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区南京市玄武区2019年度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其答案解析.doc

举报
资源描述
-/ 南京市玄武区2019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醒:此卷为试题卷,答案写在此卷上无效。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26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在天晴了的时候, 该到小径( ▲ )中去走走; 给雨润过的泥路, 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间( ▲ )杂在石间的透着新绿的小草 已一下子洗净了尘gu( ▲ ); 不再dǎn qi( ▲ )的小白菊, 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 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把它的饰彩的智慧书页, 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2.在方框内临摹下面名言。(2分) ▲ 3. 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①烈士暮年, ▲ 。 (曹操《龟虽寿) ② ▲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③ ▲ ,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④斯是陋室, ▲ 。 (刘禹锡《陋室铭》)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 ▲ 。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⑥太阳东升西落皆有诗意。它在白居易的记忆里生机盎然:“ ▲ ”;它在王维的眼中格外苍凉:“ ▲ , ▲ 。”它使李白送别友人更添惆怅:“ ▲ , ▲ 。”(依次用《忆江南》《使至塞上》《送友人》中的诗句填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光与影交叠生辉是南京博物馆在“博物馆日”开展的夜间对外开放活动的最大特色。 B.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因为促进了亚洲文明交流,也为世界文明繁荣注入新时代的力量。 C.巴黎圣母院突遭火灾,塞纳河畔的烈火映照着巴黎的上空,法国人众多都失声痛哭。 D.一代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优雅的摆渡人。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关雎》《蒹葭》均出自于《诗经》中的“风”,都采用重章叠句歌咏了爱情的美好。 B. 李清照的词既有“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放,也有着“小园几许,收尽春光”的婉约。 C. 老年人别称颇多,如课文和名著中出现的“翁”“耆老”“叟”“老儿”“黄发”等。 D. 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散文诗《金色花》赞美童真和母爱。 6.名著阅读(6分) (1)名著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父子(女)形象。得知女儿虎妞要与祥子结婚,将她逐出家门,并卖掉车行拿钱去享福的是 ▲ ;明知阿黛尔不是亲生女儿,依然为她聘请家庭教师的是 ▲ ;以为父亲病故连夜奔丧,被刺配江州,宁愿坐牢也要听从父命不落草的是 ▲ (以上均填人名,3分)。 (2)《朝花夕拾》《傅雷家书》等书让我们发现,亲人之间往往有爱的隔膜,也有爱的和解。参照示例,从你读过的课外书中选一例进行分析。(3分) 示例:《朝花夕拾》中,父亲不理解儿子迫切想看五猖会的愿望,强迫儿子背《鉴略》。多年后鲁迅反思父辈的权威带给孩子心灵的压抑。 ▲ 二(44分) (一)阅读古诗文,完成第7~12题。(17分) 【材料一】 咏怀① [唐]孟郊 浊水心易倾,明波兴初发。 思逢海底人②,乞取蚌中月。 此兴若未谐③,此心终不歇。 【材料二】 珠 [明]宋应星 凡蚌孕珠,乃无质而生质。他物形小而居水族者,吞噬弘多,寿以不永。蚌则环包坚甲,无隙可投,即吞腹,囫囵不能消化,故独得百年千年,成就无价之宝也。凡蚌孕珠,即千仞水底,一逢圆月中天,即开甲仰照,取月精以成其魄。中秋月明,则老蚌犹喜甚。若彻晓无云,则随月东升西没,转侧其身而映照之。他海滨无珠者,潮汐震撼,蚌无安身静存之地也。   凡采珠舶,其制视他舟横阔而圆,多载草荐④于上。经过水漩⑤,则掷荐投之,舟乃无恙。舟中以长绳系没人腰,携篮投水。凡没人以锡造弯环空管,其本缺处对掩没人口鼻,令舒透呼吸于中,别以熟皮包络耳项之际。极深者至四五百尺,拾蚌篮中。气逼则撼绳,其上急提引上,无命者或葬鱼腹。凡没人出水煮热毳⑥急覆之缓则寒栗死。 (节选自《天工开物》) [注释]①咏怀:诗题一作咏情,一作感寓。②海底人:古代传说海底有鲛人。③谐:成功。④草荐:草垫,草席。⑤漩:回旋的水流。⑥毳:这里指毛皮织物。 7.阅读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标题“咏怀”意为用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 B.一二两句触景生情,句式整齐,两两相对,交代作者“咏怀”的缘起。 C.三四两句通过幻想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取”字最能表现迫切感。 D.五六两句呼应开头,“若”“终”增强语气,表达了作者的坚定信念。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环包坚甲( ▲ ) ②故独得百年千年( ▲ ) ③其制视他舟横阔而圆( ▲ ) ④气逼则撼绳( ▲ ) 9.用/给划线内容断句,断两处。(2分) 凡 没 人 出 水 煮 热 毳 急 覆 之 缓 则 寒 栗 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若彻晓无云,则随月东升西没,转侧其身而映照之。      ▲          11.根据材料二,概括采珠人需要做哪些物质准备。(3分)      ▲          12.小娴和晓丽对“乞取蚌中月”一句的修辞手法进行了讨论。阅读下面对话,完成填空。(3分) 小娴:比喻用得非常贴切。你想啊,珍珠的(1)▲和圆圆的满月很相近。 晓丽:我觉得,珍珠的(2)▲也与月亮相似;另外,根据材料二中的描述,古人认为珍珠是无价之宝,因为(3)▲ 。 (二)非文学作品阅读(11分) 感谢各位教授和姚洋院长,让我有机会能回到母校,回到百年讲堂。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它是大饭堂,我当年在这里最爱吃的菜是锅塌豆腐,油水大,拌米饭!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锅塌豆腐很受欢迎,经常很快就没了。可是最大的奇迹在我身上发生过。有一次只剩了一份,但前面的同学思索了一下,改主意了,他想吃鱼香肉丝,这个锅塌豆腐就归我了。感激之余,我问了一下他是哪个系的师兄,他说是经济系。经济系就是我们国发院的前身啊!滴水知恩,当涌泉相报! 自古人生伤离别,但是我还是祝贺983名同学毕业,它使我从今天开始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又多了983名我的同学。我这几年体会到,同学是通往世界的一张特别有效的通行证,不管到哪儿,他告诉我:“师兄,我也是北大的。”大家一下子就会变得很亲切,因为马上可以谈论北大、北大相同的老师和锅塌豆腐。 刚才姚洋院长和张维迎教授做了特别好的发言,因为谈到了你们和我的母校——北大是谁。一代一代的北大人认同,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蔡先生提出的办学方针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里产生了严复、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人,这些人虽然所处时代不同,高矮胖瘦不同,但是他们都是民族的先驱者。他们为了民族的未来,为了看似不切实际的理想,能贡献出自己的生命。黑暗中没有火炬,我只有燃烧自己,我以我血荐轩辕,哪怕他知道几万万同胞会蘸着他的血来吃馒头。为什么人类需要知识分子?因为他们除了考虑这个民族的过去、当下,还在考虑未来。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眼睛应该像一盏探照灯,照出现实中的丑恶,照亮这个民族的未来。 大家开始在另外一个大学起步的时候,有两句话千万不要相信。一是“世界上是不可以投机的”,千万别信,世界是可以投机的;另外一句话,“世界上是没有近路可走的”,这句话不成立,世界上是有近路可走的。投机分子走近路成功的人起码占80%,但主要的区别是:他们得到的利益只是对于他们自己,做这些事情,只对你自己好。我们的民族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最缺的就是笨人。 我在北大之外,也有两个特别好的导师。一个是我的外祖母,她是普通的中国农村妇女,不识字,活了95岁。她在方圆几十里是个明星,如果她要演电影就是安吉丽娜朱莉,如果踢足球就是梅西。她个子只有一米五六。黄河边三里路长的麦趟子里,她割麦子是速度最快的,一米七八的大汉也比不过她。有一次我说,你为什么割得比别人快?她说我割得不快,只是我一扎下腰,就从来不直腰,因为直一次腰你就会直十次、二十次。接着她语重心长地说了句,我是个笨人啊。 我有个舅舅,脸上有麻子,大家叫他刘麻子。刘麻子做的箱子柜子在周围四十里卖得最好。所有的木匠说刘麻子这个人“毒”,所有的顾客都说他做的东西特别好。我说你为什么做得比人家好?他说别人说你毒、说你好,并不能使你成为好木匠,唯一使我能成为好木匠的是:别人打一个箱子花三天,我花六天,我比他做得更好。接着他又说,就这也还不算好木匠,我是打心眼里喜欢做木匠,我特别喜欢闻刨出来的刨子木花的味道;他又说这还不够,有时当我看到一棵松木,就觉得这给哪家姑娘出嫁的时候打个箱子该多好;如果是一棵最不成材的杨树,我就知道只能打个小板凳。我觉得他虽然不是北大哲学系的,但是他到达了哲学系毕业的水平。 我发现,我们的马路两边基本上全是杨树。为什么?因为杨树长得快。我希望我们也种一些长得慢的树,比如松树、椴树、楠树、橡树。树的质量能代表一个民族的心态。 所以最后我送在座的师妹和师弟两句话。一句是种树要种松树,做人要做刘麻子;另一句是举起你们手里的探照灯,照亮我外祖母没功夫直腰的麦田。谢谢。 (本文为2017年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毕业典礼上,著名作家刘震云的演讲。) 13.不适合做这篇演讲稿题目的是( ▲ )(2分) A.种树要种松树,做人要学刘麻子 B.我们民族不缺聪明人,最缺笨人 C.知识分子的“眼睛”应该像探照灯 D.同学是通往世界的有效通行证 14.作者的演讲为什么要从“北大的锅塌豆腐”说起?(3分)        ▲          15.作者为什么要举外祖母和舅舅的例子?(3分)        ▲          16.结合对鲁迅及其作品的分析,谈谈你对划线句的理解。(3分)        ▲          (3) 文学类作品阅读(16分) 那时的歌 史铁生 那时,爱情常被认为是一种错误。革命样板戏里的英雄人物差不多全是独身。那时的歌曲除了《国歌》,外国歌曲除了《国际歌》,一概被指责为“黄色”。   我们去插队的二十个人,都是十七八岁。从北京到延安,一路上互相勉励:“咱们不能消沉。”“对!”“咱们不能学坏。”“对!“咱们不能谈恋爱,不能结婚。”“唏,谈恋爱?”所有人都一副厌恶的表情。 但是插队的第二年,我们竟然纷纷唱起“黄歌”来。不知是谁弄来一本《外国名歌200首》,里面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有《喀秋莎》,有《灯光》《小路》……大家先被歌词吸引,譬如:“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我要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跟随我的爱人上战场……”譬如:“有位年轻的姑娘,送战士去打仗。他们黑夜里告别,在那台阶前。透过淡淡的薄雾,青年看见,在那姑娘的窗前,还闪烁着灯光。”多美的歌词,大家都说不仅不黄而且很革命。 于是学唱。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唱,认真的程度不亚于学《毛选》。推开窑门,坐在崖畔,对面是月色中的群山,脚下就是清平河,哗哗啦啦日夜不歇。“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荡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那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歌声在大山上撞起回声,顺着清平川漫散得很远。唱一阵,歇下来,大家都感动了,默不作声。 不过仍不敢当着女生唱这些歌,怕被骂作流氓。有几回下工回来,唱得正忘情,迎头撞上了女生,料必那歌声已进入姑娘的耳朵。这可咋办?大家慌一阵,说:“没事。”“管她们的!”壮自己的胆。“她们听见了吗?”“那还能听不见?”“她们的脸都红了。”“是吗?” 不久,我们听见女生们也唱起来了:“小伙子你为什么忧愁?为什么低着你的头?是谁叫你这样伤心?问他的是那赶车的人……” 艰苦的生活需要希望,数不完的日子和心事需要诉说。想来,人类的一切歌唱大概正是这样起源。在山里受苦,熬煎了,老乡们就扯开嗓子唱。爱嘛,又不是偷。“百灵子过河沉不了底,三年两年忘不了你。有朝一日见了面,知心的话儿要拉遍。”“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我们听得心惊,听得沉醉。陕北民歌中常有些哀婉低回的拖腔,或欢快嘹亮的呐喊,在大山里,这拖腔或呐喊便可随意短长。比如《三十里铺》:“提起——这家来家有名……”比如《赶牲灵》:“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儿哟——三盏盏的那个灯……”“提起”和“骡子儿哟”之后可以自由地延长。根据什么?我看是地势,在狭窄的沟壑里要短一些,在开阔的川地里或山顶上就必须长,可能为了照顾听者的位置,更可能是为了满足唱者的感觉:天人合一,这歌声这心灵,都要与天地构成和谐的形式。   民歌的魅力之所以长久不衰,因为它不想在众人之上,它想在大家中间。它的意蕴是生命的全息,要在天长地久中去体味。道法自然,民歌以真诚和素朴为美。真诚而素朴的喜怒哀乐,变成曲调,贴着山走,沿着水流,顺着天游信着天游;变成唱词,贴着心走沿着心流。   也许是我老了,怎么当前的流行歌曲能打动我的那么少?我想,经几十甚至几百年而流传至今的歌曲,或许当初都算得流行歌曲。它们所以没有随风刮走,那是因为一辈辈人都从中听见自己的心,乃至自己的命。“门前有棵菩提树,站在古井边,我做过无数美梦,在它的绿荫间……”“老人河啊,老人河,你知道一切,但总是沉默……”不管是异时的还是异域的,只要是从心里流出来的,就必定能够流进心里去。可惜,在此我只能列举出一些歌词,但是通过这些歌词您或许能够想象到它的曲调,那曲调必定是与市场疏离而与心血紧密的。 我听有人说起对流行歌曲的不满,多是从技术方面考虑,技术是重要的,但是单纯的技术观点对歌曲是极不利的,歌么,还是得从心那儿去找它的源头和它的归宿。   写到这儿我反省了很久:也许是我错了?一个人尽管他虔诚地希望理解所有的人,那也不可能。一代人与一代人的历史是不同的,这是代沟的永恒保障。沟不是坏东西,有山有水就有沟,地球上如果都是那么平展展的,虽然希望那都是良田,但事实也可能全是沙漠。别做暴君式的父辈,让儿女都跟自己一般高。我们的下一代,他们愿意唱什么就让他唱什么吧。 (选自《好运设计》,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 17.下列对作品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2分) A.插队的青年一开始谈及“恋爱”这样的字眼表示厌恶是因为怕别人觉得自己不上进。 B.知识青年在偷偷得到的外国名歌歌词里感受到特定战争年代里不乏美好纯洁的情愫。 C.女生们开始唱起这些歌,说明她们对插队的某位小伙有好感,通过歌唱来传递爱意。 D.作者用传统陕北民歌与时下流行歌曲类比,想说明好歌都具有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 18.作者在作品发表前又作了修改。比较原稿和改定稿,说说这些修改好在哪里。(6分) 原稿 改定稿 ①① ……歌声在大山上引起回声,顺着清平川传出了很远。 ……歌声在大山上撞起回声,顺着清平川漫散得很远。 ①② ……这可咋办?大家好容易冷静下来,说:“没事。”“管她们的!”“她们听见了吗?”“那还能听不见?”“她们的脸都红了。”“是吗?” ……这可咋办?大家慌一阵,说:“没事。”“管她们的!”壮自己的胆。“她们听见了吗?”“那还能听不见?”“她们的脸都红了。”“是吗?” (1)   ▲          (3分) (2) ▲ (3分) 19.通观全文,作者写“那时的歌”,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4分)        ▲          20.班上同学想参加学校《经典咏流传》活动,想把《十五从军征》加上民歌曲调进行演绎。作为同学,你会给他怎样的建议?(4分) 同学:我想在“十五从军征,八十使得归”这一句里加上叹词,可不知如何下手。 你:        (1)▲          同学:嗯,好像不错,你能具体说说理由吗? 你:        (2)▲          三 (50分) 21.以“酸酸甜甜的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泄露姓名、校名等信息。 参考答案 语文 一(26分) 1.(4分)jng jin 垢 胆怯 (各1分) 2.(2分)书写正确(1分),笔笔有锋、字体美观(1分)。 3.(10分)(1)壮心不已(2)曲径通幽处(3)露从今夜白(4)惟吾德馨(5)留取丹心照汗青(6)日出江花红胜火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4.(2分)A(B.关联词使用错误;C.“众多”与“都”语意不谐,“众多”应该修饰“法国人”;D.“作品”与“摆渡人”搭配不当。) 5.(2分)B(“小园几许,收尽春光”选自秦观《行香子》) 6.(6分)(1)(3分)刘四爷 罗切斯特 宋江 (2)(3分)示例1:《傅雷家书》——傅雷面对和傅聪由于年龄和生活差异造成的艺术感受、生活方式、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分歧,耐心地关怀指导,诚恳地自我剖析。 示例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的母亲舍不得与儿子分离,也不能理解儿子对革命的献身精神,依旧忧心他的工作,细悉心照料卧病的保尔。 (书籍选择1分,人物名称和关系1分,事件或行动1分) 二(44分) (一)(17分) 7.(2分)C (“幻想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愿望”错,系虚写、委婉) 8.(4分)(1)周围;(2)因此,所以;(3)规模,形制;(4)摇动(“撼动”亦可) 9.(2分)凡没人出水/煮热毳急覆之/缓则寒栗死 10.(3分)如果通宵没有云,(它)就随着月亮的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不断转动它的身体来获取月光的照耀(或“照耀在它的身体上”)。(关键词:若、彻、转侧、其) 11.(3分)船上多载草荐以防遇见旋涡(1分);用长绳系在腰上以便在呼吸不畅时迅速被拉上水面(1分);用锡造弯环空管以便在水下呼吸(1分);准备热毛毯在出水时裹住身体(1分)。(写出1点给1分,给满3分为止。) 12.(3分)(1)形状;(2)颜色(色泽、光泽);(3)珍珠形成是蚌吸取了月光精华,把珍珠称作蚌中月亮符合古人的认知规律(每点1分)。 【参考译文】 凡是蚌中孕育珍珠,是从无到有的。其他形体小的水生动物,多因天敌太多而被吞噬掉了,所以寿命都不长。蚌却因为周身有坚硬的外壳包裹着,天敌没有空子可以钻,即便蚌被吞咽到肚子里,也是囫囵吞枣而不容易被消化掉,所以蚌的寿命很长,能够生成无价之宝。蚌孕育珍珠是在很深的水底下,每逢圆月当空时,就张开贝壳接受月光照耀,吸取月光的精华,化为珍珠的形魄。尤其是中秋月明之夜,老蚌就会格外高兴。如果通宵无云,它就随着月亮的东升西沉而不断转动它的身体以获取月光的照耀。也有些海滨不产珍珠,是因为当地潮汐涨落汹涌震荡,蚌没有藏身和静养之地的缘故。 凡是采珠船形制比其他的船要宽和圆一些,船上装载有许多草垫子。每当经过有旋涡的海面时,就把草垫子抛下去,这样船就能安全地驶过。采珠人在船上先用一条长绳绑住腰部,然后带着篮子潜入水里。潜水前还要用一种锡做的弯环空管将口鼻罩住,并将罩子的软皮带包缠在耳项之间,以便于呼吸。有的最深能潜到水下四五百尺,将蚌捡回到篮里。呼吸困难时就摇绳子,船上的人便赶快把他拉上来,命薄的人也有的会葬身鱼腹。潜水的人在出水之后,要立即用煮热了的毛皮织物盖上,太迟了的话人就会被冻死。 (二)(11分) 13.(2分)D 14.(3分) 结合演讲的场合情境,引出“滴水知恩,当涌泉相报”,提醒毕业生不忘母校、不忘校友(1分); 开篇描述自己的大学生活经历,从生活小事入手,表现出演讲者就学时的生活的艰难与时代特征(“油水大,拌米饭”),表现了自己的知足常乐,体现了学校生活给自己的人生带来的深刻影响(1分); 语言幽默诙谐,创设了轻松的演讲氛围(1分) 平易近人,坦率自然,更能赢得听众好感,使听众(毕业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拉近了与听众间的心理距离,引发了听众兴趣(1分)。 (写出1点给1分,给满3分为止) 15.(3分)举例论证(例证或事实论证),讲述了外祖母割麦从来不直腰,舅舅精通木匠手艺的事例(1分),呼吁知识分子要做“笨人”,要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投入、精益求精的意识(1分)。引出结尾对毕业生的两个呼吁(1分)。使论证更加具体生动,更有说服力,同时也引发读者思考(发人深省)(1分)。 (写出1点给1分,给满3分为止) 16.(3分)含义理解:每一个知识分子应该看清现实真相,有敏锐的精神思考和实际作为,能发现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并且能为民族的未来开出药方,做出贡献(1分)。 分析示例1:《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先生在在仙台“电影事件”中,目睹国民的麻木,毅然弃医从文,用文字批判黑暗、疗救国民。(2分) 分析示例2:《孔乙己》一文中,鲁迅先生通过看客们的哄笑揭露国民的无知、麻木,批判社会的冷漠,呼唤对弱者的同情。(2分) 分析示例3: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先生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寄希望于白话文学解放人民思想。(2分) (鲁迅先生经历2分,表达中应提及“现实真相”和“思考民族未来”的相关内容,以及有具体明确解析“探照灯”的内容,合理即给分。) (4) (16分) 17. (2分)D 18.(6分)①(3分)“撞”与“引”相比,更能形象地说明歌声的浑厚响亮,富于质感(1分),也更显得四周群山的高大坚实(1分);“漫散”与“传出”相比,更形象地体现歌声余音轻柔,袅袅不绝(1分)。 ②(3分)“大家慌一阵”可以让读者充分想象当时唱歌小伙子的狼狈,突出了小伙子们的淳朴(1分);“壮自己的胆”写出了小伙子们的心理活动,与他们的对话描写配合(1分),更凸显了他们的紧张不安和对美好感情的憧憬(1分)。 19.(4分)对插队那一段艰苦而纯真的青年岁月的真切缅怀(1分);对优美而滋润心灵的外国名歌的真诚赞美(1分);对青年男女纯洁美好心灵的欣赏(1分);对回肠荡气率真自然的陕北民歌的由衷赞赏(1分);对经典民歌的魅力是源于生命的真切领悟(1分);对现代流行歌曲长于技术短于心灵以及过于商业的忧虑与反思(1分);对后代能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文艺形式的真挚祝福(1分)。(写出1点给1分,给满4分为止。) 20.(4分)(1)我觉得可以这样试试,十五(哟)——从军征,八十(哎)——使得归。(2分)(2)我觉得,“ 十五”和“八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离家时的年轻和归来时的衰老,在这里加上叹词能表达征人内心回首往事时的心酸,加上甩腔更显得回味悠长。(2分) 三 (50分) 参考中考阅卷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