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吴淞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人民版.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156168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吴淞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上海市吴淞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吴淞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吴淞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人民版.doc(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上海市吴淞中学201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人民版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伯里克利”你认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文化的繁荣活跃 商贸的频繁 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A B C D 【答案】D【解析】考察雅典的民主政治。第项明显不对,雅典地处沿海,海外贸易发达,故可排除A、C两项。雅典民主政治实际上就是逐渐打破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扩大平民参政的权力的

2、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平民与贵族的不断斗争,故第项亦正确。故应选D。2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罗马帝国于是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答案】C【解析】考察古代罗马的法律。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罗马统治者进一步发展了罗马法,使它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这就是万民法,故选C。十二铜表法是共和国时期制定的;公民法是在共和制时期公民内部实行的法律;自然法是一种法律精神。因此A、B、D均错,故应选C。3. 20

3、10年10月16日,世博会迎来某国国家馆日,当天,新民晚报从“重回美索不达米亚、硝烟散尽文明复兴、一波三折牵手世博”三部分报道了该新闻。请问当天是下列哪国国家馆日A埃及 B印度 C伊拉克 D墨西哥【答案】C【解析】考察伊拉克战争后的伊拉克。题干中“美索不达米亚”是解题关键,指的是西亚的两河流域。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应选C。416世纪左右,欧洲“绅士”(gentry)阶层大多住在乡间宅第,喜爱田猎,坐享田租。他们拥有政治、法律的特权,并成为社会的领导阶层。 这些“绅士” 获取其身份主要依靠下列哪一途径?A经营工商,累积财富 B应征从军,建有军功C拥有封地,身份世袭 D通过考试,获得资质【答

4、案】C【解析】考察中世纪的西欧。16世纪左右的欧洲还处于中世纪时期,这些“绅士”就是指那些封建领主,他们世代拥有封地,身份世袭,享有种种特权。故应选C。5休慈斯在某书中写道“(他)是历史中绝无仅有的三重创立者,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此人是A孔子 B悉达多 C耶稣 D穆罕默德【答案】D【解析】考察历史人物:穆罕默德。孔子创立了儒学、悉达多创立了佛教、耶稣创立基督教,三者都不是一个国家或政权的建立者;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建立了阿拉伯帝国,符合题意。故应选D。6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也会有差异。对哥伦布航行到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

5、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人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引导下,人们又有新认识。下列用词排列正确反映了上述三种观点的是 A侵犯;发现;文明相遇 B文明相遇;发现;侵犯 C发现;侵犯;文明相遇 D发现;文明相遇:侵犯【答案】C【解析】考察对“新大陆的发现”的评价。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视新航路开辟为发现;美洲人以美洲为中心,视新航路开辟为侵犯;从全球史观看,这是两种文明的相遇。故应选C。7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A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 B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C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D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答案】C【解析】考察

6、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尊命就是信天命;尊神就是敬鬼神;尊礼就是重礼制。根据所学,西周制定宗法制、各种礼乐制度,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故应选C。8“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和colere,本义为“耕作”、“栽培”、“养育”等,在印欧语系kwel-字根,则有翻动一块土地、运转与耕作之意。据此判断,中国文化源头应始于A一万多年前新石器时代 B文献与考古中考证出的夏朝 C进入青铜时代后的商朝 D封邦建国体制确立后的西周【答案】A【解析】考察故应

7、选A。9诸子百家的政治主张在我国封建社会作为统治思想先后体现的有道家“无为” 儒家的“仁政” 墨家的“兼爱” 法家的“法治” A B C D【答案】C【解析】考察古代我国的思想。儒家、法家和道家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为封建统治者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思想。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秦统一后采取法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汉初实行“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汉武帝时,接受董仲舒的主张,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并为后代所延续。墨家思想始终没有成为统治思想。故应选C。10. 皇帝见丞相到,起立施礼后

8、才坐下,礼官在旁则高唱赞曰:“皇帝为丞相起”。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明朝 B宋朝 C唐朝 D西汉初【答案】D【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皇帝为丞相起”说明皇权对相权的控制力很小,应该是在封建社会早期,所以最有可能发生在西汉初年。故应选D。11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题干的含义可以看出,该大臣主张实行分封制,反对实行郡县制

9、。C、D项是否反对中央集权制度材料中没有体现。故应选A。12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主要忽视了A民族融合的作用 B分裂中孕育的统一 C江南经济的发展 D君主专制逐步的加强【答案】A【解析】考察古代的民族融合。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使得胡族和汉族的经济、政治、文化都有了巨大的发展,正是这种发展造就了后来的隋唐盛世。因此说这是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应当完全否定是不对的。故应选A。13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解释、观点等。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A商朝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殷墟 B公元前221年秦

10、始皇统一六国C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也 D中古史证明国家合则利分则弊【答案】D【解析】A项和B项属于史实,C项属于解释,而D项给出了一种结论或者说观点,即“国家合则利,分则弊”,此项属于观点,故应选D。14自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后,中央地方矛盾始终存在。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答案】B【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将兵权收归中央;派文臣到各地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尤其是财政上,除一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外,其余的赋税全部归中央掌控,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11、自此基本被解除。故应选B。15以下是中国古代两本史学名著的篇目,与这两书体例相同的著作分别是继乱之世:鲁莊公莊公元年莊公二年莊公三年莊公四年莊公五年卷十:孝文帝纪第十卷第四十一:勾践世家第十一卷第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 A司马光资治通鉴希罗多德历史B司马迁史记袁枢通鉴纪事本末C司马光资治通鉴司马迁史记D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答案】C【解析】考察古代的史学著作。表中左边的历史内容体现的体例是编年体;右边体现的是纪传体。选项中与之对应正确的是C项,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史记是纪传体史书。故应选C。16. 右图为元朝疆域图,其中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A.B C.D.【答案】D【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行 政区

12、划。元朝的时候,实行行省制度,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辖,设宣政院对西藏地区加强统治。第项正是西藏地区,故应选D。17. 眼从简在殊域周资录中描述道:“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私货来,皆倍偿其价。”这一现象反映的是A朝贡贸易 B 民间贸易 C 互市贸易 D市舶贸易【答案】A【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古代中国实行朝贡贸易,其特点是以宣扬国威为目的,厚往薄来,不计经济效益。题干所描述的正是这一现象。故应选A。18.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答案】B【解析】考察西方的思想解放运

13、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不约而同把矛头指向了天主教会,故应选B。19“中世纪”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概念,也可叫“中世”“中古”,主要适用于欧洲,后来这个概念的适用范围扩大。以下对“西欧中世纪”概念解释中,不恰当的是:A.希腊罗马文化与 “文艺复兴”期间的时代 B. 可以泛指整个欧洲封建时代 C.是一个神权至上、文化毁灭的黒暗时代 D.缓慢的发展中孕育着新时代诞生的条件【答案】C【解析】考察西欧的封建时代。在史学研究中,一般地把欧洲的封建时代叫做“中世纪”。在这个时代,神权至上,宗教思想占统治地位,但同时也孕育着新时代的因素,如经济因素、新的思想等。故应选C。20. 右图是漫画家为

14、某一历史事件创作的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的漫画。图中的房间里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这幅漫画的含义是A. 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B. 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C. 法国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思想斗争激烈D.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最终在法国得以确立【答案】B【解析】考察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共和体制的确立是经过长时间的变动并经历了保皇派和共和派的激烈斗争而于1875年最终确立的,因此B符合题意;而A的“随时变动”表述不合史实,C中的斗争双方表述有误,D的“经济制度”的表述不合题意。故应选B。21. 西方史学

15、家指出“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对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完全入迷了。”然而到了“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引起此兴趣变化直接相关的是A.中国资源的丰富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的需求 D.世界市场的形成【答案】C【解析】考察工业革命的影响。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迫切希望有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所以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故选C。A项不是直接相关因素;B项是在16世纪。D项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应选C。22. 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的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

16、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A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B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C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 D德意志统一的完成【答案】D【解析】考察德国的统一的影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四个选项所阐述的情况都是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但德国本身政治领域的巨大变化是导致题干现象的主要原因,即德意志的统一,这体现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故应选D。23. 梁启超批评近代中国某一派别:“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而不知有国务”。文中的“”应是: A洋务 B政务 C时务 D事务【答案】A【解析】考察洋务运动。从题干 “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

17、,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而不知有国务”可知这一派别是洋务派,他们所进行的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但却对西方的民主政治视而不见,只知维护清王朝统治而致国家利益于不顾等。故可知正确答案为A。24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这主要是因为它A它超越了英国1689的权利法案B成为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C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D对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答案】D【解析】考察人权宣言的影响。题干强调树立国际威望方面,A、B是与其他文件对比,无法体现国际威望,C仅仅是对法国的意义,因此排除。D强调其国际影响,

18、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故应选D。25. 有学者说:“南北战争以北方资本主义的胜利而告终,工业化的深入和拓展造就了一个无比强大的同质的民族国家美利坚合众国。”这里所说的“同质”是指A消灭了黑人奴隶制和种族歧视 B统一的市场和统一的美利坚民族C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D统一的联邦和统一的经济制度【答案】D【解析】考察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南北战争前,美国存在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内战后两种经济体制合二为一了,国家也统一了,也就是有了统一的联邦和统一的经济制度。故应选D。26.“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要素的那些条件中

19、,同样也为资本主义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典型地反映了上述过程的是A英国圈地运动 B俄国农奴制改革C美国宅地法 D日本明治维新【答案】A【解析】考察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分离;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形成;有利于的积累;有利于廉价劳动力的出现;符合这些要求的只有英国的圈地运动。所以正确答案为A。27.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答案】C【解析】考察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即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即进行民

20、族革命,当时主要是推翻清政府;民权主义即进行政治革命,废除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即进行社会革命,平均地权,解决贫富悬殊,缓和社会矛盾。故应选C。28. 中国近代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19世纪 80-90年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扩大 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资的特权【答案】D【解析】考察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A、B、C三项内容在以前的不平等条约中均有出现,D项内容为新增之内容,体现了列强侵华的新特征,即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故应选D。29. “马

21、歇尔计划”的实质是 A金元外交政策的继续 B帮助欧洲复兴经济 C引诱东欧各国摆脱苏联控制 D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答案】D【解析】考察二战后美国对欧洲的援助。二战后,美国要建立全球霸权,必须控制资本主义发达地区西欧国家,战后欧洲的经济困难为美国向欧洲提供经济援助并借机控制欧洲创造了条件。战后初期美国的每一项政策都以建立它的全球霸权为基本出发点的。故应选D。301953年开始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是 A. 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B. 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C. 改变不合理的劳动产品分配制度 D. 将单一所有制发展为多种所有制【答案】A【解析】考察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即社会主义革命

22、,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故正确选项为A。二、最佳选择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31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对材料所述现象最为准确的理解是:A严刑峻法的现象有所改变 B执法中渗入儒家伦理观念C儒学在汉武帝时地位较高 D儒家伦理已完全取代法家【答案】B【解析】考

23、察儒家思想的人文思想。题干所叙述的现象,体现了儒家的“仁”与“孝”的思想。儿子救护父亲,天经地义,反映的是“孝”;误伤父亲而不追究责任体现的是“仁”。故应选B。32“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汉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有利于个人的发展C希腊的地理环境导致产生民主制D希腊政治文明受到于地理环境左右【答案】A【解析】考察希腊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希腊的地理环境对希腊的历史发展、文明进程起了一定的作

24、用,但不起决定作用。故应选A。33某次考古活动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刻“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据此判断得出的历史信息最符合史实的是A“乱世”与“分土建邦”有内在因果关系B秦始皇兼并天下建立起统一的封建王朝C“家天下”结束了乱世,又带来的割据混乱 D这块刻石的出现最早不会早于秦代【答案】B【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追念乱世,分土建邦”指的是实行分封制导致国家动乱;“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指的是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战争不再重起,故应选B。34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度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清末维新

25、人士则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随贫弱”的后果。对于科举制以上两种说法最合理的解释是:A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B两种说法都过于绝对,C因为没有标明时间,所以无法判定 D由于两个人的时代不同因而看法不同【答案】D【解析】考察古代的选官制度。分析评价历史问题要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科举制在前期起了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但时过境迁,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清末,这一制度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成为国家发展的桎梏。故应选D。35.观察下表,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可以得到的深层次的信息是: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

26、人口统计表国 家总人口(单位:万人)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英国1851年约18004852法国1851年约36007525俄国1851年约5900937美国1850年约23008713A英国以外其他国家都未开始工业化 B工业革命促进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C工业化程度越低农村人口比例越大 D. 人身隶属关系阻碍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答案】B【解析】考察近代城市化。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城市与农村人口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从表格中的数字可以看到:工业化程度越高,城市人口比例越高,相反亦然。总的来说,工业革命的进行,使人口逐渐由农村向城市流动。故应选B。三、非选择题(共

27、75分)36. 选官制度(12分)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我们研究制度,必须是一种通学。一方面,每一制度,必前有所因,无可凭空特起,此须通古今;又一方面,每一制度,同时必与其他制度相通合一,始得成为某一时代,某一政府之某一制度,必须通彼此。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以“选官制度”为例,结合上述观点进行了如下主题复习。(1)历史变迁:对“通古今与通彼此”的知识梳理。(4分)通古今: A 军功爵制 B 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先秦) (秦代) (汉代) (魏晋南北朝)(隋唐至宋延续至_C 朝)通彼此: 以宋朝历史为例,可以理解为“科举制度与_D_制度的相通合一”(2)历史归纳:根据上述提示,请你归纳中国古代

28、历史上“选官方式”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3)历史阐释:“相对隋朝而言,唐朝的科举制已较健全,但尚不完善”。请叙述唐朝对科举制的完善进行的改革,并作简单评价。(5分)【答案】【解析】第(1)问结合学过的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分析回答。梳理知识,可知A为世卿世禄制;B为察举制;C清朝(1905年);D为文官体制。第(2)问结合历代选官标准回答。中国古代选官的标准经历了由血缘到品质、才能这种变化;方式由举荐到考试的变化。第(3)问,然后再加以概括总结。第(4)问,结合唐朝科举制的内容分析解答。评价时要注意从科举考试本身的内容及其影响两个方面总结归纳。37. 中日现代化比较(10分)19世纪中期,

29、中日两国相继走上现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刚卸任的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任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办理文书的官员)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 于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

30、大臣(朝廷主要官员)岩仓巨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国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获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现代化的态度。(6分)(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中日两国在学习西方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4分)【答案】 成效:19世纪后期,日本政府进行明治维新,全方位地

31、学习西方的技术和制度,结果使日本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强国。而清政府内的洋务派在19世纪中后期发起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技术,在工业、军事、教育等方面兴办近代化事业,但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4分)【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联系学过的知识回答。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出使的目的是劝阻列强“修约”,且以外国人为团长,成员主要是一般官员,说明政府重视不够。材料“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刚卸任的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任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办理文书的官员)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可以得到反映。而日本则为向西方学习、以本国人为团长、成员为

32、政府要员且思想开放,说明政府高度重视。材料“ 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该使团以右大臣(朝廷主要官员)岩仓巨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国副使”正是体现。第(2)问,结合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对比分析回答。38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右侧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6分) 问题: (1)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1分)(2)为什么中国的1978年会被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5分)【答案】(6分)(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可从三方面展开

33、。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计划经济转移到市场经济等;从世界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融人世界,加入WTO等。从21世纪的视角来看,如:21世纪全球进入了急剧变化的新时代,中国成为21世纪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影响国际格局变化以及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所有这一切都源于1978年的历史性转折等。注:标答仅供参考,答案不必全部符合标答。考生也可从个体的视角梳理、综合、分析后,进行回答。【解析】第(1)问,结合学过的知识,可知这一年的重大事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第(2)问,结合第一问回

34、答。因这次会议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端。39. 罗马法的发展 (12分)材料一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材料二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民法大全材料三 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他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35、历史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岳麓版)请回答:(1)依据以上材料,结合已有知识,分析罗马法所经历的“理性”发展。(4分)推动罗马法发展的因素是哪些?(2分)(2)根据材料二、三,你如何评价罗马法?(6分)【答案】【解析】第(1)问结合罗马法发展过程回答“理性”发展。从平民的斗争、统治者的态度、法学家的努力,尤其是巩固统治的需要等方面归纳总结。第(2)问结合材料联系学过的相关知识从积极与局限两个方面回答。40. 国际格局的结构变动(10分)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36、1)概述“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美苏争霸的基本进程和史实(5分)(2)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3分)(3)在美苏两强的夹缝中,西欧如何“逐步壮大起来”的?(2分)【答案】 【解析】第(1)问结合两极格局的形成及美苏争霸的历史史实回答。本问是知识性问题,将过程梳理出来即可。第(2)问,从欧洲、中国、不结盟运动兴起、印度发展等方面总结。第(3)问,本题是考察欧洲一体化进程,梳理知识即可。41洋务运动与幼童留学(25分)1870年,容闳向曾国藩提出了留学教育计划。曾立即与李鸿章联合上奏,得到了清廷的批准。曾国藩和李鸿章计划先向美国派120名留学生,考虑到语言

37、问题,决定选10到16岁的幼童出国;从1872年起每年派30名,至1875年派完;留学年限为15年;经费一律由清廷支付。然而在那时,绝大多数人对出国留学视为危途,尤其是美国,离中国遥远,不少人认为那是个非常野蛮而不开化的地方,家长还要签字画押,“生死各安天命”,容闳使出全身解数才凑足30名,同治十一年(1872年),30名穿着长袍马褂、留着辫子的中国男童在上海港登上一艘邮船,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这是近代中国首批官派留学生,这120名幼童多数来自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刚到美国的幼童一身中国打扮,瓜皮帽,蓝缎褂,崭新的黑布鞋,油亮的黑大辫,特别引起美国人的好奇感。幼童一上街,就会有一群美国小孩子跟在

38、后面围观,有的还高喊:“中国女孩子”!他们不仅要补习英文,还要集中起来学汉语,每次学汉语,首先必须脸朝中国方向向清朝皇帝朝拜,然后再给孔老夫子的画像叩头,若有违规严加惩罚。经过两三年的英语补习,多数幼童可进学校学习了,清朝官吏对他们的管制也相对减少了。到1880年,多数幼童已经中学毕业,个别的如詹天佑等考入了大学,还有一些进入中专或其他职业学校学习,成材在望。但新的政治危机一天天在增加。 幼童们在美国接受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教育,过的是美国式的生活,特别对于十来岁的孩子来讲,非常容易“美国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幼童不愿穿中式服装,不少幼童索性把辫子剪掉,穿上西装、信了洋教。而且也接触了较多的

39、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人文社会科学文化,渐渐地对学习四书、五经等失去了兴趣,对烦琐的封建礼节也不大遵守了。反而对个人权力、自由、民主之类的东西十分迷恋。但是,清廷守旧官僚却视幼童的这种新变化为大逆不道,处处给幼童们出难题。清政府最后于1881年将赴美留学幼童撤回。 回答问题(1)1872年清朝官派留学生赴美留学,此前的十年里美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2)除了派遣留学生外,洋务派为了培养人才还有什么举措?并做一简要评价。(4分)(3)你是如何看待洋务运动中派遣留学生这一历史现象的?(15分) 【答案】 (1)1872年清朝官派留学生赴美留学,此前的十年里美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美

40、国进行了南北战争,北方胜利;战争后维护了联邦国家的统一;以民主的方式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在法律上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美国迅速壮大和崛起;美国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大农场开始出现。(任意6点各1分,总分6分)(2)除了派遣留学生外,洋务派为了培养人才还有什么举措?并做一简要评价。(4分)创办新式学堂(2分),为洋务运动培养了一大批外语、科技、军事人才,起了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2分)(3)你是如何看待洋务运动中派遣留学生这一历史现象的?(15分)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3分)答案1:能依据材料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辩

41、证分析洋务运动中留学生现象例如:观点1:洋务运动时期派遣留学生,是西学东渐、培养人才的客观需要,也是适应形势、安抚人心的现实选择。观点2: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的这一举措反映了先进中国人敢于迎接西方文化挑战的进取精神,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转型进程中起着先锋和桥梁作用。观点3: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在客观上有力地冲击了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和顽固守旧势力,推动了中国的教育近代化进程,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观点4:因封建地主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留学教育在实施上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在向西方学习上具有很大的片面性,留学运动还存在诸多不足,等等。答案2:所提史实或观点不属于与所提观点相关的重大事件,联系比较勉强。答

42、案3: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评分项二:史实(4分) 答案1:能提取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相关的史实建立联系。 答案2:能从本文中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 答案3: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的信息 答案4:没有使用文本信息评分项三:论述(5分) 答案l:能够进行由表及里的论述 答案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 答案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答案4:回避问题评分项四:组织(3分) 答案1:叙述成结构 答案2:叙述连贯通顺 答案3:仅能罗列史实注:有观点而无史实者,不给分。【解析】第(1)问,注意时间“1872年”,此前十年大约是1862年前后,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美

43、国进行了南北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上述两个事件给美国带来巨大变化,资本主义飞速发展,工业产量跃居世界首位等。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知还有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了人才,开化了社会风气。第(3)问,开放性题目,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观点要准确,角度要新颖,措辞要恰当,语言要简练。吴淞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30题,共60分)二、最佳选择题(313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3132333435B-3A、C-1D-0A -3B、D -1C -0 B-3A、D -1D -0D - 3A、C -1B -0B-3C、D-1D -0三、非选择题(3641题,共75分)(2)成效:19世纪后期,日本政府进行明治维新,全方位地学习西方的技术和制度,结果使日本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强国。而清政府内的洋务派在19世纪中后期发起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技术,在工业、军事、教育等方面兴办近代化事业,但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4分)38(6分)(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可从三方面展开。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计划经济转移到市场经济等;从世界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融人世界,加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