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关于茶文化的基本知识大全.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173021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关于茶文化的基本知识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关于茶文化的基本知识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关于茶文化的基本知识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关于茶文化的基本知识大全.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21关于茶文化的基本知识大全一、茶文化知识介绍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相传,公元前2723年,炎帝神农遍尝百草,有一天身中72种药草之毒,顿感头晕眼花,呼吸急促,生命危在旦夕。正当他口干舌燥之时,求生的欲望让他本能的抓起身边的树叶往嘴里吃,吃着吃着,忽然感觉精神状态越来越好,呼吸通畅,中毒症状随之消失。俗话说因祸得福,后来神农经过多次试验,发现这种树叶具备很强的解毒功效,人们为了记住这种神奇树叶的功效,后来给他取了个名字叫“荼”。公元806年,唐代文人冠名“茶”。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南北朝时,一些有

2、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唐朝时期,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茶文化的形成还和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宋代茶业已有特别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朝人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元朝时,北方民族虽

3、嗜茶,但对宋人琐碎繁杂的茶艺不耐烦。文人也无心以茶事表现个人的风流倜傥,而希望在茶中表现个人的清节,磨练个人的意志。在茶文化中这两种思潮却暗暗契合,即茶艺简约,返璞归真。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艺简约化;二是茶文化精神和自然契合,用茶表现个人的苦节。晚明到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琐碎繁杂,但茶风趋向纤弱,很多茶人甚至终身生泡在茶里,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新中国成立后,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

4、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州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份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山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等。茶共分六大类,分别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黄茶和白茶。绿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主要有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等。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主要有滇红、正山小种红茶等。乌龙

5、茶即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主要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等。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主要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等。黄茶制法有点类似绿茶,不过中间需要闷黄工序。主要有君山银针等。白茶是我国的特产,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主要有白毫银针等。此外茶还具备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方面。如今,茶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

6、和可可)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茶文化所具备的历史性、时代性的文化因素及合理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和正在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作用。二、茶文化的艺术鉴赏茶文化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和宗教结缘。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

7、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和宗教结缘。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三、茶文化的基本概况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

8、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在我国的唐朝时期,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和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

9、茶文化的理论基础。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宋朝人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元朝时,北方民族虽嗜茶,但对宋人琐碎繁杂的茶艺不耐烦。文人也无心以茶事表现个人的风流倜傥,而希望在茶中表现个人的清节,磨练个人的意志。在茶文化中这两种思潮却暗暗契合,即茶艺简约,返朴归真。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艺简约化;二是茶文化精神和自然契合,以茶表现个人的苦节。晚明到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琐碎繁杂,但茶风趋向纤弱,很多茶人甚至终身生泡在茶里,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如今,茶已发展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从宫廷传到民间后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时尚习俗,博学的勃莱迪牧师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在法国人眼中,茶是最温柔、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在日本,茶不仅被视为是万病之药,是原子时代的饮料,而且在日本人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使饮茶脱离了日常物质生活需要的范围,发展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文化艺能-茶道。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