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学前心理学详细资料整理 .pdf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27195090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24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学前心理学详细资料整理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2年学前心理学详细资料整理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学前心理学详细资料整理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学前心理学详细资料整理 .pdf(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学前儿童心理学 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年龄范围成熟期: 018 岁学前时期: 06岁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1、学前阶段是各种心理活动发生的开端。2、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二)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发展过程: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2、发展过程并非孤立进行,受遗传,环境,以及其他因素影响。(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发展1、服从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2、同时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三、学前儿

2、童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一) 发展心理学(年龄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的心理发展。1、主要研究对象:儿童心理的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2、心理的发生发展包括: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原始人类的心理)3、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支内容最为充实的分支或组成部分。(二) 普通心理学 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1、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和基础。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可以丰富和促进普通心理学的研究。(三) 学前教育学 是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的科学。1、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学前教育学。2

3、、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是学前教育学提出理论和实际资料的依据。(四) 儿童解剖生理学 是研究儿童身体结构和技能的发育的科学。1、儿童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前提。2、心理是脑的机能,儿童生理解剖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知识依据(五)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是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的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离不开一定的哲学思想指导。2、学前儿童心理学又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依据。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1、第一个任务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2、第二个任务是: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一) 学前

4、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意义1、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2、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二)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实践意义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儿童心理学产生于 19 世纪后半期,一般以 1882 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蒲莱尔的儿童的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作用在于揭示发展规律,为早期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以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效率。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1 页,共 27 页 - - - - - - - - -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高指导原则,同时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论原理。一、客观性原则1、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必须考虑到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2、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二、发展性原则不仅要注意已经形成的心理特征和品质,更应注意那些刚萌芽的新特征和品质。四、教育性原则 从设计研究方案、时间安排到研究者的举止言谈, 都必须考虑对学前儿童产生的影响。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一、以研究时间为标准,分为 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纵向研究 就是在比较长的

6、时间内对某个或某些儿童进行追踪研究,以查明随着年龄的增长, 其心理发展的进程和水平的变化。1、纵向研究的时间可长可短。长者可达几十年,短则可以是几个月。2、短时的纵向研究一般只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婴儿。3、时间的间隔应该固定, 间隔的长短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年龄越小, 心理的发展变化越大,间隔的时间应越短。横断研究 是在同一时间内, 研究某一年龄阶段或几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待点。1、横断研究应特别注意研究对象的典型性。应慎重确定研究对象的年龄及年龄组的划分。要使研究对象达到足够的数量。并且照顾到研究对象的生活和教育背景。2、一般来说, 儿童年龄越小, 年龄组

7、内的儿童年龄差距应越小,这样有利于发现心理发展的质变和关键年龄。纵向研究的优点: 可以比较系统、 详尽地了解同一个或一组儿童的心理变化过程,揭示发展的连续性、顺序性和量变、质变的规律。缺点: 费时较长,不易同时对大量对象进行研究。横向研究的优点: 取样较方便,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资料,完成研究课题。缺点:难以了解到某一研究对象心理发展的具体进程和特点。二、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分为 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整体研究 又称系统研究,即把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研究对象系统,当成一个整体结构来进行研究。分析研究 又称专题研究,是对儿童心理发展中某一个别的、 局部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

8、究。三、 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分为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差异研究 较多集中于研究不同年龄儿童心理活动的区别。相关研究 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现象之间的关系,或心理现象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因果研究 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以上几种类型都需要依靠推论统计来进行。即:结论是根据研究的样本推导出的,因此,必须注意防止取样偏差,并且验证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四、 根据不同的研究任务和课题,分为双生子研究、跨文化研究双生子研究 的目的在于研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说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这种方法主要是了解双生子( 遗传因素相同的儿童 )在不同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异同。跨文化研究 的目的在

9、于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这种方法主要是查明不同社会结构、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第三节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一、观察法(一)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最基本方法。(二)观察对象和范围的确定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27 页 - - - - - - - - - 1、开放式抽样2、封闭式抽样(时间抽样、事件抽样)3、时间抽样 :是定期在规定的时间单位内进行观察。(三)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时应注意的

10、问题1、制订观察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观察者对被观察儿童的影响。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根据观察目的和任务之不同,可以采用局外观察(使儿童不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或参与性观察(观察者以某种身份参加到儿童的活动中)。2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不仅要记录行为本身,还应记录行为的前因后果。3由于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不稳定性,其行为往往表现出偶然性。因此对学前儿童的观察一般应反复多次进行。二、实验法(一)实验室实验法 是在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心理研究的一种方法。优点 是能够严格控制条件,可以重复进行,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器设备探测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情况,取得有价值的科学资料。不足之处 在

11、于幼儿在实验室环境内往往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由此导致所得实验结果有一定局限性。特别是研究一些复杂的心理现象。运用该实验法研究幼儿心理时,应注意:1、幼儿心理实验室内的布置,应尽量接近幼儿的日常生活环境。2、对幼儿的实验室实验可通过游戏等幼儿熟悉的活动进行。3、实验开始前要有较多的准备时间,使幼儿被试熟悉环境和熟悉主试。4、对幼儿的实验指导语,要用简明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5、实验进行过程应考虑到幼儿的生理状态和情绪背景。6、实验记录应考虑到幼儿表达能力的特点。(二)自然实验法 的特点在于, 实验的整体情境是自然的, 但某种或某些条件是有目的有计划加以控制的。优点: 使儿童在实验过程中心理状态比

12、较自然,而研究者又可以控制儿童心理产生的条件,既与观察法接近,又是实验方法,兼有二者的优点。缺点: 由于强调在自然的活动条件下进行实验,难免出现各种不易控制的因素。(三) 教育心理实验法 是自然实验法的一种重要形式。其重点在于比较不同的教育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揭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潜能,从而为教育改革服务。用实验法,常用实验组和控制组 (或称对照组) 相对比。通过两组比较, 测查这种特殊措施 (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三、测验法 是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测验主要用于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差异。测验的愿望是以同样的刺激看

13、反应的不同。对学前儿童的测验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学前儿童的测验都是用个别测验,不宜用团体测验。2、测验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3、切不可仅以任何一次测验的结果作为判断某个儿童发展水平的依据。优点:比较简便,在较短时间内能够粗略了解儿童的发展状况。四、间接观察法 是指研究者并不是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心理表现和行为,而是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一)调查访问法调查法 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1、调查法可以采取当面访问的方式,也可以采取书面调查的方式。2、当面调查可以是个别访问,也可以是开调查会。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14、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27 页 - - - - - - - - - 3、调查访问必须有充分准备,拟定调查提纲。调查访问人员还应善于向被访问者提出问题。缺点: 比较费时间。(二)问卷法优点: 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所得资料便于统计,较易做出结论。缺点: 编制问卷表并不容易,题目的信度、效度要经过考验。五、 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谈话法: 通过和幼儿的交谈,可以研究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谈话的形式可以是自由的,但内容要围绕研究者的目的展开。谈话者应有充足的理论准备,非常明确的目的,以及熟练的谈话技巧。作品

15、分析法 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例如:“绘人测验”。第三章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一节 人生的第一年人出生后的第一年,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一、初生到满月(新生儿期)(一)适应新生活(二)依靠无条件反射吸吮反射;觅食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莫罗反射) ;击剑反射;迈步反射;游泳反射;巴布金反射;蜷缩反射(三)条件反射出现和心理发生1、最初的条件反射是儿童为了维持生命、适应新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新机制。2、条件反射即是生理活动,又是心理活动。3、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1) 大脑皮层出于成熟健

16、全而正常的状态。(2) 具备基础反射。(3) 条件刺激适当的强度和出现的时间。(4) 条件刺激物和无条件刺激多次吻合。4、条件反射出现的时间,决定于开始训练儿童建立条件反射的时间。5、心理的发生(儿童出生第一个月,心理已经发生)(四)认识世界和人际交往的开始二、满月到半岁(婴儿早期)(一) 、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二)定向反射的作用增加(三)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动作混乱阶段无意抚摸阶段无意抓握阶段手眼不协调的抓握手眼协调的抓握(四)开始认生 1 、56 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2、认生是儿童认识能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化:一方面表现为:感知辨别和记忆能力的发展;也表现为情绪和人际关系的发展。三、半岁到周

17、岁(婴儿晚期)(一)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1、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1) 、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2)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3) 、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4) 、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27 页 - - - - - - - - - (5) 、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2、坐、爬、站、走的发展(都是612 个月这个阶段学习的)(二)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1、五指分工动作的发展;2、双手配合; 3、

18、摆弄物体; 4、重复连锁动作(三)语言开始萌芽(四)依恋关系日益发展第二节 1 3 岁一、学会直立行走12 岁孩子独立行走还不自如1、头重脚轻,走路时难以保持平衡。2、全身的骨骼肌肉比较嫩弱。3、脊柱的弯曲没有完全形成。4、两腿和身体动作不协调。二、使用工具13 岁儿童学习使用工具有一个发展过程,大致经过四个基本阶段1、完全不按用具的特点支配动作。2、不再连续变换新方式,进行同一动作的时间有所延长。3、主动去重复有效动作。4、能够按照用具的特点来使用它,并且能够根据使用时的客观条件改变动作方式。三、语言和表象思维的发展人类特有的语言、表象、想象和思维活动,是在2 岁左右形成的。四、出现独立性1

19、、 独立性的出现是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明显表现。2、 独立性的出现是人生头23 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它表明,儿童心理具备了人类的一切特点:直立行走,使用工具,用语言交际,能进行想象和思维,有了自我意识。第三节 3 6 岁(学前期幼儿期)一、34 岁34 岁时学前初期,也是幼儿园小班的年龄。这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一) 、生活范围扩大 1、生理的发展 2、3 岁幼儿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 3、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幼儿园已经基本上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过多地猜测他的意愿。(二)认识依靠行动(三)情绪作用大(四)爱模仿二、45 岁45 岁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主要在于认识

20、活动的概括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明显地开始发展。具体如下:(一)活泼好动(二)思维具体形象具体形象性这种特点在学前中期最为典型。(三)开始接受任务(四)开始自己组织游戏三、56 岁56 岁是新的特点继续巩固和发展的时期。(一)好问、好学(二)抽象能力明显萌芽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27 页 - - - - - - - - - (三)开始掌握认知方法(四)个性初具雏形第四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第一节 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的作用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

21、的认识过程二、两岁前依靠感知认识世界三、感知觉在幼儿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地位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一般趋势和主要阶段一、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一)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二)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三)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四)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五)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二、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原始的感知阶段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阶段第三节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一、视觉敏度的发展视觉敏度 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一般所谓视力。 1、整个学前期,儿童的视力不断增长。 2、儿童的视力障碍

22、:远视;近视;弱视。 3、早期矫正有效果,学前期是治疗弱视的最佳期。二、颜色视觉的发展颜色视觉 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1、颜色视觉的障碍:色盲;色弱。2、据研究,最初的颜色视觉在出生后头几个月已出现。3、幼儿期,儿童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继续发展。 4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更主要在于颜色视觉与掌握颜色名称的联系。第四节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一、儿童听觉的发生(一)胎儿的听觉反应(二)新生儿听觉的发生(三)听觉发生的指标: “大动作反应”、 “机体内部变化”、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二、儿童听觉和视觉的协调活动最早发现感觉协调现象的是魏泰默 关键在于:一、发生的声音是持续的;

23、 二、要使新生儿处于能处于能自由转动头部的位置。三、幼儿听觉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掌握语言、接触音乐环境的过程中,学前儿童的听觉不断发展。儿童听觉的个体差异很大第五节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一、儿童触觉的发生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天生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等等,都可以说是触觉的表现。二、口腔的触觉 1 、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初是通过口腔的活动进行的。后来才是手的触觉探索。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2

24、7 页 - - - - - - - - - 2、 通过口腔的触觉探索可以进行学习。整个人生第一年, 婴儿的口腔触觉都是一种探索手段。三、手的触觉探索(一)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二)视触的协调四、听觉和触觉的协调婴儿期也出现听觉和触觉的协调五、学前儿童痛觉的发展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极低,痛觉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六、学前儿童动觉的发展动觉的发展使婴幼儿的动作越来越准确。第六节 学前儿童对物体的知觉一、学前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1、很小的婴儿,已经能够辨别不同的形状。2、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的辨别有程度上的差异。二、学前儿童大小知觉的发展 1 、苏联的研究认为, 6 个月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三、幼儿

25、对物体属性感知标准的掌握 1 、3 岁以后,儿童对物体属性的知觉发展到了系统化阶段。 2、幼儿逐渐学会按社会通用的感知标准去反映物体的属性。第七节 学前儿童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发展一、学前儿童空间知觉的发展空间知觉:主要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位置以及机体自身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包括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一)方位知觉的发展1、儿童出生后就有方向定位的能力。2、幼儿更多依靠视觉、动觉及静觉的联合活动进行方向定位。3、儿童先学会辨别上下方位前后方位左右方位。(二)距离知觉(深度知觉)的发展1、距离视觉是一种以视觉为主的复合知觉。2、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常用工具是吉布森等创设的“视觉悬崖”。3、婴儿已经

26、产生距离知觉。(三)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1、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2、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3、幼儿的时间知觉主要与识记的事件相联系。4、生活制度在幼儿对时间的定向上起决定作用。5、日历和钟表是成人时间信息的主要来源。第八节 幼儿观察的发展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的发展意味着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进入一个较完善的阶段。一、观察的目的性幼儿观察的目的性和有意性可以分为三级水平:1、根据观察任务,有目的地克服困难和干扰,坚持细致观察;2、能根据任务有目的地观察,但遇到困难或不能克服,不愿坚持;3、不能接受任务,东张西望,或只看一处,或任

27、意乱指。二、观察的持续性幼儿初期,观察持续的时间很短。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逐渐学会持续观察某一事物。三、观察的概括性1、观察的概括性意味着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他在幼儿初期还没有很好的发展。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27 页 - - - - - - - - - 2、丁祖荫认为儿童对图画的认识逐渐概括化,对图画认识的发展可分为4 个阶段 认识“个别对象”阶段认识“空间联系”阶段认识“因果关系”阶段认识“对象总体”阶段五、观察方法1、幼儿的观察最初是依赖外

28、部动作进行的,以后逐渐内化为以视觉为主的知觉活动。2、在知觉依靠外部动作进行,还没有内化之前,幼儿的观察是无秩序的,往往以“尝试错误”方式进行,缺乏有效的方法。3、幼儿期形成了三种基本的知觉方法:(1) 知觉认同。这种知觉动作发生于知觉的客体与幼儿已掌握的知觉标准完全一致时。(2) 归入标准。这种知觉动作发生于物体的属性与知觉标准部分吻合时。(3) 这种动作发生于知觉的客体具有复杂的属性,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去确定其属性时。第五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第一节 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注意与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1、注意使儿童从环境中接受更多的信息。2、注意使儿童能够发觉环境的变化,从而能够及时调

29、整自己的动作,并为应付外来刺激准备新的动作,把精力集中于新的情况。二、注意与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1、凡是注意所指向和集中的对象,人们对该对象的知觉就最完全、最清晰、最突出。2、注意是研究幼小婴儿感知发展的指标。三、注意与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1、注意使感知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系统。2、注意发展水平低的儿童,其记忆发展水平也低。四、注意与学前儿童坚持性的发展注意能加强行动的力量,行动的坚持性和注意是不可分的。六、注意与学前儿童的学习儿童集中注意时,学习效果好,能力提高也快。第二节 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一、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一)定向性注意的发生。1、注意是一种定向反射。原始的定向

30、反射是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同时也是最初级的注意。 2、原始的定向反射性注意主要是外界事物的特点引起的,也就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式。它的生理基础是脑的一般觉醒水平。(二)注意选择性的发生发展1、选择性注意性质的变化注意的选择性最初决定于刺激物的物理特点,以后逐渐转变为主要决定于刺激物对儿童的意义。2、选择性注意对象的变化一方面是选择性注意范围的扩大,注意的事物日益增加; 另一方面是选择性注意对象的复杂化。二、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定向性注意和婴儿的选择性注意都属于无意注意。第三节 新生儿的注意一、新生儿定向反射的表现注意,从它的发生来说,是一种定向反射。测量新生儿及幼小婴儿注意

31、的指标:(1) 觉醒状态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27 页 - - - - - - - - - 柯纳将觉醒状态分为: 规则的睡眠不规则的睡眠昏昏欲睡不活跃的清醒活跃的清醒。觉醒和注意有倒置的U形关系。(2) 习惯化如果新刺激多次连续出现, 或延续一段时间,婴儿就不再去注意,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换句话说,习惯化就是熟悉的刺激所发生的注意减退现象。(3) 心率变化心跳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是定向反应的一种最普通的表现。(4) 瞳孔扩大(5) 吸吮抑制二、

32、新生儿注意的选择性1、新生儿已对刺激物有一定的选择性反应。2、黑斯认为:新生儿的扫视活动室一种生理适应现象,它的作用是保持皮质视觉神经细胞的高水平“射击速度” 。3、新生儿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偏爱。对简单鲜明图案的偏好。对人脸的偏好。第四节 1 岁前儿童的注意一、婴儿注意的选择性倾向婴儿注意的选择性带有规律性的倾向。这些倾向主要表现在视觉力面,也称为视觉偏好。(一)婴儿注意选择性的特点偏好复杂的刺激物;曲线;不规则;密度大;集中;对称。(二)婴儿注意选择性的变化1、从注意局部轮廓到注意较全面的轮廓。2、从注意形体外周,到注意形体的内部成分。(三)关于婴儿选择性注意的理论各不相同二、经验在注意活

33、动中开始起作用3 个月以后的婴儿,生理成熟对他的注意的制约作用已经不像以前那么重要,经验开始对婴儿的注意起作用。三、出现动作协调的注意婴儿 6 个月左右,出现手眼协调动作。第五节 1 3 岁儿童的注意 13 岁儿童注意的发展和儿童认知的发展密切联系,特别是和表象与语言的开始发展密切联系。一、 “客体永久性”的认识与注意的发展儿童注意的发展,和皮亚杰所提出的“客体永久性”的认识分不开。二、表象的发生与注意的发展1.5 2 岁,儿童的表象开始发生。从此,儿童的注意和表象密切联系起来。三、语言的发生与注意的发展2 岁左右,语言真正形成,词语作为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物,能够引起儿童的注意。第六节 3 6

34、 岁儿童的注意36 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一、幼儿的无意注意1、3 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都属于无意注意。2、36 岁儿童的注意仍然主要是无意注意。但是和3 岁前儿童相比,幼儿的无意注意有了较大发展。3、幼儿的无意注意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2)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有密切关系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27 页 - - - - - -

35、 - - - 4、在整个幼儿期,新颖性对引起注意有重要作用。二、幼儿的有意注意幼儿期,有意注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 而且依赖成人的组织和引导。幼儿的有意注意有以下特点: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第六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第一节 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记忆与知觉的发展1、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2、知觉中包括经验的作用。3、知觉的恒常性和记忆有密切关系。二、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1、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

36、依靠记忆。2、记忆是联系感知与想象、思维的桥梁,是想象思维过程产生的直接前提。记忆表象越丰富,想象和思维的基础便越厚实。三、记忆与语言的发展1、儿童学习语言也要依靠记忆。2、儿童有时说了后面的话忘了前面的,就明显暴露了言语活动与记忆联系的不足。四、记忆与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1、 通过记忆,儿童对与经验有关的事情发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儿童的情感从而丰富起来。2、儿童的意志行动,也离不开记忆。意志是有目的的行动,在行动过程中必须始终记住行动目标。五、记忆影响儿童行为的倾向性第二节 记忆发展的趋势一、记忆的发生(一)记忆(识记、保持、再认、再现)发生的指标:1、习惯化2、条件反射3、重学记忆(二)记忆

37、发生的时间胎儿末期,听觉记忆已经发生。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一)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1、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出现和发展稍晚。2、儿童长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称为记忆潜伏期的延长。(二)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1、再认。习惯化是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表现出和新异刺激不同的反应。 2、再现(回忆)。回忆和再认的差别:是由于其活动机制的不同,再认依赖的是感知,回忆依靠的是表象,感知是儿童出生后就有的,而表象则是在1.5 岁-2 岁时才形成;感知的刺激是在眼前的,立即可以引起记忆痕迹的恢复, 表象的活动还有待儿童在头脑中进行搜索,而记忆的首要问题不在于储存,

38、而在于检索。这便是“再认”会先于“回忆”发生的原因。(三)记忆容量增加(1)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0 页,共 27 页 - - - - - - - - - (2)记忆范围:记忆范围的扩大是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3)工作记忆: 是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 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四)记忆内容变化(1)运动(动作)记忆:是指识记内容为人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它出现得最早(2)

39、情绪记忆: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出现得也比较早(3)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形象来记住各种材料。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4)语词记忆: 是以语言材料作为记忆的内容,这种记忆是在儿童掌握语言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儿童的词语记忆发展也最晚。三、元记忆和记忆策略的形成1、元记忆的发展是指儿童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认识或意识的发展。 2、元记忆的发展表明了记忆过程有意性的发展。 3、记忆策略包括对记忆的计划和使用记忆的方法(2 岁后开始形成)(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3)间接的意义识记。一般以语言为中介。第三节 3 岁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一、1 岁前儿童的记忆(一)新生儿的记忆:主

40、要是短时记忆,表现为对刺激的习惯化和最初的条件反射。(二)出生后头半年。能够进行长时记忆。(三)出生后第二个半年。开始出现工作记忆。二、12 岁儿童的记忆主要表现在回忆(再现)的发展。第四节 3 6 岁幼儿记忆的发展变化:一方面是无意记忆、机械记忆、形象记忆继续发展,而且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另一方面是记忆的意识性和理解性明显地提高,表现为有意记忆、意义记忆和词语记忆逐渐发展。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一)幼儿无意识记的发展(1)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2)无意识记效果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3)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 (1)客观事物的性质;(2

41、)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3)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4)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 (5)活动动机。(二)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1)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2)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3)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二、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的区别在于对记忆材料理解程度和组织程度的不同。(一)幼儿的机械记忆。(二)幼儿意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三)幼儿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词语记忆逐渐发展(一)学前儿童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二)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

42、发展。(三)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效果的差别逐渐缩小。四、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意义记忆对机械记忆的渗透,语词记忆对形象记忆的渗透,以及它们的日益接近,都反映了幼儿记忆过程的自觉意识性和记忆策略、方法的发展。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1 页,共 27 页 - - - - - - - - - 第七章学前儿童表征的发展第一节 表征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表象与表征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而当前美育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的现象。表征是指由象征性形象

43、或符号引起不在眼前之物或没有作出的动作的心理反映活动。表象一般是指反映的内容形象;表征则是指这种形象形成的过程。二、表征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一)表征与感知。遗觉(表)象:在刺激停止作用后,脑中继续保持的异常清晰、鲜明的表象。(二)表征与回忆回忆是表象(表征活动)存在的主要标志。(三)表征与思维1、表征的形象(表象)不是原有感知形象的简单复制,而是对感知过的东西加工和概括的结果。2、表象不但有形象性,而且有概括性。3、 人脑中的形象并不是按固定的形式不加改变地依次储存下来,而是经过组织的,以心理结构的形式或所谓网络的形式储存起来。即:表征的出现,是思维发生的基本条件。三、表征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44、中的主要作用(一)内化作用。内化是指外部动作向头脑内部转变的过程。(二)过渡作用。 1、表征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之间环节。 2、表象的二重性特点(直观性和概括性)也决定了它的过渡性作用。第二节 表征的发生一、表征发生的时间及标志1、时间: 1.5-2 岁2、标志: (1)象征必须完全内化; (2)象征必须是在心理能被唤起的形象,而不是当前事物直接引起的; (3)象征能用于回忆或预期。二、表征发生的准备婴儿对指示物的反应,是直接的感知运动的反应,这种反应活动属于知觉范畴,但它为标准的出现做了准备。三、表征发生的表现(一)表现在儿童已不停留在单纯依靠实际动作,而是出现了内化的形象。(二) 表现在儿

45、童认识事物的过程中, 从运用指示物转变为运用信号物。 表征发生的同时,还出现了几种新的行为模式。1、延迟模仿。不是直接模仿眼前事物(原型),在原型消失后进行模仿。2、象征性游戏。(假装的游戏)3、初期的绘画。4、初期的语言。皮亚杰认为, 2岁前儿童没有真正的表征活动,处于前表征阶段。第三节 幼儿表征的发展一、从程序性表征向陈述性表征的发展(一)程序性表征。是自然而然获得的表征。幼小儿童的表征主要是程序性表征。(二)陈述性表征。是自己能够理解的表征。这种知识是可以说出来的,能够把信息加工的结果向自己或别人呈现用语言陈述。从程序性表征向陈述性表征的转变主要表现在出现了最初的灵活性或可变性。这种转变

46、有两个重要因素: 1、对象征的概括能力的发展;2、语言的参加。二、象征性功能的充分发展1、幼儿期是心理活动中象征性功能充分发展的时期,也就是表征最活跃的时期。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2 页,共 27 页 - - - - - - - - - 2、象征性功能或表征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模仿和游戏。第八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第一节 儿童想象的发生一、儿童想象发生的年龄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重新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1.5 2 岁,儿童基本具备了想象的基础。1

47、岁半2 岁儿童出现的想象的萌芽,主要是通过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来的。二、儿童想象的萌芽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简单迁移。具体表现为:(1) 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2) 简单的相似联想。(3) 没有情节的组合。第二节 幼儿想象的发展一、想象在幼儿生活中的重要地位1、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它几乎贯穿于幼儿的各种活动中。2、幼儿游戏、听故事、听音乐、绘画、搭积木、各种造型活动等等, 都离不开想象。想象的形象常常是幼儿行动的推动力。二、幼儿想象发展的趋势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表现为三个方面:(一)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二)从想象的

48、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三)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第三节 幼儿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在幼儿的想象中,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发展。一、幼儿的无意想象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是最简单的、初级的想象。幼儿的想象活动主要属于无意想象,它有以下的特点:(一)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二)想象的主题不稳定。(三)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四)以想象过程为满足。(五)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总之,无意想象实际上是一种自由联想,不要求意志努力,意识水平低,是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二、幼儿的梦(一)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的表现。(二)梦的生理基础

49、。梦的生理基础涉及睡眠的不同时相问题。快速眼动时相和非快速眼动时相,二者相互交替,区别在于:不同时相的指标主要是阵发性的眼球快速运动。(三)梦最早发生的年龄。 (一岁九个月至两岁之间。 )(四)梦与游戏。梦是无意识的象征活动;而游戏的象征既是意识到的,又是非意识到的。幼儿对游戏的结果是意识到的,对象征的机制是未意识到的。(五)梦的种类。 1、反映愿望的; 2、以一物代替他物的; 3、回忆痛苦的事情; 4、恶梦;5、受罚或自我惩罚的梦; 6、由身体受到刺激直接转化而来的直接象征。三、有意想象的萌芽 1、有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幼儿晚期有了比较明显的表现。2、总的来说, 6 岁前儿童有意想象的水

50、平还很低。第四节 幼儿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再造想象在幼儿期占主要地位,在再造想象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3 页,共 27 页 - - - - - - - - - 一、幼儿再造想象的发展(一)幼儿再造想象的特点1、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2、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3、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在幼儿初期尤为突出。(二)再造想象在幼儿生活中占主要地位1、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相比, 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