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免疫功能检查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pdf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27287975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9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免疫功能检查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免疫功能检查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免疫功能检查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免疫功能检查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pdf(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免疫功能检查参考值及临床意义2010-09-24 15:32:56 作者:佚名来源: 网络转载1.免疫球蛋白G(IgG) 【单位】克 / 升 (g/L) 。【正常值】单相免疫扩散或免疫比浊法: 脐带血 7.6 17.0 克 / 升,新生儿7.0 14.8 克/ 升,16 个月 3.0 10.O 克/ 升, 6 个月 2 岁5.0 12.O 克 / 升, 6 12 岁 7.0 15.0 克 / 升, 12 1.免疫球蛋白G(IgG) 【单位】克 / 升 (g/L) 。【正常值】 单相免疫扩散或免疫比浊法: 脐带血 7.6 17.0 克 / 升,新生儿 7.0 14.8 克/ 升,16 个月 3.

2、0 10.O 克/ 升,6 个月2 岁 5.0 12.O 克 / 升, 6 12 岁 7.0 15.0 克/ 升, 12 16 岁 7.5 15.5 克/ 升,成人 7.6 16.6 克/ 升。【临床意义】(1) 增高 : 常见于免疫球蛋白G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 慢性肝炎活动期及某些感染性疾病。(2) 降低 : 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某些肿瘤等。2. 免疫球蛋白A(IgA) 【单位】毫克 / 升(mg/L) 。【正常值】单相免疫扩散法或免疫比浊法: 新生儿 0 120 毫克 / 升, 16 个月 30820

3、 毫克/ 升,6 个月 2 岁 1401 080 毫克/升, 26 岁 2301 900 毫克 / 升, 612 岁 290 2 700 毫克 / 升, 12 16 岁 5003 000 毫克/ 升,成人 7103 350 毫克 / 升。【临床意义】(1) 增高 : 常见于免疫球蛋白A(IgA) 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湿疹、血小板减少及某些感染性疾病。(2) 降低 : 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输血反应、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吸收不良综合征。3. 免疫球蛋白M(IgM) 【单位】毫克 / 升(mg/L) 。【正常值】 单相免疫扩散法或免疫比浊法:

4、 新生儿 50 200 毫克 / 升,16 个月 150700 毫克 / 升,6 个月 2 岁 2501 300 毫克/ 升, 26 岁 350 1 500 毫克/ 升, 6 12岁 4001 800 毫克 / 升, 1216 岁 5001 800 毫克 / 升,成人 7002 000 毫克 / 升。【临床意义】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 - - - - - - - - - (1) 增高 : 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巨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

5、黑热病、肝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2) 降低 : 常见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等。4. 免疫球蛋白D(IgD) 【单位】毫克 / 升(mg/L) 。【正常值】单相免疫扩散法: 成人血清免疫球蛋白D(IgD) 为 080 毫克/ 升。【临床意义】(1) 增高 : 见于免疫球蛋白D型骨髓瘤、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病、某些肝病和少数葡萄球菌感染者。(2) 降低 : 见于各种遗传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5. 免疫球蛋白E(IgE) 【单位】毫克 / 升(mg/L) 。【正常值】 EIA 法 : 成人为 O.10.9 毫克 / 升。【临床意义】(1) 增高 : 见于免疫球蛋白E(IgE) 骨髓瘤

6、、湿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药物及食物过敏等。(2) 降低 : 某些进行性新生物、运动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及某些无丙种球蛋白血症。6. 游离轻链【单位】毫克 / 升(mg/L) 。【正常值】血清轻链低于1.O 毫克 / 升。【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肾小管疾病、单克隆性丙种球蛋白病、轻链型淀粉样变性、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及骨髓瘤者。7. 冷球蛋白【正常值】血清为阴性。【临床意义】冷球蛋白阳性,见于巨球蛋白血症、各种淋巴瘤、自身免疫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8. 循环免疫复合物(CIC)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7、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 - - - - - - - - - 【正常值】血清抗补体法: 为阴性; PEG沉淀比浊法 : 血清浊度值等于或小于8.3 。【临床意义】阳性或比正常值增高,可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麻风、登革热、疟疾、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9. 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 【单位】千单位/ 升(kU/L) 。【正常值】单扩法: 为 75 160 千单位 / 升。【临床意义】(1) 增高 : 见于皮肌炎、心肌梗死、伤寒、多发性骨髓瘤、硬皮病等。(2) 降低 : 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膜增殖性肾炎、狼疮性肾炎: 自身免疫性

8、疾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慢性乙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10. 补体成分Cq(Cq) 【单位】毫克 / 升(mg/L) 。【正常值】 (19740) 毫克 / 升。【临床意义】(1) 增高 : 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痛风、过敏性紫癜、肿瘤及某些慢性感染。(2) 降低 : 见于严重的联合免疫缺陷、低补体性脉管炎、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11. 补体成分C3(C3) 【单位】克 / 升 (g/L) 。【正常值】速率散射法: 为 0.85 1.93 克 / 升。【临床意义】(1) 增高 : 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肝癌、组织损伤等。(2) 降低 : 肾小球肾炎、活动性红斑狼疮、

9、自身溶血性贫血、冷球蛋白血症、肝脏疾病等。12. 补体成分C4(C4)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 - - - - - - - - - 【单位】克 / 升 (g/L) 。【正常值】速率散射法: 为 O.12O.36 克 / 升。【临床意义】(1) 增高 : 见于风湿热急性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心肌梗死、肝癌、关节炎等。(2) 降低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慢性活动性肝炎、肾病、胰腺癌晚期等。13. 补体成分C5(C5) 【单位】

10、克 / 升 (g/L) 。【正常值】速率散射法: 为 O.07O.09 克 / 升。【临床意义】(1) 增高 : 红斑狼疮及狼疮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复感染等。(2) 降低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营养不良、大量蛋白丢失(出血、烧伤 ) 等。14. 补体成分C6(C6) 【单位】克 / 升 (g/L) 。【正常值】速率散射法: 为 0.04 0.065 克 / 升。【临床意义】(1) 增高 : 某些慢性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2) 降低 : 淋病、脑膜炎双球菌感染、雷诺现象、系统性红斑狼疮、营养不良等。15. 补体成分C7(C7) 【单位】克 / 升 (g/L) 。【正常值】速率散射法:

11、为 0.048 O.055 克/ 升。【临床意义】降低,见于强直性脊柱炎、扩散性淋球菌感染、肾病等。16. 补体成分C9(C9)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 - - - - - - - - - 【单位】克 / 升 (g/L) 。【正常值】速率散射法: 为 O.050.062 克 / 升。【临床意义】降低,见于遗传性缺陷、肾病、肝脏疾病等。17.B 因子【单位】毫克 / 升(mg/L) 。【正常值】血清B 因子为 100400 毫克 / 升。【临

12、床意义】(1) 增高 : 见于急性感染、炎症及手术后。(2) 降低 : 见于膜增殖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性肝硬化、重症肝炎、晚期血吸虫病、流行性出m热等。18. 备解素 (P) 【单位】毫克 / 升(mg/L) 。【正常值】血清备解素(P) 为(28 4) 毫克 / 升。【临床意义】降低,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革兰阴性菌菌血症等。19.T 淋巴细胞【单位】百分比(%) 【正常值】抗体致敏红细胞花环法或碱性磷酸酶一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 为 71.5%6.2%。【临床意义】(1) 增高 : 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和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

13、2) 降低 : 见于病毒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原发性细胞免疫缺陷病、胸腺发育不全综合征等。20.T 淋巴细胞亚群【单位】百分数(%)。【正常值】 CD3 0.64 0.77(64 9 , 677%), CD4 O.410.51(41% 51%),CD8 O.23O.33(23%33%),CD4/CD8=1.3:2.O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 - - - - - - - - - 【临床意义】(1)CD3 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

14、重症肌无力、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慢性活动性肝炎、瘤型麻风、恶性肿瘤、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红斑狼疮等;CD3减低,见于麻疹后、麻疹脑炎、腮腺炎、流感、带状疱疹、皮肌炎、全身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等。(2)CD4 增高,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CD4减低,见于联合免疫功能缺陷、普通多样性免疫缺陷、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艾滋病等。(3)CD8 增高,见于乙型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风、艾滋病等;CD8减低,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过敏性皮炎等。(4)CD4 和( 或)CD8增高,如 CD4和( 或)CD8 器官移植后比器官移植前明显增加,可能引发排斥反应;CD4和(

15、 或)CD8减低,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艾滋病、恶性肿瘤等。(5)CD4/CD8 比值增高,如移植后CD4/CD8比值较移植前明显增加,则预示可能发生排斥反应;CD4/CD8比值减低,见于以上 CD4减低和 CD8增高的疾病。21. E 花环形成试验【单位】百分数(%)。【正常值】 65% 75% 。【临床意义】(1) 升高 : 见于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毒性甲状腺肿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某些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器官移植后出现超急或急性排斥反应时等。(2) 降低 : 低于 50% 为降低,见于细胞免疫缺陷病,如原发性细胞免疫性疾病、

16、联合性免疫缺陷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全身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麻疹、流感、腮腺炎、带状疱疹等;还有,恶性肿瘤、慢性肝病、淀粉样变性和皮质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22.B 淋巴细胞花环形成【单位】百分数(%)。【正常值】 13% 20% 。【临床意义】体液免疫缺陷时,EA-RFC花环百分率显着下降;产生大量抗体的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EAC花环百分率均升高;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患者外周血中EAC-RFC 花环百分率明显增高。23. 旧结核菌素 (OT)或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17、-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 - - - - - - - - - 【单位】国际单位/ 毫升 (IU/m1) 。【正常值】注射量为旧结核菌素(OT)5 国际单位 /O.1 毫升 (或 0.1 微克 PPD/0.1 毫升 ),72 小时测量皮丘直径,无反应,为阴性;4 毫米以下,为可疑阳性;5 10 毫米,为 (+) 阳性; 11 20毫米,为 (+) 阳性;大于20 毫米,为 (+) 阳性;出现水疱或溃烂,为(+) 强阳性。【临床意义】旧结核菌素 (OT)或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强阳性者,多患有活动性结核

18、病;阳性者,疑为结核菌感染。24.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 【单位】百分比(%)。【正常值】形态学方法淋巴细胞转化率(LTT) 为 60.1%7.6%。【临床意义】淋巴细胞转化试验降低,见于乙型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 ) 、麻疹、巨细胞病毒感染、重症真菌病、重症结核、瘤型麻风、全身性红斑狼疮、进行性肝实质病变、免疫缺陷病等。25. 白细胞促凝血活性(LPCA) 【单位】秒 (s) 。【正常值】在植物血凝抗原(PHA)的刺激下,促凝值(血浆凝固时间减少值) 大于 3 秒。【临床意义】促凝值在1 3 秒时,为细胞免疫功能偏低;促凝值为O时,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其与疾病的关系同淋巴细胞

19、转化试验 (LTT) 。26. 自然杀伤细胞(NK) 【单位】百分比(%)。【正常值】 K562细胞 51Cr 释放法为39.49%12.01%。【临床意义】自然杀伤细胞(NK) 降低或缺失,对病毒诱发的癌基因肿瘤、细胞突变,以及致癌物质诱发的新生肿瘤杀伤均不力,以致使这些肿瘤的发病率提高;自然杀伤细胞降低,使肿瘤转移加速;自然杀伤细胞降低,还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硬皮病、多发性硬化症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7. 中性粒细胞 (N) 吞噬杀菌功能【单位】百分比(%)。【正常值】白色念珠菌法:37 45 分钟 (min) ,吞噬率为91.04%士 5.77%;杀菌率为32.72%7.8

20、3%。【临床意义】吞噬、杀菌功能缺陷,见于慢性肉芽肿、肌红蛋白功能不全、膜糖蛋白缺陷症、葡萄糖-6- 磷酸脱氢酶 (G-6-PD) 高度缺陷症、髓过氧化物酶缺乏、反复感染及恶性肿瘤等。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 - - - - - - - - - 28. 中性粒细胞 (N) 趋化功能【正常值】趋化指数: 新生儿为2.O2.5 ,成人为3.O 3.5 。【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缺陷,见于补体(C1r 、C2、 C3、C4)缺陷病、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迟钝白细胞综合征、肌红蛋白功能不全、膜糖蛋白缺陷症、高IgE 综合征、烧伤等。29. 硝基四氮唑蓝还原(NBT)试验【单位】百分比(%)。【正常值】成人阳性细胞占3% 10% ,正常新生儿阳性细胞多于成人。【临床意义】(1) 增高 : 见于淋巴瘤、结核,以及某些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感染。(2) 降低 : 见于慢性肉芽肿。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