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检测:4.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doc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762181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检测:4.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检测:4.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检测:4.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检测:4.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记一记填一填一、变法的命运1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守旧派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随着改革的深入,阻力越来越大,宋神宗动摇了。1074年,王安石被迫辞职。2新法陆续废止,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最终废除新法。二、积贫局面的改变(1)农田水利法:水利工程的修建使土地获得了灌溉之利,并对后代产生了良好效益。政府鼓励垦荒使得耕地面积大大增加,南方的水田和淤田增加尤其显著。北方在治理黄河的同时,在河渠沿岸,淤灌出大量淤田,使贫瘠的土壤变成良田。(2)方田均税法:豪强地主隐瞒的大量土地被清丈出来,不得不据实纳税;而靠山林荒地为生的民户免除了赋税负担,得到了实惠。(3)市易法和

2、均输法: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使原归大商人的巨额利润转归国家所有,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4)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在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有些地方官为追求政绩,强制农民借贷;二是利息偏高,成为借贷者沉重的负担。(5)免役法:使那些缴纳一定费用的人能够从劳役中解放出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免役钱对穷人来说是沉重的负担,有些人甚至为支付免役钱而家破人亡。三、积弱局面的改善(1)保甲法: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社会治安,而且寓兵于农、兵农合一,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2)军器监:使武器的质量得以改进,产量也大大增加。(3)保马法:使

3、马匹的数量和质量都得以提高,政府还大大节省了养马费用。(4)将兵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战斗力有所加强。四、王安石变法的意义王安石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大胆改革,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想一想1.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因素有哪些?(1)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阻挠和破坏,这是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2)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3)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4)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5)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没

4、有真正给农民带来更大的利益,因而不可能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也不可能很好地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2王安石富国之法有哪些局限性?(1)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2)对贫苦人民是沉重的负担,许多人为支付免役钱家破人亡。3如何理解王安石变法的效果?王安石的新法取得了重大成效,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增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局面,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触犯了大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这是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4王安石变法的作用(1)进步作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变法促进

5、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2)局限性:王安石变法是为了挽救北宋经济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很重。辨析体会研一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都是宋徽宗的年号本书注)之际,而祸乱极矣。”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二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

6、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第(1)问,注意审题,要求分别概括。因此应逐个材料进行分析。材料一从关键词“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祸乱”等信息中去提取。第(2)

7、问中的第一小问表现,由材料“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可知“社会转型”在经济上的表现为“旧田制瓦解,租佃经济确立”。第二小问简析,王安石改革所处的时代比较特殊,正是唐宋中古社会逐渐向近古社会转变的时期,历代积累的各种社会矛盾在这一时期更加突出;北宋由于各种原因国家积贫积弱,王安石改革则是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符合那个时代的要求;此外,在王安石改革之前,已经有几次改革的尝试,他的改革也只是唐宋变革的一部分。答案:(1)原因:改革侧重于经济与军事;用人不当;性格固执;改革危及民众生活,使社会动荡,甚至导致金兵南下。(2)表现:旧田制瓦解,租佃经济确立。简析:长期以来遗留的弊

8、端延续到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王安石试图扭转积贫积弱局面,契合时代要求;应将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置于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知识点一变法的命运1.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利益再分配。因此几乎所有的改革都会遭到守旧势力(即利益既得集团)的反对,由此可知,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守旧势力主要是()A大地主、大官僚B游牧民族C奴隶主贵族 D中小地主解析:王安石变法对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触犯最多,他们的反对也最激烈,故选A;在当时的北宋境内基本没有少数民族,也没有奴隶主贵族,排除BC;当时的中小地主由于受大地主、大官僚的压迫而支持变法,排除D。答案:A知识点二积贫局面的改变2.在王安石的各项变法措施中,反

9、对最激烈的就是募役法。下列关于募役法实施后起到的作用,表述有误的是()A可以使广大民众从劳役中解放出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增加了政府的收入C富户交的免役钱比以前增加了许多D贫苦人家的免役钱少,可以轻松支付解析:免役钱对穷人来说是沉重负担,有些人甚至为支付免役钱而家破人亡,故选C。答案:D知识点三积弱局面的改善3.王安石变法期间,许多地方出现了“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的现象。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什么办法的实施()A保马法 B将兵法C保甲法 D军队精减解析:保甲法在京城附近实施一年后,地方治安便大有好转,出现了题干中的情况,故选C。答案:C综合考查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盖免役

10、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谋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临川先生文集材料二臣(司马光)曾向上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先宜变更。”续通鉴长编材料三及神宗朝,荆公秉政国事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之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诸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于百姓者,可以一旦而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可反

11、矣。日知录(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双方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各自的主张和理由是什么?(2)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要关心“民”之疾苦,对此你有何看法?(3)材料三的观点与材料二的观点相比较,有何相同和不同?答案:(1)争论是否应该实行募役法。材料一主张实行,理由是“农时不夺”“民力均矣”;材料二反对实行,理由是“宽富而困贫”“农民失业”。(2)王安石的“民”侧重指的是农民,他“关心疾苦”是要限制官僚、地主的特权,减轻农民的负担,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司马光的“民”侧重指的是官僚、地主,他“关心疾苦”实际上是维护官僚、地主的眼前利益。(3)相同点是都反对王安石变法。不同点是材料三反对的态度更

12、为激烈严厉。1“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九月行将兵法。”材料说明王安石变法存在的隐患是()A用人不当,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B推行新法操之过急,策略不当C宋仁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D大地主大官僚势力强大,激烈反对解析:从材料“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十二月行保甲法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中可以看出,王安石在新法的推行过程中操之过急,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用人问题、大地主与皇帝对新法的态度,故排除ACD。答案:B2王安石变法在时间维度上是北宋中期对北宋初期以来社会问题的回

13、应,在空间维度上是南方派系对北方派系的斗争。在空间维度上,下表中论据选用正确且论证过程合理的是()论据论证A王安石是江西籍官员,他的幕僚多为江西、福建籍官员。江西、福建籍官员多为北民南迁的迁移家族(如王安石),迁移家族的特点是求变多于守成。B政治重心迁到南方不久。初入南方,为适应南方经济发展要求必须改革。C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北宋初期以来逐步形成的“三冗”问题,导致积贫积弱,国家内外交困。D王安石一生在南北多地为官。丰富的南北阅历,使王安石既不同于北方士人,又与南方士人相异。解析:由题干可知空间维度指的是南方派系对北方派系的斗争,此项中王安石及其幕僚多为南方官员,应属南方派系,王安石等幕僚求变多

14、于守成,必定会与北方派系产生分歧与斗争,符合题干中空间维度的定义,故A项正确。北宋时首都汴京位于中原地区,政治重心仍在北方,并非刚入南方不久,故B项错误。北宋中期的积贫积弱属于题干中北宋中期对北宋初期以来社会问题的回应,是时间维度,故C项错误。王安石兼具南北士人的特点,恰好说明他在二者间能起到调和作用,与题中所说“空间维度上南方派系对北方派系的斗争”相反,故不能用作论据,故D项错误。答案:A3司马光评价王安石为“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其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蔡京对王安石变法推崇备至,“取熙宁成法施行之”。梁启超则认为王安石变法“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15、。对此,说法正确的是()A无法对王安石变法准确地评价B后人评价较当时更具有正确性C历史评价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D变法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解析:题干提到北宋的司马光、蔡京和近代的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并不一致,这是由于三个人处在不同的时代,尽管司马光和蔡京都是北宋人,其实二人的生卒年代也不一致,而不同时代的背景不同,所以评价会有不同,故选C;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应该放在北宋的时代去评价,是有准确评价的,而不是无法做出准确的评价,所以A的说法是错误的,故排除;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都应该将之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去,而不能用后人的眼光去评价,故B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所以排除;题干仅仅是说到了对变法的评价问题,

16、不能据此得出D的结论,故排除D。答案:C4后世对王安石变法的作用评价一直褒贬不一。清末之前,一直以贬低为主;自梁启超开始,对其评价又变成以褒奖为主。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解析:王安石变法后因失去了统治者的支持等多种原因而失败,其改革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是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当时北宋的一系列问题,故C项正确,故选C。答案:C5对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某班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最接近客观事实的应是()A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B宋神

17、宗去世是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C王安石性格的偏执与变法失败有联系D变法结局说明其改革符合历史发展潮流解析:王安石变法要解决北宋中期所面临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但这些社会矛盾往往又是封建制度本身所造成的,局部调整封建生产关系,便决定了变法失败是必然的;B项只是变法失败的直接因素,而非根源;D项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社会发展,说明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故选D。答案:D6重农抑商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国策,在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秋收具有明显保护作用的是()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 D均输法解析:关注民生,以民为本,是现实热点,也是考试中关注的重点。本题实际上

18、考查对青苗法内容的理解能力。青苗法针对农民在青黄不接时出现的困难提供贷款或粮食给农户,所以对农民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B、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答案:A7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下列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这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它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北宋政府在东京设立市易务,出钱购买滞销货物,这体现了封建政权对经济的干预,限制和打击了大商人囤积居奇,对市场进行操纵,起到

19、了稳定市场和增加政府收入的作用。故选D项。答案:D8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解析:王安石变法的措施,由于用人不当,确实存在着不足之处。司马光作为王安石的反对派,对其攻击之词不免有些夸大,但有些也确实反映了客观现实,故选C。答案:C9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A急功近利 B动摇不定C反

20、对变法 D软弱无能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出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是热一把冷一把,即摇摆不定,故选B。答案:B10有人作诗云:“惠遍农无乏,均输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色饕。”该诗赞扬的是()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 D戊戌变法解析:材料未涉及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均输”和“保兵”可知意为均输法和保甲法,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王安石变法,故C项正确;材料与戊戌变法内容不相符,故D项错误。答案:C11北宋初期差役法存在严重弊端,百姓怨声载道,王安石以免役法代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然役有轻重劳佚之不齐,人有贫富强弱之不

21、一,承平既久,奸伪滋生。命官、形势占田无限,皆得复役,衙前将吏得免里正、户长;而应役之户,困于繁数,伪为券售田于形势之家,假佃户之名,以避徭役。民间规避重役,土地不敢多耕,而避户等;骨肉不敢义聚,而样人丁。故近年上户浸少,中下户浸多,役使频仍,生资不给,则转为工商,不得已而为盗贼。宋史食货志材料二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盖免役之法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三苏辙认为,差役法“衙前之害,自熙宁以前,破败人家,甚如兵火,天下同苦之久矣”。但是“近岁所以民

22、日贫困,天下共苦免役法者,乃是庄农之家,岁出役钱不易”,而坊郭人户“所出役钱太重,未为经久之法”差役之利,利在上等、下等人户,而雇役之利,利在中等。既利害相半,则兼行差雇为利实多。“今既行差役法,仍许所差之人不愿身充,亦得雇幕,盖所以从民之便也。”方宝璋再论宋代免役法的利弊(1)据材料一,概括宋初差役制度存在的问题。(2)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对差役法做出的调整。这一调整的目的何在?(3)据材料三,概括苏辙对差役法与免役法的态度。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制定改革措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案:(1)问题:给役不均;官僚、大地主不服役;徭役繁重,存在规避现象;抑制农业生产发展;激化社会矛盾。(2)调整:

23、政府雇人服役;纳钱代役;均平服役。目的: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增加政府财政收入。(3)态度:两者各有利弊;应兼行差雇,从民之便。问题:政策制定要兼顾多方利益,关注社会公平;制度设计要符合社会实际等。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顺治元年(1644年)定“开垦荒地条例”,规定凡州县卫所荒地给流民及官兵屯种,有主者令原主开垦,3年起科。在顺治六年(1649年),又规定;“无主荒田,州县官给印信执照,开垦耕种,永准为业,耕至6年之后,有司官亲察成熟田数,抚按勘实,凑请幸旨,方议征收钱粮。其六年以前,不许开,不许分好敛派差徭。”即凡垦荒者,垦田归己所有,6年之内不征赋差徭。顺治十四年(

24、1657年),又颁布了垦荒的劝惩条例,内容为:“督、抚官员,1年内主持开垦2000顷以上者,纪录;6000顷以上者发给印照,定为永业。”同时还规定:“若开垦不实,及开过复荒,新旧官员,俱分别治罪。”摘编自田瑶清初的土地政策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概括顺治帝时鼓励垦荒政策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顺治帝时鼓励垦荒政策的作用。解析:(1)依据材料中顺治皇帝在元年、六年、十四年连续颁布垦荒政策可知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依据材料中顺治皇帝颁布的政策可知这些政策不断完善;依据材料“规定凡州县卫所荒地给流民及官兵屯种,有主者令原主开垦,3年起科。”“无主荒田,州县官给印信执照,开垦耕种,永

25、准为业”可知顺治帝时期的垦荒政策不同对象,区别对待;依据材料“顺治十四年(1657年),又颁布了垦荒的劝惩条例”同时还规定:“若开垦不实,及开过复荒,新旧官员,俱分别治罪。”可得出顺治帝时期的垦荒政策具有奖惩结合的特点。(2)依据材料“规定凡州县卫所荒地给流民及官兵屯种,有主者令原主开垦,3年起科。”“有司官亲察成熟田数,抚按勘实,凑请幸旨,方议征收钱粮。”结合所学从促进清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改善民众生活等角度分析顺治帝时鼓励垦荒政策的作用。答案:(1)特点: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不同对象,区别对待;奖惩结合(或垦荒情况与减免赋税,评价政绩相结合)。(2)作用:有利于清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改善民众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