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高考-物理(人教出版)第一轮复习材料课时作业x3-4-2机械波.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737150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度高考-物理(人教出版)第一轮复习材料课时作业x3-4-2机械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度高考-物理(人教出版)第一轮复习材料课时作业x3-4-2机械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度高考-物理(人教出版)第一轮复习材料课时作业x3-4-2机械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度高考-物理(人教出版)第一轮复习材料课时作业x3-4-2机械波.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课时机械波基本技能练1利用发波水槽得到的水面波形如图1甲、乙所示,则()图1A图甲、乙均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B图甲、乙均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C图甲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图乙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D图甲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图乙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解析本题考查了波的衍射和干涉现象,由图容易看出甲是小孔衍射,图乙是干涉,D选项正确。答案D平直公路上,汽车正在匀速远离,用多普勒测速仪向其发出频率为0的超声波,被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随汽车运动位移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解析由于汽车正在匀速远离,用多普勒测速仪向其发出频率为0的超声波,被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小于发出的超声波频率,故选项D正确。答案D在

2、学校运动场上50 m直跑道的两端,分别安装了由同一信号发生器带动的两个相同的扬声器。两个扬声器连续发出波长为5 m的声波。一同学从该跑道的中点出发,向某一端点缓慢行进10 m。在此过程中,他听到扬声器声音由强变弱的次数为()A2 B4 C6 D8解析设该同学从中点出发向某一端点移动的距离为x,则两列波传到该同学所在位置的波程差s(25 mx)(25 mx)2x,因为0x10 m,则0s20 m,又因波长5 m,则s为整数倍的位置有5个,5个位置之间有4个间隔,所以人感觉到声音由强变弱的次数为4次,选项B正确。答案B2如图2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M为介质中的一个质点,若该波以20

3、 m/s的速度沿x轴负方向传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在t0时刻,质点M向上振动B经过0.25 s,质点M通过的路程为10 cmC在t0.25 s时,质点M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D在t0.25 s时,质点M的加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解析根据机械波的传播方向,由带动法可知,t0时刻,质点M向下振动,故A错;根据题图可知,波长为4 m,故周期T/v0.2 s,经过一个周期质点M通过的路程为8 cm,又因为质点向平衡位置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故自题图所示时刻在0.05 s(即)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大于振幅2 cm,故经过0.25 s,质点M通过的路程大于10 cm,B错;在t0.25 s时质点到达

4、平衡位置下方,此时正在向下振动,而加速度的方向指向平衡位置,即沿y轴正方向,故C错,D对。答案D(多选)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介质中x2 m处的质点P沿y轴方向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10sin(5t)cm。关于这列简谐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周期为4.0 sB振幅为20 cmC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D传播速度为10 m/s解析周期为T s0.4 s,振幅为10 cm,波长4 m,波速v/T10 m/s,选项A、B错误,D正确;由质点P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可知,质点P在t0时刻沿y轴正方向运动,可知该波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选项C正确。答案CD3一列简谐波沿x轴传播,t0时刻的波形

5、如图3甲所示,此时质点P正沿y轴负方向运动,其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该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分别是()图3A沿x轴负方向,60 m/s B沿x轴正方向,60 m/sC沿x轴负方向,30 m/s D沿x轴正方向,30 m/s解析根据波的形成原理“先振动的质点带动邻近的后振动的质点”,由题图甲可知P点正向下振动,比P点先振动的点应该在P点下方,即P点右侧的点先振动,所以波应沿x轴的负方向传播。由题图甲可知波长24 m,由题图乙可知周期T0.4 s,所以波速v m/s60 m/s。答案A4(多选)(2014陕西五校三模)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传到x1 m处的P点时,P点开始向下振动,以此时为计

6、时起点。已知在t0.4 s时PM间第一次形成图示波形(如图4),此时x4 m处的M点正好在波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4AP点的振动周期为0.4 s BM点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C当M点开始振动时,P点正好在波峰D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10 m/sE在从计时开始的0.4 s内,P质点通过的路程为30 cm解析因波刚传到P点时,P点是向下振动的,可知任何一质点的起振方向都沿y轴负方向,故B错;根据“在t0.4 s时PM间第一次形成图示波形”可得出,波动周期为0.4 s,故A对;已知题图时刻,M点正好在波谷,说明M点已振动四分之一周期,将波形向左平移四分之一个波长即可看出,M点开始振动时,P点正

7、好处在波峰,故C对;由v可得波速v10 m/s,故D对;从计时开始的0.4 s内,P质点通过的路程为4个振幅,即40 cm,故E错。答案ACD5(多选)(2014甘肃名校质检)如图5甲所示是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P是离原点x12 m的一个质点,Q是离原点x24 m的一个质点,此时离原点x36 m的质点刚刚要开始振动。图乙是该简谐波传播方向上的某一质点的振动图象(计时起点相同)。由此可知()图5A这列波的波长4 mB这列波的周期T3 sC这列波的传播速度v2 m/sD这列波的波源起振方向向上E图乙可能是图甲中质点Q的振动图象解析由题图甲可知波长4 m,由题图乙可知周期

8、T2 s,传播速度v2 m/s,选项A、C正确,B错误;由离原点x36 m的质点刚刚要开始振动可知,波源起振方向向下,选项D错误;结合波动图象与振动图象的关系可知,质点Q的振动方向向上,题图乙对应的可能是题图甲中质点Q的振动图象,选项E正确。答案ACE如右图所示,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的一条直线上,两个振源A、B相距8 m。在t00时刻,A、B开始振动,它们的振幅相等,且都只振动了一个周期,A、B的振动图象分别如下图甲、乙所示。若A振动形成的横波向右传播,B振动形成的横波向左传播,波速均为10 m/s,则()At10.2 s时刻,两列波相遇B两列波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大于1 m的障碍物,均不能发生

9、明显的衍射现象C在两列波相遇过程中,A、B连线中点C处的质点的振动速度始终为零Dt20.8 s时刻,B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且振动方向向下解析两列波相向传播,它们的相遇时刻为t1 s0.4 s,选项A错误;两列波的周期均为T0.2 s,又已知波速均为v10 m/s,所以波长均为vT2 m,因为障碍物的尺寸1 m小于这两列波的波长,所以这两列波均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选项B错误;A、B连线中点C到两个波源的距离都等于2个波长,并且两列波同时传播到C点,若从两列波传播到C点开始计时,那么左右两列波在该质点处的振动图象分别如题图甲、乙所示,显然,在两列波相遇过程中,中点C始终处在平衡位置,选项C正确;t

10、20.8 s时刻,从振源A发出的机械波刚好传播到B点,所以此时B处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振源A的起振方向相同,B处质点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选项D错误。答案C能力提高练6. (2015浙江五校联考)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O为波源且由t0开始沿y轴负方向起振,如图6所示是t0.3 s时,x0至x4 m范围内的波形图,虚线右侧的波形未画出。已知图示时刻x2 m处的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图6A这列波的周期为0.4 s,振幅为10 cmB这列波的波长为8 m,波速为20 m/sCt0.4 s时,x8 m处的质点速度沿y轴正方向Dt3 s时,x40 m处的质点沿x方向前进了80 m

11、解析根据题意可知,t0.3 s时O点振动方向是向下的,又已知此时刻x2 m处的质点第次到达波峰,则TTT0.3 s,由波长8 m,可得波的周期T0.3 s,波速v m/s,故A、B错;t0.4 s时,x8 m处的质点已振动了0.1 s,而0.1 s,该质点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故C对;波上各质点不随波迁移,只在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振动,故D错。答案C7(多选)(2014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在其传播路径上每隔L0.1 m选取一个质点,如图7甲所示,t0时刻波恰传到质点1,并立即开始向上振动,经过时间t0.3 s,所选取的19号质点间第一次出现如图乙所示的波形,则下列判断正确

12、的是()图7At0.3 s时刻,质点1向上运动Bt0.3 s时刻,质点8向下运动Ct0至t0.3 s内,质点5运动的时间只有0.2 sD该波的周期为0.2 s,波速为4 m/sE该波的周期为0.3 s,波速为2.67 m/s解析根据“波源带动”原理,t0.3 s时刻,质点1和质点8均向下运动,选项A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00.3 s时间内,波向右传播了1.2 m,波速v4 m/s,周期T0.2 s,选项D正确,E错误;在t s0.1 s时刻,波传播到质点5,所以t0至 t0.3 s内,质点5运动的时间只有0.2 s,选项C正确。答案BCD8(2014辽宁五校协作体联考)如图8甲所示是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图,已知波速v2 m/s,质点P、Q相距3.2 m。则:图8(1)在图乙中画出质点Q的振动图象(至少画出一个周期);(2)从t0到Q点第二次振动到波谷的这段时间内质点P通过的路程。解析(1)图象如图所示(2)从t0到质点Q第二次到达波谷所需时间 tT s0.8 s2.2 s(或由质点Q的振动图象得质点Q在t2.2 s时第二次到达波谷)在这2.2 s内质点P经历tT2T因而通过的路程为s24A22 cm0.22 m。 答案(1)见解析图(2)0.22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