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手册――玉米田棉铃虫.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196570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虫手册――玉米田棉铃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病虫手册――玉米田棉铃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病虫手册――玉米田棉铃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虫手册――玉米田棉铃虫.docx(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病虫手册玉米田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异名HeliothisarmigeraHubner鳞翅目,夜蛾科。别名玉米穗虫、棉挑虫、钻心虫、青虫、棉铃实夜蛾等。寄主玉米、棉花、花生、芝麻、烟、苹果、梨、柑桔、桃、葡萄、无花果、草萄等。为害特点:近年在一些栽培改制、复种面积扩大地区,棉铃虫为害玉米有加重趋势,尤以辽南、长江流域及新疆部分地区为主,玉米雌穗常受棉铃虫幼虫为害。1996年8月青海首次发现该虫为害玉米,其发生面积之大,虫量之多,损失之重,实为罕见,造成受害果穗不结实,减产严重。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418mm,翅展3038mm,灰褐色。前翅有褐色肾形纹及环状

2、纹,肾形纹前方前缘脉上具褐纹2条,肾纹外侧具褐色宽横带,端区各脉间生有黑点。后翅淡褐至黄白色,端区黑色或深褐色。卵半球形,0440.48mm,初乳白后黄白色,孵化前深紫色。幼虫体长3042mm,体色因食物或环境不同变化很大,由淡绿、淡红至红褐或黑紫色。绿色型和红褐色型常见。绿色型,体绿色,背线和亚背线深绿色,气门线浅黄色,体表面布满褐色或灰色小刺。红褐色型,体红褐或淡红色,背线和亚背线淡褐色,气门线白色,毛瘤黑色。腹足趾钩为双序中带,两根前胸侧毛连线与前胸气门下端相切或相交。蛹长1721mm,黄褐色,腹部第57节的背面和腹面具78排半圆形刻点,臀棘钩刺2根,尖端微弯。生活习性:内蒙古、新疆年生

3、3代,华北4代,长江流域以南57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春气温达15以上时开始羽化。华北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5月上中旬进入羽化盛期。1代卵见于4月下旬至5月底,1代成虫见于6月初至7月初,6月中旬为盛期,7月为2代幼虫为害盛期,7月下旬进入2代成虫羽化和产卵盛期,4代卵见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所孵幼虫于10月上中旬老熟入土化蛹越冬。第1代主要于麦类、豌豆、苜蓿等早春作物上为害,第2代、3代为害棉花,3、4代为害番茄等蔬菜,从第1代开始为害果树,后期较重。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趋性强,萎蔫的杨柳枝对成虫有诱集作用,卵散产在嫩叶或果实上,每雌可产卵100200粒,多的可达干余粒。产卵期历时713天,

4、卵期34天,孵化后先食卵壳,脱皮后先吃皮,低龄虫食嫩叶,2龄后蛀果,蛀孔较大,外具虫粪,有转移习性,幼虫期1522天,共6龄。老熟后入土,于39cm处化蛹。蛹期810天。该虫喜温喜湿,成虫产卵适温23以上,20以下很少产卵,幼虫发育以2528和相对湿度75一90最为适宜。北方湿度对其影响更为明显,月降雨量高于100mm,相对湿度70以上为害严重。防治方法:(1)搞好预测预报。(2)农业防治。采用上草环法,将稻草或麦秸浸湿,做成直径1.52cm的草环,在棉铃虫成虫产卵前及幼虫3龄前,把做好的草环用久效磷、甲胺磷、万灵等杀虫剂与敌敌畏1:1配成500倍液浸透,然后用工具夹药环套在玉米果穗顶端。也可用久效磷、甲胺磷配成500800倍液涂穗,防治3龄前幼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