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德”?.docx

上传人:33****7 文档编号:27889080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谓“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何谓“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何谓“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谓“德”?.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何谓“德”? 何谓“德”? 武孝君 “德”这个字,对每个人来说,真是再熟识不过了。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德”的民族,官有官德、教有教德、医讲医德、艺有艺德。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要是说谁缺德,他确定跟你急。可是,什么是“德”,还真得好好讲究一下。 “德”就是“得”吗? 说文解字中,“德”的译文是“登升”。而更多的辞典,将其解释为“道德”、“品德”、“品德”,还有“恩惠”、“好处”、“感恩”等等,不一而足。 读古文时,很多语言学家将“德”解释为“得”,你得到了,就是“德”。包括台湾国学家傅佩荣先生,在他的作品译解易经、逍遥之游等著作中,也是这么解释的。 ( )

2、将“德”解释为“得”,有肯定的道理。易经说,吉凶者,失得之象也。失去了,就是凶;得到了,就是吉。一个有品德、有道德的人,就是吉人天相,自然就会得到了。 假如,按这样的规律解释,是行得通的。但我总觉得不很贴切,也很牵强。似乎有着一个窈窕曼妙身材的美女,穿着一件臃肿的衣服,看起来不那么舒适。 大多的人,比较认可“道德”、“品德”、“品德”这样的解释。可这些字眼,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什么样的人,才算有道德、有品德呢?标准不一样,答案也大相径庭。 比如,过去要求妇女从一而终。妇女出嫁就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哪怕嫁一块烂木头,也要为它守节到死。这样的妇女,就是道德楷模,甚至连皇帝还要为她们立贞节牌坊

3、。 再比如,女孩长到两、三岁,就得裹脚。硬生生地把一双漂亮天足,折断骨头,弄成走不动路的“三寸金莲”。然后,女人一生得缠着又臭又长的裹脚布,始终到死。 假如把上面的标准,都作为美德,根据“德”就是“得”来解释,哪可就麻烦了。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下,不这样做不行。这样做的结果,表面上看起来,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似乎是吉利的。 但对本人来讲,其真实状况,究竟是吉,还是凶,一目了然,根本不用多说。 心中有“道”便是“德” 其实,最早把“德”解释的最详?钣腥?模?抢献拥摹兜赖戮?罚?迩缘赖挛恼拢?退盗肆礁鲎郑阂桓鍪恰暗馈保?桓鍪恰暗隆薄? 我们每天说道德、道德,其实,“道”和“德”就不是一回事。道德经分上下

4、两篇,上篇1-37章,讲“道”多一些;下篇38-81章,讲“德”多一些。 什么是“道”,我在前两年写的道可道,特别道一文中,已经讲了一些。我的理解,离圣人的思想,还相差很远,但也不至于偏离太多。由于,真刚要说明白“道”,那就不叫“道”了。 其实,解读经典,最好的方法,就是以经解经。我们聪慧的古人,尽管写的文章都很短,但已经把答案都告知你了,何必缘木求鱼,骑着驴找驴? 当然,我所说的古人,是先秦的古人。由于,那时社会上物质存量不多,不像现在那么物欲横流。欲望不高,心灵就高尚一些,更接近本真一些。就像我聪慧反被聪慧误一文中所说的,比较有才智。 道德经?德经(下经)第51章开头就说:“道生之,德畜之

5、。”什么意思?道生出了万物,德则包涵、接纳了万物。天地万物、三千大千世界,都搁在你的心中。天地有多大,心就有多大,这就是“德”。 看看吧,都说佛、道是一家,原理都是相通的。讲得都是万物一体,无所不容,无所不包。胸怀有多大,世界有多大;境界有多高,道德有多高。 你心中有世界吗,你那颗小小的心灵,能包涵得下广阔无比的世界宇宙吗?有,你就有德。否则,那就叫瞎扯! 再引而伸之。道既然生了万物,德包涵了万物,也就包涵了生成万物的道。因而,道生之、德畜之,就有了更深一层的解释:心中有道便是德。 “德”贵在自然而然 道德经?德经第51章还说: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我们常把大自然叫做自然。其实不

6、全对。由于,大自然更像自然吧了。那么,什么是自然? 大道至简,千万别搞得那么简单。自然而然就是自然。本然而然就是自然。道德经还说:道法自然。连至高无上的“道”,都效法自然,心中有道的德,就更不用说了。 遵循自然规章,原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原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只要做到顺应自然、自然而然就可以了。用佛的话来讲,就2个字,叫“随缘”。 机缘到了,就成了;机缘不到,上天入地也白搭。德的尊贵,不用谁来教育,天命就该如此。做到了,就叫有德;做不到,就叫缺德。 再看看前面说的贞节牌坊和裹脚布。孤阳不生,独阴不长,这是再简洁不过的道理。天生下人,其天性就是要阴阳合德,通过男女交配,来完整一个生命过程,实

7、现生生不息。可他们就是不让你这样干! 上千年来,一块又臭又长的白布,扭曲了多少漂亮的心灵,抹杀了多少鲜活的生命,捆住了多少蓬勃向上的芳香。不按自然规律办事,无论把“道德”喊得山响,也是虚伪的道德,也叫缺德。 还有,像根深蒂固的学而优则仕儒家思想,形成的官本位体制,让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屁股打算脑袋专制文化愈演愈烈,就更是恶性癌细胞。每天以这样的德,来立人;以这样的德,来立国,不是兴不兴的问题,而是灭不灭的问题了。 我始终认为,儒家思想进展到后来,好的都没了,剩下的基本上是流毒。它越来越像那块又臭又长的裹脚布,束缚住人的思想,牵绊住了社会的进展,让社会道德越来越堕落。而且把“道德”喊得

8、越响,其虚伪的成分越多! 您千万别误会。现在提倡国学,似乎我在背道而驰。我从来不反对读儒家的书。但读书要会读。一部论语就2万多字,足够了;有精力,再读读孟子,就完全够用了。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却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二千多年的儒家立国,有关儒家的书籍汗牛充栋,真是学海无涯。过去说宋朝宰相程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基本靠谱。那些把“德”理解歪了所谓儒家书籍,读得多了,即使毒不死你,也确定会累死你! 把人都累死了,还讲什么德? 无“一”之“德”能为德吗? 鉴赏古人书法,或者到一些路边“德”字号的店铺,经常会看到,书法家把店名的“德”字,写成了“徳”。缺了一块,里面的“一”没有了。是书法家以讹传

9、讹,还是意有所指呢? 让我们看看再“德”字右边偏旁的构造:十字下面是个“四”,“四”字的篆体是“目”,眼睛的意思。下面是个“心”字。而中间是个“一”。也就是说,眼睛要看着“一”,心上要装着“一”,那才成为“德”。 “一”在道德经中,就代表“道”。道德经第42章说:道生一,一生下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就是太极,就是道。这不正是心中有道便是德吗? 道所生的“二”,就是天和地。“三”就是天地之间的那个人。这也与易经天、地、人三才之德,恰相吻合。易经的64个卦,每卦有6个爻,上面2个爻,代表天;下面2个爻,代表地;中间2个爻,代表在天地间生存的人。 天地是多么的宏大!生而不生、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这都是道德经中的话。天、地、人三才和谐相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才能生生不息,不断连续下去。 根据圣人的指示,生长在天地间的人,就应当向天地学习,效法天地的品德,遵循自然的法则,刚健不息、厚德载物,生长万物而不言语,化育万物而不占有,作成一切而不居傲。 可看看现实社会中的人,除了圣人之外,又有谁能做到这些呢?每天在高喊讲这道德、那道德,可处处在干缺德的事。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又有几个年头是有德的呢?眼睛里没有了道,心里更没有装着道,那还叫什么德呢? 德之不存,久矣!也就别怪书法家们,把字写错了。 2022年元月2日 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