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彰显灵动生命特质的初中数学教学】-特质.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125061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彰显灵动生命特质的初中数学教学】-特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例谈彰显灵动生命特质的初中数学教学】-特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例谈彰显灵动生命特质的初中数学教学】-特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彰显灵动生命特质的初中数学教学】-特质.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例谈彰显灵动生命特质的初中数学教学】 特质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应该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带领学生初步领略数学世界的精彩以及与社会生活的密切相关,以激发出学生们持久学习数学、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与动力.下面笔者将以教学实例的形式对这样的教学方法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设置悬念,引发探究 设置悬念的最终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堂上创设出一种学习的气氛,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将会从“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中的“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时,教师首先让每个学生自

2、己画出一个三角形后用量角器测量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接着教师随机地请学生说出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随即教师报出另外一个内角的度数并让学生印证,在教师连续几次的正确回答之后,学生的疑问出来了,纷纷猜测这里面肯定存在着什么规律,于是教师抓住时机要求每个学生再次随意地画出一个三角形并计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行动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之后,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了,会迫切地想知道关于三角形的更多知识奥秘.显然,在学生的探究欲望之门打开之后,接下来的关于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以及全等三角形等知识内容的学习便可以更加高效. 二、巧妙引导,深入探究 巧妙引导的主要思想是指通过教师所设计

3、的一系列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巧妙地进行联系和整合,引导学生进行逐步深入的探究学习,不仅可以使学习的效果显得更加高效,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不断深入探究的意识与方法.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七章中“线段的长短比较”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进行了如下的教学. 线段比较的导入:校团委安排我班选派两位同学担任下周一学校升旗仪式的护旗手,要求是两人身高中等偏上且基本一致,请同学们挑选推荐一下.(创设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情境,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行运用方法手段来比较线段的大小以解决问题.学生们自行运用了比较法和度量法,教师进行总结.) 线段中点的教学:首先让学生拿

4、出一张白纸,在一条边的两个端点处分别标示A和B,让学生沿这条边随意进行折叠后在折痕点上标出C,并比较线段AC和线段BC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在几何画板上画出一条线段AB,并在线段AB上任取一点C,假设点C不与点A、B重合,拖动点C的位置,体会线段之间存在的“大于、等于、小于”三种关系,当ACBC的时候,我们就说点C是线段AB的中点.(让学生折纸是让学生从自己的动手操作中来初步了解线段之间的关系,接着教师运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绎功能来对相关的知识概念进行几何语言的表述.) 线段公理的教学:首先展示小猫吃鱼的图片,在猫和鱼之间有四条路线(分别是曲线、折线、弧线和直线段),让学生猜测小猫会通过那条路线去

5、吃鱼.紧接着教师再次运用几何画板的度量计算功能,在线段AB之外选取一点C,任意拖动点C,让学生明白当点C在线段AB之外的时候,AC+BC一定大于AB,随即再次回到小猫吃鱼的图片上来,进而得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认知.(通过小猫吃鱼的图片展示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接着运用几何画板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带出利用数形结合这样一个探究数学的方法.) 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掌握了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线段中点的定义、线段的公理以及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等四个知识点,通过教师的融趣味与数学味的教学设计,学生们获得了1+1+1+14的学习效果,同时更收获了数学学习可以借助于形的这样一个启迪,为继续

6、探究数学储备了更高级的意识与方法. 三、运用方法,自主探究 让学生自主探究,运用不同的方法与手段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效地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数学能力.如在一节二元一次方程解法的复习课上,教师首先出示例题x+y2+x-y3=7、x+y2-x-y3=3,要求每个学生用尽可能多的解题方法来求解.然后将学生的解题方法进行汇总并进行方法总结,分别是:1.去分母化简后加减消元求解.2.换元法,设X+Y=M,X-Y=N,然后求解.3.类似于换元但不换元,将x+y2和x-y3分别视为整体后得出x+y2=5,x-y3=2,进而得出X+Y=10和X-Y=6,最后得出X=8,Y=2.4,将方程化简后用函数图象法解.教师每将一种方法列出都引发了更多学生的思考,紧接着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各种解法的优劣,学生最后一致认为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较为常见,运用起来比较得心应手,同时也指出第四种方法在解决更加复杂的方程中效果会更好. (责任编辑黄桂坚) 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