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5.4走向整体的世界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249706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5.4走向整体的世界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5.4走向整体的世界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5.4走向整体的世界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5.4走向整体的世界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时作业17走向整体的世界一、选择题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秀”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政治前提是()A英国经济的急剧衰退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C自然科学研究成果有重大进展D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和日本普遍确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导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故选D。A项英国经济的急剧衰退不符合当时史实,故排除,B项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是影响,而本题考查的是背景,所以也不能选。C项自然科学研究成果有重大进展是科学前提,不是

2、政治前提。答案:D2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出现的新变化是()A英国的发明独占鳌头 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C各种发明同时在多国出现 D首先发生在轻工业部门解析:根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和技术相结合,各种发明同时在多国出现,选项C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是德国和美国,选项A排除;殖民扩张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选项B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重工业占据工业主导地位,选项D排除。答案:C3据记载,1896年德国电气工业有股份制公司3942个,股份资本19 500万马克,而到1900年股份制公司减为34个,股份资本却增加到43 60

3、0万马克。材料现象()A说明德国出现了严重经济危机B适应了大工业生产发展需要C反映了德国电气工业走向衰落D加速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德国电气工业的股份制公司个数减少,而股份资本却大幅增加,这说明生产和资本走向了集中,这是垄断组织的表现,而垄断组织的产生是与当时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危机,A错误;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德国工业生产居于世界第二位,超过了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C错误;据所学可知,此时资本主义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D错误。答案:B4下表是两次工业革命期间,曾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的统计名单,据此可知()时期做出重要贡献者第一次工

4、业革命织工哈格里夫斯、纺纱工克伦普顿、理发匠阿克莱特、发明家瓦特等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家爱迪生、化学家李比希、物理学家西门子、物理学家法拉第等A重工业开始占主导地位 B科学与技术逐步结合C英国是工业革命的中心 D工业革命发展不平衡解析:材料表格中的信息表明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克伦普顿是纺纱工,阿克莱特是理发匠,瓦特是发明家,即绝大部分发明家是工匠,科技成分较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爱迪生是发明家,李比希是化学家,西门子、法拉第是物理学家,即大部分发明家是科学家,说明科学与技术结合程度加深。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未涉及重、轻工业生产所占比重情况,无法判断何者占据

5、主导地位,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已不再是英国,排除;D项,材料反映的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与工业革命的发展是否平衡无关,排除。答案:B5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生的最大变化是()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轻工业地位在逐渐下降C交通运输业获得重大发展 D电力工业发展最为突出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轻工业。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重工业得到长足进步,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带来的最大变化。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重工业地位上升

6、并不意味着轻工业地位的下降;C选项错误,交通运输业不是工业部门;D选项错误,电力工业的发展只是变化表现之一,不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生的最大变化。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答案:A6垄断组织适应了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需要,有关其积极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B有利于改善管理水平C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D有利于缓解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再现再认历史史实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垄断组织适应了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A、B、C项都是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促进其发展的表现;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垄断组织无法缓解工人

7、和资本家的矛盾,因为这一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故选D项。答案:D7工厂制和垄断组织出现是近代生产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都()A推动了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适应了社会化生产的需要D杜绝了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解析:工厂制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那时以商品输出为主,流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垄断组织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故A、B、D三项错误。答案:C8“电气时代”这一概念的确切含义是()A发电机的出现B电能的开发成功C电力在生活上的使用D电力在生活和生产上的广泛应用解析:根据所学“电气时代”指的是电力在

8、生活和生产上的广泛应用,选项D正确;发电机的发明是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的重要因素,但其本身不代表“电气时代”,选项A排除;选项B、C片面解读材料,都只代表电气时代的一部分,排除。答案:D9马克思在名著资本论中写道:“工业化发达国家展示了欠发达国家未来的图景。”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工业化发达国家必将统一全世界B欠发达国家将后起开展工业化C工业化是欠发达国家的必然之路D工业文明将扩展到欠发达国家解析:依据材料“工业化发达国家展示了欠发达国家未来的图景”来看,工业文明是欠发达国家的发展前景,意味着工业文明将扩展到欠发达国家。故答案为D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文明的发展,而不是工业化发达国家统一全世界

9、,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欠发达国家是否会开展工业化,排除B项;“必然之路”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答案:D1019世纪70年代初,法国平均每家企业雇佣工人还不到3人,110个工人以上的大企业只有100多家,而雇佣一二人的小企业多达数十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0%以上。这种现象()A推动法国城市化水平提高B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使用C说明法国工业革命未完成D促进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当时法国主要是小企业数量庞大,大型企业较少,这种情况不利于新技术在企业中的推广和使用,故选B项;推动城市化水平提高的说法无从体现,故排除A项;从当时法国的企业数量和规模上看不出法国工业革命的进展情况,故

10、排除C项;小企业众多,大企业较少,明显不利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故排除D项。答案:B11亚、非、拉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则输出工业品。这些现象主要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A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B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C使国际分工明显D使亚、非、拉地区更加贫穷落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材料中提到非工业国家、工业化国家的不同商品的流向实际是反映国际分工的不同。答案:C1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方国家大多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东方各国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落后B新航路的开辟C两次工业革命提高了资本主

11、义国家的征服能力D东方国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国家发展的根本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使得西方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高,积极寻找原料产地和对外市场,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要求。答案:C二、非选择题13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0年前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大量生产的两种主要方法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第一种方法是制造标准的、可互换的零件,然后以少量的手工劳动把这些零件装配成完整的单位第二种方法出现于20世纪初,是设计出装配线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也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

12、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成品、也提供农业成品的世界市场。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资本主义国家将资本输出作为金融资本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从而加速了资本的跨国流动,发展起国际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形成世界性的金融资本体系。刘金源等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材料三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1)依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晚期,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及流

13、通方面有怎样的进步?(2)依据材料二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促进世界市场发展方面有什么新进展?(3)依据材料三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怎样的国际分工?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大量生产的两种主要方法”“农业机械的发明也得到了促进”“迅速的运输工具”“导致一个世界市场”,从四方面概括进步。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资本输出”“形成世界性的金融资本体系”得出答案。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提炼概括。答案:(1)进步:工业生产的方法有重大改进;农业机械的发明有相当进展;发明了新交通工具;形成了世界市场。(2)进展:资

14、本输出规模扩大,由此形成世界资本、金融体系。(3)分工: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工业制成品市场,广大的亚非拉美落后国家成为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供应地。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人在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材料二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

15、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一中提到的“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在19世纪的前期和后期各出现了哪些?而导致这些交通工具革新的动力发明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全球化三方面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解析:第(1)问,注意设问的时间“19世纪的前期和后期”和限定词“动力发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可从电气时代、垄断组织、世界市场的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前期:蒸汽火车、蒸汽轮船;动力:蒸汽机。后期:汽车、飞机;动力:内燃机。(2)生产力:世界开始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关系: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大企业时代到来。(或答“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也可)。全球化: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