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第25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doc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762775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第25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第25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第25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3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第25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doc(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5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 璀璨明珠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1造纸术(1)殷商时期,人们把文字契刻在甲骨、陶器上,或镌铸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原料。(2)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3)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被时人称为“蔡侯纸”,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2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技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咸通九年(868年)印刷的金刚经。(2)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此后又先后出现了木活字和金属活字。(3)印刷术的传播:1

2、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3火药(1)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唐初孙思邈著的丹经是有关于火药的最早记载。(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3)五代和宋朝时,火药还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4)传播: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4指南针(1)战国时期,我国就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2)北宋时,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3)传播及影响:13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国古代科技的世界影响这三种发明将全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都改变了,从而产生了无数的变化

3、:印刷术在文化;火药在战争;指南针在航海。历史上,没有任何帝国、宗教或显赫人物能比这三大发明对人类的事物有更大的影响力。弗兰西斯培根二、天文学成就1天象观测:中国古代的天象观测在很长时间内处于世界前列。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彗星和哈雷彗星以及太阳黑子的记录。2天文著述: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甘石星经成书于战国时期,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3天体测量(1)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浑象仪,他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 000多年。张衡还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2)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3)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制成

4、了一种新型浑仪简仪,比欧洲同类仪器要早300多年。天文学侧重于观察天象,记录天文现象变化,中国古代统治者往往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三、算经与圆周率1先秦:春秋时期出现了九九乘法口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筹算计算法。2东汉: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标志着我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运用十进制记数系统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3魏晋南北朝:南朝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达1 000年之久。4元代:出现简便高效的珠算法。四、古代农书1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总结了我国北

5、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农业、畜牧业生产经验。2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其中农器图谱占全书篇幅的4/5,附有306幅插图。3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该书系统总结了历代农业、手工业积累的经验,并参照吸收西方自然科学知识。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的不同点齐民要术侧重于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的总结;农书强调生产工具的改革;农政全书参照吸收西方农业科学知识,并开展农业科技实验,体现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五、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1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2伤寒杂病论:张仲景编著,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

6、。张仲景也被后世称为“医圣”。3华佗:与东汉张仲景同时期的名医,精于方药针灸,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和五禽戏。4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系统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素养提升融会贯通探究古代中国科技的地位、特点史料一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数量2225259257788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科技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从表格数据来看,中国古代科技成果主要分布在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

7、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了发展。史料二这些田园风味的农村公社不管看起来怎样祥和无害,却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它们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信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的作为和历史首创精神。马克思史料三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和推广。摘编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根据史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综合归纳影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因素。史料二主要说明小农经济及君主专制的存在,束缚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史料三主要说明儒学束缚人性,阻碍了科技的创

8、新与发展。政治环境及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思想观念及统治者的科技教育文化政策;对前代科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等。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地位(1)特点科技思想:注重实践,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科技内容: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遏制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2)地位:中国古代科技13世纪前一直领先世界,是中国科技的辉煌时代,明清时期逐步走向停滞,未转化为近代科技。以家国情怀认识四大发明对中西方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

9、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 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解析:首先,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概括主题词,拟定一个观点;然后,结合具体史实,史论结合进行论

10、证;注意题目要求为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之外的中国古代史的史实来进行论证。答案:示例: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四大发明对中西方的影响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2019郴州一模)1150年,造纸术传入西班牙后,又从那里传到了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造纸术的价值十分显著。造纸术的价值主要是()A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B变成了新教的工具C促进

11、欧洲文化的发展D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C材料造纸术传入欧洲后,“羊皮纸被取代”,书籍成本降低,推动了知识的普及,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故选C项;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造纸术对宗教改革的影响,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兴起于15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2(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48年,楚司马苏掩奉命整治军赋,他对不同类型的田土、山林、水泽等做了精密的测量和计算,然后依据收入确定军赋的数额。这一记载说明当时()A土地国有制度遭到破坏B人们已能熟练运用数学知识C国家专营思想开始出现D诸侯争霸推动各国变法开展B根据材料“他对不同类型的田土、山

12、林、水泽等做了精密的测量和计算”可知,春秋时期,人们已能熟练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测量计算,以便于军赋征收,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对田土、山林、水泽的测量和计算,没体现土地国有制度的破坏,排除A项;材料主旨在于用数学知识测量和计算,看不出国家专营思想,排除C项;材料只是楚国整治军赋,体现不出各国变法,排除D项。3(2019济南一模)明代李时珍撰成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是我国名园的集锦和缩影,还吸收了西欧园林建筑的风格。这些成就()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受到了西方科技的影响D促进了向

13、近代社会转型B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皇舆全览图由康煕帝下令编绘、圆明园是皇家园林,说明上述成就都得到国家力量的支持,故选B项;材料“朝廷颁行”说明不是商品经济,排除A项;本草纲目与西方科技无关,排除C项;近代社会转型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D项。4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都有官方印记B没有理性思维C长期领先世界D强调实用价值D由材料“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可以得出中国古代科技强调实用价值,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

14、,而轻视理论概括,故D项正确;A项表述不如D项更好地体现材料,排除;B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雅俗共赏中国古代文艺长廊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汉字与书法1汉字(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2)成熟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3)统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使用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六国。统一: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意义: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书法艺术的发展(1)历史条件士人群体的形成,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的创

15、新提供了条件。(2)发展历程魏晋南北朝: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隋唐: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宋代: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3)基本特点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有机融合。文字不等同于书法。书法兼具审美与实用功能,是汉字的艺术形式。二、绘画艺术1.历程(1)新石器时代: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2)战国时期:出现

16、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3)汉代:帛画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4)魏晋时期:文人画开始出现,代表人物是顾恺之,绘画理论是“以形写神”。(5)唐代:绘画体现盛唐气象,代表人物是吴道子。(6)宋代: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到更加注重意境;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民间风情画兴起,代表作品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7)明清时期:文人画受时代影响,出现风格奇特的画家;木刻版画成为小说的插图;出现实用性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2特点(1)既有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又有注重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2)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教材拓展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

17、特点 从演变背景看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演变过程深刻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从绘画风格看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如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就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三、文学成就1诗经(1)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2)内容: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3)特点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有现实主义倾向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2楚辞(1)概况: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

18、一种新体诗歌。(2)特点:句式自由灵活,瑰丽华美,想象奇特。(3)代表作:离骚。(4)地位:“骚体”(楚辞)与“风”(诗经)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3汉赋(1)出现背景: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2)特点: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4唐诗(1)背景社会背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多元。制度保障:科举取士制度推动了文学的发展。文化条件: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2)代表人物李白:人称“诗仙”,其作品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人称“诗圣”。其作品反映社会现实,被誉为“诗史”。白居易:其作品在批判黑暗现实中表达了诗人对民

19、间疾苦的深切同情。5宋词(1)繁荣原因科举制度的发展和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壮大了知识分子队伍。天下分裂、战乱频仍,有识之士希望振奋人心。市井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2)特点:词又称“长短句”,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3)代表人物:豪放派有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有柳永和李清照。6元曲(1)背景商品经济发展。汉族文人在元朝进取无望,心情压抑,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2)特点:元曲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新诗体,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7小说(1)背景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兴起。由宋元话本脱胎而来的章回体裁小说,逐渐发展成

20、文学的主流。(2)成就通俗文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四大奇书”。短篇小说: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即“三言”、“二拍”)。批判现实的力作: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3)评价:在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方面达到新的高峰,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明代小说的兴起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四、梨园春秋1萌芽傩戏:傩在原始社会是一种通过娱神来祈求神灵保佑的带有

21、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2形成南戏: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一种戏曲,形成了完备的戏曲形式。3成熟元杂剧(1)特点:多种表演形式结合,故事情节完整。(2)代表人物及作品: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者,代表作是感天动地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4发展昆曲(1)特点: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唱腔婉转优雅,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2)代表作:汤显祖的牡丹亭。5高峰京剧(1)背景:明清时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成为各种剧种竞争的场所。(2)形成过程起源:清乾隆年间,徽戏剧团三庆班等相继进京演出。形成:徽班吸取了湖北汉调以及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受

22、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经不断融合吸收形成新的剧种京剧。(3)艺术特色: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用锣鼓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唱腔“字正腔圆”。(4)地位: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称为“国粹”,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放射着奇光异彩。素养提升融会贯通探究世俗化、自由化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演进史料一(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了市民化的特征。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一中高雅文化的市民化在宋元时期的主要表现,并举例说明。史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变迁

23、市民文化得以发展。宋词,柳永的词体现市民情趣,委婉含蓄,适应娱乐场所需要;元曲,以关汉卿的窦娥冤为代表,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风俗画,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都城汴梁的市井生活。史料二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元倪云林史料二表明当时绘画的风格怎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史料二说明文人画重诗意的特点。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讲究借物抒情。原因:理学的影响,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社会政治的黑暗促使文人借物抒情;绘画理论和艺术的积累等。史料三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

24、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史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梨园戏曲与该时期的文学有何共同特色?史料三说明清朝时期的戏曲种类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现象:清代戏曲种类繁多,以昆曲为正统(雅)。特色:平民化、通俗化、商业化。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时代特征(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和整理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儒学独尊,文学艺术大放异彩,如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弘气势。(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山水

25、画开始形成;书法逐渐进入自觉阶段。(4)唐朝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中外交往频繁。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促成了唐诗的繁荣;绘画同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风格多样;楷书、草书等书法艺术成就辉煌。中唐之后,政治黑暗,出现大量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5)宋元时期: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南宋山河破碎,激发了诗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统治的黑暗及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元曲成为主要艺术形式,戏曲走向成熟。(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

26、曲走向繁盛;抒发个人心意的文人画盛行。以唯物史观认识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材料下表为明崇祯年间所刻曾楚卿编莆曾太史汇纂鳌头琢玉杂字中40幅演戏对联中剧目。忠孝类(14种)苏武:牧羊记;蔡伯喈:琵琶记;苏茧:鹦鹉记;刘殷:剧名不详;五伦:全备记;姜诗:跃鲤记;凯文:剧名不详;杨显:剧名不详;玉箫女:玉环记;刘锡:宝莲灯;朱寿昌:剧名不详;赵氏孤儿:八义记;蔡端明:洛阳桥记;三省半:剧名不详节义类(10种)孟道:剧名不详;杨氏:杀狗记;杨正卿:剧名不详;李彦贵:卖水记;文俊:剧名不详;王十朋:荆钗记;孟琰:剧名不详;包文拯:包公案;韩朋:十义记;冯京:三元记功名类(11种)薛仁

27、贵:白袍记;韩信:千金记;曹彬:剧名不详;班超:投笔记;苏秦:金印记;刘知远:白兔记;吕蒙正:破窑记;傅春卿:剧名不详;薛登山:薛家将;文显:剧名不详;朱买臣:渔樵记风情类(5种)拜月亭记;梁山伯:同窗记;陈三:荔镜记;薛荣:合钗记;西厢记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解析:针对明崇祯年间戏剧剧目,从常规角度分析,明代戏剧体现了对封建统治思想的宣传;从创新角度分析,明代戏剧体现了人们的个性自由受到压抑。答案:论题一:明代戏剧体现了对封建统治思想的宣传。阐述:明代崇祯年间40个戏剧剧目中忠孝、节义、功名类占到整体的九成左右,说明当时戏剧注

28、重以封建思想教化民众;作为明代官学的理学极力倡导忠孝思想,以忠孝为主体的戏剧剧目正体现了这一点;这种通过艺术形式宣传封建思想并教化民众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固化民众的价值观,从而稳定社会秩序和政治统治。论题二:明代戏剧体现了人们的个性自由受到压制。阐述:明代崇祯年间40个戏剧剧目中表现男女情爱的风情剧只占整体的八分之一,说明当时人们的个性自由受到束缚;明代理学占据统治地位,理学所主张的“存天理,灭人欲”必然在戏剧中有所体现,这就使体现冲破封建伦理道德的风情剧受到压抑,而数量极少;作为民众文化生活重要内容的戏剧很少提倡个性自由,必然会对压制人性自由起到辅助作用。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起源较早,历

29、史悠久;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古代戏曲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地位长期不高,发展缓慢。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2019泸州二模)白娘子和许宣的故事在唐宋时期就流传开来,但主人翁的身份却在发生变化。唐宋时期的小说和话本中,许宣这个角色或是盐铁使之子,或是统制(将领)之子,而到明代就变为开药铺的了。这反映了()A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B文学的内容在不断变化C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D社会等级观念不断强化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故A项错误;文学内容的变化是现象,题目考查的是现象反映的实质,故B项错误;材料中许宣身份的变化说明社会等级观念不断弱化,这是受到了明朝时期商品经

30、济发展的影响,故选C项,D项错误。2(2019桂林一模)1926年,王国维先生作桐乡徐氏印谱序指出,近代出土的兵器、陶器、玺印、货币等古物上的六国文字(见下图),与殷周的古文、秦国的文字和秦统一后的小篆不同,这实际是那时当地的通用文字。这反映出()A小篆是战国时期各国通用文字B战国文字存在多元化发展现象C夏商周历史都有传世文献可证D战乱导致了部分区域文明消失B材料“六国文字与殷周的古文、秦国的文字和秦统一后的小篆不同,这实际是那时当地的通用文字”说明战国文字还未统一,存在多元化发展现象,故选B项;由材料内容可知六国通用文字是那时当地的文字,并非小篆,故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文字的不同,未说明夏商

31、周的历史是否有传世文献,也未说明部分区域文明的消失,故排除C、D两项。3(2019内江二模26)下图为唐朝画家阎立本所作职贡图,描绘了外国使节和我国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使臣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这一作品() A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记录B可以印证唐朝开放的政策C体现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D反映了唐朝疆域空前扩大B职贡图的内容信息反映了唐朝和外国及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由此可知唐朝是对外开放的,故选B项;艺术作品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排除A项;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一种绘画形式,而职贡图属于人物画,排除C项;职贡图描绘了使节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没有涉及唐朝疆域,排除D项。真题研练感悟考法

32、还原历史情景教材主干知识常考常新(2018全国卷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明立意:本题以部分医书的出版发行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抓关键:“国家制定”“官修”“朝廷”理思路:解答本题必须找到题干的关键信息,如“由国家制定”“官修本草”“朝廷颁行”等,这体现出国家力量对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支持,由此便可找到答案,即B

33、项。练点1:元曲(2019海南卷5)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学的发展创新,认为“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他所描述的这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现象发生于()A南北朝B唐朝C北宋D元朝D宋词是可以配乐演唱的,结合材料中“曲者,词之变”基本可以判断“曲”应该是元曲;而且“词不快北耳”是因为元朝占领北方后,“词”的演唱不被接受,才会产生“北曲”,“北曲”同样也不适合“南方”,故又有“南曲”,综合起来分析,本题选D项。练点2:汉字与书法(2016海南卷2)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B秦朝规定官

34、方的文字为小篆,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民间却开始流行书写简单的隶书,与“国家推行”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汉字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经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书同文”,规定小篆为全国通用,故B项正确;一般来说,楷书是魏晋时期民间书写的过程中逐渐成熟并受世人推崇,与“国家强力推行”不符,故C项错误;行书是在魏晋时期由文人从其他书体中衍生出的一种书法艺术形式,与“国家强力推行”不符,故D项错误。练点3: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2018全国卷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

35、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D由材料“官腔”“雅乐”“盛世元音”“郡邑大夫宴款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可知,昆曲为士大夫阶级的娱乐品,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故D项正确。挖掘历史题源学科考核目标活学活用 (2019全国卷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

36、为主明立意:本题以文体活动“拔河”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抓关键:“壮徒恒贾勇”“英雄志”“须明胜负多”理思路:解答本题最主要的是大致理解唐玄宗诗的意思,唐玄宗在诗中描绘了拔河时人们的英勇气概和争胜精神,据此分析,在唐朝阳刚和力量受到推崇,故答案为C项。练点4:绘画艺术(2019海南卷6)下图为一组纪念邮票,邮票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中,曾被认为是文人雅士必备素养的是() (围棋)(捶丸一球类竞技)(弓箭)(蹴鞠)ABCDA古代文人雅士必备素养就是所谓的“琴棋书画”,故本题选A项;其他三项在古代都是需要争夺、竞技的,在文人雅士看来,就是勇莽者所为,不符合“雅”的界定。练点5

37、:汉字字体(2018海南卷1)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A隶书B金文C小篆D草书B隶书作为小篆的辅助字体而得名,解决篆书书写不方便的问题,与书写材质无关,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得名缘于书写材质,故B项正确;小篆就是官书,是秦朝官方文书通用字体,与书写材质无关,故C项错误;草书得名体现出其书写奔放跃动的特点,与书写材质无关,故D项错误。新题快递自我评估1(2019石家庄一模)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

38、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D由材料“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可知,明朝后期我国科技重实用的特点,“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体现轻理论的特点,故选D项;材料说明的是中国引用西方科技的特点而不是引用科技的影响,排除A项;仅凭题干史实不能说明西方科技在中国的普及情况,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科技观念,没有表明西方科技的目标,排除C项。2(2019厦门一模)明代,农工商贩喜好收藏魏征改诏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书籍,时人亦有“南人喜谈杨家将,北人喜谈继母大贤”之说。对此,“有官

39、者不以为禁,士大夫不以为非”“推波助澜者亦有之”。可见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市民阶层迎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C文学作品真实再现历史D世俗文化承载了一定的教化功能D根据材料可知,明代魏征改诏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杨家将继母大贤等通俗文学小说受到民众的欢迎,官府并不禁止,原因是这些小说表达了忠君爱国、忠孝节义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所以官府并不禁止甚至“推波助澜”,因此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通俗文学小说的流行,不是学术水平的提高,也不属于士大夫的文化品位,故A、B两项错误;文学作品具有主观性和创造性,不是对历史的真实再现,排除C项。3(2019深圳二模)汉字“丁”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对这一演

40、变过程解读合理的是()A总体的趋势是由繁到简B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C已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D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B材料中甲骨文、金文中的“丁”字形状分析,说明商周时期建筑中主要使用竹钉、木锲等榫卯结构,篆书中的“钉”体现了“丁”的金属质地,则说明春秋战国至秦时期已经出现了金属钉子,因而汉字“丁”的变化反映了商周至秦朝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故选B项;由篆书“丁”分化出“钉”字无法体现由繁到简的趋势,排除A项;商朝甲骨文说明汉字就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文字体系,因而C项与材料中“丁”字的演化过程无关,排除C项;行书、草书是对楷体的艺术化书写,才呈现出个性化特征,排除D项。4(2019合肥二模)宋代著名山水画家郭熙、范宽等人在绘画创作时重视对岩石的质地进行研究,同时对水的波纹、树叶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加以仔细观察分析。这表明宋代()A格物精神影响绘画创作B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C艺术形式的平民化趋势D商品经济获得空前发展A材料中宋代画家在绘画时,经过实地写生的观察训练,对每一类山,每一种岩石的质地、特征都做了研究,这就是对大自然的“格物”精神,体现了格物精神影响绘画创作,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排除B项;材料中的格物精神不是艺术形式的平民化趋势,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经济,排除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