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手足口病预防宣传资料.docx

上传人:33****7 文档编号:28073172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宣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宣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宣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手足口病预防宣传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小学手足口病预防宣传资料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宣传资料 今年以来,浙江省手足口病发病数上升明显,已超过同期历史最高水平.截至5月7日,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39609例,其中重症13例,最近一个月连续出现4例死亡病倒.江干区为手足口病高发区.目前是手足口病高发期,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为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保护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请各班做好手足口病宣传. 1、什么是肠道病毒71感染性疾病? 肠道病毒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71感染疾病。该病多发生于儿童,尤其是3岁以

2、下婴幼儿多发,少数病情较重,严重的会引起死亡。 2、哪些人容易患这种疾病? 该病常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易发病。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可治愈。少数患者可出现脑炎及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3、这种病什么季节最容易发生,怎么传播的? 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49月份。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4、这种病开始有哪些表现? 患儿感染肠道病毒71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发热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感冒样表现。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出现在手掌和足底,也可以出现在臀部。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5、如果孩子出现发热、有皮疹等症状,家长该怎么办? 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

4、察或住院治疗。 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84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6、对手足口病的患儿应如何护理和治疗? 手足口病如无合并症,只要及时治疗,多在一周便可痊愈。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应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品为宜。手足疱疹部位避免摩擦、挤压,要勤剪指甲、勤洗手、避免不良洗涤液的刺激。避免日光曝晒时间过长,防止过度疲劳引发机体抵抗力降低,因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患儿应及时就诊、复查

5、。 7、家庭如何预防这种病? 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篇2: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一、手足口病传播渠道 1.人群密切接触传播。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手绢等物品。患病者接触过的公共健身器械等。(体表传播) 2.患者

6、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呼吸道传播) 3.饮用或食用被患病者污染过的水和食物。(饮食传播) 4.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5.直接接触患者。 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在急性期,病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与患者同一室最易感染。接

7、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 易感人群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 流行方式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二、手足口病预防 (一)个人预防措施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

8、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

9、消毒; 3.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疾控专家建议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

10、衣被,多通风。托幼机构和家长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疗、休息,避免交叉感染。 篇3:防治手足口病(EV71感染)健康教育方案 防治手足口病(EV71感染)健康教育方案 一、背景 手足口病(EV71感染)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通常流行季节在每年的4-9月份,5-7月份是发病高峰。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但对婴幼儿危害较大的传染病,如果发现迟和救治不当,会引起少数孩子病情加重,甚至会引起死亡。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针对目标人群-家长、幼托和医护人员以及广大群众,通过健康教育和

11、健康促进等手段,广泛普及预防手足口病的科学知识,增强社会、家长、幼托和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对减少和降低该病的感染、发生和流行,保护广大婴幼儿的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目标 针对手足口病发病的特点,动员和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和方法,通过培训、健康传播和行为干预,使目标人群和广大群众了解手足口病的危害,掌握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方法,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保护广大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对策 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法规,在各级政府领导下,通过多部门协调合作,采用有针对性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相结合的形式,以人性化的手段和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有效遏制手足口病的传播和

12、蔓延。 四、职责 各级卫生、教育、宣传、新闻等部门,要明确职责,发挥优势,建立联系与协调制度,协同开展应对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卫生行政部门要发挥其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等技术优势,针对疾病流行情况及时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和传播策略,加强医院管理,主动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教育部门要与卫生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幼托机构的监督管理,积极做好幼托机构和人员的健康教育;宣传与新闻部门要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优势,广泛普及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正确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确保防控工作得到落实。 五、组织实施 (一)及时制定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各级卫生部门要根据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和趋势,及时制定健康教育

13、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部门职责、目标和工作任务,注重实效,做到行动积极主动、科学规范、针对性强。 (二)开展技术培训 针对手足口病的发病趋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机构要提前组织开展医疗、教育以及相关部门、人员的技术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手足口病的疫情概况、流行趋势、预防知识要点、健康教育技巧、方法等方面的能力培训,提高他们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 (三)健康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和要求 1、在各级医疗机构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医护人员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自觉意识,重点进行医院产房、儿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儿、婴幼儿院内感染而导致严重后果。 2、在全省各级幼教机构组织开展托幼机

14、构员工的防治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能力培训,使他们掌握和了解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每一所幼教机构都设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 3、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幼教机构要通过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向孩子家长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家长的防范意识。教育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就诊,及时隔离规范治疗。 4、在托幼机构、中小学开展饭前便后洗手,房间通风等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措施,加强孩子共用玩具、毛巾、牙刷、水杯、奶瓶、奶嘴可能会受感染用品的消毒工作,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场所传播,增强预防意识和能力,开展托幼机构晨间

15、体检,及时发现及时隔离治疗。 5、在有病例发生的城市充分发挥各级社区卫生服务、妇幼保健等机构的作用,通过黑板报、展板、面对面宣传、宣传发放材料等形式,开展辖区内预防手足口病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 6、在有病例发生的农村地区要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妇女和计生干部的作用,针对重点人群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 7、在流行季节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采取电视字幕、新闻报道、专题讲座、专家热线等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预防手足口病知识的专题宣传和防治动态的新闻报道,使广大群众认识和了解科学防治方法,减少不必要的恐慌。 8、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机构要根据群众需要,开发出折页、宣传画、爱心提示卡等形式多样的针对性强的宣传材料及时发放到托幼机构和广大群众手中。 9、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广大城乡居民讲卫生、除陋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积极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 展开范文.第 16 页 共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