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143619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漂泊生活的杜

2、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于此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首联是说,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气势迅猛,恰切的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剑外乃诗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诗人多年漂泊剑外,艰苦备尝,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听到官军官军收复蓟北,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欲出,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这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 初闻紧

3、接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刚听到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百姓疾苦,都将得到疗救,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胜利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颔联是说,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

4、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最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这么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和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很富意蕴,诗人似乎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来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的了,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颈联是说,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这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首

5、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又要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和妻子儿女作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尾联是说,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尾联写还乡的梦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惊喜的感情洪流在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即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

6、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疾犹如闪电,准确的表现了想象的飞驰。试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穿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急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的从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开想象,又描绘实景。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疾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全诗感情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的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之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附录: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

7、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注释 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涕:眼泪。 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ju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放

8、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名家点评 宋代范温潜溪诗眼: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伦次,而意若贯珠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夫人感极则悲,悲定而后喜。忽闻大盗之平,喜唐室复见太平,顾视妻子,知免流离,故曰却看妻子愁何在其喜之至也,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故曰漫展诗书喜欲狂从此有乐生之心,故曰白日放歌须纵酒于是率中原流寓之人同归,以青春和暖之时即路,故曰青春作伴好还乡。言其道涂则曰欲从巴峡穿巫峡,言其所归则曰便下襄阳到洛阳此盖曲尽一

9、时之意,惬当众人之情,通畅而有条理,如辩士之语言也。明代胡应麟诗薮:老杜好句中迭用字,惟落花游丝妙极。此外,如便下襄阳向洛阳之类,颇令人厌。明代王嗣奭杜臆:说喜者云喜跃,此诗无一字非喜,无一字不跃。其喜在还乡,而最妙在束语直写还乡之路,他人决不敢道。明末清初黄周星唐诗快:写出意外惊喜之况,有如长比放流,骏马注坡,直是一往奔腾,不可收拾。明末清初黄生杜诗说:杜诗强半言愁,其言喜者,惟寄弟数首,及此作而已。言愁者使人对之欲哭,言喜者使人对之欲笑。盖能以其性情,达之纸墨,而后人之性情,类为之感动故也。使舍此而徒讨论其格调,剽拟其字句,抑末矣。明末清初金人瑞杜诗解:愁何在妙。平日我虽不在妻子面前愁,妻

10、子却偏要在我面前愁,一切攒眉泪眼之状,甚是难看。漫卷诗书妙,身在剑外,惟以诗书消遣过日,心却不在诗书上。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如龙。二泉云:后半喜之极,故言之泽。清代查慎行初白庵诗评:由浅入深,句法相生,自首至尾,一气贯注,似此章法,香山以外罕有其匹。清代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顾宸曰:杜诗之妙,有以命意胜者,有以篇法胜者,有以俚质胜者,有以仓卒造状胜者。此诗之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即从便下,于仓卒间,写出欲歌欲哭之状,使人千载如见。朱瀚曰:涕泪,为收河北狂喜,为收河南。此通章关键也。而河北则先点后发,河南则先发

11、后点,详略顿挫,笔如游龙。又地名凡六见,主宾虚实,累累如贯珠,真善于将多者。清代张谦宜茧斋诗谈:一气如注,并异日归程一齐算出,神理如生,古今绝唱也。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惊喜溢于字句之外,故其为诗,一气呵成,法极无迹。末联撒手空行,如懒残履衡岳之石,旋转而下,非有伯昏瞀人之气者不能也。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一气流注,不见句法字法之迹。对结自是落句故收得住。若他人为之,仍是中间对偶,便无气力。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八句诗,其疾如飞。题事只一句,余俱写情。得力全在次句。于情理,妙在逼真,于文势,妙在反振。三四,以转作承,第五,乃能缓受,第六,上下引脉,七八,紧申还乡,生平第一首快诗也。清代杨伦杜诗镜铨:

12、结联,毛西河云,即实从归途一直快数作结,大奇。且两峡两阳作跌宕句,律法又变。清代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所谓狂喜,其中生气莽溢行间,结二尤见踊跃如鹜。作诗有气,岂在字句争妍清代卢世氵隺(卢德水)读杜私言: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纯用倒装,在起手犹难。清代刘濬杜诗集评:李因笃云:转宕有神,纵横自得,深情老致,此为七律绝顶之篇。律诗中当带古意,乃致神境。然崔颢黄鹤楼以散为古,公此篇以整为古,较崔作更难。清代施补华岘佣说诗:剑外忽传收蓟北,今人动笔,便接喜欲狂矣。忽拗一笔云:初闻涕泪满衣裳,以曲取势。活动在初闻两字,从初闻转出却看,从却看转出漫卷,才到喜得还乡正面,又不遽接还乡,用白首放歌一句垫之,然后转到还乡。收笔巴峡穿巫峡襄阳下洛阳,正说还乡矣,又恐通首太流利,作对句锁之。即走即守,再三读之,思之,可悟俯仰用笔之妙。清代谭宗近体秋阳:白首不能放歌,要须纵酒而歌,还乡无人作伴,聊请青春相伴,对法整而乱,乱而整(还乡句下)。一气注下,格律清异。清代黄克缵卫一凤全唐风雅:写喜意真切,愈朴而近(漫卷诗书句下)。自然是喜意流动得人,结复何等自然。喜愿之极,诚有如此,他语不足易也。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