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知识文学本科毕业材料.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800218 上传时间:2020-05-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言知识文学本科毕业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汉语言知识文学本科毕业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言知识文学本科毕业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知识文学本科毕业材料.doc(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黄 山 学 院 毕 业 论 文(设计) 题目 南方的堕落与诱惑从米看苏童笔下的南方抒写 姓 名 程 琳 所在院系 亳州教学点 级 别 2013级 层 次 本科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学 号 2013101005 指导教师 苗心海 论文字数 5000字 日 期 2015年5月1日 南方的堕落与诱惑 从米看苏童笔下的南方抒写 摘要1 1 引言2 2 南方:阴柔而腐朽的美丽2 3 米:南方的诱惑与逃亡3 4 南方抒写中的文化反思7 参考文献9 谢辞10南方的堕落与诱惑 -从米看苏童笔下的南方抒写姓名:程琳层次:本科黄山学院【摘 要】:苏童的华丽与奢靡是少有人及的,在此意义上,他几乎是为写作而生的天才

2、作家。他的文字世界不仅有瑰丽的想象,阴郁的心灵,更有人性深处被撕裂的伤痛与苦楚。他以一种先锋的姿态,结合精致的语言,对南方的颓靡与堕落作了深刻的演绎,对人性里的复杂内涵也作了深度挖掘。【关键词】:南方;堕落;诱惑;米;抒写南方的堕落与诱惑 -从米看苏童笔下的南方抒写 引言苏童,1963年生于苏州。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驻会专业作家。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迄今有作品百十万字,代表作包括米、红粉、妻妾成群、南方的堕落和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等。随着其中篇小说妻妾成群被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名声蜚声海内外。他引领我们进入当代中国的“史前史”,一个

3、阴暗潮湿,散发淡淡鸦片幽香和死亡气息的时代。每个作家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正如湘西之于沈从文,商州之于贾平凹,高邮之于汪曾祺作家的创作是一种生命体验和艺术构建,而这种体验的形成通常与一片独具文化特色的土地有着密切的联系。艺术之根只有深植于这样一方土壤才能获得永恒的生命力。南方对于苏童来说就是这样的一片土地,她给予了苏童感悟生活的灵气和艺术创作的才情。苏童以他的生花妙笔,爱恨交加的复杂感情,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独具魅力的艺术世界。苏童笔下的“南方世界”是阴冷、潮湿、糜烂、肮脏的,这个世界的情形让人惊讶而神秘:一群处在青春期的旧城少年游荡在香椿树街上,空气中弥散着一股溃烂的血腥气息;枫杨树村的男人勇

4、敢地逃亡又执拗地还乡,只为寻找那无法寻得的精神家园;美丽而腐朽的女人追求着无以名状的欲望且互相之间温柔地绞杀一切是那么的让人不可思议。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他笔下“南方世界”的主要特征。1、 南方:阴柔而腐朽的美丽生长于南方历史名城苏州的苏童,深得南方地缘文化的神韵。南方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风俗民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苏童的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南方气候温暖湿润,河流众多,因此孕育出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鱼米之乡。南方的富饶是北方所不能比的,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可以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南迁史。从哲学思想上看,南方人崇尚道家哲学,道家的哲学是自由奔放的,多有消极的出世态度,这与崇尚注

5、重实践的儒家哲学的北方人有一定的区别。所有这些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具有地域性的文化生存形态。他的小说表现的明显接近一个南方“旧式文人”的情怀:怀旧而唯美、颓废、伤感。他的小说在神韵上和江南的那些文人常有的纤巧、精致和华美气质有一脉相承的气质。就好像李后主的词一样充满着哀歌一样的感人魅力。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苏童笔下的南方世界的“阴柔而腐朽的美丽”:有一条巷口叫书院弄。我上学的时候每天从那里经过,看见弄堂口一年四季排着一长可恶的马桶。它们在阳光下龇牙咧嘴,散发着难嗅的臭气。 南方的堕落春天的时候,河两岸的原野被猩红色大肆入侵,层层叠叠,气韵非凡,如一片莽莽苍苍的红波浪鼓荡着偏僻的乡村,鼓

6、荡着我的乡亲们生生死死呼出的血腥气息。 飞越我的故乡枫杨树大水过后是大片空旷荒芜的原野以及东斜西歪的房屋,狗在树林里狂吠,地里到处是烂掉的稻茬和棉花的枯枝败叶,不知道有多少枫杨树人重返了家园。无论怎样,枫杨树乡村的冬景总将是凄凉肃杀的,无论怎样;五龙不想回乡,一点不想。 米从上面的这几段文字就可以看出来,苏童笔下的南方世界是一个散发着潮湿、糜烂、肮脏气息的世界。无论是香椿树街还是枫杨树街,都不是他理想的所在。生活在他笔下“南方世界”的人,无论是枫杨树村的男人,还是美丽而腐朽的女人,在他们的骨子里,都或多或少地散发着潮湿、糜烂、肮脏的气息,而这一气息和南方潮湿、腐朽的气息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种

7、南方美的形态。苏童极力表现“南方世界”的潮湿、腐朽和糜烂,我们就可以窥测到他对南方文化特质的深刻认识和复杂感情。他曾在作品中写道:“南方是一种腐败而充满魅力的存在。”“我生长在南方,这就像一颗被飞雁衔着的草籽一样,不由自己把握,但我厌恶南方的生活由来已久。”从这些表达里我们可以窥测到苏童的这种矛盾心理。“魅力”和“腐败”,“主观厌恶”和“身不由己”交融在了一起。生长于南方的苏童,由于大学是在北方上的,在南北文化的对比中,他深刻认识到了南方的颓废、堕落、腐朽。从理性上来说,苏童要反叛它,甚至是厌恶它。但是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苏童来说,要彻底与之决裂是非常不容易的,单从情感上他就无法做到,而且在不经

8、意间总会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这种气息来。我想这可能就是他总是选择阴冷潮湿的环境作为故事的背景,而且是采用南方文化的视角,将那种细腻、阴郁、柔丽的南方色彩充溢其中的原因吧!“南方”之于苏童,早已不是一个实在的地域空间概念,更是一个心理概念,一个文化概念,它早已深深地进入了他的血液之中,无法摆脱。2、 米:南方的诱惑与逃亡枫杨树的男人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逃亡,起点是农村,终点是城。可是城市真的是他们理想中的归宿吗?他们一次又一次的逃亡是不是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关于这些问题,长篇小说米给予了我们充分的说明。米的主人公五龙,因为家乡枫杨树遭遇水灾,眼看要开镰的水稻却被洪水吞噬,于是他抱着希望来到城市,

9、因为饥饿和贫穷而接连招致屈辱。这些屈辱在磨砺了他生存意识的同时,也在他的心理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发迹后,疯狂地占有大米和女人,开始了他残忍的复仇之路。但在他就以为实现了一个枫杨树男人的梦想的时候,却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孤独感。他经常梦见自己躺在火车上,但不知道火车将会带他去哪里。在他的眼中,城市让他得到了许多,但同时也失去了许多,因此城市并不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归宿。最终五龙还是死在了回家的火车上,虽然没有回到梦中的故乡,但他至少作出了回归的姿态。主人公在经历了从乡村逃往城市,再由城市逃往乡村的过程,逃亡的结果是对现实无奈的皈依。逃亡和还乡是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人物不断逃离又不断回归的历程正暗含着人

10、类艰难跋涉的漫长的精神之旅。还有死亡,死亡也是他的小说常见的主题之一。苏童好像从不忌讳写死亡,而且写得很坦然。一个张扬生命,追求理想的作家,必然会把视角转向死亡这个神秘的领域。苏童笔下的人物的死都带着某种神秘氛围和宿命的色彩:刘老信莫名死于火堆,“僵硬的身体发出木材的清香”(罂粟之家);米中的五龙坐火车逃离枫杨树,最后又死在回往枫杨树的火车上作家对死亡的如此关注,也许正是他强烈的生命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苏童的小说米及其他作品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一个意象:米。“米”,这是一个颇具南方意义的词汇。自古以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稻米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南方人。米是苏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

11、他“枫杨树系列小说”的延续。苏童曾经说过:“这是一个关于欲望、痛苦、生存和毁灭的故事。我写了一个人具有轮回意义的一生,一个逃离饥荒的农民通过火车流徙到城市,最后又如何通过火车回归故里。五十年异乡漂泊是这个人生活的基本概括,而死于归乡途中又是整个故事的高潮。我想我在这部小说中醉心营造了某种历史,某种归宿,某种结论。”在现实生活中,多少南方人吃着米由乡村到达城市,又有多少乡村的南方人因为没米吃而怀着希望从乡村逃往城市。五龙正是为了吃上米而由乡村逃往城市的人中的一个。他以为到了城市就有吃的了,就不必饿肚子了。可到了之后才知道,城市其实是个地狱,并非天堂。他一心想征服城市,但却发现那是个充满了丑陋、罪

12、恶和死亡的地方。而他自己也受此影响,变得更加罪恶和丑陋。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选择了还乡。“米”这个意象始终是贯穿整个小说的一条线索,米店只是他在这个城市的一个驿站,而不是归宿。正因为他的“枫杨树故乡”因水灾而没有了维持生命的米,五龙才逃亡到城市中寻找生计,但在城市中的米却带着血腥的气息,因为六爷是凭借码头帮兄弟的抢夺甚至杀人才得到米的。在五龙眼里,只有米才是真正的靠山,才是生命的所在。流浪和饥饿使五龙在看到米的时候会产生了一系列习惯性的病态而疯狂的感受和举动,如看到女性和米粒在一起时就情欲勃发;喜欢生嚼米粒;喜欢在交媾后将米粒塞进米店姐妹和妓女们的子宫;躺在米堆上便陷入安详和宁静,似乎在

13、梦幻的火车上缓行等等,甚至最后他也是躺在一车皮的白米上死去。是什么使得五龙从一个单纯的农民变得病态而疯狂?是南方的城市,是南方有米的城市,因为他所在的瓦匠街就是一个充满了丑恶、病态的城市中的一条街,米店只是这条街上的一个小小的店铺。通过这条街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城市甚至是整个南方的病态,是病态的城市病态的南方吞噬了他。米中所有意象传达出来的都是丑陋和罪恶。五龙的沦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在枫扬树故乡忍饥挨饿的日子,在逃离故乡的路上,在被阿宝踩在脚下让他叫爹的时候,还是在冯老板店里被压迫的时候?谁能说清楚呢!在他从乡村逃往城市的旅途中,他的想法非常单纯,单纯到只是为了有口吃的。“我不要工钱,只要有口饭

14、吃,不行吗?”这是他最初进入米店当伙计的目的,甚至可以说他满脑子想的只是有口吃的,有口能活命的吃的。他之所以选择大鸿米店作为落脚之处,与“米”也有很大的关系。对五龙来说,米不单纯是一种物质性的象征符号,它已经幻化成了一种精神性的象征物,成为了他生命中潜在的梦想和诱惑。城市在他眼中,是一幅充满希望和生命的图画。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融入到城市当中去,并在此寻找他幸福的人生,然而他遇到的却是城市对他乡土价值观念的吞噬和改造。在这一改造过程中,他失去了爱情(织云的放荡无耻对于乡村纯朴的爱情观和贞操观的破坏);失去了勤劳致富的劳动观(米店不择手段的发家史);丧失了作为人的基本的道德底线(对待婚姻和家庭的

15、态度,破坏了所谓人伦和谐的观念)。城市不仅吞噬了乡村的物质财富(五龙看到码头堆积成山的米;冯老板曾经去过枫杨树运米),而且也吞噬了以五龙为代表的进城农民的爱情、道德、肉体的健康,精神的健全以及内在的人性。在这种意义上讲,“米”也可以看作是城市对乡村剥夺、吞噬、蹂躏的象征。所以,他把“米”作为性虐待的手段和补偿性的报复手段。他希望用“米” 来占领城市的女人,进而占领城市,并以此来洗刷掉自己的耻辱感。逃离枫扬树故乡,五龙是为了争取生存的机会;忍受别人施加的种种侮辱,是为了争取生存的机会;对所有人的疯狂报复也是为了争取生存的机会五龙所有行为,都是想要生存下去,生存的更好。对此,他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16、。在混乱丑恶的世界中,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中想要生存下去,别人自然要有所取,可是五龙给的起吗?“被城市吞噬了的五龙,丧失了乡村秩序的规范和约束,又不可能完全融入城市的秩序,而呈现出一种失重的状态。”所以,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以五龙在火车上的感觉为“眼”,这里突出的是“失重”后的五龙的漂泊的孤独感。在毁灭别人和自我毁灭之后,五龙似乎已经得到了他所想要的一切-大米,女人,金钱,权利。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光,他带着整整一火车皮大米启程回“枫扬树故乡”时,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就要结束了。躺在米堆里,五龙的神思飞越自己的一生。最后的梦,是乡亲们看到那些大米后,狂欢的场面。似乎一个人一生的轮回到此完全结束了,五龙完成了

17、他的宿命,苏童完成了他所虚构的故事的高潮,而五龙的儿子,却在等着他死去,撬下他满口的金牙故事说到这里,该出场的都已出场,但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思考。南方的米养育了千千万万的生灵,但却在精神方面堕落了。光有物质方面的财富是不行的,这好比一个瘸子,仅有一条健康的腿的人是无论如何不健全的。而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所以,光有物质上的富足是无法换取全方位的富足的,还要在精神上加以充足。而南方虽然物质上非常充足,但在精神方面却后落堕落了。河流众多的南方,生长着维持生命的大米,但她养育的人儿却因为仅仅有物质财富没有精神内涵而沉沦。于是,南方堕落了。可以说,大米是五龙在贫穷和屈辱

18、中的精神支柱,是一种真实而朦胧的精神理想,也是他生命中的一种诱惑。对象征着财富的米的追逐和报复性的江湖闯荡,最终给五龙留下的是:一个冰冷和无情的家,一家冷漠、冷血的所谓的家人以及最让他致命的一身的性病。五龙感到孤独,他敌视了整个城市和社会,整个城市和社会也同样抛弃了他。“他坐在一只竹制摇椅里,身子散漫地前后摇晃,脑子里仍然不断闪过两少年街头斗拳的画面。漂泊了这么多年,经历了这么多事件,五龙突然产生了一种孤独的感觉,孤独的感觉一旦袭上心头,总是使他昏昏欲睡”。五龙终是没有甩掉自己的乡村人格,乡村一直是他的精神支撑,是他灵魂的洗涤剂。当他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他常会想到枫杨树故乡的大水和那些饥饿挣扎

19、的乡人,他喜欢在米堆里睡觉,那里是最沉静最干净的地方,他老是觉得米店是一节车厢,自己在颠簸逃亡的路上,他总会去聆听塔上的风铃声,他看到那个被米胀死的小孩和耍杂耍的枫杨树乡村人都会有的悲悯感伤的情怀,他甚至想用乡村的米来净化这个肮脏的都市,他有一个让别人不齿的嗜好往女人的身体里装进米。可他最后仍然选择了带两车皮的大米衣锦还乡,他最后还是选择了乡村。身体已经一点一点地被腐蚀掉了,可是他的骨子里仍然是属于乡村。在回往枫杨树故乡的途中,五龙死了,他的一口金牙也被柴生拔掉了,他只剩下腐烂的躯体和两车皮优质的大米,确实,他没有回的去,可他的灵魂肯定回去了,他的灵魂不再留恋都市,而是那么热切地向往着故乡。“

20、我是这米店的假人,我的真人还在枫杨树的大水里泡着”尽管他占有了米店的产业,占有了米店的姐妹,占有了子孙满堂的家,占有了一个大码头,但仍像飘忽不定的游魂。正如他起初不知道火车将把他带到什么地方去一样,他一旦离开了枫杨树,就永远找不到心灵的寓所,因此经常考问自己的灵魂“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到哪里去?”毫无奇怪,五龙逃离了被大水淹没的枫杨树,在城市里兜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圈子后,仍然将自己灵魂和肉体的残枝败叶带回到枫杨树去终究是个传统的地地道道的中国式的普通农民。五龙是自己建构起来的都市梦想在一步一步的实现的过程中,自己也一步一步遭到了城市的报复,走到了悲惨的境地。他的欲望和野心是非常大的,他以恶占有报

21、复了城市,但城市最终以恶吞没了他。最后五龙带着一车大米和残破不堪的躯体死在回乡的路上。前者没有实现,是毁灭;后者实现了,是破灭。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乡村人的精神家园不在都市,或者说,乡村有乡村的颓败,但都市有都市的不堪和腐朽,都是颓败线上的颤动。苏童说:“我的血脉在乡村这一侧,我的身体却在城市那一侧。” 作者写作意象中乡村与都市的二元对立,在米这篇小说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在多年的苦苦寻找后,五龙依旧是漂泊“在路上”。这就意味着生命的居无定所,无法皈依的痛苦。他就象那只古塔上的风铃,孤独无助地发出凄冷的响音。最后他死在“衣锦还乡”的火车上,到死也没有回到梦中的家园。“在路上”实际上也是人类生存状

22、态的真实内涵。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不断追寻心灵归宿的历程。苏童通过五龙这一形象,对人类生存的这一困境进行了深邃的探索。透过那纯净的语言和主人公阴冷的行径造就作品的张力,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野心、欲望,生存强度、人的毁灭,一个人被扭曲的自尊。苏童写就了一群植物状态的人,只知道疯狂地攫取阳光和雨露,别的什么也没有了。但是,我们在通过对米的分析中,看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种独有的文化心态。那就是欲望与罪恶感并存,道德失范和道德困惑并存。这依然是“五四”以来,中国悖论性的文化生存境遇所导致的必然产物。首先,我们要看到,五龙这样一个寡廉鲜耻的进城农民的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并不多。他不是陈奂生,他是一个进城

23、后农民野心家。米也可以看作“五四”后“人的解放”这一过程的延续。暴力和性是欲望的解放,而人性的创作正是理性人的价值要求的解放。米中的两个女主人翁-织云和绮云,她们也都同样脱离不了堕落的命运。不同的性格,却同样被扭曲,以不同的方式沉沦着!织云,美丽,大胆,堕落。当她还是少女的时候,就经不住诱惑,可以为了一件皮裘大衣而出卖自己的肉体,注定了其命运的悲剧性。她被六爷玩弄后,又不甘寂寞与阿宝通奸,结果被五龙撞见,五龙在仇恨和嫉妒中告诉了六爷。织云的命运改变了,五龙的命运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都改变了,但这种改变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宿命。当织云惨死在大火中时,似乎一切都结束了,殊不知,一切才刚刚开始,新一轮的

24、命运转轮启动了。 绮云,禁欲,古板,暴躁。她憎恶丑恶肮脏的世界,憎恶身边所有的人。可以说她最有希望成为正义的化身,可是苏童不这样去安排,绮云的性格依然是变态扭曲的。她憎恶污浊,却不同情善良。她把织云看成魔鬼的化身,从一开始就厌恶五龙。他嗅到了织云和五龙身上的罪恶和强烈的复仇气息。她了解五龙的阴险,从父亲收留五龙开始,她就想尽一切办法赶走五龙。可是从内心深处,她对五龙却是充满深深的恐惧。然而她最终和五龙结合,几乎生活了一辈子,而且还有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世界在一种混乱的秩序下一如既往的存在,虽然在这个世界里,人与人之间,没有亲情,爱情等等人类的所有情感,甚至连一点温情都没有,有的只是欲望和仇恨。

25、正是这些欲望和仇恨才酿成了米这部小说的悲剧。南方的米、女人、金钱,对于五龙来说充满了诱惑,而对于六爷、阿宝、冯老板等人又何尝不是充满了诱惑?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南方,在苏童的笔下一样也充满了诱惑。对于饥饿的五龙来说,大米是一种诱惑;“饱暖生淫欲”,对于吃饱了的五龙来说,女人是一种诱惑;对于拥有大米和女人的五龙来说,金钱是一种诱惑南方充满了诱惑。 五龙一家人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和疯狂。米生等作为新一代的米店少东家,既没有织云的勇气,也没有五龙的毅力和胆魄,甚至缺少六爷、冯老板的心计,显得更加颓废和无用,更加无耻和道德沦丧。米生只知道打老婆、逛窑子;柴生迷恋于赌博、斗蛐蛐,更加缺乏生命力的强度,而雪

26、巧所延续的还只是个不成功的偷情者和浑浑噩噩的刁蛮任性,就连抱玉也只停留在玩女人和报私仇上,他所胜于五龙和六爷们的,固然是教养和精明,但更多的是无耻糜烂和道德丧尽,比如他玩弄表弟的老婆,引日本人抓自己的姨父等等。这一切,都是围绕米店来进行的,或者说都是围绕着“米”这个意象来展开的。在某种程度上,“米”代表的是南方的潮湿、阴冷和恶毒。在书中,你无法看到一点点的美,全书充斥着人性的丑陋与恶毒,充满了无法拯救的人性的悲哀,充满了从骨子里对人性的绝望,每一个人物都是人性恶的载体,人与人之间的敌对与仇视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美”与“人性的闪光点”已经荡然无存,无论是作为男人的五龙、

27、阿宝、六爷,还是作为女人的绮云、织云、雪巧等等,生存,已然是沉重的无法抗拒的堕落、沉沦与毁灭,谁也无法逃脱。何处还能立家?何处还能生存?米中的答案是令人绝望的。这部米的内涵,它的主题所表现的已不同于苏童以往的原乡小说的叙事抒情形态。小说既没有追忆少年往事的真率和灿烂多姿,也没有缅怀故乡风物的纯朴固陋,乡里的奇情异事,而是一改过去荡气回肠,柔美沉溺的叙述美学风格,在对南方城市之俗之恶的大加铺陈中,绵亘着对故乡往事凄惨沉痛的回忆;或关于贫穷,饥饿,洪荒,或关于漂泊无定,或面对时移往事灵魂深处的悲凉感伤,或丧失生命之根的内在隐患。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南方的堕落和诱惑才造成了五龙乃至所

28、有人的沉沦。3、 南方抒写中的文化反思我们再回到产米的南方,生长在南方的苏童,身上积淀的是深厚的南方文化意识,当他提起笔来写作时,就很自然地采用了南方文化的视角,那种阴柔、细腻忧郁的南方色彩就充溢其中。“南方是一种腐败而充满魅力的存在” 。“腐败”透露着陈腐的南方气味,这使苏童厌恶,这就是他的“反文化”的外在表现;而“充满魅力”则是他对南方的最后定论。这种语言上的悖论或许就是一种南方特有的情致。从这一点上说,苏童不可能真正地完成先锋文学的使命,或者说,他只能从形式上去完成。历史上的南方是一个十分令人向往依恋的地方,任何一个南方文人都难免产生怀旧的欲望。遥想六朝时代江南山清水秀,“暮春三月,江南

29、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且物质发达,文化开放,文人可以自由聚会抒发自我激情,间或吟诗作赋,饮酒填词,间或又有秦淮河畔管楼台,青楼林立,对于有传统血脉的文人来说,这就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而今六朝不再,繁华依旧,留在作家精神空间的“历史遗迹”,牵引着作家们的思维向“历史”前进,但在心理上却有强大的落差。所以他(们)会从破坏、颓废中提取美感,作为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因,因而在他(们)的作品中始终氤氲着一股感伤颓废的气息。苏童曾经明确宣称:“一切都令人作呕。人们想象中的温柔清秀的南方其实就这么回事。我不管别人是否说我有意给南方生活抹黑,反正我就这么看。我承认我是南方的叛逆子孙,我不喜欢潮湿、肮脏、人头簇

30、拥的南方,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而事实上,苏童笔下的南方也是非伦理的,是腐败而充满魅力的存在,是一种独具个性的存在,是非善恶,都是十分脆弱相对的,有着惊人的含混性和沉迷感。在苏童的眼里,南方已经堕落了,作为一个南方的文人,南方文化的一个符码,他又身陷其中。这其实就是一种南方情结,它是泥泞的,走不出的。“南方”这个宽泛的字眼在苏童这里有了极具个性化的呈现,不仅构成了苏童小说中相当重要的审美判断和价值取向,而且成为一种意象,一座密不透风的象征群落。但南方既是养育苏童的土地,也是他小说主要的表现对象,它为苏童的艺术才情的舒展提供了一方广阔的舞台。苏童笔下的“南方世界”,独特而具有魅力,寄寓着作家深切

31、的思考和丰富的情感。我们期待着苏童在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下对南方文化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参考文献:1 苏童: 南方的堕落,M.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32 苏童: 苏童文集-世界两侧,M.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6.5.13 苏童: 苏童文集-米,M.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6.4.14 苏童: 苏童文集-南方的堕落,M.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35 苏童: 纸上的美女,M.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6 孔范今、施战军: 苏童研究资料 ,M.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67 吴义勤: 苏童小说的生命意识,J. 江苏社会科学, 1995年第1期 8 思想政治,M.人民教育出版社,

32、2004年9 汪政、晓华 :南方的写作,J. 载读书1995第8期10 苏童: 南方的堕落M. 见刺青时代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年版11 丘迟: 与陈伯之书 朱东润 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二册)M.上海古籍出版社12 费振钟: 中国当代文学(下卷),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13 苏童:南方的堕落,M.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314 张丽: 论苏童小说的逃亡主题,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0615 肖绮: 解读苏童笔下的南方世界,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25致 谢本毕业论文是在教学点各位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们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各位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他们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各位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他们让我想到了那幅对联:道无形,却经风雨传千载,积如山重; 师淡泊,皆是尘灰披两肩,备受人尊。在此,我还要感谢各位同学,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