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材料学习总结教案课程教学方针教育材料.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750001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5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总复习材料学习总结教案课程教学方针教育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材料学习总结教案课程教学方针教育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总复习材料学习总结教案课程教学方针教育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总复习材料学习总结教案课程教学方针教育材料.doc(5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本概念和原理(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一、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价等基本概念的含义,理解相关概念的关系。2.了解原子的构成以及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3.掌握化合价法则的应用。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知识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5.培养学生普遍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6.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的定义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2.化合价法则的应用。教学难点:分子、原子、离子的相互关系。三、教学过程:基础知识归纳与整理(师生讨论,采用问

2、答的方式由教师小结并以投影的形式打出知识网络)(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二)关键知识点拨(一)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1.2.3.三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关系:(二)几个决定和几个等式1.决定(1)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2)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相对原子质量。(3)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决定粒子的类别和离子所带电荷数。2.等式(1)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在原子中)(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离子所带电荷数=其化合价数值(4)元素最高正价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5)元素最低负价数=8-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6)原子团的化合价=其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

3、区别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等发生变化;而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四)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组成典型例题讲解 例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解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所以,A错。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故B、C错。根据分子的定义可以确定本题答案为D。例2.根据生活报报道,目前小学生喜欢使用的涂改液中,含

4、有许多挥发性的有害物质,长期使用易引起慢性中毒而头晕、头疼,二氯甲烷就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二氯甲烷(CH2Cl2)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气、氯气组成的B.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C.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元素、二个氢元素、两个氯元素组成的D.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原子、二个氢原子、二个氯原子构成的解析描述物质的组成时,首先要分清宏观和微观的概念。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等构成的;从宏观的角度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二氯甲烷是一种纯净物,从宏观上讲,它是由碳、氯、氢三种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从微观上讲,它是由CH2Cl2的分子构成的。所以,二

5、氯甲烷不存在碳、氢气、氯气等物质,而一个碳原子、二个氢原子、二个氯原子只能构成一个二氯甲烷分子。故A、C、D均错。答案为:B。例3.根据下图所示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填序号,下同)_。(2)表示同一种元素的粒子是_。(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_,易获得电子的粒子是_。解析此题集识图、概念于一题,考查同学们对原子结构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这部分知识关键要明了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判断粒子属性的依据: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属于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

6、易获得电子。因此,本题答案为:(1)BDF (2)EF (3)CE例4.某元素的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该元素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该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为()A. B. C. D.解析同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在不同的化合物中是相同的,根据这一原理列代数方程可解得化合价的数值。但必须注意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需讨论有两种情况。设该元素为R,相对原子质量为a,化合价为x。当x为奇数时,化学式为R(NO3)x、R2(SO4)x则:a+62x=M,2a+96x=N解得:当x为偶数时,化学式为R(NO3)x,则:a+62x=M,a+48x=N解得:所以,答案为A、C例5.锂(Li)、

7、钠(Na)、钾(K)、铷(Rb)四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离子符号和元素的化合价如下表所示:原子结构示意图 离子符号 Li+ Na+ K+ Rb+ 元素化合价 +1Li +1Na +1K +1Rb 请你分别从横向和纵向观察上表,写出其中的规律:_。解析首先找准表中可以横向、纵向比较的内容。横向:(1)核电荷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2)离子所带电荷数;(3)元素的化合价。纵向可以比较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答案: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加,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离子所带电荷数及化合价数相等。测试题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

8、体积大、原子体积小 B.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C.分子之间有空隙、原子之间无空隙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2.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是()A. B. C. D.3.甲醛(化学式为CH2O)是室内装璜时主要污染物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醛由一个碳元素、二个氢元素、一个氧元素组成B.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C.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甲醛是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的4.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对化学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其主要论点有: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从现代原子

9、观点看,这三个论点不确切的是()A.B. C.D.5.某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电子层数的5倍,其质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A.11B.15 C.17D.376.已知X、Y两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分别为a、b,它们的离子Xm+、Yn-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a=b+m+n B.a=b-m+nC.a=b+m-n D.a=b-m-n7.A、B、C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1、+4、-2,这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ABC4B.A4BC3C.A2BC3 D.A3BC28.W、X、Y、Z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4、1、6、2,则下列各组化学式正

10、确的是()A.W2Z、Y2X B.ZW2、XY2 C.Z2W、X2YD.WZ2、YX2二、填空题:1.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2.构成并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在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中都含有相同的_,在它们相同数目的分子中都含有相同数目的_。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1)若该粒子为一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则x=_,y=_。(2)若该粒子为R2+,则x=_,y=_。(3)若该粒子为Mn-,则x=_,y=_。4.将元素、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或电子分别填入下列有关空格内。(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2)氢气_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

11、小粒子。(3)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_。(4)具有相同_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5)Na与Na+属于同一种_。(6)铁原子核内含有26个质子和30个_。(7)在离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数值为一个原子得失_的数目。(8)酸在水中电离时能产生相同的氢_。(9)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的氢_。附:测试题答案一、1.D2.C3.C4.D5.B6.D7.C8.C二、1.Al2O32.水分子氧元素氧原子3.(1)188(2)208(3)18-n84.(1)原子 (2)分子 (3)离子 (4)质子(5)元素 (6)中子 (7)电子 (8)离子 (9)元素基本概念和原理(二)物质

12、的分类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宏观物质的简单分类;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分类的依据;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混合物和纯净物;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概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宏观物质的简单分类和知识体系的建立。2.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教学难点: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的理解。三、教学过程基础知识的归纳与整理(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对物质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研讨,尝试给常见物质进行简分

13、类,教师可适当指导,最后由教师小结,并以投影形式给出物质分类的知识结构。在学生研讨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分类的依据以及概念间的从属关系)(概括出物质分类的知识体系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能否用其它形式对物质进行分类,诸如画知识树等,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偿试一下,也可将其留作课后作业)。关键知识点拔(以投影形式打出表格,鼓励学生经过讨论比较相关的概念,找出这些概念的异同点及其联系,教师适时点拔,强调理解概念应抓住关键字词和相关概念的内在联系,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内容)。(一)纯净物和混合物项目 纯净物 混合物 概念 由同一种物质组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彼此间不发生化学

14、反应 区别 一种物质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由一种分子构成有固定的组成有固定的性质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没有固定的组成没有固定的性质 联系 (二)单质和化合物项目 单质 化合物 概念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相同点 均为纯净物 均为纯净物 不同点 由一种元素组成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联系 (三)氧化物 项目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概念 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凡能跟酸起反应而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组成 大多数是非金属氧化物(交叉关系) 都是金属氧化物(从属关系) 性质 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含氧酸(

15、SiO2除外)与可溶性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与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酸、碱、盐项目 酸 碱 盐 概念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相同点 均为化合物,其水溶液都能导电(电离) 不同点 酸=H+酸根离子 碱=金属离子+OH- 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组成特点 一定含氢元素 一定含氢、氧两种元素 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联系 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典型例题讲解例1.下列物质为纯净物的是()A.水煤气B.冰水混合物C.生铁D.食盐水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即“一物”

16、或“多物”的判定。其中A、C、D选项中的物质均由多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只是状态不同,实为同种物质水。故答案为:B。例2.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氧化物的是()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B.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C.氧气跟某物质反应的生成物D.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解析对氧化物概念的准确理解是解题的关键,既“二元必有氧”。A中的元素种类无法确定为几种,B、C同样无从考证其中是否有两种元素。因此,答案为:D。例3.某物质经鉴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肯定是纯净物B.可能是混合物C.肯定是某一种单质D.一定是一种稀有气体解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由于组成每种物质的各种元素

17、各不相同也可能相同,所以混合物中的元素可能是多种也可能是一种。例如:空气是混合物,其中含有O、H、N等多种元素;O2和O3的混合物就只有一种元素。可见,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不一定是单质。正确答案应为:B。例4.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属于化合物的是_,属于单质的是_,属于氧化物的是_,属于非金属的是_。水银空气氯酸钾五氧化二磷糠水硫粉加热碱式碳酸铜后的剩余固体氨气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物质分类的依据以及对相关概念外延的把握。其答案为:;例5.现有Ba、H、C、O四种元素。请你从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合物(填化学式)(1)酸性氧化物_(2)碱性氧化物_(3)碱_(4

18、)酸_(5)盐_解析根据这几类化合物各自的组成特点和化合价法则即可确定其化学式:(1)CO2(2)BaO(3)Ba(OH)2(4)H2CO3(5)BaCO3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后者从属于前者的是()A.纯净物、混合物B.金属、非金属C.纯净物、化合物D.含氧酸、无氧酸2.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稀有气体、浓硫酸、胆矾B.金刚石、石灰石、铁矿石C.天然气、碱式碳酸铜、液氧D.石墨、熟石灰、水煤气3.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名称、分类完全相符的是()A.亚硝酸钠、NaNO2、盐 B.氧化铁、Fe3O4、氧化物C.纯碱、NaOH、碱

19、D.酒精、CH3OH、有机物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含氧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酸根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C.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D.酸中一定不含金属元素5.“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的易拉罐、铜导线等可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A.有机物B.碱C.氧化物D.金属或合金二、填空题:1.下列是含碳元素的物质:石墨一氧化碳干冰碳酸碳酸钙乙醇C60甲烷纯碱。其中属于单质的是_(填序号,下同);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属于盐的是_,属于酸的是_;属于有机物的是_。2.下列各组均有四种物质,其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物质的类别不同,请将该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

20、填在横线上。(1)CuO、NO2、NaOH、Fe2O3,_;(2)O2、N2、Al、C_;(3)空气,氢气,碘酒,盐酸_;(4)食盐,蔗糖,酒精,醋酸_。3.填写下表(类别指酸、碱、盐、氧化物、单质)名称 氢氯酸 生石灰 铜绿 硫酸 化学式 Zn NaOH 类别 4.在酸、碱、盐、氧化物这四类物质中,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的是_,一定只含有两种元素的是_。综合测试参考答案一、1.C2.D3.A4.B5.D二、1. 2.(1)NaOH(2)Al(3)氢气(4)食盐3锌 氢氧化钠 HCl CaO Cu2(OH)2CO3 H2SO4 酸 单质 氧化物 碱 盐 酸 4.碱氧化物基本概念和原理(三)物质的

21、性质和变化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催化剂、氧化反应、燃烧、缓慢氧化等概念的了解。2.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物质变化的本质区别与联系、反应基本类型、质量守恒定律等概念和理论的理解。3.形成知识网络并能利用基本概念和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多角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内外因辩证关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良好学习品质。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2.四种化学反应类型。教学难点: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22、三、教学过程:基础知识的归纳与整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展开讨论,交流后,由教师总结,归纳出这部分知识的知识结构(投影)(一)物质的性质判断依据: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来表现。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化学性质描述的是物质的一种属性,通常可用“能”、“可以”、“会”等描述;而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变化的过程。(二)物质的变化 (三)催化剂、催化作用关键知识点拨(对于不易分辨的概念,不易理解的原理进行讲解、整合、深化)(一)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之间的关系1.从本质上讲,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都是氧化反应。2.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是不同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现象。3.4.燃烧能否引起爆炸取决于可燃物

23、所处空间大小以及是否有气体生成物产生;缓慢氧化能否引起自燃取决于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能否及时发散以及可燃物着火点的高低.(二)从质量守恒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三)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中一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典型例题讲解例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蜡烛燃烧;蜡烛熔化B.酒精挥发;酒精燃烧C.空气液化;液态空气汽化D.铁生锈;铁被腐蚀解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生成其它物质。据此分析:A中前者有新物生成而后者无;C中前者和后者都只是分子间隔发生变化,并无新物质产生;D中两者都有新物质生成;而B中前者只是酒精分子间距离变大,无新物质生成,后者燃烧后生成CO2和H

24、2O。故答案为:B。例2.根据已配平的化学方程式:,试推测R的化学式一定是()A.CrO3 B.CrOC.CrO2D.Cr2O3解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都不改变,这是解决此题的关键。由此可推知R的化学式为Cr2O3答案为D。例3.从镁、氧气、盐酸、碱式碳酸铜、硝酸银、碳酸钠六种物质中选出适当物质,按要求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化合反应_;(2)分解反应_;(3)置换反应_;(4)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_;(5)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_。解析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以及复分解反应是无机化学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判断的依据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目。答案:(1)(2)(3

25、)Mg+2AgNO3=Mg(NO3)2+2Ag或Mg+2HCl=MgCl2+H2(4)2HCl+Na2CO3=2NaCl+H2O+CO2(5)HCl+AgNO3=AgCl+HNO3例4.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失氧的物质被还原,得氧的物质被氧化B.失氧的物质是还原剂,得氧的物质是氧化剂C.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D.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必同时发生解析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把握下列对应关系:还原剂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正确答案为B。例5.法轮功邪教组织的头目李洪志在一次讲法过程中说,他发功时能使铝发生化学反应,变成铜和金,使铝分子变成铜

26、分子和金分子。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说法的违科学之处。解析由金属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铝分子、金分子之说是错误的。又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可能改变,所以,铝原子永远不可能变为铜原子和金原子。答案为:(1)金属不是由分子构成的,而是由原子构成的。(2)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综合测试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D.用盐酸除去铁锈2.下列关于物质化学变化的描述,最准确的是()A.一定会发光、发热B.一定有气体生成或改变颜色C.一定会有新物质生成D.一定会有

27、沉淀生成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碳跟氧化物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C.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D.有沉淀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4.下列说法: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急速的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白磷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其中正确的是()A.B.C.D.5.若1.6g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4.4gCO2和3.6gH2O,则该物质含有的元素为()A.C、H、O三种元素 B.C、H两种元素C.C、O两种元素D.O、H两种元素

28、6.关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生成物C和D分别是盐和水,则反应物一定是酸和碱B.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可能是两种沉淀D.若A、B各取10g混合,使其充分反应,则C、D质量的总和一定等于20g二、填空题:1.从A-G中选出适当的选项分别将字母代号填在下列横线上。A.熔点B.沸点C.酸性D.碱性E.颜色F.密度G.溶解性(1)利用物质_不同,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2)由于固体NaCl和CaCO3的_不同,可采用加水的方法鉴别开来;(3)根据_不同,稀释浓H2SO4时只能将其慢慢地注

29、入水里;(4)利用盐酸的_,可用盐酸清除铁制容器表面的铁锈。2.按下列要求的反应类型分别写出一个有水生成的化学方程式。(1)化合反应_;(2)分解反应_;(3)置换反应_;(4)复分解反应_。3.在细菌的作用下,用氨处理含甲醇的工业废水,使其变为无毒的N2和CO2,从而清除对环境的污染,有的反应方程式为:,上述反应中B处应填入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4.植物的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 据此判断:(1)这一过程叶绿体起_作用,是_;(2)淀粉中一定含有_元素(写出元素名称),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的元素是_,其原因是_。三、简答题:1993年10月21日南京炼油厂310号油库汽油罐正在灌油时,旁边一拖拉机行

30、驶而过,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瞬间油罐起火爆炸,后经及时抢救,20小时后火基本被扑灭。可消防水龙头仍对油罐喷水达6小时之久,10月24日市环保部门对炼油厂和市上空大气进行监测,其污染指数未超过国家标准,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310号油罐起火爆炸的原因?(2)灭火后为什么还对油罐喷水?(3)市环保部门主要监测大气中的哪些有害气体?测试题参考答案一、1.D2.C3.B4.C5.B6.BC二、1.(1)B(2)G(3)F(4)C2.(1) (2)H2CO3=H2O+CO2(3)Cu+H2O(4)NaOH+HCl=NaCl+H2O(其它合理答案也可以)3.O24.(1)催化催化剂(2)碳氢氧无

31、法确定CO2和水中的氧元素是否全部转变为氧气三、(1)汽油挥发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拖拉机的烟囱中排放出气体温度高,并伴有火花,引起爆炸(2)降低油罐内汽油温度,使之难以达到着火点,防止二次爆炸发生。(3)SO2、NO2、CO基本概念和原理(四)化学用语和化学量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常用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并能准确、简捷地使用化学用语表达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变化。2.深入理解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用语和化学量进行思维和综合演绎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规范书写化学用语的良好习惯。二、教

32、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表示意义及熟练书写和应用。教学难点: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表示意义及熟练书写。三、教学过程:基础知识归纳与整理(一)(二)(师生共同探讨,归纳出这部分知识的知识结构、体系)关键知识点拔(一)(二)化学式(三)化学方程式(四)化学量典型例题讲解例1.按要求用正确的化学符号表示:(1)1个氮分子_(2)2个氢原子_(3)3个钠离子_(4)4个水分子_(5)3个亚铁离子_(6)n个硫酸根离子_(7)m个氢氧根离子_(8)+2价的镁元素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化学用语的书写能力。解题关键是要看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只有分清所表达的

33、对象后,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就能完整地表达意义。答案:(1)N2 (2)2H (3)3Na+(4)4H2O(5)3Fe2+(6)nSO(7)mOH-(8)Mg+2例2.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的是()A.NB.O2C.FeD.2N解析元素符号的意义有两点:(1)表示一种元素;(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前者属于宏观意义,后者属于微观意义。N表示氮元素(宏观);又表示一个氮原子(微观)。Fe的意义:(1)表示物质铁(宏观);(2)表示铁元素(宏观);(3)表示一个铁原子(微观)。O2的意义:(1)表示氧气(2)表示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均为宏观意义);(3)表示一个氧分子(4)表示一

34、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均为微观意义)。2N仅有微观意义,表示2个氮原子。答案:D例3.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A.Ca2+B.NO2C.2NOD. E.表示分子个数的是_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_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_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_解析对化学用语表示意义的正确理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答案:CADB例4.一个CO分子的质量为akg,其中氧原子质量为bkg,若以一个碳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则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B. C. D.解析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而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其它原子的

35、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值,所以相对分子质量也是以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用分子质量除以它所得的值,因此可先求出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碳原子的质量=akg-bkg,则CO的相对分子质量。答案:B例5.大运河岸边某化工厂甲、乙两车间排放的废水中分别含有较多量的Na2CO3和有毒物质CuSO4。两车间排放的废气中含有较多的SO2等有害气体。环保部门建议选用生石灰、铁屑和水等廉价易得的原料,综合治理上述污染,并回收得到的铜和亚硫酸钠等有用物质。写出实现上述要求的化学方程式。解析书写化学方程式关键要从分析废水,废气中所含物质(CuSO4、Na2CO3、SO2)与所给原料(铁屑、生石灰、水)之间的相互反应规律入手,

36、同时考虑最终能否得到所需的副产品Cu和Na2SO3。答案:Fe+CuSO4=Cu+FeSO4 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SO2+2NaOH=Na2SO3+H2O综合测试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B.2FeCl3+3Mg(OH)2=2Fe(OH)3+3MgCl2C.Fe+2AgCl=FeCl2+2Ag D.2.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元素组成的单质的是()A.Al B.N2 C.ClD.H3.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37、)A.氢氧化钠、纯碱、Na2CO3B.硫酸铜晶体、胆矾、CuSO4C.消石灰、生石灰、Ca(OH)2 D.氯化钠、食盐、NaCl4.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某元素的一个原子质量为9.28810-26kg,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46.6 B.56 C.56g D.9.28810-26kg5.元素R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错误的是()A.R(OH)2 B.RCl3 C.R2(SO4)3 D.R2O36.现有化学反应:,其中化学计量数之间关系正确的是()A.2z=x B.3x=C.2x=z D.y=2z+二、填空题1.说明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

38、2HCl_2H_Fe2+_2H2O_2S2-_2.从H、O、C、Cl、S、Na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下列类型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各举一例)(1)酸性氧化物_(2)碱性氧化物_(3)无氧酸盐_(4)含氧酸_(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6)最简单的有机物_3.用化学用语填空:(1)地壳中含最多的金属元素_(2)水通电分解过程中的最小粒子_(3)构成硫酸钠的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4)保持酒精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5)在氧化铝中铝显+3价_(6)两个铵根离子_(7)同种元素表现出两种化合价的物质_(8)氩气_ 4.一个SO2分子的质量为akg,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bkg,若以氧原子质量

39、的为标准,则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5.请从大理石、氯酸钾、盐酸、氢气、锌粒、二氧化锰、氧化铜等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按下面的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1)有气体产生的置换反应_(2)有金属单质生成的反应_(3)有助燃性气体产生的反应_(4)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产生的分解反应_6.火柴是生活必需品,火柴头上的深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钾、二氧化锰、硫和硫化锑(Sb2S3),火柴盒侧面涂有一层红褐色物质(红磷和玻璃粉)。划火柴时,发生氧化反应引燃木条。试写出其中四个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一种氧化剂在一种催化剂作用下,借助于摩擦,产生热量放出氧气. _;(2)O2和Sb2S3反应生成Sb2O3和SO2_;(3)红褐色物质与O2反应,并产生白烟_;(4)硫与氧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