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知识学习.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763042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知识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代汉语知识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知识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知识学习.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作业选(二)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此类活用现象,并具体说明属于哪类活用,并翻译全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左传僖公三十年鄙:具体为名词的使动用法。鄙:原为名词,边境。这里用为动词,使成为边境。翻译:越过别的国家把远方国家变为自己国家的边境,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为什么要用灭亡郑国来增强邻国的实力呢?夫夫妇妇,所谓顺也。 左传?昭公元年夫、妇:名词用作动词。翻译:丈夫要有丈夫的样子,妻子要有妻子的样子,这就是所说的和顺啊!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论语?先进妻:名词用作动词,嫁给义。翻译:南容多此诵读白圭句,孔子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禹行而舜趋,是

2、子张氏之贱儒也。 荀子?非十二子禹、舜:名词作状语,像禹一样,像舜一样。翻译:像禹一样踮脚走路,像舜一样低着头小步快走,这是子张氏之类贱儒故作圣人之态。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国语越语上庙:名词作状语,在庙堂上。礼:名词用作动词,礼待。翻译:来自四方的德才之人,一定要在庙堂上举行仪式迎接他们。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说苑贵德风、雨:名词用作动词。风,吹;雨,淋湿。翻译:我不能用春风吹人,我不能用夏雨淋湿人,我一定到穷途末路了!秦燔书禁学,济南伏生独壁藏之。汉兴亡失,求得二十九篇,以教齐鲁之间。 汉书艺文志壁:名词作状语,在墙壁中。翻译:秦始皇时期,燔烧诗书,禁止儒学,

3、济南人伏生独把尚书藏在壁中。到了汉代时大多丢失了,只寻求到二十九篇,就用这些仅存的残篇在齐鲁大地之间教授传授。屈伸之志,详略之文,皆应之,吾以其近近而远远、亲亲而疏疏也,亦知其贵贵而贱贱、重重而轻轻也,有知其厚厚而薄薄、善善而恶恶也,有知其阳阳而阴阴、白白而黑黑也。 春秋繁露楚庄王第一近远亲疏贵贱重轻厚薄善恶阳阴白黑:形容词用作动词。翻译:屈伸的笔法,记述文字的详略,都是相应的。我认为它就是亲近近事,疏远远事。亲近亲戚,疏远疏者。也知道它是尊重尊贵者,而轻贱卑贱者。重视重要的事情而忽视小事。又知道它是看重厚重者,而轻视轻薄者。对好人友好,而对坏人厌恶。又知道它是以阳为阳以阴为阴。以白为白,以黑

4、为黑。逐马鸣镳,鱼跨麋角。 枚乘七发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鸣响。鱼、麋:名词作状语,像鱼一样。翻译:驱逐马使镳鸣响,像鱼一 样跨过象象麋鹿一样角斗。狐死首丘,代马依风。 后汉书班超传首:名词用作动词,头朝向。翻译:狐狸死后头朝向山丘,代地的马依傍风。四、下列句子中哪些词属于名词用作动词?哪些词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请予以指出,同时解释它们在句中的含义。晋人不得志于郑,以诸侯复伐之,十二月癸亥,门其三门。 门:名词用作动词。攻下。陈氏之施,民歌舞之矣。后世若少惰,陈氏而不亡,则国其国矣。歌舞:名词用作动词。唱歌跳舞以歌颂庆祝。二月癸未,晋悼夫人食舆人之城杞者。绛县人或年长矣,无子。而往与食。有与疑年

5、,使之年。食:名词用作动词。给饭吃。城:筑城。年(使之年):说出年龄。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坟:名词用作动词。像坟堆一样隆起。群公子皆鄙,唯二姬之子在绛。鄙:名词用作动词。出任到边境。于是使勇士某者往而杀之,勇士入其大门,则无人门焉者。门(则无人门焉者):名词作动词:攻下。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君:名词作动词。做国君,统治。朝:名词使动用法。使朝见。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先:名词作动词。超过。夫足下欲兴天下之大事而成天下之大功,而以目皮相,恐失天下之能士。目:名词作动词。看。五、指出下列

6、句中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或其他语法现象,并翻译全句。楚子在公宫之北,吴人在其南。子期似王,逃王而己为王。左传?定公四年逃:使动用法。翻译:楚昭王在公宫的北面,吴国人在他的南面。子期长得像昭王,就让昭王逃走而自己假装昭王。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华元曰:“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也;杀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左传?宣公十四年鄙:名词的意动用法。翻译:楚庄王派申舟到齐国访问,说:“不要向宋国借路。”华元说:“经过我国境内却不向我们借路,这是把我国看成为他的属地。看作他的属地等于亡国。杀了他的使者必讨伐我国,讨伐我们也是亡国。就亡国来说是一样的。乃与公孙无地、公孙臣谋,

7、使攻宁氏。弗克,皆死。公曰:“臣也无罪,父子死余矣!”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死:为动用法。翻译:于是与公孙无地、公孙臣商议,让他们攻打宁氏。没有攻下,都死了。卫献公说:“公孙臣没有罪,他们父子都为我而死了!”言 夫人而不以氏姓,非夫人也,立妾之辞也,非正也。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夫人卒葬之,我可以不卒葬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夫人(之):意动用法。翻译:提到夫人却没有加上姓氏,说明她不是夫人,是将妾立为夫人的写法,这是不合礼制的。国君把她当作夫人,我可以不当她为夫人吗?国家按照对待夫人的礼制来安葬她,我可以不按照对待夫人的礼仪来记载她的葬礼吗?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矣。欲辟土地,朝秦、楚。笠中国而抚

8、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朝:使动用法。翻译:既然这样,那么大王的大欲可以知道了。您想要开辟土地,使秦、楚来朝见。君临中土而抚有四方。用如此的行为来求取这样的目的,犹如爬到树上找鱼。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是以嬖女不弊席,宠臣不避(“避”通“弊”)轩。战国策?楚策一弊、避:使动用法。翻译:利用钱财交往,钱财用尽交往断绝;利用美色交往,美色衰退,爱情就会消失。因此宠姬不会使席子坐破就会失宠,而幸臣不会使马车用坏就会失势。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转,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恐,事之而观其无穷。六韬?文韬富、贵、危、事:使动用

9、法。翻译:使他富贵观察他不冒犯别人,使他高贵观察他不骄傲,把大事托付给他观察他没有转移,使用他观察他不隐瞒,使他处于危境观察他不恐惧,让他处事而观察他应变无穷。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壌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史记?平原君列传王:名词作动词。臣:使动用法。翻译:况且我听说商汤以七十里的土地称王天下,周文王凭百里大小的土地使诸侯臣服。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士兵多吗?三十年,桓公病,太子兹甫让其庶兄目夷为嗣。桓公义太子意,竟不听。史记?宋微子世家义:意动用法。翻译:三十年,宋桓公病重,太子兹甫谦让自己的庶兄目夷继承君位。桓公虽然认为太子之意合乎道义,但最终未同意。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

10、人事之经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与,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汉书?司马迁传善、恶、贤、贱(第一个):形容词用作动词。存、继:使动用法。翻译:春秋一书,上能阐明三王之道,下能分辨人事的伦理纲常,辨别嫌疑,明辩是非,论定犹豫难决之事,表彰善良,贬斥丑恶,尊重贤能者,贱视不肖者,使已灭亡之国的史迹得以保存 ,使断绝了的世系得以接续,弥补残缺,振兴衰废。这些都是王道中十分重要的。六、下列句子那些属于判断句?请作出判断并指出带点词的词性和意义。夫是墨子之俭,将非孔子之侈也;是孔子之孝,将非墨子之戾也。韩非子?显学非判断句。是:动词,认为正确。如是而不退,则商君、白公

11、、吴起大夫种是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判断句。是:代词,这种人。用武者灭,用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太平御览兵部?曹操孙子兵法序判断句。是:代词,这种人。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判断句。也:语气词,加强肯定。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非判断句。为:动词,成为。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内史郑当时是魏其,后不敢坚对。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非判断句。是:动词,认为正确。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螺祖。史记?武帝本纪非判断句。是:代词,这人 。为:动词,就叫。夫治国者以名号为罪,徐偃王是也;以城与地为罪,虞、虢是也。韩非子?喻老判断句。是,代词,这种人。七、指出下列句子中的

12、被动句,并解释各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及词义。秋,楚囊瓦伐吴师于豫章。左传?定公二年非被动句。于:介词,在。其身死于朝,其宗灭于绛。国语?晋语八被动句。于:介词,被。夫差以见禽于越。大戴?礼记?保傅被动句。见:助动词,被。于:介词,与所引进的词语共同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补语。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沈于谄谀之臣。战国策?齐策四被动句。于:介词,被。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吕氏春秋?贵公非被动句。被:动词作谓语,接受。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荀子?修身被动句。于:介词,被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墨子?脩身非被动句。见:动词,体现,表

13、现。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被动句。为:介词,被。见:助动词,被。身尊家富,父子被其泽。韩非子?奸劫弑臣非被动句。被:动词,接受。八、翻译下列各句,并解释其中加点词的词的用法。要离走,往见王子庆忌于卫。吕氏春秋?忠廉翻译:要离逃跑,去卫国拜见王子庆忌。见:动词作谓语,拜见。 于:介词,与所引进的词语共同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补语。仆以口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笑。司马迁报任安书翻译:我因为多嘴遭遇这个祸患,深深 地被乡亲耻笑。为:介词引进动作的主动者,与所引进的词语共同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所:助词,放于动词谓语前。“为所”式:表被动的句式。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14、。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赵国强盛而燕国弱小,而您被赵王所宠幸,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识。于(赵王):表被动,与所引进的词语共同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补语。于(君):介词,相当于和。先绝齐而后责地,则必见欺于张仪。史记?楚世家翻译:先与齐国断绝关系,再向秦国索要土地,那么一定会被张仪欺骗。见,助动词,表被动。于,介词,与所引进的词语共同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补语。见于表被动。身被二十余创。 汉书赵充国传翻译:身体遭受二十多处创伤。 被:动词,作谓语,遭受。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着,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新书?过秦上翻译:自己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耻笑,原因是什么呢?不施行仁义之道,因

15、此攻守双方的形势不同于以前了。为:介词引进动作的主动者,与所引进的词语共同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表被动。夏桀、殷纣之盛也,人迹所至,舟车所通,莫不为郡县,然而身死人手,而为天下笑者,有亡形也。 淮南子?汜论训翻译:夏桀、殷纣强盛的时候,凡是人的踪迹所到之处,车船所通之地,没有不成为其郡县所属的,但是所以会灭亡在他人手里而被天下人所耻笑,是以为有灭亡的表现。为:介词,引进动作的主动者,与所引进的词语共同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表被动。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论衡?自纪翻译:能被世人所用,一百篇都是没有害处的;不能被世人所用,哪怕是一章都没有好处。为:介词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16、,与所引进的词语共同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表被动。岱不从,遂于战,果为所杀。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翻译:岱不听从劝告,于是和他交战,果然被杀。为:介词引进动作的主动者,与所引进物件共同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表被动,这里省略所引进的词语。所:助词,放于动词谓语前。“为所”式:表被动的句式。然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韩愈进学解翻译:然而在公事上不被人信任,在私事上不被朋友所帮助。见:助动词,与“于”构成“见(动词谓语)于”句式,表被动。九、指出下列句子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其类型。大王来何操 ?史记?项羽本纪 何: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以吾一日长乎尔,勿吾以也。论语?先进 吾

17、(以):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吾谁与为邻?吾无粮。庄子?山木 谁: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孟子梁惠王上 之: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不我击。汉书?李广传 我: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侨闻君子非无贿之难,立而无令名之患。侨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 左传?昭公十六年无贿、无令名、不能事大字小、无理以定其位:宾语前置。在代词“之”复指的条件下前置。宋何罪之有? 墨子?公输 何罪:宾语前置。在代词“之”复指的条件下前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

18、语前置。今有固车良马于此,又有奴马四隅之输于此,使子择焉,子将何乘? 墨子鲁问何: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国语?晋语八德、货、何贺:宾语前置。在代词“之”复指的条件下前置。十、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作用,并翻译全句。自今日既盟之后,郑国而不唯有礼与彊可以庇民者是从,而敢有异志者,亦如之。 左传?襄公九年是:代词,放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对宾语进行复指。翻译:从今天结盟之后,郑国如果不听从有礼义和有实力可以庇佑人民的盟主,而胆敢产生二心的话,也同样受到惩罚。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孟子?尽心下莫:无指代词,没有人,做主语。 之

19、:代词,作宾语,前置。翻译:有一群人追逐老虎。老虎背依山的险峻处,没有人敢逼近。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韩非子?难一莫:莫:无指代词,没有人,作包孕句的主语。 之:代词,前置宾语。翻译:晋平公与群臣喝酒,喝醉了,而叹息道:“没有谁的快乐能与国君比!他的话没有人敢于违抗。”故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 人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荀子?礼论之:代词,放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对前置宾语进行复指。翻译:所以一个人如果只看见生,像这样的人一定会死;一个人如果只看见利益,像这样的人一定会遭受损失。为事利,争货财,无辞让,果敢而振,猛贪而戾, 恈恈然惟利之见,是贾盗之勇

20、也。荀子?荣辱之(见):代词,放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对前置宾语进行复指。之(勇)助词“的”。翻译:为了得到事情的利益,争抢财货,毫不辞让,动辄跳起来,凶贪而且暴戾,贪婪地只看见利益,这是商贾盗贼的勇敢。义之所在,不顷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执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荀子?荣辱之(所):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不):代词,作宾语。 之(勇):助词,相当于“的”。翻译:正义存在的地方,不屈服于权利,不考虑个人的利益,就是把整个国家给他也不动心,看重死节执守正义而不妥协,这就是士人君子的勇敢。无乃非盟载之言,以阙君德,而执事有不利焉,小国是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是:代词,前置宾语。恐怕这不是盟约的话,会损害贵国国君的道德,对执事您也有不利的地方,我们小国惧怕这个。是夫也,将不唯卫国之败,其必始于未亡人。乌呼!天祸卫国也夫!左传?成公十四年之:代词,放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对前置宾语进行复指。翻译:这个人,将不仅仅使卫国败坏,他祸害人一定先从我开始。天啊!这是上天降祸给卫国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