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广西高考地理导学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4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docx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761946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1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广西高考地理导学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4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届广西高考地理导学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4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广西高考地理导学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4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广西高考地理导学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4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点规范练34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考点规范练第68页读我国能源保障区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2题。1.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A.西高东低,北高南低B.西高东低,南高北低C.东高西低,北高南低D.东高西低,南高北低2.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能源生产总量B.能源消费总量C.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总量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答案:1.A2.C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高保障区主要位于中西部省区,能源低保障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第2题,能源产量越大,消费量越小,能源的保障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近年来,随着经济

2、的高速发展、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以及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我国天然气生产与消费增长迅猛。下图是20002014年我国居民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路径统计图。据此完成第34题。3.20002003年天然气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是()A.长江三角洲B.重庆、四川C.珠江三角洲D.新疆、陕西4.明显反映西气东输工程引起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的时段是()A.20022005年B.20052008年C.20082011年D.20112014年答案:3.D4.B解析:第3题,图示20002003年天然气消费重心向西北大幅移动,说明西北地区增长快,则D项正确。第4题,西气东输工程使东南部天然气消费增加,受其影响,天然气消费重

3、心应向东南移动;图示20052008年,消费重心向东南移动幅度最大,故B项正确。其他时段重心移动距离小,或移动方向与西气东输方向不一致。(2018河南周口测试)中科院专家表示,在大气边界层到对流层范围内存在稳定有序的水汽输送通道,可将其称为“天河”,基于大气空间的跨区域调水模式就是“天河工程”。这一项目首先将通过对大气中水汽含量及“迁徙”路线的监测,掌握水汽“迁徙”规律,并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人工干预,缓解北方地区地表水资源短缺的局面。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天河工程”有望每年在青藏高原的三江源、祁连山、柴达木地区分别增加降水25亿、2亿和1.2亿立方米,中远期有望实现每年跨区域调水50亿立

4、方米。据此完成第57题。5.“天河工程”实现跨区域调水的主要手段是()A.人工增雨B.开渠引水C.改变大气环流D.修建储水设施6.“天河工程”推进面临的问题最有可能是()A.人工降雨难度大B.资金短缺C.掌握水汽“迁徙”规律D.施工难度大7.“天河工程”选择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地广人稀,移民人数少B.该地区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C.经济落后,水资源需求少D.植被茂密,涵养水源的能力强答案:5.A6.C7.B解析:第5题,“天河工程”是利用水循环环节中的水汽输送通道,实现它的主要手段是人工增雨,以增强该地区的水量。第6题,“天河工程”是利用水循环环节中的水汽输送通道,要掌握水汽“迁

5、徙”规律,才能人工干预降水。第7题,青藏高原是我国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在这里实施天河工程,可直接补充江河源头的水量,利于改善江河中下游的水资源状况。与南水北调中线配套的“引江济汉”工程每年向汉江输送31亿立方米的水量。江汉油田地处江汉平原,本部设在湖北省潜江市广华镇。据此完成第89题。8.“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利于()缓解因调水后汉江流量减小而导致的饮用水安全问题缩短天门至武汉段的水运里程,提高运输效率增大汉江下游流量,减少汉江下游“水华”现象的发生增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确保中线供水稳定A.B.C.D.9.对“引江济汉”工程选线影响不大的是()A.取水是否对生态造成不利影响B.绕开江

6、汉油田,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C.无须依靠泵站提水,节省能源消耗D.利用原有湖泊,减少土方开采量答案:8.B9.D解析:第8题,“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利于缓解因调水后汉江流量减小而导致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利于增大汉江下游流量,减少汉江下游“水华”现象的发生。第9题,对“引江济汉”工程选线影响不大的是利用原有湖泊,减少土方开采量。2016年5月31日,昌吉至古泉1 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起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东五彩湾换流站,止于安徽省皖南换流站,是最高电压等级、最大容量、最远距离、最先进技术的世界首条1 100千伏特高压输电直流线路。据此完成第1011题。10.新疆输往东部地区

7、的电力资源主要来自()A.地热发电B.风力发电C.潮汐发电D.核能发电11.昌吉至古泉1 100千伏特高压输电工程的意义有()加快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加速新疆高科技工业的发展优化东部地区电网结构A.B.C.D.答案:10.B11.C解析:第10题,新疆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多大风天气,风能资源丰富,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不发达。其输往东部地区的电力资源主要为风力发电,故选B项。第11题,昌吉至古泉1 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有利于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安徽等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优化安徽等东部地区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输电工程建设不能促进新疆高

8、科技工业的发展。故选C项。2015年1月30日,中缅石油管道全线贯通。缅甸西南临印度洋,东北靠中国,在中部地带种植小麦、棉花,南部及地区种植水稻和黄麻。读缅甸区域图,完成第1214题。12.修建图中输油管道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主要有()多次跨越山脉、河流地质条件复杂多寒潮、洪涝等气象灾害夏季多暴雨A.B.C.D.13.关于两地农业发展差异的自然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A.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B.降水丰富,水源充足C.降水相对少,日照较充足D.地势低平,土壤肥沃14.中缅石油管道全线贯通有利于()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运输渠道,保证石油运输安全促进缅甸能源结构优化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能源供应优化国家现有石化工

9、业布局,推动西南经济发展A.B.C.D.答案:12.A13.A14.C解析:第12题,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中缅石油管道穿越大山大河,沿线地势起伏大,对;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地质条件复杂,对;属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对。A项正确。第13题,图中地地处西南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日照较为充足;地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且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故选A项。第14题,修建中缅输油管道为我国建立了多元化的石油运输渠道,保证了石油运输安全,也能够优化国家现有石化工业布局,带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故选C项。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安徽省淮南市已探明煤炭可开采量153亿吨,占全国煤

10、炭资源的19%,2013年煤炭年开采量1亿多吨。煤炭产业产值占全市GDP比重的38.4%。“皖电东送”工程西起淮南,是通过特高压输电技术将淮南的煤转换为电能,经皖南、浙北山区,然后到达沪西的重大工程,全长656千米,总投资1 500亿元。(1)分析国家实施“皖电东送”工程的主要原因。(2)简述“皖电东送”工程对淮南市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3)说明“皖电东送”工程对上海市发展的主要意义。答案:(1)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一次能源匮乏,但需求量很大;淮南市能源(煤炭)资源丰富,距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较近;我国已经掌握了特高压输电技术,该技术创造的经济价值高,煤炭就地转化为电能输出

11、,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污染影响较小。(2)煤炭工业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煤电工业迅速升级换代,煤炭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了煤炭工业产业链;与(采、洗、炼)煤和煤电等相关联的机械行业得到发展。(3)缓解上海市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调整上海市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上海市大气环境质量;促进上海市经济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等。解析:第(1)题,从输入地能源需求、输出地能源生产与输电技术等方面分析国家实施“皖电东送”工程的主要原因。第(2)题,从生产地位、产业发展与升级、资源利用等角度综合分析“皖电东送”工程对淮南市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第(3)题,从经济、社会及生态三个方面分析“皖电东

12、送”工程对上海市发展的主要意义。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图1为新疆局部区域图。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新疆就开始建设引额济乌调水工程,该调水工程线路以明渠为主。新疆煤炭储量占我国40%,对新疆煤炭开发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大力发展煤电输出,二是大力引入和发展煤化工工业。材料二新疆老风口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冬季多发暴风雪,对当地造成极大影响。图2为当地人采取的生态治理工程示意图。实际结果表明,此方法比简单地营造防护林,更有效地促进了树木生长。(1)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比,指出引额济乌工程调水存在的问题。(2)新疆若大力发展煤电输出,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若大力引入和发展煤化工

13、产业,则有哪些不利的工业条件?(3)指出导致老风口冬季暴风雪的主要风向,说明当地生态治理工程有利于树木生长的原因。答案:(1)水分易蒸发丧失;易受风沙掩埋;不利于全流域综合开发;冬季易结冰,输水能力差。(2)问题: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不利条件:市场远(交通不便);技术差;产业基础差;水源少。(3)风向:东风。(注:东南、东北、偏东风都可以)。原因:降低风速,有利于树木生长,减少对土壤的侵蚀;拦截的积雪融化,改善土壤水分条件;草的生长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调节当地气候,增加降水量。解析:第(1)题,根据新疆自然环境的特征,从蒸发、风沙、结冰、流域综合开发等角度分析引额济乌工程调水存在的问题。第(2)题,根据煤电和新疆自然环境的特点分析新疆大力发展煤电输出需要注意的问题。从市场、交通、技术、产业基础、水源等方面分析新疆大力引入和发展煤化工产业的不利条件。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看出,风车、雪栅栏分布在东侧,由此可以判断东风是导致老风口冬季暴风雪的主要风向。根据图中生态治理工程的具体措施,从减轻土壤侵蚀,改善土壤水分、肥力,增加降水等角度分析当地生态治理工程有利于树木生长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