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历史会考中国古代史复习.docx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28029047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历史会考中国古代史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年高中历史会考中国古代史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历史会考中国古代史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历史会考中国古代史复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而不思就惘,思而不学就殆中国古代史1. 距今一万年前后的 新石器时代 ,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头 农耕生活 ,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宏大的经济变革,考古材料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粟类旱作物起源于黄河流域,水稻起源于长 江中下游地区,稻作农业和旱地农业同时显现,南北并立的格局是中国早期农业的一大特点;起源于中国的粮食作物有稷、粟、黍、水稻、大豆,历史悠久的农业对中华民族的生存进展和文明制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农业生产 为人民供应了可以连续供应的食物来源,随着生产才能提高和人口增加,人 们聚族定居, 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

2、 【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 ;2. 在华夏族形成和进展过程中,有关炎帝、黄帝的传奇,在春秋战国以来的历 史文献中占有突出的位置,近代以来,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称 3. 距今 4000-5000 年前,中华大地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其 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部族迁徙、分合、冲突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华 文明融合、产生的核心地区 4.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儒家典籍礼记 礼运说夏朝建立之前使“ 大同之世” (“ 天下为公” 的社会),夏朝建立之后进入了“ 小康之世”(“ 天 下为家” 的社会)夏中期之后,禅让制被世袭制所替代;夏朝已经具备了国 家的基本特点 5. 二里头文化遗存

3、, 挖掘于 中原地区 (河南偃师),在时间和地域上和夏朝最吻 合,在二里头遗存中,挖掘出两座类似宫殿的遗迹;宫殿式建筑的显现说明 了二里头社会分化很明显;二里头居民经济生活大体以农业为主(农具有石 制和骨制的铲镰斧),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 和玉器大多属于礼器和祭器与礼记 礼运中“ 礼仪以为纪” 相吻合;其 中发觉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探究供应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 6. (公元前 1600 年商)由于甲骨文的发觉和解读, 以及河南安阳殷墟等一系列 考古资料的挖掘, 商朝已经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也因 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多重印证而成

4、为信史 7. 商和周边方国存在着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 ,方国就 臣服伙归附于商;至商朝末年,方国的众叛亲离是商周更替的一大缘由8. 商朝的 青铜器主要是礼器 ,专用于王室和贵族的礼典、祭奠等重要活动;青 铜器物的大小、形制和数量结合,是 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位置的象征;青铜 器上铸有浅浮雕的动物纹饰,商代人信任这些动物能帮忙他们与祖先或神灵 沟通,以庇护其在世权力和财产;青铜器被给予了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 的功能;农具但仍是石器和木器 9. 商朝 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发觉的比较成熟的汉字,是商人在甲骨上用来记载 占卜情形的古文字,从结构和造字法来看,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构成和

5、使 用的“ 六书” 规律,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古文字;甲骨文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供应了第一手资料10. 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 带领军队发起对商的攻击, 在商都郊外牧野打败商军,商纣王兵败自杀;商朝灭亡后,武王建立了周朝,定都镐,史称“ 西周”11. 周朝建立后,为了对新战胜的地区进行有效统治,方面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创立了封邦建国体制 :一 另一方面,以武力为后盾,名师归纳总结 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成为地方的政治中心,打到“ 封建亲戚,以第 1 页,共 9 页藩屏周”的功效;-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6、- - - - - - 学而不思就惘,思而不学就殆12. 周公制定礼乐制度 ;礼起源于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后逐步演化为人们生活 中必需共同遵守的规范, 起到保护社会秩序的功能; 周公又创作舞乐、 史诗,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以显示贵和贱, 尊和卑, 长和幼,亲和疏之间的身份差异及权益义务;礼乐相辅相成,缺一不行 13. B 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把都城迁至洛邑, 后人把 东迁的周朝称为 “ 东周” ;东周又分为 春秋和战国 两个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 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

7、变革;由西周的“ 封邦建国” 体 制变为秦的中心集权大一统体制,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这次社会大转型,经春秋战国500 余年 的逐步积存,到秦朝终告完成;最深刻的变革来自于经济领域;以铁质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把农 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各国之间,以及各国境内空旷生地不断被开创为农耕熟地, 耕地不能转让买卖的规定也逐步失效;列国间的战争也多以攻城略地为目标;各国推行嘉奖诸侯、卿大夫们竞相占地,农耕军功 的政策,促进了自耕农和新型地主的产生;随着农业的进展,私人手工业和商业也活跃起 来,整个社会出现出前所未有的追赶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经济领域的 变革、列国纷争的态势

8、,迫使各国当政者进行不同程度经济领域的变革、列 国纷争的态势,迫使各国当政者进行不同程度的内政改革,贬抑或废黜无能 的旧贵族,起用贤能之士,实施耕战兵种的政策;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改革 在战国时达到高潮,改革的范畴扩大到官吏、行政、财政、赋税、户籍、法 律等各个方面 14. 百家争鸣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学术思想最为辉煌的一页,先秦诸子的思 想是我过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法道三家学派兴起代表人物思想儒家春秋孔子(创始)“ 仁” (核心观念)“ 仁者爱人” “ 克己复礼为仁”法家战国初期孟子仁政荀子熔礼、法于一炉韩非,李斯(荀提倡“ 法治” 为特色,提倡激进的功利主子的同学)义,主

9、见实行君主集权制度,废止世卿世禄、嘉奖耕战、富国强兵,受到当政者的 欢迎;然而其提倡专制独断,严刑峻法等 消极面也特别明显道家老子(始祖)主见“ 无为而治” ,幻想回到“ 小国寡民”的时代;认为仁礼、法治都是徒生是非;道家关于事物恒变、冲突对立转化的朴实 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后世哲学具有深远的 影响;15. 战国时代: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完成了区域性统一,为秦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16. 秦孝公继位后,任用商鞅,以富国强兵、兼并天下为目标,先后实行了 废止 井田制度、废止世卿世禄、嘉奖农耕、建县制和什伍连坐 等一系列法规;孝 公死后,商鞅被杀,但商鞅改革的制度得以连续,秦国因此由

10、弱变强;17. 商鞅变法后,快速强大的秦国开头了对六国的兼并战争,历史步入了统一战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而不思就惘,思而不学就殆争的过程; 从公元前 230 年至前 221 年,秦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18. B 为有效掌握大一统的新局面,秦朝统治者建立起一整套中心集权国家机器;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为皇帝,嬴政自称“ 始皇帝”;中心政府 丞相(百官之长, “ 助理万机” ),御史大 分工负责司法、财政等政夫,太尉;其下设廷尉、治粟内史务;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 帝裁决地方政府郡、县两级;

11、郡下辖如干县,县下仍设有乡设三老管教化,啬夫管乡、里等组织;郡县的长官均由朝廷直接 任命,郡县的属吏择友郡守、县令自行选听讼、收赋税;秦汉时 基 层属吏职权颇重 ;地方百用;姓尚有知啬夫不知郡县为了巩固新建的中心集权体制,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等,此外仍实行了一系列措施: 建造驰道和直道 ,以保证政令的畅通; 建筑长城 ,以抵挡匈 奴的侵扰;开边移民,以充实边地实力;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舆论;秦虽短命 而亡,但 秦创立的中心集权体制却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的蓝本 19. B 秦统一后,不断动用民力,征用劳动力数百万人,丁男不足就征发女子承担转输的苦役; 秦律名目繁多,诛罚苛刻;秦的 横征

12、暴敛已经超出社会所能承担的限度 ;秦朝统治者是大一统的成功者, 在长期群雄角逐中积存起来的体会并不完全适合统一后社会进展的需要,秦朝统治者不能审时度势,仍一味重功利、恃酷法,最终导致社会冲突的激化,造成普天之下民怨沸腾的局面;秦始皇死后,少子胡亥受赵高唆使夺取王位,秦二世继位后,各地反抗运动风起云涌,然而秦统治者仍 了秦王朝的覆灭忙于宫廷争斗 ,大肆诛杀宗室朝臣,加速20. 公元前 209 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项羽军大败秦军主力于巨鹿,刘邦就率兵向西顺当进驻灞上;公元前206 年,秦王婴投降,秦朝灭亡21. 秦朝终止后,刘邦和项羽绽开了长达四年的“ 楚汉战争” 最终刘邦打败了项 羽; 公元

13、前 202 年,刘邦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史称“ 西汉”22. 汉朝建立后,汉统治者从皇帝制度、中心官制,到地方郡县制度,虽继承秦 朝的中心集权体制,但政令实施宽简疏缓,与秦朝的急迫苛刻全然不同;在继承郡县制的同时,又封同姓王为诸侯,形成郡县与封国并行 的局面;23. 文帝、景帝时期,实行 “ 清静无为” “ 与民休息”的政策,提倡以农为本,多次下诏减天下百姓的田租,又废止了秦朝留下来的族诛、连坐等严刑苛法;这一系列轻徭薄赋、省刑约法的措施为社会生产的复原和进展制造了条件,形成了“ 吏安其官,民乐其业” 的社会景象,史称“ 文景之治”24. 汉武帝为了 加强皇帝集权,有意裁抑丞相职权,起用身边的

14、亲信近臣,让他们参与朝廷军国大事的争论;由皇帝与亲信近臣形成了宫廷的决策核心,称为“ 内朝” 或“ 中朝” ,而以丞相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称为“ 外朝”;汉武帝仍设有 刺史制度 ,由中心特派监察官员,以加强中心对地方的监督和掌握,又颁布了 “ 推恩令” 减弱诸侯王的权力 带来的负面影响,大体排除了汉初郡国并行制25. B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公孙弘等人的建议, 设立五经博士, 将儒学定为官学 ,其他诸子之学“ 罢黜” 在官学之外;又在长安建立太学,教授五经,从中选 拔官吏;随着儒家在官学中“ 独尊” 位置的确立,经学的教授、学习,为儒家学者置身仕途开创了道路, 通经致用 成为了古代学者的普

15、遍追求; “ 独尊儒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而不思就惘,思而不学就殆术” 之后,五经为代表的儒学成为官员选拔、学校训练和人才培育的主要内 容;从今之后, 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状,不过,汉武帝的尊儒术仅注意改正朔、易服色之类的礼仪制度,他对董仲舒依据儒 家民本思想为解决社会贫富分化二提出的一些建议,均未接受;他所信任的 大臣也多是既熟知儒术又深明刑法的人;汉武帝的执政原就可以概括为“ 儒 表法里”26. 汉武帝通过对匈奴的三次战争,大体解除了匈奴对北边的威逼,为了加强对 西域的掌握,

16、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了 河西四郡(敦煌、酒泉、武威、张掖) ,天山南北地区遂与内地连为一体;其时,西汉王朝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 之一;27. 公元 9 年,王莽篡汉建立“ 新” 朝,后来快速覆灭;这时南阳豪族刘秀伺机 而动,于 公元 25 年登上帝位,重建汉朝,史称光武帝;定都洛阳,史称 东汉28. 东汉后期,皇权日渐衰弱,缘由之一是地方豪强势力不断膨胀;【有大庄园,经济上自给自足,有私人武装,有农夫依附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有些仍 世代为官宦世家中世纪庄园】这些豪强地主演化为地方割据势力之后,对 中心集权的统一王朝构成庞大的威逼;29. 208 年,曹操南下,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双方在赤壁隔

17、江相持;仅 马的孙刘联军运用火攻,大获全胜,迫使曹操北仍;5 万人30. 220 年曹操儿子曹丕废汉建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 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 汉”,史称“ 蜀汉”229 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 吴” 定都建业,史称“ 孙吴”三国鼎立格局正式形成 31. 439 年,鲜卑族(北魏)统一北方,这一局势连续近百年后,又分裂为东魏 和西魏、北齐和北周;历史上将北魏及其后继政权合称为北朝;西晋短暂的统一后,少数民族入居中原,“ 五胡十六国” ;南方的东晋在420年被宋取代,其后, 齐、梁、陈三朝 相继更替, 历史上合称为南朝 ;最终由 北方政权统一了全国孝文帝受冯太后影响,决心完全革除

18、旧俗,全面推行汉化; 迁都城至洛阳;1. 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 用汉语汉服 2. 改鲜卑族复音姓氏为汉族单音姓氏 3. 仿效汉族体制改定官制和律令 4. 促进胡汉通婚 5. 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民族融合总是双向的, 不仅北方游牧民族威猛强悍的民族性格对中原农耕民族深有触动, 而且胡文化中优秀部分也为汉文化广泛吸取;畜牧业的生产技能和体会的输入推动了中原经济的多样化进展,胡族的生活习俗更对汉族产生了深远影响,胡床的传入导致了高足家具日益流行,完全转变终使汉族席地而坐的传统起居方式以相互渗透、 取长补短为特点的民族融合, 不仅使各民族缩小了差异, 增进了团结,为再次的全国大

19、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入了新的活力;32. 589 年,隋军南下灭陈,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仍以长安为都城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连续注 618 年隋朝灭亡;同年李渊称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而不思就惘,思而不学就殆33. B 三省六部制初创于隋文帝时,经唐朝连续进展;中心设门下、尚书、中书(隋称内史)三省为最高政务机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作为行政机关的尚书省下设六部(补图);唐朝仍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的处所;凡是遇到军国大事,由政事堂会议商量打算

20、,经皇帝批准后,以诏令形式颁布执行;其后反被加以特定官衔而能参与政事 堂会议的官员都成为宰相,致使宰相多至一二十人;三省六部制其实是 皇权逐步增加 的产物,众多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的三省相互牵制使个别宰相难以擅权专断;不过,这一制度如能严格执行, 皇权仍会受到肯定限制,因而隋 唐时代的皇帝尚无肯定专制独裁之权34. B 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形式选拔官员的制度;由 隋朝开创 ,经唐朝 逐步健全;唐朝科举考试的科目很多,常设的为明经、进士(最为重视,最 难)两科;各朝选拔官员:秦汉推举,魏晋南北朝门阀世族;科举取士主要依据考试成果,一般士人原就上皆可赴京应试,中心政府得以网络 天下俊才,扩大

21、了政治统治的基础;人才选拔、官员任用的权力完全收归中央后,经科举入士的都成为“ 天子门生”,于是门阀势力受到有效抑制,地方上的离心因素逐步消解,中心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科举制的实行是我国 官员选拔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隋唐之后科举制不断进展和完善,始终沿用至清末 35. 626 年,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 进展,社会安定,民族和谐,史称“ 贞观之治”36. 唐太宗接受吐蕃赞普(君主)松赞干布的和亲要求,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往 吐蕃,增进汉藩两族的友情; 步辇图对各族俊才一视同仁,都予以信任重 用,太宗的真诚相待,使边地

22、各族纷纷归附,各民族的文化的相互交融,成 就了唐文化的富强和恢弘,也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臻巩固 37. 唐朝的 鼎盛 显现在唐玄宗李隆基(唐明皇)时期;王朝统治被推向全盛,出 现政治清平、社会安定、经济高度富强的景象,后人赞誉为“开元盛世 ”38. 自西汉张骞出访西域,开通“ 丝绸之路” 后,这条连接中国和中、南、西亚,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而不思就惘,思而不学就殆欧洲、北非的陆路通道连续兴盛,对东西间的商品贸易、政治来往、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唐朝西部疆域拓展超过汉朝,设有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

23、当地事务,并驻军防守,丝绸之路在交通更加安全顺畅的基础上臻于 全盛;善于经商的粟特人成为沟通东西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媒介;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源源不断运往西方,西方也传入中国,南亚佛教传入中国后经 历了中国化的过程,对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丝绸之路东端的 长安是文明遐迩的国际大都会,极为繁华喧闹;39. 日本将于唐朝交往视为国家大事,曾先后十多次派“ 遣唐使” 来中国沟通学 习,随行的仍有很多留同学和学问僧;日本多方面仿效唐朝及文化;40. 960 年,手握重兵的后周禁军将领 赵匡胤 ,借口契丹与北汉联合攻击边疆,率军北上,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朝 ,定都开封;终止了唐

24、末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宋长期与辽、西夏以及金等民族政权并立41. B 文官体制:起因鉴于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 位的历史教训 961 年,宋太祖 以“ 杯酒释兵权”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 枢密院主 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体制;枢密院长官称枢密使,一般由 文官担任;宋朝实行 内重外轻 的方针,令各地拣选强壮士兵编入中心禁军,地方上就留老弱 者充任厢军和乡兵 ;又实行 更戍法 ,轮番变换驻地,以防止将领分立割据、拥兵 对抗朝廷 宋初以“ 重文轻武” 为基本国策 ,防范武将专权 ,也不以开国功臣及其后代组成统治集团, 而是 通过科举制度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宋

25、朝的文官在朝廷中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同中书门下省平章事(宰相) 、参与政事(副相)、正副枢密 使以及地方要员等, 大都由文人担当 ,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 官政府 ;为了便于官员的调遣撤换、宋朝仍实行官、职、差遣相分别的制度;42. 宋朝承继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在考试制度和规章方面做了较大的改革;制度1. 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宋太祖曾对省试合格的举子增设“ 殿试”,由皇帝亲临复试以后成为定制2. 为防范考官考生徇私舞弊又创设了“ 弥封”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公正“ 誊录” 等制度规章,以内容 宋初仍承唐代以来的方式,主要以诗赋取人宋中期以后废止以单纯记忆背诵性的考试内容(帖经)不以

26、诗赋的优劣取士,增加策论考试,以考核士子对儒家典籍的懂得和对社会事务的分析才能(有用化) ;43. 916 年契丹首领耶鲁阿保机称帝建契丹国,改国号为辽44. 1038 年 党项族元昊称帝建国,史称西夏;45. 11 世纪 女真完颜部 完成部落统一; 1115年,首领阿骨打 称帝建国,国号 大金;1125 年,金朝灭辽; 1127 年,攻入宋都开封的金军俘虏北宋徽宗、钦宗二帝及后妃贵戚数千人北撤,史称“ 靖康之变” ;同年,钦宗之弟在南京被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而不思就惘,思而不学就殆拥立为帝是为宋高宗

27、,后定都临安,连续宋朝政权,史称“ 南宋” ;46. 在南宋和金对立时,北方蒙古族快速崛起;1206 年,铁木真为全蒙古大汗,尊号 成吉思汗 ,建立大蒙古国;先后灭西夏、金,又三次西征,直抵欧洲多瑙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忽必烈 继承汗位后,称帝建年号1271 年,定国号为 大元 ;次年定都大都;元朝建立后,连续 南下攻击南宋 ,1276 元军占据临安; 三年后,南宋灭亡 ;47. 由于 西夏的兴起,中原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商业的富强和 经济重心的南移 ,促使宋朝政府重视并 勉励海外贸易 ,到南宋时,从海路来通商的国家有 50 多个,东南沿海显现了很多贸易港口,其中广州、泉州、

28、明州 是闻名的三大外贸港;官府在贸易港口设立 市舶司 ,特地治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市舶司所在港口, 仍设有专供外国商人居住的 “ 番坊” 和用于番货贸易的 “ 番市” ;输入商品主要有 香料、珍宝、药材 等,输出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茶叶等; 由于贸易商品以香料,丝织品和瓷器为大宗,当代中外学者把宋代的海上商路称为“ 海上丝绸之路” 或“ 香料之路”;以中国泉州为起点,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阿拉伯乃至东北非洲;为宋朝政府获得巨额财政收入;48. 唐朝创造的雕版印刷术到宋中期逐步盛行、普及;北宋 期间,平民 毕昇 创制泥活字印刷术 ,获得成功,集活字、排版和印刷于一体,为近代

29、活字印刷术的先驱 ;13 世纪,活字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西传中亚、波斯和欧洲;对中外文化的沟通和传播产生了庞大的影响;49.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创造火药和火器的国家;火药在唐末开头用于战争;到宋代,火药制作的配方渐趋成熟;火药的创造和使用转变了战争的方式,从今进入冷兵器和火器并用的时代;13 世纪,火药随蒙古国西征传入阿拉伯地区又传入欧洲 ,对欧洲的历史进展产生庞大影响 50. 梦溪笔谈是 北宋科学家沈括 用笔记体裁写成的一本科学著作; (不打了)51. B 元朝为了在空前广阔的疆域中实行有效统治,取法汉族王朝中心集权的 政治体制; 中心政府主要有 中书省(都省)、枢密院和御史台 构成;中书省

30、下 设六部,总理全国政务 ,枢密院和御史台分别掌管全国军事和监察;地方行 政就创置 行省制度 ;除称为“ 腹里” 的地区(大都及其四周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 ,其余地区分设 行中书省 ,简称“ 行省”行省制度的确立是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或“ 省” ,派遣官员直接管辖 ;,“ 省” 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为后世沿用 ,直至今日;此外 吐蕃作为特殊地方行政区,由中心的 宣政院兼管 ,西藏从今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元朝后期仍设立 澎湖巡检司 ,治理澎湖和琉球 (今台湾);元朝将包括边地少数民族在内的全国各地区都置于中心的统一管辖下,加强了中心与地方、中原与北疆的联系,客观上起到了促进民

31、族融合的作用;元朝是 以蒙古贵族为统治阶级的多民族统一国家 ,为保护特权,强化统治,元朝统治者推行 人民分为不同等级, 实施不公平的管辖民族分化 政策,将全国各族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而不思就惘,思而不学就殆52. 元朝末年,出身贫寒的 朱元璋 加入风起云涌的反元起义,势力逐步壮大后,1368 年,定都应天(今南京) ,建立明朝 ,是为明太祖 ;同年北上攻灭元朝53. B 朱元璋即位后,为稳固统治,注意政治制度的建设,大力加强皇权,他 废 除元朝以来的中书省和丞相之职, 中国历史上连续 1600 年的宰

32、相制度由此终结,包括六部在内的政府各部门直接听命于皇帝;集皇帝、宰相于一身的朱元璋独揽决策、行政大权,难免力不从心,所以在位后期始 设殿阁高校士,侍从左右,以备顾问,帮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明成祖 朱棣即位后, 选拔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值班 ,在皇帝授意下参与机务,批答奏章,正式确立内阁制度,建制不断完善的内阁, 逐步成为帮助皇帝决策的中心机构内阁高校士人数不等,职责为起草诏敕、票拟批答、询问顾问、密疏进言等;明朝中后期,虽有内阁首辅权重一时、形同宰相的事例,但从制度上说,内阁必须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行事, 不得妄提建议, 不准自行其是, 所以 内阁实质上仍是皇权的组成部分,与前朝的宰相不行同日而语;

33、54. 朱元璋在位期间,仍对地方实行更为严密的掌握,并 建立特务机构 ,以法外行事的特务政治加强专制统治;自 朱元璋设置锦衣卫 后,继任的明朝皇帝又先后设立 东厂、西厂、内行厂,这些特务机构合称“ 厂卫”;厂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权力凌驾于政府司法部门之上,职掌侦查、缉捕、审刑等,并有自己的监狱和法庭;厂卫无孔不入,君主专制政体的集权程度臻于空前;55. 明末农夫起义,李自成灭了明朝;清军入关后快速占据北京,明王朝为清朝所取代;随后清朝遣军分路南下,经十余年,间续平定各地的抗清活动,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56. B 清代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政权稳固,社会安定,经济富强,文化上也有所建树,后人誉

34、为“ 康乾盛世”;康熙帝在位时,为加强皇权,于宫中设立南书房, 召亲信翰林学士入内值班 (类似于明朝内阁);雍正帝即位后,以应对西北战事为由,在宫内创设军机房 ,后将这一暂时性机构定为常设的军机处;军机处 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职掌参赞机务、批答奏章、草拟诏旨,是为皇帝出谋划策、辅佐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务的中心机构;军机处主要成员由皇帝选择亲信满汉大臣充任,拟就的诏令,不经内阁 直接发往各地 ,称 “ 廷寄”,直接下达中心各职能部门,称“ 交片”;百官的奏折也直接送军机处议复,下令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也形同虚设,由此,皇权得以空前加强57. 康乾时期,清政府特别注意对周边地区的防卫和管辖;

35、沙皇俄国(17 世纪)入侵 中国黑龙江(外部)准噶尔部掌握天山南北 新疆天山南路回部(西康熙时,两次雅克萨之战给俄国繁重打击,迫使沙俄 同意和谈,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和平 康雍乾三朝多次遣军征讨,最终平定叛乱;乾隆出兵平定统一,设立 伊犁将军 ,管辖当地军务和北)民政 西藏(西南)雍正时,中心派出 驻藏大臣 与达赖、班禅相互商定,共同治理,并实现 金瓶掣签制 ,由驻藏大臣监督达赖、班禅转世程序 台湾(东南)1662 年郑成功驱赶荷兰殖民者 ,收复台湾后, 郑氏政权在台湾地区的统治保护了20 余年,康熙中期,清朝发兵攻占台湾,设台湾府,驻军守备,将台湾置于 中心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名师归纳总结 -

36、- - - - - -第 8 页,共 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而不思就惘,思而不学就殆58. 社会经济富强:明代引入中国的高产作物番薯、玉米,此时快速推广;湖州 丝,松江布输往各地且远销国外;商品生产进展促使各地商业日臻富强,长江沿岸显现不少闻名的商品集散地,如汉口“ 船码头” ,镇江“ 银码头” ,无锡“ 布码头” ;首都北京成为全国贸易中心;59. 乾隆四库全书,全书分为 经、史、子、集 4 部,收录历代图书 3000 多种,储存了很多宝贵文献,为 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60. 与此同时,清朝为稳固统治,尽力推行 文化专制 政策, 对学问分子的思想钳 制空

37、前严格 ;自清初以来,朝廷多次下令禁止学者开设书院、集会结社,仍 大兴文字狱,因触犯清廷忌讳而惨遭诛杀者不计其数,从而造成一种以文招 祸的恐惧气氛;61. 朝贡贸易:明太祖朱元璋出于稳固王朝统治的考虑,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海外贸易唯独的合法途径是由官方掌握和垄断的“ 朝贡贸易” 、对于贡品, 朝 廷照样以数倍的代价作为补偿;62. 15 世纪末开头,随着新航路的开创,欧洲商船纷至沓来;16 世纪中期,葡萄;此后,澳门进展为沟通东西方经济 牙人选择中国澳门作为贸易中转的据点 的枢纽;63. 清初 ,为隔离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 朝廷颁布“ 迁海令” ,实行较明朝更为严 厉的海禁政策,山东沂南的沿海

38、居民被迫内迁;康熙帝 在位的中期,因局势趋于稳固,下令取消海禁,重开海外贸易,制定在一些地区设立海关,答应外国商船前来贸易; 乾隆时实施闭关锁国政策,规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清朝中期,清政府对外商来华实施更为严格的限制,国门关得更紧64. 利玛窦 和徐光启 合译的欧几里得 几何原本 成为第一部译成中文的西方科学著作;65. B 早期西学东渐,特殊是引入 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科学技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 积极意义 ;不少中国人借此开阔了眼见,窥见一个原先全然无知的西方世界;一些明智之士熟悉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开头对中国的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