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模拟考场(四).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155256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高考】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模拟考场(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走向高考】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模拟考场(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向高考】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模拟考场(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高考】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模拟考场(四).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4高考模拟考场(四)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6636分)1据齐鲁晚报报道,山东省十几个县市的某种玉米患上了“粗缩病”,该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粗缩病”病毒引起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培养“粗缩病”病毒不能用普通的培养基B“粗缩病”病毒的遗传物质复制所需原料来自于寄主细胞C“粗缩病”病毒核酸的基本元素是C、H、O、ND“粗缩病”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寄主细胞答案C解析“粗缩病”病毒核酸的基本元素是C、H、O、N、P,因此C项不正确。另外三项中涉及到病毒的培养、复制和生命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活细胞,是正确的。2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先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进行“饥饿”处理(消耗掉

2、叶片中的淀粉),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余部分曝光。一段时间后,将该叶片经脱色、漂洗后再用碘液处理,结果发现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及结论合理的是()本实验未设对照组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表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实验初始时遮光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状态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将CO2转变成了淀粉A全部 B.只有C只有 D.只有答案D解析该实验中曝光部分与遮光部分形成了对照,错误。该实验只能证明有淀粉的生成,但不能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将CO2转变成了淀粉,错误。3下面甲图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丙、丁图为该动物的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示意图。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判断该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应选用另一雌性动物与其测交B乙细胞和丙细胞分裂时均可以发生基因重组C甲细胞产生的基因突变可通过卵细胞传递给子代D丁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和aB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乙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不会发生基因重组。丙为初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发生基因重组,细胞质不均等分配,可判断该动物为雌性。丁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基因组成为AaBB,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和aB。4下图中甲、乙、丙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三种作用类型,其中最易产生新物种的是()A甲 B乙C丙 D甲、乙答案C解析两种群存在明显的不同方向的变异倾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

4、下易产生新物种。5如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分别表示一种激素,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当某人从炎热环境进入寒冷的环境中时,的分泌减少,的分泌增加B切除垂体后,的分泌会增加,的分泌会立即停止C当人体缺碘时和的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D给某人注射,反馈调节会使和的分泌增加答案C解析图中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当某人从炎热环境进入寒冷的环境中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也增加;切除垂体后,促甲状腺激素迅速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也会减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增加;给某人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含量增加,通过反馈调节使和的分泌减少。6某山区实施退

5、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中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曲线甲、乙、丙对应的物种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答案C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群落的总生产量增加,有机物总量增加,生物种类越来越多,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在演替

6、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而是取代其优势地位。二、非选择题:(共64分)(一)必考题:7(11分)下图甲表示马铃薯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中含碳物质的变化关系,乙图表示不同温度对这两种生理作用的影响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过程的发生场所是_,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若X物质表示C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突然减少CO2的供应,则叶绿体中的ADP和NADP含量的瞬时变化趋势为_。(2)若图乙中A曲线表示CO2吸收量,则温度大于30 时,A曲线下降的原因是:_;_。(3)若图乙中A曲线表示CO2吸收量,在适当光照下B点的光合作用速率_(填“大于”、“等于

7、”或“小于”)细胞呼吸速率;温度为50 时该植物能够发生图甲中_(填标号)生理过程;在光照充足条件下,如何通过调温来提高温室作物的产量?_。答案(1)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减少(2)温度升高使光合酶的活性下降,二氧化碳消耗量减少温度升高使呼吸酶的活性升高,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3)大于当温度低于30 时适当升温;当温度超过30 时适当降温(或把室温控制在30 左右)解析(1)根据图甲分析可知,和表示细胞呼吸过程中含碳物质的变化,其中发生在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其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表示光合作用过程中含碳物质的变化,其中为二氧化碳的固定,其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减少CO2的供应意味着C3的减少,则C

8、3还原的过程将变慢,ATP和NADPH的消耗量减少,叶绿体中的ADP和NADP生成量减少。(2)图乙中A曲线表示净光合强度,虚线表示呼吸强度,由图分析可知,当温度处于30 时,光合酶的活性处于最佳状态,而呼吸酶的活性相对较低,若温度大于30 ,则光合酶的活性下降,二氧化碳消耗量减少,而呼吸酶的活性升高,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因而曲线A表现为下降。(3)两曲线相交于B点,说明净光合强度等于呼吸强度,则真正光合强度是呼吸强度的两倍,因此,在适当光照下B点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温度为50 时该植物的净光合强度为0,说明此时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因此会同时发生图甲所示的这四个生理过程。在光照

9、充足条件下,要提高温室作物的产量,则需要尽可能处于净光合强度最大的状态,因此室温要始终控制在30 左右。8(12分)某农科所做了两个小麦品系的杂交实验,70 cm株高和50 cm株高(以下表现型省略“株高”)的小麦杂交,F1全为60 cm。F1自交得到F2,F2中70 cm:65 cm:60 cm:55 cm:50 cm均为1:4:6:4:1。育种专家认为,小麦株高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相关基因可用A、a,B、b,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F2中60 cm的基因型是_。请利用上述实验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对专家的观点加以验证,实验方案用遗传图解表示(要求写出配子)。(2)上

10、述实验材料中,一株65 cm和一株60 cm的小麦杂交,杂交后代中70 cm:65 cm:60 cm:55 cm约为1:3:3:1,则亲本中65 cm的基因型为_,60 cm的基因型为_,杂交后代中基因型有_种。(3)上述实验材料中,一株65 cm和一株60 cm的小麦杂交,F1_(填“可能”或“不可能”)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答案(1)AaBb、AAbb、aaBBAaBb和aabb测交,遗传图解如图 (2)AaBB或AABbAaBb6(3)可能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小麦株高由两对基因控制,株高随显性基因个数的增加而增加。由最高和最低株高计算可知,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植株增加的高度为(7

11、050)45(cm)。F2中株高为60 cm的植株有2个显性基因,基因型应有AAbb、aaBB、AaBb3种。验证自由组合定律一般采用测交法。(2)根据后代1:3:3:1的分离比,可判断出雌雄配子有8种结合方式,亲代产生的配子种类数分别是2、4,65 cm株高应含3个显性基因型是AABb或AaBB,60 cm 株高应含有2个显性基因,基因型是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6种。(3)基因型分别为AABb(65 cm)和AAbb(60 cm)的小麦杂交可以得到65 cm和60 cm株高的后代,其分离比为1:1。9(12分)如图为人体味觉感受器“味蕾”的主要味觉细胞,其周围有直接与味觉神经相连的感觉

12、神经末梢包绕,当味觉信号分子与味觉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一系列变化,导致突触小泡移动附着在突触前膜,通过胞吐作用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并与a处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感觉神经元末梢兴奋进而产生味觉。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味觉信号分子与味觉细胞膜上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的功能。味蕾细胞与分泌神经递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_。(2)a的结构名称是_,其上也含有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当神经递质与a处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a处膜内、外电位的分布是_,味觉信号经味觉神经传入中枢,产生味觉,图中的中枢是指_。(3)图中Ca2的运输与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上_的运输方式一样,都属于_。答案

13、(1)信息传递高尔基体较发达(2)突触后膜内正外负大脑皮层(3)Na协助扩散解析(1)信号分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被识别,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而味蕾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与细胞分泌过程有关,这就需要细胞有较多的高尔基体。(2)a是在感觉神经元末梢细胞膜的表面分布,负责接收神经递质,因此被称为突触后膜,也可以被称为受体,但是根据题意可知a代表结构,因此只能是突触后膜。当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时,引起兴奋传至神经中枢产生味觉,因此该递质为兴奋性递质,所以突触后膜的电位分布为内正外负,而形成味觉的中枢只能在大脑皮层。(3)图中Ca2的运输是通过通道蛋白打开运输的,而细胞在接收刺激产生兴奋时

14、Na也是通过通道蛋白内流的,均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10(14分)如图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雪兔和狼之间有明显的种间关系是_。(2)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 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植物增加的能量是_kJ。(3)图中C代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 (4)下表表示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同化总量(106J)储存能量(106

15、J)呼吸消耗(106J)A900200700B1001585C15213D186012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106 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答案(1)捕食(2)3 600(3)分解者(4)90018%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雪兔和狼之间只有一个箭头联系,二者没有共同的食物来源,因此二者明显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北极狐的能量有三个来源,雷鸟提供1/2,植物提供1/8,还有雪兔提供3/8,若北极狐增加能量80kJ,则植物增加的能量为:801/220%10%801/810%803/820%10%3 600kJ;从图中可以看出C为分解者,A为生产者,B、D分别为初级

16、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900106 J,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8100100%18%。(二)选考题:11(15分)(选做生物技术实践)请回答下列与菊花茎段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有关问题:(1)由于菊花茎段组织培养比较容易,故在配置MS固体培养基时,_(必须添加、不必添加)植物激素。培养基配制完毕后,还需要进行_灭菌。(2)应选用生理状况好的菊花嫩枝茎段作为_,这是因为其更容易被诱导_。(3)菊花茎段在接种前要用适当浓度的_溶液进行表面消毒。(4)接种前,工作台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擦拭一遍。之后,所有的接种操作都必须在_ 旁进行, 并

17、且每次使用器械后,都需要用_灭菌。(5)接种后的锥形瓶最好放在_中培养。培养期间应注意事项主要有:定期_、控制好_,并且每日给予适当的光照。答案(1)不必添加高压蒸汽(2)外植体脱分化和再分化(3)酒精和氯化汞(4)酒精灯火焰灼烧(5)无菌箱消毒培养温度解析(1)菊花组织的培养比较容易,故在制备培养基时一般不需要添加植物激素,培养基的灭菌必须使用高压蒸汽灭菌。(2)外植体的选择目的是能够更好的诱导其脱分化和再分化,所以在材料的选择上应该选择生理状况好的菊花茎段。(3)用于菊花茎段消毒的试剂是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4)接种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在接种的过

18、程中都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在接种的过程中,对于金属器械要用酒精灯的火焰进行灼烧灭菌处理。(5)菊花组织的培养应该放在无菌箱中培养。培养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定期的消毒、控制好温度,并且每日给予12小时的光照。12(15分)(选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通过转入特定基因可将体细胞诱导形成多能干细胞(iPS细胞)。iPS细胞与胚胎干细胞相似,可以产生各种类型的体细胞。下图是应用iPS细胞技术治疗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技术流程,请回答:(1)过程是体外培养由患者身体分离的体细胞,需要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_,以防止培养过程遭受细菌微生物等的污染。(2)过程中,科研人员首先要利用_技术,把cMyc等四种目的基因

19、扩增,然后将目的基因与逆转录病毒结合,以构建_,然后将其导入人体的体细胞,诱导形成iPS细胞。(3)科研人员在iPS细胞中,用健康的基因取代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并使其定向分化成_,移植入患者体内,使患者能够产生正常的红细胞。与异体移植相比,该技术的优点是_。答案(1)抗生素(2)PCR目的基因表达载体(3)造血干细胞避免免疫排斥解析(1)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应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2)目的基因的扩增常用PCR技术,扩增的目的基因与逆转录病毒结合,构建目的基因表达载体。(3)iPS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后,移植入患者体内就能产生正常的红细胞治疗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该技术可避免免疫排斥在病人体内的发生。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