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广西高考地理导学一轮复习章末检测第四章检测 地球上的水 .docx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761994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0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广西高考地理导学一轮复习章末检测第四章检测 地球上的水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届广西高考地理导学一轮复习章末检测第四章检测 地球上的水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广西高考地理导学一轮复习章末检测第四章检测 地球上的水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广西高考地理导学一轮复习章末检测第四章检测 地球上的水 .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检测地球上的水(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章末检测卷第14页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3年8月,中国某集团“永盛”号货轮试水北极东北航道,这是中国商船首次尝试经由北极东北航道到达欧洲。此次试航迈出了中国商船取道北极东北航道的第一步,为未来中国商船大规模通行北极奠定了基础。下图为“永盛”号货轮航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1.此次航行过程中()A.甲乙段一直顺水B.乙丙段常遇大雾C.丙丁段可见极夜现象D.丁戊段布满浮冰2.北极航道通航环境受到诸多自然因素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A.海雾B.潮汐C

2、.洋流D.海冰3.北极东北航道若能开通,对下列海上要道航运影响最大的是()A.麦哲伦海峡B.巴拿马运河C.苏伊士运河D.霍尔木兹海峡答案:1.B2.D3.C解析:第1题,甲乙段经过千岛寒流时逆水而行,A项错;乙丙段经历沿海寒流,此时正值夏季,陆地气温高,陆上较暖空气运动到沿海寒流上空遇冷会形成雾,B项正确;丙丁段虽处于北极地区,但此时为夏季,极地地区出现极昼现象,C项错;丁戊段为暖流控制,且此时为夏季,浮冰融化,D项错。第2题,对北极航线影响最大的是海冰,可导致轮船发生事故等,故选D项。第3题,北极东北航道若能开通,通过北极航线,亚、欧两洲的海上距离相比原来绕道苏伊士运河航线将大大缩短,故选C

3、项。(2019广东佛山一模)桑沟湾是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一处海湾,这里是我国最早开始海带人工养殖的地方。近年来,中国水产黄海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此海湾成功探索出了海带、鲍鱼和海参三者混合养殖的新模式(见下图)。据此完成第46题。4.桑沟湾由单一的海带养殖到海带、鲍鱼、海参三者混合养殖的变化,主要得益于()A.优质的海洋环境B.养殖技术的进步C.市场的需求升级D.保鲜技术的出现5.与单一养殖相比,该混合养殖模式的突出优点是()节省饵料投放,提高经济效益吸收海水中的CO2,减缓温室效应调整生产规模,市场适应性强改善水质,减少海洋养殖污染A.B.C.D.6.冬季,农户们常将鲍鱼和海参送往福建和广东沿海

4、养殖,其最主要目的是()A.靠近消费市场B.获得优惠补贴C.缩短养殖周期D.躲避大风暴雪答案:4.B5.C6.C解析:第4题,桑沟湾由单一的海带养殖到海带、鲍鱼、海参三者混合养殖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养殖技术的进步,B项正确。养殖业发展,海洋环境质量会下降,A项错。市场的需求、保鲜技术不是实现混合养殖的条件,C、D两项错。故选B项。第5题,结合箭头方向,与单一养殖相比,该混合养殖模式中,海带、鲍鱼、海参三者形成循环,突出优点是节省饵料投放,提高经济效益,正确。吸收海水中的CO2是海带的作用,不是混合养殖的优点,错。该混合养殖不是混合农业,不能调整生产规模,错。鲍鱼、海参排泄物得到合理利用,有利于改

5、善水质,减少海洋养殖污染,正确。故选C项。第6题,冬季,我国北方寒冷,水温低,农户们常将鲍鱼和海参送往福建和广东沿海养殖,其原因是我国南方水温较高,最主要目的是缩短养殖周期,C项正确。消费市场面向全国,A项错。获得优惠补贴、躲避大风暴雪不是主要目的,B、D两项错。故选C项。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入、出洞庭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第79题。7.长江补给洞庭湖的时段是()甲之前甲到丙丙到丁丁到戊A.B.C.D.8.洞庭湖水位下降的时段是()A.甲乙B.乙丙C.丙丁D.丁戊9.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洞庭湖入湖径流()A.高峰值减小B.高峰值增大C.总量变大D.高峰值提前答

6、案:7.D8.C9.A解析:第7题,当入湖径流大于出湖径流时,长江补给洞庭湖。读图可知,甲到丙、丁到戊时段符合题意。第8题,当入湖径流小于出湖径流时,洞庭湖水位开始下降。读图可知,丙丁时段符合题意。第9题,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植被的调蓄功能增强,汇入长江的地表径流减少,同样一次洪水过程中,入湖径流高峰值减小。苏木吉林湖是我国的一个湖泊,位于低洼地带,周围被明显的沙山分水岭圈闭,形成局部流域。读苏木吉林湖区等水位线图(图)及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图(图),完成第1012题。图图10.苏木吉林湖()A.位于青藏高原B.处于湿润地区C.湖盆呈漏斗状D.湖面海拔1 180米

7、11.苏木吉林湖补给水源主要来自()A.邻湖湖水B.大气降水C.高山冰雪融水D.地下水12.与南方平原地区的湖泊相比,图中湖泊冬季蒸发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淡水湖泊,含盐度低,冬季冰封期长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低周围地势高,导致湖盆内湖面风速小离冬季风源地远,沿湖地区植被茂密A.B.C.D.答案:10.C11.D12.B解析:第10题,图示等水位线,外围海拔高处较稀疏,湖盆部海拔低处较密集,说明湖盆形状口大底小,呈漏斗状,则C项正确。材料显示“周围被明显的沙山分水岭圈闭”,说明位于沙漠地区,则B项错误;图示离湖泊最近的等水位线为1 180米,湖面要低于该高程,且湖面应不断变化,则D项错误。第

8、11题,图示总补给量冬春较少、夏秋较多,常年变化不大,与地下水补给特点一致,则可能是地下水补给。第12题,该地气候干旱、海拔高,可能位于北方,冬季气温低;处于被沙山包围的低洼区域,周围沙山也对风起到阻挡作用,风速较小,故说法正确。沙漠地区湖泊多为咸水湖,湖泊周边为沙山而植被稀疏,则错误。下图示意某区域1月平均气温0 等温线分布。读图,完成第1314题。13.影响图中0 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A.盛行西风、洋流B.距海远近、地形C.地形状况、洋流D.盛行西风、纬度14.图示地区河流()A.流量小,含沙量少B.水量大,利于通航C.支流多,流域狭小D.流程短,呈平行状答案:13.C14.D解析:

9、第13题,图中半岛西部为山地,受其影响0 等温线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洋上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等温线向北凸出。第14题,根据图示信息,结合气候可判断,图示地区河流流量大,含沙量小,但冬季结冰期长,流程短,不利于通航;因各河流间有山脉阻隔,河流支流少,呈平行状。读图,完成第1516题。15.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16.图中洋流对沿岸陆地环境的影响是()A.增加了湿、热程度B.降低了干、热程度C.减轻了寒冷状况D.加剧了干燥状况答案:15.B16.D解析:由图中所给的16W14W及北回归线等信息,可确定图示区域为非洲的西北部沿海地区。非洲西临大西洋,西北部

10、沿岸的洋流是加那利寒流。寒流对沿岸陆地环境的影响是降低温度和湿度。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718题。17.图中洋流是()A.北半球的暖流B.北半球的寒流C.南半球的暖流D.南半球的寒流18.关于图示地区,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多时令河B.乙地分布有沙漠C.湖泊冬季结冰D.湖水补给河水答案:17.D18.B解析:第17题,图中洋流位于纬度30附近大陆西岸,由南向北流,结合中低纬洋流分布规律可知该洋流为南半球寒流。第18题,甲地为地中海气候,故不可能多时令河;乙地位于副热带大陆西岸,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根据等高线判断图中河流自东向西注入湖泊,河水补给湖水;该湖泊地处亚热带地区,冬季不结冰

11、。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920题。19.巴尔喀什湖对该地区的主要作用是()A.提供沿岸农业丰富的灌溉水源B.是沙漠向南扩展的天然屏障C.活跃该地区水循环D.对沿岸河流起调节作用20.甲河入湖口的三角洲形态比乙河入湖口更为明显,主要原因是()A.甲河下游地势平坦B.甲河径流量更大C.乙河沿途植被覆盖良好D.乙河入湖处湖面狭小答案:19.C20.B解析:第19题,巴尔喀什湖属于咸水湖,湖水不能用来灌溉农田,A项错;图中沙漠位于湖泊南面,湖面能使沙尘降落,阻碍沙漠向北扩展,B项错;湖泊能够活跃地区的水循环,C项正确;湖泊对下游河流起调节作用,不能调节湖泊以上河流,D项错。第20题

12、,三角洲是因河流流速降低,泥沙沉积形成。甲河上游地处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所以河流流量大,携带的泥沙多,在入湖口处泥沙沉积多,形成的三角洲明显。而乙河为季节性河流,河流的流量小,携带泥沙少,在入湖口处泥沙沉积少。合恩角生物圈保护区位于广阔的麦哲伦次南极生态区,境内有世界最南端的原住民雅玛纳人和南半球最大的“微型森林”(植株相对较小)。下图为麦哲伦次南极生态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122题。21.达尔文在1834年穿过比格尔海峡时写道:“雅玛纳人生活在杂乱的巨石、高山和原始的森林中,这里终年雾气笼罩,暴风雨不断”“这里终年雾气笼罩,暴风雨不断”的原因主要是受()沿岸寒流的影响沿岸暖流的影响

13、寒冷的西南风影响寒冷的西北风影响A.B.C.D.22.合恩角生物圈保护区内的“微型森林”的成因是()A.气候湿冷B.风力较大C.土壤肥沃D.光照充足答案:21.D22.B解析:第21题,图示地区位于南美洲南端,位于西风带,这里终年雾气笼罩,暴风雨不断,主要是受沿岸寒流的影响,对,错;南半球西风带是寒冷的西北风影响,错,对。第22题,根据材料,合恩角生物圈保护区内的“微型森林”是指植株相对较小的森林,成因是风力较大,不利于植株长大。海水温度距平值表示某一时段内海水平均温度与多年平均温度的偏离值,下图是某时段热带太平洋的表层海水温度距平(单位:)示意图。据此完成第2324题。23.以下说法,与图中

14、水温分布情形一致的是()A.南半球东南信风较强,处于厄尔尼诺现象期间B.南半球东南信风较弱,处于厄尔尼诺现象期间C.南半球东南信风较强,处于拉尼娜现象期间D.南半球东南信风较弱,处于拉尼娜现象期间24.图中海水温度的异常,可能导致()A.南美洲西部飓风活动减弱B.澳大利亚大陆东部降水增加C.东南亚地区出现暴雨洪涝D.秘鲁渔场的捕鱼量明显减少答案:23.B24.D解析:第23题,图示信息表示某一时段内海水平均温度与多年平均温度的偏离值。根据数值变化分析,南半球信风带太平洋东侧海水异常增温,西部海水异常降温,东南信风较弱,处于厄尔尼诺现象期间。第24题,图中大洋东岸海水水温异常升高,上升流势力减弱

15、,可能导致秘鲁渔场的捕鱼量明显减少。二、综合题(共52分)25.(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海水温差发电是指利用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的温度差来进行发电,海水温差越大发电效率越高。图1为太平洋沿某条经线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随纬度分布图,图2为该经线上甲、乙、丙三处海域水温随深度的变化图,图3为海水温差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图1图2蒸发器作用:温暖表层海水使低沸点液氨沸腾蒸发冷凝器作用:氨蒸汽被冷海水重新凝结成液氨图3(1)描述太平洋表层水温随纬度变化的特点及海水温度垂直(随深度)变化特点。(2)根据海水温差发电原理,甲、乙、丙三处海域最适宜海水温差发电的是哪处?理由是什么?(3)试评价海水温

16、差发电的优缺点。答案:(1)纬度变化特点:纬度越高,表层海水温度越低;垂直变化特点:随深度增加,水温降低;1千米水深以下,水温变化小。(2)甲处。甲处表层海水温度高,与深层海水的温差大,发电效率高。(3)优点:海水温差发电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发电量较稳定。(任答2点)缺点:技术要求高;投资成本高;能量密度小,能源转换效率低。(任答2点)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1判断,太平洋表层水温变化的特点是纬度越高,表层海水温度越低。根据图2判断,太平洋水温垂直变化特点是随深度增加,水温降低;在1千米水深以下,水温变化小。第(2)题,根据图2可知,甲处表层海水温度高,与深层海水的温差大,发电效率高,最

17、适宜海水温差发电。第(3)题,海水温差发电清洁无污染,且是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较稳定。缺点是对技术要求高,投资成本高;海水温差发电的能量密度小,能源转换效率低。26.(12分)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哥伦比亚河口近海地区盛产鲑鱼。鲑鱼每年9月至次年2月在河流上游砂砾底质的浅水区产卵,孵化于淡水中的幼鱼在次年春季游入海洋。哥伦比亚河流域修建了大量的水库以及帮助鲑鱼洄游的鱼梯。水库修建后,幼鱼到达河口近海地区的时间延后,数量减少。(1)比较产卵区所在河段与河口区的河流水文环境差异。(2)分析建坝后幼鱼到达河口时间延迟的原因。(3)为了恢复鲑鱼天然洄游通道,有人提出拆除大坝,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答

18、案:(1)与河口区相比,产卵区水温较低,水量较小,盐度较低,水流较快,含沙量小,水质较好。(2)水库蓄水,库区及上游流速变慢,幼鱼向下游漂游的速度减慢;大坝拦阻,幼鱼出库困难。(3)赞同。理由:拆除大坝有利于鲑鱼的洄游;恢复鲑鱼的生长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促使鲑鱼种群数量增加。或不赞同。理由:拆除大坝造成新的环境破坏,重新恢复生态环境时间长;采取其他措施(如建设鱼梯等洄游通道、增加鱼苗投放、异地建立保护区、模拟创造人工生态环境)同样可以达到保护鲑鱼的目的。解析:第(1)题,产卵区分布在河流上游,与河口区相比,其海拔高,水温较低;上游水量较小,河水的盐度较低,水流较快,含沙量小;上游生

19、产活动排放污水少,水质较好。第(2)题,建坝后,水库蓄水,库区及上游流速变慢,幼鱼向下游漂游的速度减慢。大坝拦阻,幼鱼出库困难。所以幼鱼到达河口时间延迟。第(3)题,从物种保护的角度分析,拆除大坝有利于鲑鱼的洄游,恢复鲑鱼的生长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促使鲑鱼种群数量增加。所以赞同。从环境整体性分析,拆除大坝造成新的环境破坏,重新恢复生态环境时间长。采取其他措施,如建设鱼梯等洄游通道、增加鱼苗投放、异地建立保护区、模拟创造人工生态环境等,同样可以达到保护鲑鱼的目的,所以不赞同。2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简图,图2为甲区域向心状水系图。材料二沙特阿拉伯

20、是世界第一大淡化水生产国,其淡水供应的50%来自海水淡化工业,海水淡化主要依赖于“热法技术”(加热蒸馏)。(1)比较该国西部地区降水的南北差异,并从地形、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其原因。(2)简析该半岛大部分地区成为无流区的自然原因。(3)A地附近埋藏了丰富的地下水,且盐度高。试从水循环环节角度,分析A地地下水盐度高的自然原因。(4)说出该国发展海水淡化工业的优势自然资源。答案:(1)南多北少。南部地形起伏大,对夏季盛行风的抬升明显,降水相对较多;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较长,降水少。(2)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海拔低,无冰雪融水;地形平坦,沟谷发育少,流水不易汇聚;植被稀少,沙漠广布

21、,易下渗。(3)大气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将硝酸盐带至A地;盐分随地表水下渗;水分蒸发,盐度升高。(4)海水资源;太阳能(风能)资源;油气资源。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夏季风、海拔、纬度位置等信息推理判断该国西部地区降水的南北差异。南部地处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降水少。第(2)题,从降水、蒸发、植被、地形等角度分析该半岛大部分地区成为无流区的自然原因。第(3)题,结合图示信息(水系、硝酸盐分布区等),从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等水循环的环节分析A地地下水盐度高的自然原因。第(4)题,根据区域特征说出该国发展海水淡化工业的优势自然资源。28.(12分)阅读图文

22、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银川平原虽气候干旱,但因黄河贯穿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近年来,宁夏提出疏浚、恢复湖泊湿地,重塑“塞上湖城”的构想。材料二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1)根据图文信息,推断银川平原众多湖泊湿地的形成条件。(2)分析20世纪80年代银川平原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3)宁夏疏浚、恢复湖泊湿地,重塑“塞上湖城”的构想是否可行?阐述理由。答案:(1)(地面沉降,)地势低洼,易于汇水;黄河流经,灌区密布,洼地积水成湖。(2)自然原因:气候干旱,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泥沙淤积。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及城市扩张迅速,围湖造田、建设用地增加等。(3)可行。黄河流经可保证湖水的补给与更新;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可以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或不可行。占用大量耕地;当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恢复湖泊湿地会加剧水资源短缺,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解析:第(1)题,从地势、水源两方面推断湖泊湿地的成因。第(2)题,从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自然原因包括气候、泥沙淤积等;人为原因主要从围湖造田、建设占用等角度阐述。第(3)题,既可支持,也可反对。支持主要从可行性及环境效益的角度分析,反对主要从带来的问题方面阐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