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训练:3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2760277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训练:3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训练:3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训练:3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训练:3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后限时集训(三)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合肥一模)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文中的“它”最有可能指()A宗教信仰B启蒙思想C西方商品D民主制度C由材料“它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应该是西方列强生产的商品,故选C项;由“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可知

2、不是宗教信仰和启蒙思想,排除A、B两项;民主制度也是一种思想制度,且民主制度没有成为近代中国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排除D项。2(2019南宁摸底)1854年6月,清政府与英、美、法等国达成协议,约定由三国各推一人帮办关税事务,从而确立了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的体制,这一体制()A表明中国海关主权开始丧失B反映了清政府已经失去民心C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D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D1842年南京条约协定关税的内容说明中国海关主权已经丧失,故A项错误;题干不能表明清政府是否失去民心,故B项错误;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进一步破坏中国关税主权,加速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故C项错误;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便利了列强对中

3、国商品输出,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故D项正确。3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这说明()A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有限B清政府愚昧不谙熟国际公法C清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主权D协定关税提高中国关税收入B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该条约危害性很大,故A项错误;“协定后的关税税率,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外交的成功”说明清政府并未意识到关税需要与英国商定不符合国际公法,也说明清政府没有主权意识,故B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清政府不谙熟国际公法,而不是

4、强调提高中国关税收入,故D项错误。4(2019兰州一模)洪仁玕主张向西方学习,一个根本性的内容,就是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的经济立法,促使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希图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一主张()A与天朝田亩制度一脉相承B通过立法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C继承并发展了天朝田亩制度D实际上否定了空想的平均主义D材料“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的经济立法,促使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表明洪仁玕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这否定了天朝田亩制度,故选D项;材料中洪仁玕的主张与天朝田亩制度不同,排除A、C两项;由“希图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可知洪仁玕仅是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而非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5、,排除B项。5(2019唐山一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犯了许多严重的错误,有人则认为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所致。这种不同()A反映了不同的政治立场B由评价者所处时代决定C可用唯物史观加以整合D有待更多史料验证对错C题干表明,有人从内外因的角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这本身并没什么问题,但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其加以指导和整合,故选C项;不同观点并未表明人的政治立场,排除A项;由材料不能看出观点持有人所处的时代,排除B项;从不同角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应是有据可依的,排除D项。61913年,赵玉森在共和国本国史中写道:“约既公布”,“对于战争原因之鸦片

6、禁令,均未只字争及,于是臣民吸用之习蔓延益甚”,“诸外国人反而丑诋之,且或携我国一二烟具陈诸博物馆,以为清国人民风俗之代表矣。”这反映出赵玉森意识到()A孙中山缺乏反对外国勇气B烟毒泛滥危害中国国家形象C辛亥革命具有历史局限性D鸦片战争深刻影响近代外交B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与孙中山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臣民吸用之习蔓延益甚”“诸外国人反而丑诋之”可知,当时中国烟毒泛滥,已为外国所诟病,故B项正确;材料与辛亥革命和近代外交无直接关联,故C、D两项错误。7(2019广安一模)外国使节自1861年起进驻北京,但他们觐见皇帝的请求却一再被拒绝。清政府的解释是因为皇帝年幼、不便见人,而真正原

7、因在于天津条约明确规定外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应免于行跪拜礼。这一事件反映出清政府()A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完整B逐步接受了近代外交观念C华夷等级观念根深蒂固D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约束C从清政府不接见外国使节的原因是“天津条约明确规定外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应免于行跪拜礼”可知,清政府对于外国使节不行跪拜礼而耿耿于怀,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捍卫国家主权,排除A项;材料不能表明清政府逐步接受了近代外交观念,也不能体现清政府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约束,排除B、D两项。8(2019上饶一模)下图是创作于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一幅名为临渴挖掘“海军港”水井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当时()A清廷筹划海军缺乏长远眼光B政府官员积极挖

8、掘海军港口C北洋舰队遭到日军沉重打击D大规模的国防建设正在进行A由漫画题名“临渴”可知清廷的政策只顾眼前,缺乏长远规划,故选A项;政府官员积极挖掘海军港口与漫画的主旨不符,排除B项;北洋舰队遭到日军沉重打击是在甲午中日战争过程中,而此漫画创作于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C项;仅有一口“海军港”水井的挖掘不能得出大规模的国防建设正在进行,排除D项。9(2019武昌调研)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朝百姓争先恐后应募日军的招工,盼望能获得一份差事。这直接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A当时的中国人缺乏对日本的正确认识B人民普遍缺乏民族国家观念和国民意识C自然经济瓦解背景下中国百姓生存堪忧D落后的封建制度

9、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B当时清朝百姓的做法不等同于当时所有中国人对日本缺乏正确认识,排除A项;清朝百姓期望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日军中找到差事说明清朝人民普遍缺乏民族国家观念和国民意识,故选B项;材料并未提及寻求差事的清朝百姓是源于自然经济瓦解的农民,排除C项;清朝百姓到日军寻求差事不能说明两者制度间的差异,排除D项。10“这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材料所述战争是()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国的民族观念开始形成,故选C项;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法战争是一场中国“不败而败”、法

10、国“不胜而胜”的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均与形成民族观念无关,排除A、B、D三项。11(2019永州一模)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接到宣战诏书的两广总督李鸿章却复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南互保”协议,该协议的签订()A说明地方已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B有利于江南地区的相对稳定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D说明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没落B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东南互保”协议对东南各省的作用,A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故错误;东南沿海各省“不奉诏”,避免与十一国的冲突,从

11、而维护了江南地区的稳定,故B项正确;民国的建立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不是强调清政府的没落,故D项错误。12以下为晚清政府的一道上谕。与上谕中的“外侮”相关的是()A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B“自强求富”改革由此开启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D由“团教不和”可知,“此次内讧外侮,仓猝交乘”指的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之后,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故D项正确;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和“自强求富”改革都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A、B两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

12、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王朝的对外政策,服从于“以德抚远”的政治目标,希望建构一个以中国古代王朝为中心,具有共同道义和文化基础的稳定的国际体系。汉代外交“临西海而望大秦”,使节出使各国,“远人宾服”。唐代时,要求选派的对外使节,“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都城长安各国使节云集。明初朝廷四处宣谕,“有贡必封”。清初,顺治曾诏谕:“南海诸国,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者,与朝鲜一体优待。”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成功经验来看,建构东亚世界更主要是依靠先进的制度、法律、文化和技术,使得周邻国家受到吸引而自愿输入移植。中国古代王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和平的文化

13、影响,而非武力的征服和领土的扩张;是国际体系的领导者和维护者,而非统治者和掠夺者。摘编自韩昇中国古代的外交实践及其基本原则等材料二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庚申之役后,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1864年,总理衙门将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万国公法分发到沿海各重要口岸。1875年,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使英。甲午惨败,清廷被迫承认朝鲜为自主之国。庚子国变后,清廷广兴新式学堂,鼓励有志青年留学西洋,新式人才逐渐成为驻外使臣来源的主流。1901年,清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11年,外务部职能趋于简化,“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护侨

14、人佣客,以慎邦交”。摘编自何新华中国外交史(从夏至清)(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外交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晚清外交所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政府的应对举措。(15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希望建构一个以中国古代王朝为中心”“建构东亚世界更主要是依靠先进的制度、法律、文化和技术,使得周邻国家受到吸引而自愿输入移植”“中国古代王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和平的文化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归纳概括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材料反映的是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清政府外交上被迫融入世界的表现,由此可得出:西方列强侵略,新式国际关系理论与外交原则强制输入;

15、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可得出中国外交的转变从排斥到接受西式外交;根据材料“清廷广兴新式学堂,鼓励有志青年留学西洋,新式人才逐渐成为驻外使臣来源的主流”可得出,派遣驻外使节,培养新式外交人才,设立近代外交机构,精简职能;再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外交政策的调整有利于中国外交的近代化,但整个过程中处于被动适应的过程,具有保守性,不能很好地维护国家主权。答案:(1)特点:居于中心领导地位(形成朝贡体制);以和平交往为主;注重思想与文化影响;以周邻国家为主要交往对象;是国内政治体制和政治理念的国外延伸。(10分)(2)挑战:西方列强侵略,新式国际关系理论与外交原则强制输入。评述:从排斥到逐步接受西式外交理念;

16、派遣驻外使节,培养新式外交人才,设立近代外交机构,精简职能;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有利于与国际社会的接轨,一定程度上为民国外交奠定了基础;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与保守性,未能真正实现对国家主权的维护。(15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00年6月,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等和各参战国达成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称“东南互保”。该事件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朝廷。“东南互保”是中国近代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对这一历史事件,可谓众说纷纭。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较

17、多地认为它是“一幕丑剧”,是“对帝国主义妥协投降”的“卖国罪证”;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人对其积极性和合理性才有了初步认识,也提出了不少颇有见地的观点。如“东南互保”是“张之洞等地方大吏对西太后及其顽固派盲目排外政策的抵制”,“是以保全清室统治而又不得罪帝国主义为前提的”,“是一种妥协苟安的曲线自救之策,是一种均势思想指导下的以夷制夷政策”,它“具有维护国家大局的深层含义”,“东南互保”是在长江流域面临列强侵略之际,为“保守疆土”所做的一种努力,并通过条约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侵略等等。李鹏军东南互保新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南互保”的认识,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

18、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解析:由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较多地认为它是一幕丑剧”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也提出了不少颇有见地的观点”可知,人们对“东南互保”的认识有两种不同看法。前者是从革命史观而言的,理由是地方大员不顾大局,与列强互签和约,是卖国行为。后者突出“东南互保”是对中央错误决策的有力抵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限制战争范围,抵制外来侵略的作用。答案:示例一:认识:“东南互保”是“一幕丑剧”,应该否定。(2分)理由:“东南互保”是在清朝中央政府对外宣战后,公开反抗朝廷决议,破坏中央集权体制,为之后的地方割据、混乱首开先例,留下隐患。“东南互保”是在列强对华发动军事侵略的背景下,地方大员不顾整体战局、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与列强互签和约,是向帝国主义侵略投降的卖国行为。(10分)示例二:认识:“东南互保”有其积极性和合理性,应该肯定。(2分)理由: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盲目排外的错误决策,势必引发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此形势下,“东南互保”是对中央错误决策的有力抵制。它有利于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缓和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战争范围、抵制外来侵略的作用。因此,“东南互保”是一种曲线自救之策,具有维护国家大局的深层含义,具有积极性和合理性。(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