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遥感两院院士 .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27999130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7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遥感两院院士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遥感两院院士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遥感两院院士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遥感两院院士 .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之卓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河北丰润人。1932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9 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武汉测绘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校长、教授。40 年代发表了航测垂直摄影光束仿射性变换,对当时立体测图技术有重要价值。50 年代,针对外国专家的山区相对定向公式不足之处,提出了精度更高的公式。从理论上对航测成图方法和空中三角测量的误差进行了分析,推演出各种方法的精度估算公式,为生产提供了理论根据。60 年代初,第一次在中国提出了解析法空中三角测量加密理论与方案。80 年代,指导完成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全数字化测图系统。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陈述彭地理

2、学、地图学、遥感应用专家。江西萍乡人。1941 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名誉所长、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50 年代积极推动我国国家地图集的编制。60 年代倡导航空像片系列制图与计算机辅助制图。70 年代致力于开拓遥感应用,组织自然资源与城市环境航空遥感实验。80 年代负责研制我国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规范,筹建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曾任第一任主任、设计黄河、长江中下游洪涝灾情评估信息系统,兼任中巴资源卫星应用分系统总设计师(1987 1992) 。 90 年代积极参与地球信息科学及全球变化及数字地球战略研究,著有地学的探索文集4 卷(1990 19

3、92) ,石坚文存(1999) ;合著遥感地学分析(1985 ,1990)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二种教材,主编地球系统科学及遥感大词典(1990) 二种工具书;主编地球信息科学(1997 一)及遥感信息(1986 一)两种期刊。曾参加编制中国地形乌瞰图集、国家自然地图案、卫星遥感分析图集等地图集10 余种。获国家自然科学二、三等奖和多次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中华绿色科学特别金奖(1992) 、国家计委资源与环境学科布局论证金牛奖(1992) ,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2) 。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主席、国家遥感中心顾问。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李

4、德仁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江苏镇江丹徒人,生于江苏泰县。武汉大学教授,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副理事长。 80 年代,主要从事测量误差理论与处理方法研究。1982 年,他首创从验后方差估计导出粗差定位的选权迭代法,被国际测量学界称之为“ 李德仁方法 ” 。1985 年,他提出包括误差可发现性和可区分性在内的基于两个多维备选假设的扩展的可靠性理论,科学地“ 解决了测量学上一个百年来的问题” 。该成果获1988 年联邦德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最佳论文奖一

5、一“ 汉莎航空测量奖 ” 。90 年代, 主要从事以遥感(R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和地理信息系统(GIS) 为代表的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 - - - - - - - - - 空间信息科学与多媒体通讯技术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并致力于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他在高精度摄影测量定位理论与方法、GPS 空中三角测量、SPoT 卫星像片解析处理、数学形态学及其在测量数据库中的应用、面向对象的GIS 理论与技术、影像理解及像片自动解译、多媒

6、体通信等方面都有独到建树,其成果直接推动了技术进步,并已向产业化方向发展。领导研制了吉奥之星 GIS 系列产品、瑞风可视电话系列产品和立得三S 汽车道路测量与导航系统等高科技产品。发表论文270 余篇,出版专著8 部:培养硕士生50 多名、博士生60 多名。其成果有十余项获得国家及部委级科技进步奖、全国优秀教材奖、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奖。曾任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 (1SPRS) 第 111 委员会主席 (1988 年一 1992 年)和第委员会主席(1992 年一 1996 年)。199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徐冠华资源遥感学家。上海人。1963 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国家科学技术

7、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在卫星数字图象处理研究方面,发展了边界决策、训练样地分析、图象分类、图斑综合、生物量估测等的理论和技术,研制成功中国最早的遥感卫星数字图象处理系统;发展了遥感综合调查和系列制图的理论和方法,领导编制了第一部再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与系列制图技术规程,在分类系统、制图比例尺、 技术流程、专题图种类等方面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领导的“ 三北 ” 防护林遥感综合调查课题在空间遥感应用规模、技术难度和时间要求上均取得突破。199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童庆禧遥感学家。湖北武汉人。1961 年毕业于苏联敖德萨水文气象学院。中国科学

8、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我国最早从事遥感研究的专家之一。早年从事气候学、太阳辐射和地物遥感波谱特征研究。在我国首先提出关于多光谱遥感波段选择问题,并在理论、 技术和方法上进行了研究。 主持了中国科学院航空遥感系统的研制,“ 七五 ” 攻关中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 高空机载遥感实用系统” 。倡导和开展了高光谱遥感研究,在岩石矿物识别、信息提取和蚀变带制图方面取得突破。 根据植被光谱特征研究发展的高光谱导数模型和光谱角度相似性匹配模型等为高光谱遥感这一科技前沿的发展与应用奠定了基础。1997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遥感、地理学家。1947 年生于四川自贡,原籍安徽贵池。1968 年毕

9、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1985 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GIS 研究中心主任。创建了植被二向性反射Li-Strahler 几何光学模型,奠定了地物二向性反射研究中几何光学学派的基础。在对地定量遥感方面,力倡病态反演理论。在赫姆霍兹互易原理在地表遥感中适用性 (尺度效应 )研究方面,给出赫姆霍兹互易原理用于非均一像元二向性反射的约束条件。在普朗克定律在地表遥感中尺度效应研究方面,建立了适用于非同温地表热辐射方向性的概念模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10、- - - 第 2 页,共 4 页 - - - - - - - - - 型, 首创了普朗克定律用于非同温黑体平面的尺度修正式及一般的非同温三维结构非黑体表面热辐射在像元尺度上的方向性和波谱特征的概念模型。200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桂林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红外 遥感技术专家。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工程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长期从事光电技术研究,主持并研制成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核心探测仪器多通道扫描辐射计(MCSR ) 。设计并实现了采用望远镜折镜步进扫描,通过R C 光学 系统视场分离,实现可见光、红外 和 水汽 三波段同时探测的总体技术方案。主持突破了大孔径(41

11、0mm)轻量化的空间光学系统、高精度(角秒级)空间扫描机构、地球 同步轨道辐射致冷器技术等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介绍略,见前文)1994 的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1939 年 4 月 19 日出生,河北省无极县人。1962 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30 多年以来,致力于摄影测量和航测仪器的研究工作。提出的解析辐射三角测量方法,是写入规范的第一个中国人发明的方法。研制成功的数控测图仪获国家测绘总局一等奖;正射投影仪及与之配套的程序,1985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解析测图仪已成为全国各省市生产比例尺地图的主流仪器,1992年获国家科技

12、进步奖一等奖;1998 年任课题组长完成863 328 项目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 4并通过国家鉴定。以上科研成果均已产生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94的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任享中国工程院院士,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西安测绘研究所研究员。主持完成国家重点工程项目 “ 卫星摄影测量 ” 的研究,创造性地提出我国卫星摄影测量的技术方案,取得重大突破, 首次实现了测绘人员无法到达地区的地形地貌立体测绘与制图。开创了我国卫星摄影测量事业。张祖勋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的全数字化自动摄影测图系统的产业化产品VirtuoZo( 含有艺术家、虚拟摄影测量等多种意思),彻底简化了数字摄影测量的仪器设备,改变了摄影测

13、量的“ 贵族 ” 身份。他开发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 在国内外已经推广应用1000 余套,产生经济效益逾亿元。使我国的数字摄影测量走到了世界前列,为中华民族争了光。潘德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海洋遥感专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 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 次、二等奖3 次、 2000 年国家科技部“863”项目重要贡献奖和2002 年国际光学工程学会遥感科学成就奖。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

14、共 4 页 - - - - - - - - - 在海洋水色遥感大气校正、反演模式和应用技术,以及遥感卫星应用效果模拟仿真理论、系统建立和应用等方面研究中有创造性成就和突出贡献,为建立和发展我国海洋水色遥感科学和遥感模拟仿真科学的研究起到了奠基和关键的作用。龚惠兴中国工程院院士,早期从事卫星红外地平仪研究,主持完成了静态红外地平仪初样研制,主要研究结果成功地应用于八十年代至今我国地球同步轨道自旋稳定的通讯和气象卫星姿态测量。姜景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微波遥感倡导者之一。率先提出并实现用遥感、通信等技术建立对自然灾害实进监测系统,首次提出并实现全天候实时环境检测系统。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架高空机载遥感实用系统。长期从事、领导火箭、卫星测控研究,主持重大课题研究、任工程总师等职。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