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pdf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28213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7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网络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pdf(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继续教育研究ji XU jiao yu yan jiu 2009年第2期网络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孙慧明(河南工程学院人文社科系,河南郑州451191)摘要:网络文化正在改变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这对高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网络对高校德育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它为德育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对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高校德育在高校,以因特网为核心的网络生活已成为学生整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正在改变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这对高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高校作为科技创新、文化创新

2、和人才培养基地。要切实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关注新的文化背景下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一、网络文化对网络文化的界定,学者们大致有两种视角。一种观点是从网络环境来看文化,认为技术的变革、文化载体及文化传播方式的变化,预示着一种新型文化的产生,而这种文化模式是对传统文化范式的革命。另一种观点是从文化价值视角来看网络,注重对网络的思想性研究,强调网络内容构成的文化属性。应该说,网络文化是文化外在形式(网络技术)、文化内在形式(平等性、无中心性)和文化内容(政治、经济、宗教、哲学)的综合统一体。单纯强调某一方面都

3、是欠妥当的。同时,随着网络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的重点必然会从外部深入其内部。因此,对于网络文化的界定,就更应该注重网络的文化内涵、网络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上。网络文化是技术革命的产物,是以建立在网络技术上的因特网为载体的。“广义的网络文化包括一切与信息网络技术有关的物质、制度、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娜物质文化是指以计算机、网络虚拟现实等构成的网络环境;制度文化包括与网络有关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方式等;精神文化主要包括网络内容及其影响下的人们的生存方式、价值取向和思维形态等。这些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融合,造就了网络文化独有的规律和特征。网络文化载体的综合性。网络文化的出现,同以纸为代表的传统文

4、化载体相比,是一次质的飞跃。网络文化具有高度的综合性,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超越了简单文字或静态图像的表现形式和力度,增强了人们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进程,大大加强了人们沟通的便捷性和有效性。网络文化传播的交互性和虚拟性。网络被称为报纸、广播、电视之外的第四媒介。就报纸、广播和电视这些媒介的传播方式来看,都是媒介组织与受众之间的点对面的单向传播,受众只是信息的接收者和消费者,并且对于信息选择的自由度和主动性是非常有限的。而在网络文化的虚拟空间中,网络公民不仅是信息资源的消费者,更是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提供者。网络文化交互性特点的背后,宣扬的是自由、开放的人际关系,这不仅扩展了人们的社会关系,更

5、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网络文化主体的平等性。在网络世界里,由于现实生活中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被隐藏,人与人之间的门第差异、贫富区别、等级高低在网络生存中丧失了存在的根基,传统伦理价值的评判者和终极价值的倡导者的神圣地位被彻底颠覆,个体对社团权威的依附日益弱化,从而打开了思想发布的自主通道。二、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的影响人类创造了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也影响着人类的社会生活。其中,也包括我们的高校德育工作。高校德育可谓一项系统工程,其中融合了道德品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法制观念教育等多方面,宗旨在于塑造学生在高校阶段所应具备的道德素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健康的心理素

6、质。网收稿日期:20091008项目来源:本文为华中科技大学科技进步与入文精神宦n新基地研究成果;河南工业大学社科基金项目“论网络对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2007XSK021。作者简介:孙慧明(1967一),女,河南郸城人,河南工程学院人文社科系讲师,硕士学位,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万方数据2009年第2期 继续教育研究 95络文化也以其独有的技术支持及其与学生潜意识价值观念(自由、平等)的高度一致性,迅速地遍布大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精力旺盛但社会经验缺乏,好奇心强但是非界限不清,思维活跃但思想尚未成熟,面对这样的网络主体,网

7、络文化对于高校德育而言,无疑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网络文化给高校德育带来的机遇1网络环境扩展了德育的手段传统德育工作采取言传与身教、正面教育与反面教材相结合的手段,教育方式多数呈现平面化的状态,且对教育对象的感官刺激不深。网络文化的载体是综合性的,可以提供文本与超文本,具体与抽象的知识技术和声、像、文字的结合,大大提升了德育工作的感染力。同时,网络的信息储备量大,更新速度快,极大地提高了德育工作的覆盖面和时代感。2网络环境打破了德育的界限感网络文化的交互性沟通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思想交流,突破了传统的“灌输”教育的弊端。俗话说,道理不辩不明,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在思想碰撞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引导,增强

8、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也使德育工作者及时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为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做好准备。3网络环境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主终身学习观的养成网络文化强凋平等性和独特性,也正是平等性才孕育了独特性。人们在平等的气氛中,才有可能呈现本真的特质;也正是这种平等性才有可能使人们共享不同的特质。在这种网络环境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被调动起来,因为没有任何的约束,这种创造性完全是自愿和自觉的,所以才有可能长久的坚持下去。网络又是一个信息爆炸的世界,满足了不同阶段、不同身份、不同民族和国籍等的具体需求,变一次性学校教育为社会化的终身学习。随着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充电”将成为人们工作之余的必修课

9、,而选择网络的自主教育将成为既便捷快速又经济的教育方式之一。(二)网络文化给高校德育带来的挑战1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受到了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网络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发达,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我们知道,网络文化的载体具有高度的综合性。特别是影像和视频技术的应用大大刺激了人们的视觉感受。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即导致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已不愿深入思考问题和追问事物的本质,而在认识世界的时候,它会使人们过多地依赖信息而忽视实践。2大学生的道德法制观念弱化由于目前的网络管理还没有严格的法律规范,因此,网络行为主要取决于网络使用者的自觉和道德责任感。然而,由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网络文化传输的自由和隐蔽性特征

10、,在没有严格管理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任意在网上发布过激言论、不健康文章,甚至模仿网上黑客搞恶作剧,通过网络技术获取机密和私人信件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这些随心所欲的行为显然与我们现实生活中提倡的诚信原则是背道而驰的。3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形成障碍网络世界的丰富信息、自由平等性和传输的隐蔽性,使一些大学生形成了对网络的迷恋、逃避现实社会及现实人际关系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人们把过分迷恋网络的人群称为“网迷”、“网虫”、“网痴”等,由于他们长时间沉溺于网络游戏、上网聊天、网上信息、网上猎奇等,造成对网络的过分依赖,直接导致个人生理受损,正常的学习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过分沉迷网络的虚拟

11、世界,很有可能阻碍大学生形成乐观向上、勇于负责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心理素质。当学生们感受到他们在虚拟世界获取的快乐比现实世界多时,就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世界中,由于这些原因,也使得一些不愿、不敢面对现实的学生,寻找到了逃避现实的去处。逃避现实社会的一些学生,慢慢就会脱离社会群体,弱化集体意识,并在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产生心理障碍等问题。三、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子,未来的希望。他们担当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

12、成败。互联网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针对新时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务必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一)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弘扬先进文化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交融在一起,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冲突更加激烈,价值取向更加多元,价值选择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主动迎接挑战,把网络文化纳人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不断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输入网络,把宣传当代马克思主义和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视为网络道德教育的灵魂。高校应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不断建设有影响力的、能够传播正面信息和先进文化的网站,旗帜鲜明地

13、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教育引导使大学生在吸收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的同时正确对待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大力开发德育信息资源,万方数据继续教育研究 2009年第2期将具有中华传统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信息送上互联网,以吸引更多的人对中华文化产生兴趣和震颤,使大学生在互联网上能够时刻接受正面的声音和先进文化的熏陶。(二)要大力加强网络阵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要建立起一支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能有效掌握网络技术,在网络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高素质队伍,保证使科学理论、正确舆论、高尚精神、优秀作品牢牢占领校园网络这块重要的阵地。高校要充分发挥“两课”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丰

14、富和拓展“两课”教育教学内容,强化网络道德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的“双刃剑”性质,正确处理网络行为的道德与非道德、文明与不文明的关系。高校还要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如网页设计大赛、网络知识竞赛等,组织网络知识讲座,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宣传,倡导大学生文明上网,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道德规范,营造一种文明、健康、安全的网络生活环境。(三)要加强对上网大学生的自律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判断力大学生在网络上既是网络信息的接收者、使用者,也是网络信息的发布者,培养青年学生的信息素质是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要教育青年学生自觉维护网络文明,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氛围

15、。高校要通过讲座、论坛、对话、培训、报刊、广播站、黑板报等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大学生上网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自觉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要教育我们的大学生不做无节制的“网虫”,不做不道德的“黑客”,不利用互联网从事非法活动;在网上不说恐吓、下流、淫秽的语言;不浏览、传播、下载、复制、制作各种色情淫秽的文章和图片等。另一方面,要提高青年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培养学生对有害信息的自觉抵制意识和自身抗干扰能力和免疫力,提高政治敏锐性和判断力,善于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四)加强网络法规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大学生对

16、于网络法规缺乏了解和法制观念淡薄是导致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广泛开展网络法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有关互联网方面的法律知识,使他们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十分必要的。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方面制定了许多相关政策和法规,近几年更是加快了网络立法的进程。这方面的法律和法规主要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互联网保密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内容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等等。高校要通过“两课”教学和校内新闻媒体宣传,讲授上述法规和管理规定,并以实际案例警醒和教育广大学生,使他们在上网时自觉遵守网络法规,做

17、守法“网民”。(五)要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健全校园网络防卫系统互联网中的某些伦理道德问题,如黑客,网络犯罪等都是建立在特定技术基础上的,因而可以通过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学校可以建立专门机构,由专人负责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对上网信息进行监控,及时消除一些错误、消极或反动的信息。要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运作,加强对局域网和免费个人主页链接的审查,并通过必要的技术、行政和法律等手段,阻止那些反动、低级、庸俗而有害健康的信息进入校园,真正建立起校园网络安全的“防火墙”。同时,高校要加强有关网络规则的研究和制定,建立起完备的网络规章制度。把遵守网络规则作为同日常行为规则和校园

18、文明公约结合起来,纳入学生品德测评量化中,实行学生自我约束和师生监督相结合,把网络失范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直至把网络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的范围。(六)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拓展德育工作覆盖面高校要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树立开放的教育意识,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开展网上道德教育。针对上网学生存在的道德和心理问题,开展“网上谈心”、“网上心理咨询”等工作;学校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在网上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不在网上做损害他人、集体和社会利益的事情;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远离网络中的低级趣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和追求,不把精力和时间浪费在网上;加强基础文明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使其做到文明上网;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使学生拥护党的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建立红色网站,抢占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等等。注释:宫源海等探索与应对: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工作J淄博学院学报,2001,(3)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互联网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