实行的无限制的潜艇战;第二小问先回答不是再说明“理由”,结合美国的阶级本质和参加一战的原因等史实,阐述美国参战不是为了“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的理由。答案:(1)转变:英国在战前长期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其基本原则是维持欧洲大陆各大国之间的均势,利用大国间的矛盾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由于德国实力迅速增长,英国与法国和俄国结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借口对法国承担的义务,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参加战争。(2)战术:无限制的潜

4、艇战。不是。理由:美国参战的真实动机是通过战争牟取暴利,扩大自己的影响,以便伺机顺利地夺取世界霸权。2(2016武汉高中毕业生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初,民族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威胁欧洲安全的运动,其中有大塞尔维亚运动、泛斯拉夫运动、泛日耳曼运动、法国复仇运动及青年土耳其党革命。欧洲因而分裂成两大敌对集团,地区事件演变成国际纠纷。1919年9月11日,美国威尔逊总统在圣路易发表演说:一战“是一场商业和工业的战争,而不是一场政治战争”。中国之所以参加“一战”,是因为晚清以来,中国日益边缘化,精英们在新的国际体系下寻求国家认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历史机会若中国加入一方

5、成为战胜国,必然有资格参加战后重新安排世界的和会,挽回半个世纪以来丧失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一战对中国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逐渐凸显。中国战后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使部分精英对西方的失望情绪日增,转而效仿刚刚爆发了十月革命的俄国。以俄为师,继续寻求国际化,几乎影响了后来中国六十年的政治走向。摘编自张卉妍一战全史和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1)根据材料,从原因方面指出欧洲国家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参战的相似之处,并说明不同点。(2)有学者说,一战是20世纪中国的一个转折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思潮方面归纳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相似,从“20世纪初,民

6、族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威胁欧洲安全的运动”和“必然有资格参加战后重新安排世界的和会,挽回半个世纪以来丧失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可知二者的相似原因是民族主义推动;第二小问不同,从“20世纪初,民族主义已发展成为土耳其党革命”,可知欧洲国家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是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从“一战是一场商业和工业的战争,而不是一场政治战争”,可知欧洲国家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出于经济的原因,从“中国之所以参加一战,是因为晚清以来寻求国家认同”,可知中国参战的原因是国家地位和社会精英的推动。(2)从“中国战后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使部分精英对西方的失望情绪日增”,可知影响是社会精英对西方制度失望;从“转而效仿刚

7、刚爆发了十月革命的俄国。以俄为师,继续寻求国际化”,可知影响是逐渐以俄为师。答案:(1)相似:民族主义推动。不同:欧洲: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争夺世界市场和世界殖民霸权的矛盾激化。中国:半殖民地国家地位和社会精英的推动。(2)影响:社会精英对西方制度失望;向欧美学习的政治思潮逐渐被以俄为师取代;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3(2016河南六市高中毕业班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代表中国进行强有力地辩驳。他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

8、化发祥之圣地”,“中国之不能放弃山东就像基督教之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是战胜国。由于中国实力太弱,凡尔赛和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并迫使中国政府在6月28日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此运动对中国近代迄今之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影响甚大,此后北洋军阀政府失去民心而垮台。(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必须收回山东主权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没有收回山东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影响。解析:(1)据材料一中“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得出不可分割

9、,据材料一“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得出地理位置重要,据材料一中“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得出是文化发源地。(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由于中国实力太弱”得出中国实力太弱,日本实力强大,据材料二“凡尔赛和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得出列强相互勾结;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引发了五四运动”“此运动对中国近代迄今之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影响甚大”得出激发中国五四运动进而影响中国历史进程,据材料二“此后北洋军阀政府失去民心而垮台”得出政府失去民心,结合所学分析得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答案:(1)原因: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山东地理位置重要;山东是中国文化发源地。(2)原因:中国实力

10、太弱;日本是列强之一;列强相互勾结。影响:成为中国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进而影响中国历史进程;使北洋军阀政府失去民心;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4(2016湖北武昌区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28年8月27日,德、美、比、法、英、意、日、波、捷等15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作为创始国签订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又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或巴黎公约。主要内容是:缔结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各方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和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和解决”;其他各国都可以加入本公约

11、。该公约于1929年7月25日生效,截至1933年,加入者共计63个国家。列强对公约还提出了各自的保留条件,这些条件集中到一点,就是各国都拥有自己“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的权利。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非战公约签署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非战公约的内容进行评价。解析:(1)非战公约签署的背景结合凡尔赛会议后的相关史实,从法国过分削弱德国计划破产,德国实力恢复,法国感到安全难以保证,欧洲国家对于集体安全的渴望,以及美法的推动等方面分析。(2)对非战公约内容的评价要一分为二,材料中它“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强调“

12、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和解决”,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内容的不足,诸如没有明确责任的规定、缺乏制裁措施、各国有保留条件,最终无法阻止二战的爆发。答案:(1)背景:法国鲁尔冒险失败、道威斯计划的实行和洛迦诺公约的签署,使法国在欧洲的地位大大削弱;国联的裁军活动未获得实质性进展;德国实力恢复,法国感到安全难以保证;各国人民对集体安全和持久和平的渴望;美国、法国的主导。(2)评价:第一次正式宣布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另一方面,它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没能规定任何明确的责任,未涉及裁军问题,未制定实施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保留条件”成为帝国主义发动战争的借口。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