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训练手册:第21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doc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775085 上传时间:2020-05-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训练手册:第21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训练手册:第21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训练手册:第21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训练手册:第21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1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2019柳州三模)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开始全面整顿郡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史称“版籍”“版图”。“版籍”“版图”的出现()A加重了农民负担 B便利了赋税征收C强化了中央集权 D确立了土地私有2(2019陕西调研)抱朴子吴失篇说:东吴大姓“僮仆成军,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这说明当时东吴()A农业商品化加强 B士族制度十分腐朽C不注重保护环境 D地主田庄自给自足3(2019长沙模拟)汉代郑玄说“田土异者”,唐代孔颖达则进一步指出:“能吐生万物者曰土;据人功作力兢,得而田之,则谓之田。”据此可知,当时农民耕作的主要对象是()A土 B地 C井田 D农田4(

2、2019河南八市测评)唐代敦煌户籍残卷记载:700年,户主张玄均34岁为丁男,户内另有丁男1人,寡1人,合应授田230亩,而其实际授田为75亩;721年,董思切一户应授田131亩,而实授田为28亩。这反映了唐代()A田制已遭到破坏 B分配土地严重不均C官吏的腐败贪污 D各地的经济不平衡5(2019河南模拟)古代关于租佃关系的认识,有三种:一种认识是为富不仁,把地主的富列入不仁之列;另一种认识是各得其所;而更多人认定的则是地主对佃户行仁义,养活了租佃者。据此可知()A第一种认识更符合实际 B租佃关系认知呈多样性C第三种认识更符合事实 D三种认识均不正确6(2019郴州二模)明清时期手工作坊主赚钱

3、后多买田置地,18世纪的英国商人在经商致富后第一件要做的事也是在乡村购买田地或与土地贵族联姻。导致这种现象的共同原因是()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土地贵族掌握政权C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农业经营方式落后7(2019宁夏月考)清代康乾时期,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矜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千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这表明当时的广东地区()A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域扩散B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C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D传统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8(2019滨州二模)晁错在论贵粟疏

4、中说:“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xie,疏通)。”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目的是为提高商人地位B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C意在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9(2019湘潭模拟)管仲在齐国推行了“官山海”政策,通过垄断制盐业和冶铁业的运营,沉重打击了齐国的私营盐铁业,使盐铁业重新回到“工商食官”状态。这种作法的主要影响是()A恢复西周的“工商食官”政策B推动“重农抑商”政策出现C促进经济国有化政策的产生D促进官营手工业的产生10(2019黑龙江三模)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宋禁之先,

5、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中的“禁”()A阻碍了农产品商品化进程B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发展C保障了对外贸易出超地位D导致了东南沿海民生的困境11(2019河南联考)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这则材料可以证明()A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B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重性C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是由海盗组成的

6、D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完全在政府12(2019岳阳模拟)清初规定“取具船户不得租与匪人甘结”。雍正九年(1731年),朝廷为使“盗匪即无人假冒”,规定:“嗣后商、渔各船照票内舵工水手各年貌项下。将本人宾斗(粤语:哪里)验明添注,均于进口、出口时按名查验,一有不符,即行根究。”据此分析雍正帝的主要意图在于()A注重维护国家海权完整B开始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C以天朝观念应对外国人D防止人民在海外聚众反清13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做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

7、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材料二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作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作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

8、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关系。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793年,马戛尔尼率英国使团访问清帝国。英使带来的礼品共590余件,其中包括:前膛枪等武器、望远镜、地球仪等天文学仪器、钟表和一艘英国最先进的110门炮舰模型。乾隆看过礼单震惊之余指示负责接待的官员:“可于无意之中向彼闲谈,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马戛尔尼提出了开放一些口岸通商、允许英国商人仿俄罗斯例在北京设一个货栈买卖货物、禁止向英国商人在海关关税之外另行勒索、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允许英商居住等

9、要求。对此,乾隆断然拒绝。摘编自马戛尔尼的礼物依据材料信息,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加以说明。(要求:可以依据其中一条或多条信息,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参考答案1B。材料中的“整顿郡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方便按户籍进行赋税的征收,B项正确。2D。材料中的“僮仆成军,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反映了传统庄园经济无所不有,不假外求的封闭性,自给自足性,D项正确。3D。由材料中的“据人功作力兢,得而田之,则谓之田”可知,农田生产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联系史实可知,汉至唐时期农民从事精耕细作的农业,可推断农民耕作的主要对象是农田,D项正确。4A。均田制在北魏孝文帝时期建

10、立,隋唐沿袭,从材料看实际授田远远小于应授田,A项正确。5B。从古代租佃关系的三种不同态度看,认为是为富不仁者为贬义,各得其所是客观的中性态度,认为地主行仁义则是褒扬态度,B项正确。6B。当时中国与英国都是土地贵族把持政权,B项正确。7A。材料中的“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千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说明清代广东地区农业领域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A项正确。8C。材料中“欲民务农,在于贵粟;得以拜爵,得以除罪”主要讲述的是要重视农业的作用,以粟为赏罚,奖励农耕生产,因此材料意在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项正确。9B。材料中的“沉重打击了齐国的私营盐铁业”,推动“重农抑商

11、”政策出现,B项正确。10D。由材料中的“南洋宋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可知,材料中的“海禁”导致了东南沿海民生的困境,D项正确。11A。据材料中的“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可以看出,当时的沿海地区确实有外国侵略势力的骚扰,A项正确。12D。根据材料中的“取具船户不得租与匪人甘结”“嗣后商、渔各船照票内舵工水手各年貌项下。将本人宾斗验明添注,均于进口、出口时按名查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严防人民出海与境外人士勾结,D项正

12、确。13(1)作法:取消关卡和禁令(允许自由经商)。成效:商业(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生活得到改善。目的:巩固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后果: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压抑经济活力)。(2)观念:利润是商人的主要追求目标;经商是实现富裕的最有效途径;购买土地可以更好地保存财富。(3)关系:抑商是基本的经济政策;惠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政策;在某些时期同时存在抑商政策和惠商政策。14示例一论题:大清盛世背后的危机。18世纪下半期,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展开,取得辉煌成果,工业化和近代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而清朝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封建统治者坚持“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中,闭目塞听,造成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示例二论题:中英两国外交政策的碰撞。(1)当时中国政治上实行封建专制主义;经济上固守农耕文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思想上,故步自封,盲目自大;对外政策上,闭关自守。(2)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经济上,进入工业文明;思想上,自由主义发展。英国提出的开放口岸、北京设货栈买卖货物、禁止向英国商人在海关关税之外另行勒索、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允许英商居住等要求,反映了其具有扩张和掠夺的外交特征。英国的外交政策与中国的社会环境格格不入。这反映了工业文明和农耕文明外交政策的碰撞,显然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处于劣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