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docx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27881030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年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内容提要加入化了 0 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关键一步,也是经济全球化 的重要进展;我国要迎接由此带来的严肃挑战,有必要先从理论角度重新注视 自己的比较优势;本文第一回忆了传统比较优势的理论,进而剖析了新贸易理 论的形成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我国比较优势的内涵可以从资源、外部经济及竞争优势三个层次予以拓展;本文试图以此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 展供应有益的思路;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加快;随着加入界仍的日益接近,我国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将更趋猛烈;为了迎接这一 较优势,而这需要富有远见的理论指导;对传

2、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回忆挑战,我国必需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比英国古 典经济学家亚当 * 斯密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阐明白闻名的“看 不见之手” 机制,他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在利益驱动下,主观上为 _ 己的微观 经济主体可通过分工和交易而客观上为社会工作,从而实现自利与互利、个体 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相互联系;故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不像重商主义者声 称的那样,肯定是非赢即输的,而是可能实现“ 双赢” 的;经济主体的“ 利己”不应通过损人去实现,而应通过利他来实现;详细途径为,社会各经济主体 按 自己的特长实行分工,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在总体 上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明显,交易活动一旦越出本

3、国范畴,国际分工和国际 贸易就显现了;斯密的这一理论被称为确定优势理论;这一理论虽然解决了国 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动因,但却无法答复一个问题,即假如一个国家在任何商品名师归纳总结 生产上都没有确定优势,那么这个国家仍能不能参与上述国际分工. 另一位英国第 1 页,共 15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古典经济学家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 相对优势 理论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认为,不管一个国家的经济处于怎样的状态,经济力气是强是弱,技术水平是高是低,都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总体上处于劣势,也可从诸多劣势中找到相对优势;比较成本的关键在于比较;李嘉图的

4、相对优势理论答复了斯密确定优势理论无法答复的问题,但究竟是什么缘由造成了各国在生产不同产品上的比较成本差异呢.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简称110 理论 对此作出了说明;该理论认为,在不同国家同种商品之生产函数相同的条件下,比较优势产生的根源在于各国或区域 生产要素相对禀赋的不同,以及不同商品生产在要素使用密集型式上的差异;因此,各国应当生产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而 进口那些 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这一规律得以成立的前提假定是各国之间 单位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都是相同的,即各国的生产函数都是相同的;与此不 同,李嘉图的理论就认为各国比较成本的差异是由各

5、国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之 差异造成的,也即各国的生产函数是不同的,而且肯定时期内这类不同性保持 不变;在斯密和李嘉图的贸易理论中,劳动是唯独的生产要素,生产技术是给 定的外生变量,生产规模酬劳不变,市场结构为完全竞争;作为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这两个理论被称为“ 古典贸易理论” ;在110 理论中,劳动不 再 是 唯 一 的 投 入 , 但 生 产 规 模 报 酬 仍 然 不 变 , 市 场 结 构 仍 为 完 全 竞 争 ; H0 理论被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 ;无论是“ 古典” 的,仍是“ 新古典” 的贸易理论 我们不妨将这两者合称为传统贸易理论 ,所强调的比较利益结构都是建立在一国产

6、业之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 的;通常的情形是,进展中国家缺资本和技术,而有岛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 富廉价的优势;发达国家就具有资本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因此,比较优势的贸 易格局一般表现为:发达国家进口劳动密集型或為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资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展中国家就进口后者,出口前者;应当说,上 述理论 在说明现实中的某些贸易格局上是相当胜利的,并曾在相当长时期内构成了国 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主流,但它们终究存在着局限性;无论是以劳动生产率差异为基础的相对优势理论,仍是以生产要素供应为

7、基础 的资源禀赋理论,其比较利益产生的前提是各国的供应、生产条件不行转变,资源和生产要素不能在国际间流淌,这种传统比较优势具有静态的特点;但处 于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生产要素、资源可以在国际间流淌;同然资源通 过技术进步可以被改进、人工合成或被新材料所替代,人力资源可以通过人力 资 本 投 资 而 以 “ 质 量 ” 上 的 优 势 弥 补 “ 数 量 ” 上 的 劣 势 ; 这 说 明 , 大部 分 发 展 中国家所具有的静态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并不肯定具有动态的竞争优势;新贸易理论的形成与不足由于传统贸易理论是以“ 生产规模酬劳不变” 和“ 完全竞争” 为基本假定的,故很难说明二战到

8、 1975 年间显现的大量新现象:国际贸易的垄断竞争、新技术 爱护主义、产业内贸易等;事实上,这些现象都可以用“ 规模经济” 、“ 产品 差异” 、“ 不完全竞争” 予以概括;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尔于 1962 年提出,即使不同地域之间要素禀赋条件及生产函 数并无不同,但由于需求偏好的区际差异也可引致互利的贸易;他指 出,很多 国家相互出口的往往是种类相同、但品牌不同的产品;它们从国际贸易中获得 的利益在多数情形下表现为消费者由于买到了所期望的特定品牌的工业品而获 得了效用;故产业内贸易可以得到说明;在这类贸易中,产品差异化具有重要 作用;所谓产品差异化是指在同类商品或服务中,厂商通过质量、功能、

9、款式、品牌、广告、售后服务等环节上的努力使自己经营的一种具有某种特色;它与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不完全竞争,特殊是垄断竞争相联系;在垄断竞争的市场中,产品之间的类似 性会使它们相互替代的可能性增大,从而导致竞争;而产品之间的差异性就导 致肯定程度的垄断;产品差异程度越高,产品的可替代性越小,产品的需求价 格弹性越低,其结果是厂商可在肯定程度上掌握南己产品的价格;而这是以完 全竞争为假设前提的传统贸易理论所无法说明的;针对传统贸易理论的不足,以不完全竞争为假设前提的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除了产品差异化以外,

10、该理 论中最重要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规模经济;即指企业在不完全竞争条件 . 卜 因参 与国际贸易导致市场扩大从而使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与传统 贸易理论相比,新贸易理论大量运用产业组织、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规模 经济、产品差异等概念和思想来构建新的理论模型,使国际贸易理论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然而,直到上世纪80 岁月初期,建立在规模经济基础之上的新贸易理论仍旧没有兼容传统的比较优势,故其对贸易现实的说明才能仍旧没有一 般化; 1985 年,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的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新贸易理论趋于成熟;该书综合了各种新的贸易理论,提出了一个系统 的分析框架,从而把新贸易

11、理论提升到基础理论的高度,使其适用性进一步增 强;该书提出的一个贸易模型不仅导入了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因素,符合垄断 竞争假设的条件,而且仍兼容了传统比较优势,从 而使新贸易理论更一般化,说明力更强;该模型说明,第一,产业间贸易是建立在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基 础之上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国之所以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净出口国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净进口国,起打算作用的主要因素仍旧是比较优势;其次,产业内贸易就是建立在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基础上的,即使两国具有同等的技 术水平和相同的资本一劳动比率,两国同产业的厂商仍将生产异质产品,消费 者对外国差异制成品的需求仍将引致产业内贸易;由于对规模经济的追求,贸

12、 易双方一般只能生产种类有限的产品,然后通过产业内贸易来增进双方的社 会 福利;第三,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和以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为基础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的产业内贸易是可以共生并存的;新贸易理论的上述改进使其成为当今的主流贸易理论;但由于该理论是产生于市场 经济相对发达国家的背景之下的,故其并没有从进展中国家的“ 视角” 来看问 题;对一些可能有利于进展中国家进展对外贸易的线索也没有进一步讨论;例 如 1 新贸易理论假定各国市场制度基本健全,以一般均衡为基本理论分析框架,从成熟的市场经济运行之

13、角度考察国际经济和贸易,因而对正处于经济转型的 中国来说,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国内资源的优化配置 是由产权清楚的企业和市场机制自动实现的,国内贸易时机假设已完全被利用 故不再予以考虑; 2 新贸易理论揭示了技术对贸易之间的正面促进作用,但对后起进展国家如何利用技术因素实现“ 赶超” 没有深化探讨;没有为进展中国家如何才能跳出“ 比较利益陷阱” 指明方向;比较优势内涵的三个层次3 新贸易理论并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明显,中国经济要迎搂经济全球化及加入 * 了 0 带来的严肃挑战就必需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但是我们认为,要防止落人“ 比较利益陷阱” ,这种比较优势的内涵不行

14、局限于传统 现有理论的窠白,拓展为以下三个层次;的狭义的层次,而应突破任何一国对外贸易的进展都会受到其国内资源禀赋和比较成本的制约,这是无 可争议的;中国是一个进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于“ 初级阶段” ;从中国当前的经济进展状况来看,根据传统比较优势进行生产和贸易仍不能过 早地舍弃,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仍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利益驱动观念普遍增强,市场机制将经济资源更多地配置到能表达和发挥中国 劳动要素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通过这些产业之产品的出口,实现

15、了 大规模的“ 资源转换” ,即以本国的低位资源换取国外的高位资源,从而有力 地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当前及今后中国仍需连续充分利用传统的比较优势,其理由有:1 当前全力进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出口尚受到要素投入的约束;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的进展中国家,假设目前全力进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出 口,将面临严峻的要素投入约束,这些要素包括资本、技术、人才等;连续发 挥传统的以要素禀赋和比较成本为核心的比较优势可以为新兴的、资本 或技术 密集型产业积存资金、技术,培育企业家才能,从而为技术创新、突破生产要 素的投入瓶颈和促使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升级打下基础;2 连续发挥传统的比较优势有利于中国

16、提高资源在宏观层次上的配置效率;宏观经济学的原理说明,宏观层次上的资源利用不足和利用过度都是经济缺乏效率的表现;居高不下的非自愿失业 不管其是隐性的仍是显性的 意味着实际60 卩低于潜在的水平;目前我国农村有数以亿计的剩余劳动力亟待转移;与世 界上多数国家相比,中国的资金、技术相对稀缺,成本较高,劳动力相对充裕 , 成本较低,而一国经济竞争力与它供应的商品和劳务的成本高低紧密相关,过 早地舍弃传统的比较优势,只会导致欲速就不达;中国作为一个进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地区进展不平稳,劳动力成本相 对较低的优势将至少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得到保持;我们应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 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机,将其技

17、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转移 过来;为此,要破除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就肯定是技术落后产业,以及认为发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展高新技术产业就不能利用我们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旧观念;随着现代技术,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向越来越多的产业渗透,劳动密集型产 业的技术含量也会大大提高;同时,我们仍要看到,在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 中,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中也有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故进展技术含量较高的 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生产环节是发挥中国经济比较优势的努力方向之一;此外,我国企业在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中

18、,都应重视在更重要的生产经营环节中积存,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例如,在纺织品生产中,我国企业已经在加工环节具有 比较优势,但在高质量面料及辅料、设计等生产环节尚不具有优势;再如,增 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既取决于生产环节,也取决于流通环节,有时后者的附 加值更高;在这种情形下,努力开拓自己的国际营销渠道就更为重要;从经济进展的趋势来看,中国现有的建立在资源禀赋与比较成本基础上的比较 优势将逐步减弱;一方面,中国人均占有资源数量原来不丰裕,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国内资源消耗显著上升,导致国内不少资源性产品 包括农产品的价格已接近或甚至己超过国际市场;另一方面,经济进展过程中劳动力工资水平必定 会不断上升;

19、可以预料,国内市场化进程愈快,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转变也愈 快,转换出口商品结构的要求愈迫切;同时,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收入弹 性低,随着中国外贸规模的快速扩大,外部市场需求的约束力显著上升;低档、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从长期来看呈不断恶化的趋势;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 出口格局在今后不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因此,中国对外贸易进展战略的挑选 必需着眼于享有贸易促进技术进步的动态利益;一般而言,技术变动的源泉有二:一种是经过特地讨论开发而产生的,这种技名师归纳总结 术变动是一种革新110&010,它一般是8&0 的结果;另一种就是通过贸易第 7 页,共 15 页等经济行为接受“ 技术外溢” 5.111

20、.而学来的,称为“ 干中-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 Learning by doing;这里所说的技术不光是生产技术,仍包括治理学问;在大多数情形下,所谓技术进步并非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创造,而只是通过 接受“ 技术外溢” 学到了别人已有的先进技术;作为先进技术的拥有者,有时 也并非有意转让他们的技术,而是在贸易或其他经济行为中内然地输出了技术;不管什么技术,都有一个外溢的过程;“ 干中学” 式的技术进步大部分是从技 术外溢中获得的;国际贸易具有重耍的“ 技术外溢” 效应和“ 干中学” 效应;通过贸易活动可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营理念,

21、并将其“ 外溢” 到国内 产业;实际上,贸易是与企业家及技术专家的进进出出相关的;由于他们的进 出,信息流更快地势成了,技术穿过国界得到了更有效的转移;此外,出口商 品必需明白国外的市场需求,外国买主的订单往往涉及需求商品的设计、款式、生产工艺、用料,成本等多种有价值的信息;这类“ 外部经济” 与“ 后发优势”可构成中国经济广义比较优势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后发优势是指在世界 上存在众多发达国家的条件下,较落后的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已走过的经济发展道路 或轨迹中吸取正反两方面的体会 或教训,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形,作出更明智的进展战略挑选,从而防止走“ 先发” 国家己走过的“ 弯路” ,以更 短的

22、“ 捷径” 、更快的速度缩短自己与发达国家之间经济水平上的距离;中国 是一个进展中大国,仅仅依靠从内部演化显现代经济结构的过程是极其缓慢的,唯恐等不到演化胜利之日就已在猛烈的国际竞争中出局了;因此,借鉴发达国 家的胜利体会,结合自己的国情,更好地利用外部经济与后发优势是发挥中国 原有比较优势的重要举措;为此,中国今后在进展经济中应留意以下几点:1 重视国内的区际贸易;中国地域广阔、区际间资源禀赋差异显著,国内贸易进展尚有很大潜力,国内 区际分工和贸易可以降低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成为其国际竞争力的一个来源;为了加快国内统一商品与生产要素大市场的形成,提高资源在空间上的配置效名师归纳总结 - -

23、- - - - -第 8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率,应大力进展全国区际交易网络,答应企业跨地区进展和兼并,切实推行政 企分开以使地方政府失去爱护本地企业的利益冲动,从而降低自然及人为缘由 引起的区际交易成本;2 重视扩大开放,积极与国际上的跨国公司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其次大吸取外商直接投资的东道国;这 实际上是国际经济社会对我国政治稳固、经济健康进展的确定;我们要利用全 球化带来的机遇,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动身,把利用外资与国内经济结构升级 紧密联系起来,以此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 要推动力

24、是跨国公司,特殊是大的跨国公司;在“ 入世” 、外资跨国公司大量 进入情形下,我国企业与外资跨国公司的相互关系,既有猛烈竞争的一面,又 有亲密合作的一面,外资企业的当地化战略往往需要寻求中国当地企业作为合 资合作伙伴;在合资、股权多元化的前提下,我国企业有可能通过股权纽带与 外资跨国公司形成某种“ 勉励兼容” 机制,从而加快我国企业进入国际销售网 络的步伐和创新进程;3 重视用现代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高技术是一个动态、相对的概念,对子传统产业,应当利用现代适用技术,技 术创新是以市场需求为动身点和试金石的,它不仅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传统产业增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技术成果在技术上最优

25、并不自动等于经 济上也是最优;假如某项成果实施成本过高或难以产业化,就只能处于“ 样品”阶段;在产业内贸易量趋于增加的背景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与出口什么产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品已不是最重要的事,更重要的是要看运用什么技术和方法来生产这种产品;例如,同是生产谷物,既可以用刀耕火种的方法生产,也可用机械甚至生物基 因工程技术去生产;欲将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国际市场 上的竞争优势有两条途径;其一,通过技术创新,将高新技术,包括从国外引 进后消化、吸取的技术与我国的劳动力结合,生产在市场上

26、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时的比较优势就在于同是高技术产品,但在我国生产的成本更低,因而具有 价格竞争优势;其二,通过技术创新,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行深加工、细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形成易被市场接受的产品差异特性;这时的比较优势 就在于同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我国企业生产的更具特色,因而具有非价格竞 争优势;这两条途径也可兼而用之;3. 比较优势 111: 竞争优势与制度创新在不完全竞争的当代世界经济中,国际贸易是按包括了竞争优势在内的广 义 比 较 优 势 进 行 的 ; 传 统 的 比 较 优 势 理 论 建 构 在 完 全 竞 争 的 世 界 里 , 而 竞 争 优 势就建构于不完全竞争的基础之

27、上,这是传统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区分所在;在现实世界中,传统比较优势仅仅说明白价格竞争的一种潜在可能性;事实上,比 较 利 益 的 获 得 是 要 以 产 品 实 现 价 值 为 前 提 的 ; 在 完 全 竞 争 的 世 界 里 , 不 存 在 规 模 经 济 与 公 司 活 动 , 产 品 是 同 质 的 , 不 存 在 非 价 格 竞 争 , 故 比 较 优 势 直 接 体 现 为 价 格 竞 争 优 势 ; 因 而 比 较 优 势 与 竞 争 优 势 是 完 全 一 致 的 ; 但 在 不 完 全 竞 争 的 世 界 里 , 价 格 竞 争 优 势 不 但 来 源 于 比 较 优 势

28、, 仍 可 能 来 自 于 规 模 经 济 、 产 品 差 异 等 因 素 ; 我 们 认 为 将 竞 争 优 势 概 念 纳 入 到 广 义 的 比 较 优 势 体 系 中 去 , 有 利 于从理论上更好地指导今后中国经济的进展;影响一国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由美国经济学家 波特提出来的;他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认为一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四个基本因素:即生产要素需求、相关支撑 产业、企业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方式;除此之外,仍有两个帮助因素,即机遇和政府作用;波 特 提 出 的 有 关 竞

29、争 优 势 的 上 述 决 定 因 素 对 于 一 国 提 高 其 产 业 国 际 竞 争 力 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同时也对广义比较优势概念内涵的拓展供应了有益的思路;但 是 , 波 特 竞 争 优 势 理 论 的 局 限 性 在 于 视 制 度 因 素 为 给 定 的 前 提 而 没 有 予 以 关 注 ; 我 们 认 为 , 中 国 经 济 的 发 展 和 企 业 国 际 竞 争 力 的 提 高 可 以 由 制 度 创 新 来 推 动 ; 主 耍 包 括 三 个 方 面 , 其 构 成 了 中 国 经 济 广 义 比 较 优 势 内 生 机 制 的 重 要 组 成 部分;1 制度创新有利于人

30、力资本的积存,从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 有 形 资 本 一 旦 形 成 后 可 重 复 地 产 生 收 益 相 类 似 , 人 们 通 过 教 育 和 培 训 投 资 后 , 一 旦 拥 有 了 熟 练 的 技 术 , 也 可 凭 借 技 术 不 断 获 取 较 高 的 收 入 , 故 可 把 劳 动 技 能 视 为 一 种 资 本 , 即 人 力 资 本 ; 克 鲁 格 曼 在 阐 述 新 贸 易 理 论 的 论 著 中 多 处 引 用 “人 力 资 本 ”的 概 念 , 但 他 基 本 上 将 人 力 资 本 视 为 某 种 “存 量 ”; 经 济 理 论 中 的 另 一 概 念 “学

31、 习 曲 线 ”也 内 含 着 人 力 资 本 的 积 累 可 导 致 动 态 生 产 效 率 提 高 的 观 点 , 但 这 一 概 念 没 有 把 技 术 进 展 与 科 研 支 出 及 教 育 或 培 训 方 面 的 投 资 联 系 起 来 ; 新 制 度 经 济 学 的 研 究 说 明 , 如 果 一 国 的 制 度 因 素 制 约 了 该 国 人 力 资 本 的 积 累 , 那 么 该 国 的 社 会 发 展 和 财 富 积 累 就 会 受 到 严 重 影 响 ; 反 之 , 就 可 能 形 成某种良性循环,即一国的制度创新可更多地勉励社会对人力资本积存的投入,由 此 导 致 该 国

32、 经 济 竞 争 力 的 增 强 和 财 富 的 增 多 , 能 使 它 有 更 强 的 能 力 增 加 对 人 力 资 本 积 累 的 投 入 ; 因 此 , 由 制 度 创 新 所 致 的 人 力 资 本 增 多 可 以 构 成 一 国 经 济 增长和外贸进展的“ 内生变量” ;在 企 业 层 次 , 人 力 资 本 对 企 业 国 际 竞 争 力 的 影 响 突 出 地 表 现 在 企 业 家 作 用 的 发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挥 上 ; 在 国 际 商 务 领 域 , 交 易 比 国 内 商

33、 务 更 加 复 杂 , 履 约 保 障 也 存 在 着 较 大 的不 确 定 性 ; 因 而 , 交 易 的 成 功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要 靠 企 业 家 才 能 ; 新 贸 易 理 论 将 规模 经 济 视 为 贸 易 发 展 的 一 个 主 要 动 因 , 而 企 业 的 规 模 实 际 上 是 企 业 家 能 力 的 函数 ; 企 业 家 能 力 的 发 挥 是 企 业 规 模 发 展 的 基 本 前 提 之 一 ; 可 见 规 模 经 济 的 重 耍来源之一是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因此,假设一国的制度因素能对企业家拥有的特殊人力资本形成供应足够的勉励,就可以更快地产生一大批熟谙国际

34、贸易和海外 市场 的企 业家 ,从而直接影 响该 国国 际贸易的进展 ,促 进其 原有比较优势 的发挥;经 济史 说明 ,在 有利于人 力资 本积 累的 各种制度 支配 中, 产权 明晰界定 且可 得到 明确 保证 是最 有效的;萨伊 曾指 出: “ 平稳地 享用 自己 的土 地,资本 和劳 动的 果实 乃是 诱使 人们把这 些生 产要 素投 入生产用 途的 最有 力动 机; ” 从 理性 预期 的角 度来 看, 产权明晰 的制 度可 为人 们进行人 力资 本南 我投 资和积存 供应 确切 的预 期, 故可 对一国具 有国 际水 准之 企业家群 的产 生提 供可 连续的有 力激 励欧 洲诸 国

35、早 年大 批具有国 际水 准的 企业 家的涌现 及由 此导 致的 海外商贸 的发 达在 很大 程度 上得 益于此;笔者 认为 ,在 当前中国 国有 企业 的体 制改革中,注 意用 创新 的制 度将 货币收 入 、股 权、 住房 、福利等 一揽 子综 合经 济利益与 企业 员工 特殊是企业家 的贡献业绩紧 密联系起来并予以保证 是极为重要的;对处 于经 济转 型时 期的 中国来说,既 应看 到相 当一部分 人口 素养 差、 就业人口 文化 程度 低这 个严 峻事 实,也要 看到 人的 主观 能动性和 可塑 性; 通过 制度创新 加强 全社 会对 人力 资本 的投资,更加 重视 训练 和职业培 训

36、, 无疑 是培 育中国经 济竞 争优势的战略举措;2 制度创新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组织结构,从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要 提高 国际 贸易 的效益,必需 改善 中国 企业的组织结 构, 由单 纯的买卖观念 转变 为全 面市 场介 入的现代国 际 营销 观念 ,建立信息来 源准 确、 渠道通畅、反 映灵 敏的 国际 营销 网络,从原先 只能 把产 品卖给中间商 、转 口商 ,转变为把产 品直 接卖 给进 口商 、批发商,甚 至大 型超 级市场和连锁 店, 努力 提高单位出口 额的利润;

37、在 市场 经济 条件 下,以提 高国 际竞 争力 为目的的 企业 组织 结构 演进需要 遵循 两条 原就 ;其 一是 产权明晰 的原 就; 企业 组织结构 自我 演进 得以 进行的根 本条 件和规律起 点是答应并勉励经济主 体 包括企业和个人 对自身利益的正值合法 的追 求, 并通 过制 度对人们 以奉 献性 努力 而得到的 正值 利益 予以 爱护;舍 此, 经济 主体 就会 失去 追求降低 交易 费用 的动 力,企业 组织 结构 自我 演进的活 力源 泉就 会被 堵塞 ;产 权明晰有 助于 中国 企业 在猛烈的 国际 市场 竞争 中,为了 获得 更大 的利 益而 不断 探究建立 一种 更能

38、节省 交易费用、生 产费 用和 组织费用 的新 的组织结构;其二是资产重组的效 率导 向原 就; 在市场经济中 ,无 论是 托拉斯仍是康 采恩 ,其 形成的主要动 因就 是人 们对 提高 经济效率的追 求; 对于 参与国际经贸 的大 批中 小企业而言, 可以股权或契约等方式将自己的产销活动纳入大企业 集团的经营体系,仍可以通 过商 会、 行业 协会等机 构建 立相 互支 持、补充、服 务的 横向 联系,以 形成 某种 “群 效 应 ” clustering, 从 而 大 大 降 低 参 与 国 际 商 务 的 交 易 成 本 与 风 险 ,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3 制度创新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发挥

39、引导作用,从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二战后 50 余年的经济史说明,政府不再是斯密意义的“ 守夜人” ;刘易斯曾指出“ 没有一个国家不是在明智政府的积极刺激下取得进步的;” 对于中国而言,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通过制度创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从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 争力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第一,中国是一个进展中大国,总体上经济欠发达,但从局部看,仍有经 济上较为发达的地区;只要政府积极予以引导和扶持,可以使这 些地区领先成 为对发达国家高新技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地区;这些地区可以利用发达国家

40、出 口高技术产品和转移技术的时机,加快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和适用技术并加以 吸取、消化和创新,结合本国的资源优势,进行规模经营,降低成本,提高出 口产品的附加值,以争取更大的比较利益;其次,政府可通过加大经济对外开放的力度提高本国己经拥有之要素的品质;例如,外贸的进展不仅可以更多地引进及消化、吸取国外先进技术,而且能使 本国企业由此把握国际市场上更多的经贸信息,更多地明白国外的技术、生产 和市场需求态势,感受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勉励技术创新的增多;这在高新 技术变化与更新速度快、产品生命周期短的现代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第三,政府可以依据“ 窄幅移动带” The Narrow Moving 3&1

41、原就,尽可能正确地挑选特定的关键产业予以适当的政策支持;世界各国经济进展的历程 说明,高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往往是人们努力创立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政 府在支持高技术产业领域问题上经过谨慎决策是可以防止失误的;一般而言,任何一国政府在挑选那些能代表将来进展方向的关键性产业,如电脑、电信、生物技术等产业方面发生信息不完备的可能性较少;因此,世界各国政府对这 些产业大多予以支持;此类产业一旦获得胜利,通常可产生广泛的外部经济,且能占据相应的国际市场份额;这种战略贸易政策的着眼点不是一般的爱护幼 稚产业,而是在关键产业领域内制造比较优势;当然,政府的“爱护” 必需是 临时的、积极的,必需与促进企业努力

42、参与竞争结合起来,而且应尽可能取得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别国的谅解;同时,政府也要努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企业供应良好的外部 经营环境;应当指出,国家是国际经济潮流中不容无视的重要经济主体,国家 之间的差异,政府效率的差异也可纳入一国比较优势的范畴,而对国际贸易产 生深远的影响;对子处在经济转型时期的国家来说,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 职能的转变,其本身应构成制度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今日,虽然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但只要民族国家存在,国际贸易就不会 是完全自由的;由于国际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和现代企业规模经济的存在,而 制度又是由人们制造并约束人们的嬉戏规章,因此,制度创新不仅可使中国更 好地利用其已有的比较优势,而且仍能启动其潜在的比较优势;我们认为,具 有勉励创新功能的制度本身就是一种尚未被人们充分熟悉和懂得的比较优势;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