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四合庄中学2020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doc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817660 上传时间:2020-05-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四合庄中学2020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天津市四合庄中学2020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四合庄中学2020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四合庄中学2020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天津市四合庄中学2020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部分: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中,人们重视家庭的团聚、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和谐。受其影响,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浓厚的“尚圆”思维,讲究圆满、圆融、圆通,花好月圆、团团圆圆等也成为普通中国人的美好追求。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有深刻影响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A. B. C. D. 2“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目。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

2、、“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A.B.C.D.3中医药学凝聚着深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中医药学的研究运用与发展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基石 人们在实践与生活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并享用文化 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不同民族文化间的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A

3、.B.C.D.4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A.B.C.D.5回家吃饭栏目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最新推出的一档生活服务类节目。厨房里的美食哲学,描摹出我们的民族性格,熏染着我们的文化品位,无论怎样的烹调和饮食,只要我们细细咀嚼,总能体味其中中华文化与人生的况味。这主要表明()精神活

4、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享用文化。A.B.C.D.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下列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A.B.C.D.7小说哈利波特英文原版中惊现中式英语“long time no s

5、ee”(很久不见),Dama(大妈)、Tuhao(土豪)等一些新词也在海外媒体或口头交际中成为热点,让人感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正在不断突破经济领域。目前已有245个汉语借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安家落户”。这说明文化的影响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强 不同的文化在传播和交融中逐步趋同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需要认同其它民族文化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A.B.C.D.8猴年春节见证了“中国年”国际化的新步伐。从各国政要到媒体,从国际商家到民众,来自中国的“春意”越来越受欢迎。如今,全球十多个国家把春节列为本国的法定假日。“中国年味”飘向全球、走红海外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中华文化

6、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A.B.C.D.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A.B.C.D.10 习近平反复强调坚定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他把理想信念看作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精神支柱

7、”“安身立命的根本”,比喻为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总开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这些论述蕴含的价值观道理是()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核心和灵魂 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动力理想信念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 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取决于文化水平的高低。A.B.C.D.11 “互联网+政府”,主要体现在:一是信息采集、信息监控等技术手段上的创新创意,信息通过互联网被采集、输送、大大舒缓信息传递的资金、人力、时间成本;二是“互联网+政府服务”的概念,体现了简政放权中放管结合的理念,让政府的服务功能得到提高。材料表明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具有较高的互动性和共享性 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是现代社会

8、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是信息的传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A.B.C.D.12 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A.B.C.D.13 数字时

9、代,让过年多了一份穿越感,也有了更宽广的共享空间。打开老相册,在微信群回忆“小时候的年”,总能引起许多共鸣;回到老地方,在朋友圈晒出“各地年俗大全”,总能激发更多欢乐。互联网时代,为新年调制出别具一格的年味儿。这表明()A.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大众传媒代替传统媒介传递信息C.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D.传统年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14在中国文学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

10、素B.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C.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15 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说:“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这说明汉字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汉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是一脉相传的历史见证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记载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A.B.C.D.16 列关于文化与综合国力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综合国力是一个

11、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各方面力量的总和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日显突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重要的物质力量。A.B.C.D.17 新年伊始,原创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节目选用精美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业朗诵出文字背后的价值,用诵读的方式传递爱,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好评。由此可见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文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成果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保证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A.B.C.D.

12、18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A.B.C.D.19 有一种孝顺,是带老人跟上这个信息时代。”在当今这个互联网社会,子女孝顺不仅仅是物质赡养,更要注重情感赡养和知识赡养。事实证明,从绘制图文并茂的“微信操作说明书”,到教父母熟练使用各种出行软件,来自后辈的“文化反哺”,既能避免老人因知识脱节而被边缘化,也能大大减缓其身处数字时代的寂寞空虚。这表明()“孝”文化

13、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孝顺”的具体内涵应该因时而变对“孝顺”的判断和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情感、知识赡养比物质赡养更重要。A.B.C.D.20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我国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 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A.B.C.D.21央视公益广告筷子以筷子这种最贴近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事物为载体,巧妙串联家庭场景,将启迪、传承、明理、关爱、思念、睦邻、守望、感恩等传统美德书写得淋漓尽

14、致,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筷子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立足社会实践,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奏响主旋律,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竞争力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A.B.C.D.22近期,一档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热播。节目中,一位位“信使”展读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忠心赤胆让人震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动容,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由此可见A.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C.大众传媒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D.书信承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23

15、 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吉祥物“津娃”,取材于享誉中外的天津杨柳青年画,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天津特色,将杨柳青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现代卡通形象有机整合,融入了极强的时代气息。这表明()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文化创新源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实现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区域性。A.B.C.D.24 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中央电视台又推出了另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全程运用移动端推动节目多屏传播,吸引观众与场上选手通过移动端同步答题,多媒体互动为全国观众奉献“全民的诗词文化盛宴”。这表明()大

16、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文化创作一定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A.B.C.D.25一提起中华文化,人们会想到曹雪芹的红楼梦,王羲之的书法;一提起意大利民族文化,人们会想到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绘画。由此可见,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经典。学习各民族的文化经典()有利于传播和发展大众文化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可以丰富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 可以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A.B.C.D.26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

17、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这一思想启示我们,在当今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要对民族自身文化价值充分肯定应担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责任 必须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A.B.C.D.27 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

18、影响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A.B.C.D.28犹太人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在每一个犹太家庭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在上面滴一点蜂蜜,然后让小孩去吻。这种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高水准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有了文化教育,人的文化素养就会提高 文化素养具有后天形成性和可塑性A.B.C.D.29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

19、近社会生活的本质 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A.B.C.D.30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中国土司遗址在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举办权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A.B.C.D.二主观题部分:共40分1.材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之精华。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键是要干、要做、

20、要实现、要落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主题鲜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运用“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我国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要性。(8)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在2015年12月2021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文脉,保护好文化遗产。”重庆市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其诞生至今,重庆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一代代重庆人的智慧造就了洪崖洞、瓷器口等一条条老街道,更有以龙为主要道具的汉族民俗舞蹈“铜梁龙舞”,另外重庆还有不少民间手艺,太多历史人物,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肌体里。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文物建筑等是承载这种气

21、质和精神的物质载体;如果城市文脉断裂,城市的风采、特色和精气神也将因此暗淡。 如何才能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文物工作者强调:“尊重历史,尊重先人的智慧,尊重先人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谈谈树立城市精神的理由(10)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7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让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并覆盖教育各个学段。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绵延五千年历史不断绝的重大支撑,是精神的故乡。可是,近些年,类似“蓝瘦香菇”“累觉不爱”这样低营养低价值的网络文化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和行动,促使一部分青少年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度逐

22、渐下降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的开展,潜移默化地将其内化在青少年的灵魂深处,以发挥文化立人、立国的作用。目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强调,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的原则有序推进,创造性地把中华优秀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和中华文化的知识,说明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依据。(10)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

23、化。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则进一步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指标,这也是广大村民内心的向往和期盼。起好的乡风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和保障。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动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

24、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将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指标的原因。(10)(2)请你为本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设计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突出,朗朗上口,每条不超过20字)(2)高三政治第一次月考答案一、选择题15CACAB 610CBACA 1115CACBC 1620CBBAC 2125DABBD 2630DBACB二、主观题答案 1、2 刘宝钟 3、4武佰丽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产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坚

25、持中特社会主义思想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为民族精神增加了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升到了新的高度。坚持中特社会主义思想是提高全民素质,增强我国国家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新时代共同的价值追求。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有利于提高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有利于推动城市旅游经济 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文化塑造人生,文化丰富

26、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市民的素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不仅有利于研究城市文明的演进,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 用。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民族的重大支撑,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激发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优秀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社会的变迁,能够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优秀传统文化进

27、校园对青少年的教化与培育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不断进取、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4(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和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推进乡风文明,有利于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推进乡风文明能够孕育社会好风尚,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推进乡风文明有利于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乡风文明有利于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农民抵彻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能力,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2)示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美丽中国梦;实施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小康。(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