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岳麓版必修 .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28034385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7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岳麓版必修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岳麓版必修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岳麓版必修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岳麓版必修 .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2016-2017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岳麓版必修 1 ( 时间:45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 ( 共 12 小题 , 每小题 5 分, 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史记周本纪 载: “褒姒不好笑 ,( 周) 幽王为烽燧大鼓, 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 ,至而无寇 ,褒姒乃大笑。”这段记载表明( ) A.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B.受封诸侯有义务提供军赋C.幽王荒淫遭遇诸侯联合反叛D.周王室衰微面临诸侯攻伐解析 : 材料“诸侯悉至”表明诸侯履行随从周王作战, 保卫王室的义务, 与朝觐天子无关, 故A

2、项错误 ,B 项正确 ; 材料表明的是诸侯赶来救援, 而非联合反叛 ,C 项错误 ;D 项表述与材料不符, 排除。答案 : B 2. 周代分封制下, 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 学说统一的“雅言” , 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解析 : 本题考查周代“雅言” ( 通用语) 的起源地。由材料中的“学说统一的雅言”, 可推知“雅言”应该是周代的通用语。周代的“雅言”自然应该是以周朝发源地的地方方言为基础而形成的 , 根据所学知识 , 可知周朝的发源地在今天的陕西省, 故 C项为正确答案。答案 : C 3. 钱穆认为“周部族渗入,

3、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 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 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解析 : 由材料信息“周部族渗入, 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 大体确定”可以判断重心是宗法制,选 A项。答案 : A 4.春秋时期 , 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 并订立盟约 : “诛不孝, 无易树子 , 无以妾为妻。 ”( 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 这说明齐桓公 ( ) A.挟天子以令诸侯B.极力维护宗法制C.主张废除分封制D.推崇法家思想解析 : 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 没有体现出挟天子以令诸

4、侯, 故 A项错误 ; “无易树子, 无以妾为妻”, 目的在于维护正妻和嫡长子的地位, 极力维护宗法制, 故 B 项正确 ;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主要特征, 材料与分封制无直接关系,故 C 项错误 ; 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 加强中央集权 , 与材料无直接关系, 故 D项错误。答案 : B 5.皇 , 古为上天 , 光明之意 ; 帝, 生物之主 , 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 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 以皇帝为自己的帝号, 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 )( 导学号52380109)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5、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2 A.炫耀文治武功B.树立专制权威C.制造暴政依据D.宣扬君权神授解析 : 题干材料反映了秦始皇认为皇、帝都不能彰显自己, 故将两者合二为一, 皇帝只能是君主的专用称谓 , 其主观目的是树立专制权威,B 项正确。答案 : B 6.嬴政的道 一文中写道 : “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 只要走进历史, 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 他都将不请自来, 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 主要是基于他(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定了后世两千多

6、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解析 :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开创性, 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故选 B项。答案 : B 7. 有学者认为, 李世民设计的“管理结构”是一种“三权分立”的均衡结构。其意在说明( ) A.唐太宗认识到三权分立的重要性B.唐朝出现了防止独裁的民主理念C.三省长官掌握唐朝的行政大权D.三省之间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解析 : 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判断, 李世民设计的“管理结构”是指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体现了权力的

7、制约与平衡, 从而被称为是一种“三权分立”的均衡结构 , 故选 D项。答案 : D 8. 梁启超认为 , 在汉朝 , 中国发生了一场有意义的革命, 打破了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这场革命指的是 ( )( 导学号 52380110) A.推行郡国并行制B.设置刺史C.实行察举制选拔官吏D.实行三公九卿制解析 : 汉朝推行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 改变了三代以来“世卿世禄”的状况, 从而打破了贵族政治的局面,故选 C项。答案 : C 9.唐末五代 , 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 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 A.文官任知州B.设三司使C.设枢密院D.施行将兵法解析 : 本题考查宋代加强中央集

8、权的措施。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出现, 都源于地方节度使等武将专权、擅权。宋初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A 项正确。设三司使和枢密院的目的是分割宰相的财权和军权, 将兵法是为了解决调兵权和统兵权问题,B 、C、D三项明显不符合题意。答案 : A 10. 历史课上 , 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 各抒己见。甲说 :方镇太重 , 君弱臣强 , 惟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 , 收其精兵。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9、 - - - - - - 3 乙说 :天下之兵 , 本于枢密 , 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 :置中书省以治内, 分行省以治外 , 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 青海军兴, 始设军机房 , 领以亲王大臣。其中四人所说涉及宋代官制的是( ) A.甲、乙B.甲、丙C.甲、丁D.乙、丙解析 : 解答本题注意题目的时间“宋代”。宋代建立后 , 为加强中央集权, 宋太祖从“钱、 权、兵”等方面削弱地方与中央官制, 所以甲、乙的说法符合题目要求。丙说的“中书省”“行省”是元代的 ; 丁说的“军机房”是清朝的。故选A项。答案 : A 11. 下图为清光绪年间的一张“廷寄”, 即由军机处直接寄发的有关机密重

10、务的皇帝谕旨。“曰马上飞递者, 不过日行三百里; 有紧急则另判日行里数, 或四五百里 , 或六百里 , 并有六百里加快者。 , 自有廷寄之例, 始密且速矣。”“廷寄”制度反映了( ) A.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C.军机大臣地位高,掌握了国家的决策权D.军机处成为加强专制皇权的工具解析 : 军机大臣的权力虽然较大, 但决策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因此, 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题干材料反映了军机处设立后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故选 B项。答案 : B 12.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 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 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

11、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 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 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答案 : C 二、非选择题 ( 本题共 2 小题 , 每小题 20 分, 共 40 分) 13.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对地方的管辖。阅读下列材料, 完成问题。材料一昔周公吊 (感怀 ) 二叔之不咸 ( 通“贤” ), 故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左传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郡置守、尉、监。史记秦始皇本纪(1) 上述材料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两个制度在当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6 分) 材料二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区划图名师资料总结 - -

12、-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 - - - - - - - - - 4 (2) 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年地方上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为解决这一制度带来的问题, 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4 分) 材料三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 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 财也收了 , 赏罚刑政 , 一切收了 ,州郡遂日就困弱。朱子语类(3) 简述宋朝是如何“尽夺藩镇之权”的,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6 分) (4) 综合上述信息, 说明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控制演变的特点。(4 分) 参考答

13、案 : (1) 分封制 , 郡县制。分封制的实行扩大了周人的统治范围; 郡县制加强了秦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2) 制度 : 郡国并行制。措施: 实行“推恩令” , 建立刺史制度。(3) 措施 : 全国精兵编入禁军, 由中央控制 ; 派文臣做知州, 设通判监督 ; 地方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影响: 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加强了中央集权; 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4)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1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图 1 图 2 材料二文武将吏 ,擅自署置 , 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 实非王臣也。旧

14、唐书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 , 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 虽有贤相 , 然其间所用者 , 多有小人 ,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 ,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 , 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 所以稳当。皇明祖训( 导学号 52380111) 请完成 : (1) 指出材料一中图1、图 2 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 - - - - - - - - - 5 这一变化的影响是什么。(7 分) (2) 结合所

15、学知识, 说明材料二反映了唐末怎样的社会状况。后来宋太祖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 ?(5 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明太祖所实施的举措并分析其主要原因。(4 分)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4 分) 参考答案 : (1) 变化 : 由秦朝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影响: 分割了相权 , 加强了皇权 ;三省分工明确 , 提高了办事效率。(2) 状况 :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措施:收精兵 ; 削实权 ; 制钱谷。(3) 举措 : 废丞相 , 六部直属皇帝。主要原因: 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4) 趋势 : 中央权力加强 , 地方权力削弱 ; 皇权加强 , 相权削弱 , 直至被取消。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