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145749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了解课文中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记叙方法。掌握灌、峭、嘲、纳、翼、遥、攀等7个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情事论理及其评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我”终于

2、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一步一脚印来沉着应付的心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分析论理及其详略安排。 2、教学难点:记叙文中如何以实寓虚,即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我”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坚毅精神。 三教学时间:共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教学要点提示1、2、3。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在困难面前,有些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上,终于到达胜利的彼岸,这样世界也就有了弱者与强者。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身体瘦弱、胆小怯弱的孩子,在父亲的

3、帮助下终于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学习后对我们同学一定有所启迪。 二、学习字词。(幻灯) 注音: 训诫(ji)陡峭(qio)嶙峋(ln)(xn) 啜泣(chu)着眼(zhu)纳罕(n)(hn) 解释:训诫嶙峋纳罕小心翼翼啜泣 三、听课文录音一遍,完成下列作业: (1)把经历的事分成起因、经过、结果、启示几个部分在课文中标出记号。 (2)概括这件事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回答:本文记叙了的事,说明了的道理。) (3)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叙) 根据这三项作业,同学之间互相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如下: (一)、起因别出花样去爬悬崖 (二)、经过中

4、途被弃进退两难 (三)、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境 (四)、启示走一步再走一步 四、自读课文一遍。思考: (1)写过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可能有哪些内容不写?(练习一) (2)划出写心理活动的语句。 明确:本文写作上详略得当。开头的说明和末尾的点题是略写。当中攀爬悬崖和爬下悬崖的回忆是详写。在写攀爬悬崖过程中,详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则略写。写“我”爬悬崖的过程详写,好友杰利回家领父亲来的过程则略去不写。以后则详写“我”怎样在父亲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父亲的指导则略写,详写“我”的行动与心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文章写的是一次攀爬悬崖的过程,寄寓的是怎样去对待困难和克服困难的道理。可

5、见,凡是能充分表现中心材料详写。 五、作业 (l)朗读第三部分。要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2)搜集三、五条对待困难的名言、警句,准备交流。 (3)思考课后练习二、三。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2、领会这件事寓含的深刻道理。 3、小结、交流(说话训练) (二)教学过程 一、学生朗读心理活动的语句。然后加以分析。 课文第二部分中,当“我”被弃于悬崖,文章用了“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面卜卜乱跳”、“吓得几乎要晕倒”、“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噪泣”、“恐惧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等大量词句刻画主人公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

6、这里有委屈、羞辱、迷惘、悔意,以及强烈的恐惧感。 课文第三部分中,孩子在父亲的指点下,终于征服悬崖的过程中,作者详写了“我”的心理变化:最初是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继而是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随后是(“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二、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 要分别读出父亲平静的宽慰的、“我”惊恐的和叙述者从容的不同语调来。(学生朗读,教师评点)要求学生概括出爬下悬崖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最初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 继而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 随后信心大

7、增(“我能办得到的”) 最后巨大成就感 整个变化过程有层次而令人信服。 三、思考:这里的“啜泣”与第二部分中的“啜泣”是否一样? 明确:不一样。表面都是哭泣,其实截然两样: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有复杂情感,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喜有对父亲的感激,更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我觉得自己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 四、“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什么?齐读第四部分。 思考:(l)这部分回答了以上经历中成功的经验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屡次”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评点) 明确:“经验”有两层意思: 是从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使自己终生受益。 再次将这“经验”归纳成

8、:“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这一步之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这也就是告诉读者,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可能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 屡次”意思是一次又一次。课文中用“屡次发现”强调这“经验”的普遍意义。 五、当堂背诵最后一段。 六、小结: 本文这种用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说明道理的记叙方法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写法。希望同学们也用这种方法去写文章。 七、谈话、议论: (l)“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在困难面前不畏惧、分析困难、化解困难,积小胜为大胜的勇气和方

9、法对于我们学习具有什么指导意义?举例说明。 (2)交流搜集来的名言警句。 (3)图片:司马光砸缸 小马过河 要求口头简述他们当时心理和从中得到启示。 八、课外完成下列作业: 课文后练习六 作业本五、七、八、九。 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2 知识目标:理清全文思路,通过复述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学会多角度思考文章。 情感目标: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复述情节,整体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探究、感悟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分析,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重点是朗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通过复述情

10、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在山的那边,我们懂得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学生回答:只要百折不挠的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我们懂得该怎样面对和实现理想,那么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险阻又该如何去面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学习一篇新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迅速默读全文 要求:(1)读全文包括课题、作者、提示。 (2)速度在第分钟500字左右,全文用5分钟读完。 (3)思考: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座城市,什么时间爬悬崖的,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处有多高? 学生默读后,能初步了解课

11、文内容。 2、标出生字词,交流生字词 闷热弹子训诫耸立峭壁颤抖瘦骨嶙峋迂回凝视啜泣纳罕 恐惧安慰头晕目眩经历屡次抵达暮色苍茫小心翼翼灰心丧气 三、再次默读,整体把握课文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准备复述。 2、复述方法指导: A、抓住故事里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B、快速捕捉文章中的数字等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语。 C、复述不是照搬原文,而是对文章主体的一个提炼加工过程。通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新的感悟和思考,获得生活的启示。 3、学生复述(34人),自评复述得失。 4、教师应有针对性的指明学生默读的速度和复述过程中的不足之出,

12、明确复述方法,然后再让学生有的放矢地纠正自己第一次复述的不当之处进行二次复述。 5、学生根据复述的得失,将经验和复述方法记下来。 四、布置作业:20个词语,每个5遍。 第2课时:重点是学会多角度思考文章,探究、感悟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思考: 1、学生朗读,提要求。 2、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无漏字漏字,注意语速、语调。 3、思考: 作者遇到了困难,从哪些地方可看出? 归纳:从小多病,不能活泼勇敢颤抖“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 以旁观者的眼光看,这算困难吗,从哪儿可看出? 归纳:悬崖不高伙伴们轻松爬上去了“我”后来很容易地下来了 怎么很容易地

13、下来的呢,心理有什么变化? 归纳:走一步顿生信心 再走一步信心大增 慢慢爬下悬崖巨大成就感(只有几米高,为什么有巨大成就感?) 心理变化:害怕顿生信心信心大增有巨大成就感 二、从中你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学生讨论,明确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个认真地解决小困难,坚持不懈地走下去,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三、合作探究 1、你从课文的那些地方体会出这样的生活哲理的? (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体会文章的蕴涵)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对于理解有难度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追问为什么? A、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标题

14、的含义是什么? B、18小节的“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而要“一步一步”? C、23小节的“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 2、你觉得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儿?或你是如何看待故事里的各个人物的?(多角度阅读评价) 教会学生多角度阅读的方法,以提高阅读质量。 确立角度的方法:着眼于课文中的某个人物,或者着眼于课文中的某一情节 举例:评价杰利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做的不好? 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 伙伴们的做法有不当的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引导归纳 四、质疑与交流: 1、课文还有什么问题,你觉得可以提出来让大家来共同探讨的? 2、你受到什么启发?该如何面对困难? 同学畅所欲言。 五、教师小结 六、延伸与拓展:读汪国真诗句 七、布置作业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有什么经验教训?细心留意身边的事,感悟生活,写一篇短文。(学生在课内时间充分的情况下自由漫谈,课后写在作业本上) 八、板书设计: 二、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走一步顿生信心 再走一步信心大增 慢慢爬下悬崖巨大成就感 心理变化:害怕顿生信心信心大增有巨大成就感 九、教学反思:多角度阅读方法较好,课上加强渗透和指导。 第 12 页 共 1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