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4 文言文二则.pptx

上传人:紫*** 文档编号:2754759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PPTX 页数:70 大小:15.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4 文言文二则.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4 文言文二则.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4 文言文二则.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4 文言文二则.pptx(7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揠苗助长,自相矛盾,古人写的文章,我们叫做文言文,也叫古文。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两篇有关寓言故事的文言文。,14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学弈,y,下棋,第一课时,弈,援,射,俱,弗,矣,yun,y,sh,j,f,听范读扫清障碍,听范读,在文中圈出本课的生字。,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zhu,y,wi,wi,(课后第一题),wi,自读学弈,读准字音,注意停顿。,互动课堂,对照

2、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课后第三题),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善,善于。善于下棋的人。,句意: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全国。,“秋”是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课后第二题),这句话包含哪些信息?,弈秋以擅长下棋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被称为弈秋。,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诲。,句意: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让。,教导。,一心一意,集中精神。,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

3、。,句意: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把它射下来。,拉。,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句意: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句意: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说。,因为。,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这样。,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到来,想拉弓箭把天鹅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不如前一个人了。说是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

4、是这样的。,你能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吗?,(课后第三题),通读课文,我们发现文中有很多“之”字,找一找,说一说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的,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的教导,弈秋的教导,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天鹅,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课后第二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专心致志成功,一心二用失败,条件一样态度不同,两个人的学习态度不同,导致了不一样的结果,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他们的学习状态呢?,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心一意,词语积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一心二用心猿意马,弈秋的两个徒弟,哪

5、一个有可能成为高徒呢?,第一个徒弟,理由:,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受到什么启示?,学弈,二人学弈师从弈秋,学习之理贵在专心,结构梳理,主题概括,学弈一文写了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教两个的人下棋,结果两个人一个学的好,一个学的不好。通过这件事,说明了_的道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学习态度不同,拓展延伸,孟子名句节选,一、解释词意。弈:诲:善:鸿鹄:援:俱:弗若:然:,下棋,课堂演练,教导,擅长,天鹅大雁一类的鸟,引、拉,一起,不如,这样,二、说说下列“之”分别指什么。1.一人虽听之()2.思援弓缴而射之()3.虽与之俱学()4.弗若之矣()5.惟弈秋之为听(),弈秋的教导,鸿鹄,专心

6、致志的那个人,专心致志的那个人,的教导,孔子在我们心中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但是有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然难倒了孔子。你们想知道怎么回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第二课时,两小儿辩日,辩论,辩,1.主人公是两个小孩子。,2.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两个小孩子辩日这件事。,看了课题,你得知了哪些信息?,1.他们为什么争辩?,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辩,bin,听范读扫清障碍,听范读,在文中圈出本课的生字。,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7、。”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wi,(课后第一题),wi,wi,自读两小儿辩日,读准字音,注意停顿。,wi,因为(表反问语气),同“谓”。,例句:孰为汝/多知乎?,为,wi,例句:惟/弈秋之为听,例句: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多音字,认为。,互动课堂,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课后第三题),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论,争论。,原因。,句意:(一天

8、)孔子到东边游历,碰见两个小孩争辩,就问他们争斗的原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到东边游历。,两个小孩的观点,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句意: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课后第四题),认为,正午,离,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句意: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认为,正午,观点截然相反,我以()时去人(),而()时()也。,我以(),而()也。,近,远,日始出,日中,日初出远,日中时近,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古时车上的圆形篷

9、盖,像雨伞一样。,两个小孩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课后第四题),盛物的器皿。,圆为盘,方为盂,到,到了。,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强调自己的观点正确。,句意: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的就像车盖,等到中午时就(小的)像盘子,这难道不是远处小而近处大吗?”,日初出:大如车盖,日中:如盘盂,视觉感受:大的近,小的远,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寒凉。,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到,到了。,强调自己的观点正确。,句意: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

10、,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日初出:沧沧凉凉,日中:如探汤,触觉感受:靠近热源感觉热远离热源感觉凉,清凉、寒冷,很热,日初出大如(),及日中则如(),此不为()乎?,日初出(),及其日中(),此不为()乎?,车盖,盘盂,远者小而近者大,沧沧凉凉,如探汤,近者热而远者凉,孔子不能决也。,判断,(课后第三题),句意:孔子不能判断。,我也不知道你们谁说的对呀。,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判断标准不同,导致结果不一致。,想一想:孔子为什么不能判断?,孔子:实事求是,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句意: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谁,你,同“谓”,说。,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

11、辩,便问其原因。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课后第三题),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说一说,你认为文中的两个小孩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两小儿争论的是一个古老又有趣的话题,如果你是掌握了现在科学知识的孔子,你怎么解决两小儿的

12、疑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点击图片播放视频),视觉错觉。早晨太阳初升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或地平线,在这样的比较下,太阳显得大;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太阳显得小。,远者小而近者大,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夜里,太阳白天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觉冷或凉快。,近者热而远者凉,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两小儿辩日,起因:两小儿辩日,结果:孔子不能决实事求是,大胆质疑,结构梳理,两小儿辩日围绕的问题,两个小儿争持不下,连孔子也_的故事,表现了两个小儿、_的精神和孔子_的态度。,无法

13、裁决,善于观察,谦虚谨慎、实事求是,说话有理有据,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主题概括,拓展延伸,孔子名句节选,一、仿照“沧沧凉凉”写叠词。,匆匆忙忙,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忙忙碌碌,_,二、请找出下面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喻词。,喻体,课堂演练,日初出大如车盖。,本体,喻词,三、读故事,说说它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它告诉人们: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鹬蚌相争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字词听写,七彩课堂伴你成长,QICAIKETA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