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标点、修辞和改句练习.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28077494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标点、修辞和改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复习-标点、修辞和改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标点、修辞和改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标点、修辞和改句练习.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标点、修辞和改句联考试题(附参考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独自徜徉在月色里,白天必须思虑萦怀甚至忧戚的,此刻全忘了,而白天无暇顾及甚至早已忘却了的,有的却会清晰的想起来。如此美丽的月光,会使心灵深处的珍藏开出花朵,连痛楚也会变得美丽。但这月色更多的是使我无所虑无所思,身心放松,呼吸都变得轻微均匀,不易觉察。我像一条游到清水里“偷清”的鱼,浮在月光里,吮月华,汲清辉,或停泊或徘徊,如醉如痴。橙黄的月,橙黄的光,橙黄的光里浮悬着轻轻的霜。清虚的夜空里,我仿佛感觉到了月光的流泻,感觉到了月光的韵律。在这柔和美丽的月光下,只要一凝神一动情,仿佛就能听到低徊优美的梁祝曲,看到飘

2、逸如梦的天鹅湖难道这些作品的诞生也经历了月光的孕育,作者的灵感也得到过月光的溢润和浇灌?不然,这些美好的东西怎么会还原在这月光之中?山脉相互枕藉着、依偎着,匍匐在朦胧的月色里安详地睡了。山上的树木挤挨着、拥抱着,进入了梦乡。松树等乔木高高的婆娑的树冠,如伞如云如絮,像幽幽夜幕里的泼墨画。山在呼吸,树在呼吸,空气在呼吸,夜在呼吸此刻凝目,能看到天涯;此刻倾听,可听及海角。(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取材广泛自由B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C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

3、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文明”的面具。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2)比喻具有相似性,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可以改写成:“这些美好的东西还原在这月光之中,因为这些作品的诞生经历了月光的孕育,作品的灵感也得到过月光的滋润和浇灌”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碧绿的树叶中,红艳剔透的石榴花骄傲地挺起腰身,亮出娇美的面庞。放眼望去,那朵朵石榴花,就像簇簇火苗。在蓝天和阳光下,石榴花聚合成熊熊燃烧的火海,摇荡着,呼应着,翻滚着,十分壮观。

4、古人曾绘写石榴花胜景“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我顿时感到,这些诗词,描绘的正是眼前这壮美景象。文人们对石榴的偏爱,不吝笔墨。有的细致描摹石榴形象,大写特写其仪容。诗人透过石榴外表,挖掘其内涵,张扬其精神,“不为深秋能结果,肯于夏半烂生姿”,不求结果,但求过程。“翻嫌桃李开何早,独秉灵根放故迟。”不与桃李争艳,独自盛开在另一个季节,不争不抢,不卑不亢。朵朵石榴花,开在历代文人的笔尖之上。石榴圆润饱满,浆满汁溢的石榴籽甘甜如饴,是甜美的果实;众多石榴籽密密实实拥抱在一起,常被寄予紧密团结的寓意。石榴的名字可谓琳琅满目,金婴、金庞、沃丹、丹若贵重的“金”、喜庆的“丹”,都赋予在石榴身上。火

5、红的石榴,多籽的石榴,甜蜜的石榴,团结的石榴,或正契合了人们祈愿的生活的样子吧!(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B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C“啊!地狱?”我很吃惊“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D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火红、多籽、甜蜜、团结的石榴,或正契合了人们祈愿的生活的样子吧”从

6、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春天叩响了园子的竹门,将去年熄灭的火把,一束一束点燃。孤独的冬天像一匹凄厉的狼,火焰使它无所适从,大地的花裙子让它迷路。它夹着枯槁的尾巴,一步一步退缩,终于,在骤然而来的火焰里弃阵而逃。春风猛烈地漫涌进来,园子犹如藏着红热的火塘,星子四溅。桃红柳绿,蔬菜拱土,以前的诺言,再一次发芽;满园的春讯,喜上眉梢。一颗发白的草籽,它怎样落在土里,又以怎样的勇气挽住了季节的臂膀?不消几天,这里就会再变一个样:那鲜嫩的豆角,像诗歌的月牙,在小河淌水的尽头搁浅;茴香的根围着地埂成长,茭瓜在水中诞生它们的婴儿,马

7、齿苋菜蓄满稠密的奶汁,蝴蝶的翅膀迷惑着鸟的眼睛;而四围燃烧的花朵会一点一点成为彩色的灰烬,飘荡着,垂落着,挡住虫子们回家的路。如果一只蜜蜂飞进园子里来,它肯定会被醉倒,春天的园子本身就是一块巨大的蜜糖啊!而我们要做的,是把它沿沟剖开,亲手把生活的根栽在这里,把自己的心托付给明天。只要再来一阵春风,希望就将挂果,那是并不遥远的希望啊,但我们目前还一无所知。(1)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记者:您一向关心中学语文教学,请谈一谈中学生怎样才能学好语文?B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C同学们:今年七月,恰值我们中学毕业 20 周年,有人建

8、议搞一个同学聚会。D行动,要靠思想指导;思想,要靠行动证明:思想和行动是紧密相连的。(2)比拟富于情味,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拟进行简要分析。(4分)(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们没有谁注意到,春风再次吹来,果树很快将挂果。”但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十月末夜晚的闽西山区,重峦叠嶂泼墨一般,与漆黑的夜融为一体。不知有多少道弯的山路,犹如一条幽灵般的长蛇,无声无息地蜿蜒向前。长途跋涉让我有些劳累,而灵蛇山又不知何时抵达,在车驶入又一个新的漫长无边的隧道之前,我终于疲惫地闭上了双眼。不知过了多久,我感到一丝沁凉的风,自车窗的缝隙

9、中吹来,仿佛暗夜中绽放的花朵,缕缕香气从娇嫩的花蕊中溢出,浸入身体每一个敏感的神经末梢。睁开眼,一轮硕大的橙红的月亮,离我如此之近,似乎只要打开车窗,就触手可及。它羞涩地躺在群山之间,将视线好奇地投向人间。人间有什么呢?似乎什么也没有除了它自己洒下的漫山遍野温柔的月光。山路盘旋向前。于是那轮月亮,便时而化作摇篮,静谧地悬挂在天际;时而躺在前方公路的尽头,调皮地等待我们的车开近;时而与我们捉迷藏,躲到天窗的上方;时而隐入深山,并在一个拐角,猝不及防与我们相遇。俯视人间,我所乘坐的汽车一定像一只离开家族的固执的瓢虫,或者迟迟不肯睡去的孤独的飞蛾,沿着阒寂无人的通向无尽远方的公路,做一场长途探险似的

10、飞行。月亮于是一路追逐着它,逗引着它,并因酣眠的人间竟然还有陪它夜行的生命,而觉得快乐。(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B比什么都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D瞧,日本人多凶可日本投降了!八年的占领,真够长的!(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于是那轮月亮便时隐时现,有时能看见,有时看不见,有时却又突然出现。”从语义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4分)5阅读下面的文字,

11、完成下面(1)(3)题。站在迪荡湖边极目远眺,视线越过层层树林,可望见一片高大的楼影。沿水路向南,在和迪荡湖连通的梅龙湖岸边,能看见一片高楼从岸边拔地而起高级酒店、写字楼、商贸中心青色的玻璃幕墙连接起来,将圆形的梅龙湖半拢入怀。而那些高大的建筑,因水面的波光和湖岸的曲线,也多了几分温情。我想起,在西施山遗址公园看到一面石壁上刻满历代文人描写绍兴的诗词佳篇,这是绍兴悠长文脉和悠久历史的见证。时光流转,如今绍兴人在昔日的钢厂上建起的这片湖,不也是一首意韵丰富的好诗吗?诗情里,有水乡人对水的依恋,有保护老城的情怀,有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愿景的决心,也有以一湾碧水向生态求发展的智慧。在湖边,我发现一面高大

12、的“相框”。“相框”中空的部分,恰好对着迪荡湖对岸最鲜明繁华之处,“取景构图”皆已完成,只待游人快门一按。这样的小心思让我不禁莞尔,忍不住也拿出相机留影一张。取景器里,湖水深邃,却映着现代的流光溢彩。快门响起时,我仿佛听到一座古老城市的拔节声。(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每天清晨,小区里“咿咿咿”的声音仿佛歌唱家在练声似的。B就是到学校外面转悠的时候,胳膊窝里也夹着一本转悠够了,就找个僻静地方看。C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D走进婺源青石板街巷先儒街、儒学前、大庙街、武营巷处处彰显着张力。(2)排比具有“增文势”“

13、广文义”的作用,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的排比进行简要分析。(4分)(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这片由如今的绍兴人在昔日的钢厂上建起的涉也能够体现出人与城市的丰富意韵。”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分)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春重回人间后,杨树才发芽长叶,让杨花从嫩绿的树芽中飘出,随风飘向天空。似乎如少女般满含羞涩,姗姗来迟。它没有参加迎春,好像是在送春它来到人间,已是晚春了。凡有杨树或者柳树的地方,在这个时节,都会有杨花的。它很轻,在空气中好像是一叶舟飘在大海里一般;它很多,如冬天下雪一般。它总是在空中飘着,漫无目的,任意东西。虽然

14、,它比不上桃花那样浓妆艳抹,茉莉花那样芳香扑鼻。观赏杨花时,最好手里捧上一杯淡茶,一边品茶一边观赏,喝下去的不仅是茶,还喝下了杨花赐予人间的那种淡雅、清新,柔和、轻松,充满无限活力,还有“小园桃李东风后,却看杨花自在飞”那般悠闲。人们也许会落泪花凋,伤感春逝,却唯独不会在意这漫天的杨花,满眼的,也即将与春同逝的杨花。是的,世间万物,生生不息,一种生命的产生,旺盛,衰败,最后消亡。今年有杨花,明年还会有杨花,年年都会有杨花,它存在着,永远地存在着。杨花看起来是一瞬间的停留,实是一种永恒的存在!(1)下列各句中的感叹号,和文末感叹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

15、的树!B祥林嫂,你放着罢!C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D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它总是在空中漫无目的、任意东西地飘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真的“老”了

16、。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

17、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B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C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D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18、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夕阳下的风如佛手一般没有声响地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清晨徜徉于林间堤岸,目之所及,尽是一派浓浓秋意。金风玉露一相逄,秋日的清凉寥廓便多了一份诗意妙趣,风儿携着草木的清香,滴滴露珠在泛黄的草尖树叶间滚动,像一群顽童在乐此不疲地捉迷藏。蝉在柳梢如“秋后的蚂蚱”,还在奋力扯着嗓子,为最后的“绝唱”画上一个“坚韧”的句号。河堤边的一排排垂柳,如步入人生暮年的老者,做着静默沉思状,也为这清秋平添了几许深邃与凝重。冉冉晨曦中,朵朵白云似开在广袤穹宇中的花儿。它们时而一簇簇

19、聚拢,如满园牡丹竞相绽放;时而又柔曼舒展,如仙子的裙袂飘带在碧空飘曳,瞬间就让人心间起了远意。记得多年前在家乡那个秋日,一场秋雨初霁,山川草木像被濯洗过一般醒目,白云如纱似绸,唯美曼妙地轻绕于山梁间,回眸一瞬,看到一朵硕大无朋的“蘑菇云”飘浮于山巅,奇绝诡谲,如蓬莱仙境陡显眼前,人们纷纷步出家门,望云惊赞!一群信鸽扑棱着翅膀,在云层间上下翻身,像是大自然的恩典,那一刻,唯美中多了一丝灵动祥和。正如蒋勋所言:“山水里有读不完的故事,那风景无言无语,却仿佛用静定的沉默说着领悟不完的智慧。”(1)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要考北京大学化学系,李华要考上海交大:我们都有明确

20、的奋斗目标。B新高考的六门选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C莎土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D正方王刚:我方的观点是学好语文必须注意多读、多写、多思索。(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一场秋雨刚停,山川草木格外的亮眼,白云停留在山梁间。”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

21、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

22、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B他家还有别的亲人我想是他的妹妹吧在那儿扮演哑剧中的小鬼。C“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D您让您父母不必要地为您深深忧虑,并且只是顺便提一下还以这样一种闻所未闻的方式玩忽职守。(2)对断藤上的花朵的描写体现了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句子进行简要分析。(4分)(3)有人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古藤那

23、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忽然成了吊死鬼。”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格桑花属菊科植物,多为8片花瓣,中间是淡黄色花蕊。这块格桑花,一株株密密麻麻连成片。格桑花枝杆高一米左右,枝杆上下开满鲜花,红色的,粉色的,黄色的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第一次见到这么漂亮的花,我被格桑花的美丽惊呆了。美丽的格桑花,如天边的彩虹映红了山岗,似下凡的仙女靓丽了江岸。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见。格桑花为刚毅的雪山描绘出五彩柔美,增添了勃勃生机。我喜欢格桑花,也喜欢格桑花的故事。西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

24、,格桑花演绎出许多美丽的传说。关于格桑花的来源,有许多种传说。一说,元代时蒙古人把北方的格桑花种子带入西藏,在寺庙和家庭种植。人们把这种美丽的花叫格桑花,意为盛世之花。另有一种传说是,很久以前,西藏地区暴发了一场严重的瘟疫。幸好一位远方的高僧云游至此,以高超的医术,夜以继日战胜了瘟神,人们称他“格桑活佛”,他圆寂后,人们把美丽的花称为格桑花,表达缅怀之情。(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B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

25、得的佳肴。D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2)请简要分析划横线处比喻的相似性和处比喻的新奇性。(4分)(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枝杆上下开满红色的、粉色的、黄色的鲜花。”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参考答案:1(1)B(表示有特殊含意的词语)(2)特点:运用博喻,从多角度表现本体“松树等乔木高高的婆娑的树冠”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增添了语势;相似性:净净的月,单个的树冠近看恰与伞盖相似;成片的树冠远观与云彩、飞絮相似,而这些形成的浓密如阴的景象恰似泼墨山水画。(3)从句式选用上看,原句连用反问句,增强了对前句所联想内容的原因揣

26、测意味,修改后句子是一个因果倒装的句子,语气过于绝对。从文脉贯通来看,原句顺接有关月光引发的联想,进而想象产生联想的原因,流畅自如;改句先作归纳,次析原因,显得很是生涩。2(1)B(要求掌握省略号常见的几种作用,如表示说话的断续,表示列举的省略,表示说话的中断,表示语意未尽,表示引文的省略。文本“金罂、金庞、沃丹、丹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列举(举例)的省略。A项表示语意难尽,(一言难尽);B项表示列举的省略;C项表说话的中断;D项表示引文的省略。)(2)句中把朵朵石榴花比作簇簇火苗,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石榴花和火苗的外观形状相似;石榴花的“红艳”和火苗的红在颜色上相似;石榴花和火苗所给人的暖

27、暖感觉相似。(每点1分)(3)从句式特点看,该句句式单一、简单;原文四个短句句式整齐,构成一组排比(整句)。节奏明快、明朗上口。从语势角度看,该句语势平淡无力;原文因使用排比(整句)语势较强,且能给人丰富想象。从语体风格看,该句口语化浓,过于随意,缺少文学美感,原文文学性强,更适合整个文段的语体风格。(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3(1)B(文中的和B项的冒号,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A项冒号用在采访、辩论、座淡、法庭审讯等言谈的记录中;C 项冒号用于称呼语之后,以引出说话内容;D 项冒号表示总结上文。)(2)把冬天当作孤独的狼来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冬天慢慢离开而后突然不见的特点。“夹着枯槁

28、的尾巴”写出作者对冬天的嫌恶。说它“退缩”“弃阵而逃”又表达了对它突然离开的高兴情绪。(每条 2分,意思对即可)(3)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强调春风吹来、果树瓜果的变化;原句侧重表现我们对希望的一无所知。感情的强弱程度不同:改句用一般句式,情感弱化了;原句以充分条件复句、感叹句、转折句突出了内心情感。文句的意蕴不同:改句偏重客观介绍;原句借春风吹来、果树瓜果的想象表达了对希望的期待和确信、对我们看不到希望的遗憾。(任选两条作答,答对一条给2分,意思对即可)4(1)D(原文和D项的破折号都表示转折。A项表示总结前文,B项表示停顿,C项表示话题的转移。)(2)句中把蜿蜒阒静的山路比作幽灵般的长蛇,体

29、现了比喻的相似性;盘旋曲折的山路,和蜿蜒的长蛇,二者相似;山路的阒静无人,和蛇爬行的无声无息,二者相似。(写对一点得1分,写对两点得3分,写对三点得4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原句采用比喻的修辞,将月亮比作摇篮,写出了月夜的静谧美好。原句采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写出了月亮隐现的情景,富有动感与情趣。原句采用排比句,增强了语势,强化了月亮带给人的美好快乐的感觉。(每点2分,写出任意两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1)D(原文与D项中破折号都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A项表示声音的延长;B项表示转换话题;C项表示总结下文。)(2)增文势:语段中既有短句的简洁,又

30、有长句的细致,长短结合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语言的气势。(2分)广文义:排比有突出强调之用。由“依恋”到“情怀”,由“生活”到“发展”,层层推进,文义渐广,更能全面展示出作者及水乡人的深情期许。(2分)(3)修辞不同:原文将迪荡湖形象比喻成一首“意蕴丰富的好诗”,更能体现出迪荡湖的历史沿革和重要性。(2分)句式不同:原文为反问句,语气强烈,更能突出迪荡湖的作用,并能引人深思。(2分)6(1)A(文中与A项的感叹号都表示赞叹、惊喜等感情。B项表示强烈的祈使语气;C项表示强烈感情的反问句;D项用于拟声词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2)句中把在空气中飞舞的杨花比作大海里的一叶舟、冬天的雪,体现了比喻的相

31、似性。杨花在空气中与一叶舟在大海里特点相似,均显得轻盈。杨花与冬天的雪颜色、外形相似,杨花在空气中飘飘洒洒与冬天下雪纷纷扬扬的视觉感受相似。(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且意思对即可。)(3)强调的重点不同:原句重点落在“漫无目的、任意东西”上,强调了杨花随风飘舞时的无目的、无方向的特点,表现了杨花的轻飘;改句突出强调的意味不重。句式不同:原句为三个短句,句式灵活,语气舒缓;改句是一个长句,较为普通。(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7(1)B(文中和B项的引号都表示强调。A项引号表示反语;C项引号表示文章着重论述的对象。D项引号表示比喻说法。)(2)将老屋比作心的

32、归宿,体现了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老屋”曾是生活的家园,“心的归宿”指“我”的精神寄托之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作者回到老屋时内心感到无比踏实、宁静的状态。(3)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摩挲”上,强调风的柔和;原句的重点落在“没有声响”上,强调黄昏时分老屋周围环境的静谧,更符合原文的语境。句式协调性不同:原句与后面的分句,句式相似,具有对称性。而改句无法与后面的句子形成句式上的对称。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且呆板;原句更有文学性,简洁明快,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8(1)C(文中和C项的冒号都是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A项用于总括性话语之

33、前,总结上文。B项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D项用在辩论记录中,用于说话人名之后,以引出说话内容。)(2)句中把滚动的露珠比作捉迷藏的顽童,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滴滴露珠和一群顽童数量上相似,露珠滚动和捉迷藏动态上相似;滴滴露珠在草尖树叶间滚动时若隐若现,和孩子们捉迷藏时的或寻找或隐藏相似。(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3)修辞效果不同:原句使用了比喻,将白云比作纱绸,突出了白云的轻快、透明、亮丽,和原文描写的景致色调一致。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而原句则使用“初霁”等文言词语,“濯洗”“唯美曼妙”等书面词语,与文段诗意优美的风格相应。(每点2分,共4分。从锤炼词语

34、的角度切人,言之有理也可。)9(1)B(原文“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是对“一团团的绿叶”的补充说明。B项破折号夹着的“我想是他的妹妹吧”是对“他家还有别的亲人”进行的补充说明。A项破折号标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C项破折号标示声音的延长;D项破折号标示插入语。)(2)把断藤上的花朵比喻成“失掉了母亲的孤儿”,准确地写出了藤被砍断后花朵将失去养分的情形。以母子为喻,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微笑”“痛哭”准确地写出了断藤上的花朵的现状与未来,因为藤被砍断不久,所以花朵仍旧盛开,暂时还能“微笑”,但不久之后必然会凋谢。现在盛开的美好更能反衬出将来凋谢的悲伤,以乐衬哀,更具有打动读者的感染

35、力。(答对任一点2分,答对任一点2分。)(3)原文与上文衔接好:原文中“忽然成了吊死鬼”放在前面,呼应上文“吓了一大跳”;而改句的处理则在衔接上不佳。强调的重点不同:原句把结果放在前面,更强调古藤被砍后触目惊心的惨状;改句则是把原因放在前面,结果放在后面,只是陈述事实。表情达意的效果不同:原句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给读者带来冲击,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10(1)D(A项引号表示直接引用;B项引号表示有特定含义的词语;C项引号表示讽刺;D项引号表示特定称谓)(2)格桑花色彩多样,与彩虹颜色的多样相似;(1分)格桑花开满了山岗,与彩虹照耀下的山岗同样美丽,二者具有相似性。(1分)通常情况下是把人比喻为花来形容人的漂亮,此处把格桑花比喻为下凡的仙女,比喻新奇,富有特色。(2分)(3)原句采用倒装句,定语后置,把修饰成分单独成句,强调格桑花的各种颜色。原句把各种颜色单独成句,与后文“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了格桑花的美。原句颜色后面是省略号,表示颜色未列举尽,表现格桑花颜色众多,改句只是三种颜色。(答出一条2分,任意两条4分)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