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2021-2021学年高中历史 7-4 向“距离”挑战强化作业 人民版必修3.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130731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才之路】2021-2021学年高中历史 7-4 向“距离”挑战强化作业 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成才之路】2021-2021学年高中历史 7-4 向“距离”挑战强化作业 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才之路】2021-2021学年高中历史 7-4 向“距离”挑战强化作业 人民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才之路】2021-2021学年高中历史 7-4 向“距离”挑战强化作业 人民版必修3.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成才之路】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7-4 向“距离”挑战强化作业 人民版必修3基 础 巩 固1.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着人类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的是()A改良蒸汽机B内燃机C远洋轮船 D汽车、飞机【答案】D【解析】要看清楚时间及涉及内容,特别是空中交通工具飞机是20世纪初(1903年)才出现的。故选D。2如图所示的通信器材,是现代人普遍使用的通信工具。从科技的角度而言,这一通信工具的科学基础主要源于()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D世界现代通信技术的进步【答案】B【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无线通信技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320

2、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A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B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C报纸、广播传媒的普及D电视机的成功发明【答案】B【解析】互联网是指将两台计算机或者是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手段互相联系起来的结果,它指的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统。4互联网技术的飞速进步,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网络语言的出现就是一个缩影。像“喜欢”叫做“稀饭”、“哥哥”简称“GG”、“我”叫做“偶”。下面对此有关的评价错误的是()A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和质量的变化B网络语言别具特色C材料体现了对网络持完全否定态度D对于网络

3、语言,我们最好坚持“网络语言有风险,使用需谨慎”的原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对网络进行了比较客观的评价,C项不正确,故符合题意;从“喜欢”叫做“稀饭”、“哥哥”简称“GG”、“我”叫做“偶”等语言可以看出网络语言的确别具特色,这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和质量的变化,A、B两项的评价正确,不符合题意;但这种语言只能在网络中流行,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难以被接受,所以对此的使用需持谨慎的态度,D项评价正确,也不符合题意。5麻省理工学院高级研究员大卫克拉克曾经这样说过:“互联网的最大成功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对人的影响。电子邮件对于电脑科学来说也许不是什么重要的进展,然而对于人们的交

4、流来说则是一种全新的方法。”这段话着重强调的是()A互联网的技术含量低B电子邮件并非先进技术C互联网和电子邮件对人的重大影响D电子邮件只是一种全新的交流模式【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电子邮件“对于人们的交流来说则是一种全新的方法”,说明互联网技术对人的生活产生较大影响,故选C。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过去的100多年里,人类发明了电话、电报、电视、原子弹、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1960年问世、1993年才对公众开放的因特网迅速发展,到1999年底,全球因特网使用者达2.6亿人,计算机网络已经把全世界连成了一个“地球村”。科技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日益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高技术改善了人类的生活,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很多的负面效应。到20世纪,人类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武器的威胁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怎样把握人类文明的发展?诸多问题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材料二统计数字表明,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在增长的诸要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到80%。材料三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总数从5%下降到3%;同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而从事服务业和信息行业的人口

6、,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请回答:(1)材料一中提到的科技成就哪些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哪些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2)材料一中所列举的负面效应,哪些是由于没有处理好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所致?(3)材料二中西方国家工业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材料三中统计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电话、电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电视、原子弹、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2)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3)战后兴起的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能 力 提 升1.(2013山西诊断)“(1

7、9世纪初)等于在世界大洋上开通了直达火车,使欧洲人的活动从内海迈向远洋,开始了真正的全球时代。”材料评论的是哪一技术的应用()A采矿技术 B蒸汽技术C电力技术 D无线通讯技术【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在世界大洋上开通了直达火车”这一关键信息,可判断是轮船的出现,这一技术应用是指蒸汽技术。22016年奥运会将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办,这也是第一个举办奥运会的南美洲国家。首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雅典举行,有澳大利亚、美国等14个国家的311名运动员参加,他们参加奥运会最不可能使用的交通工具是()A自行车 B飞机C火车 D轮船【答案】B【解析】1896年时飞机还没有发明,直到1903年才由莱特兄弟试

8、飞成功。3“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反映了科技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诗中所赞叹的是()A高架铁路 B化学工业的进步C电报电话 D火车的发明【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把握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鱼雁”、“音书”可以看出是传递信息,而“一时通”则告诉我们是电报电话,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收到信息。4“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选项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A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B相对论

9、电子计算机第三次工业革命C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D内燃机汽车、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C【解析】电磁感应理论为电力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电动机、发电机的问世解决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5(2013江西九江模拟)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这直接说明()A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B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D人类政治文明

10、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发展【答案】A【解析】注意题目强调“领导人不能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了”,所以题目应该是强调政治方面的影响,故选A。而题目是强调文化科技对政治文明的影响,排除D项。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瑞典Post Och Inrikes报是世界上仍在出版的最古老的报纸。这家报社2006年12月29日在其网站宣布,报纸2007年1月1日起停印,将来只在网络上发行。从明年1月1日开始,这份报纸的信息将公布在瑞典公司注册办公室的网站上。办公室负责人罗兰霍格隆德说,这一步具有积极意义。材料二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是网民。2006年年初接任时代周刊执行总编辑的施滕格尔说:“我愿意看到

11、年度人物是一个人,今年的年度人物确实是一个人,不是计算机或者类似的东西。我们只是感到没有哪一个个人可以代表这一现象。”(1)从材料一中可以读出的信息有哪些?(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印刷术的发明在当时具有怎样的意义?(3)“网民”成为美国颇具影响力的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网络对社会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4)请你就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拟定一篇小论文的标题。【答案】(1)网络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网络传播信息是社会的又一重大进步。(2)改善了文化传播手段,加快了文化的传播速度,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古代文化典籍的保存,为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有利于教育的发展;推动社会出现

12、新的行业。(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问题:网络深深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答出其他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影响: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网络技术创造了高新技术产业,催生了知识经济;网络技术加快了信息传播,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答出其他内容,言之成理即可)(4)言之成理即可。如,网络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的又一项重大成果。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第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成为颇受欢迎的小型动力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又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具有马力大、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等特点,可作为交通工具的发动机。1885年,德国机械工程师卡尔本茨制成第一台汽车,本茨因此被称为“汽车之父”。这部汽车使本茨第一个获得汽车专利。接着,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又于1897年发明了一种结构更加简单、燃料更加便宜的内燃机柴油机,这种柴油机虽比使用汽油的内燃机笨重,但却非常适用于重型运输工具。它不仅用作船舶发动机,而且用于火车机车和载重汽车。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作为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发展也很迅速。19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生产的汽车每年只有几千辆,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的汽车年产量已猛增到50万辆以上。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