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 八年级下册(一)(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之“课外古诗词诵读”复习精讲专练.ppt

上传人:黄****学 文档编号:2718878 上传时间:2020-04-30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3.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7 八年级下册(一)(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之“课外古诗词诵读”复习精讲专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专题7 八年级下册(一)(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之“课外古诗词诵读”复习精讲专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7 八年级下册(一)(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之“课外古诗词诵读”复习精讲专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7 八年级下册(一)(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之“课外古诗词诵读”复习精讲专练.ppt(6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一),学习目标:,1、能背诵并默写四首古诗。2、整体把握诗意,并翻译。3、赏析重点词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4、了解中考的常见考查题型。5、掌握并能运用一定的答题方法。,常见考查题型,1、直接默写或者提示性默写。2、解释重点词语的含义。3、结合主题赏析诗文中的关键词句。4、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5、分析古诗所使用的创作技巧和方法。6、发挥想像和联想扩写诗句。,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式微诗经.邶风,朗读诗歌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重点词语,式:作语助词。微:(日光)衰微,黄昏

2、或曰天黑。微:非。微君:要不是君主。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躬:身体。,翻译诗句,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赏析诗句,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课堂练习,1、这首诗主要叙写了

3、什么内容?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2、这首诗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采用了反问、隐喻、互文等多种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婉转而有情致。,小结,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诗共二章十

4、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主题思想,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也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诗经郑风子衿,朗读、背诵诗经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注释:子:男子的美称。这里是指第二人称你衿:衣领悠悠:思绪不断的样子,这里形容忧伤的样子,译:你那青青的衣领啊,一直在我的心间萦绕。,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注释往:前往宁:

5、难道嗣音:继续传送音讯,译:纵然我不前往与你相会,你难道就不捎个音信给我吗?,青青子佩,悠悠我思。,注释:佩:玉佩,绿色宝石,译:你所佩戴的那绿色的宝石,一直在我的脑海徘徊。,纵我不往,子宁不来?,译:纵然我不前往与你见面,你难道就不主动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注释:挑达:来往轻盈的样子城阙:城门两侧的角楼,译:走来走去望眼欲穿啊,在高高的城楼上啊!,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译:一天没有见到你,仿佛像三个月一般,如此漫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青青的是

6、你的玉佩,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赏析,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

7、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叙事对象使用第二人称你,在感情表达上更加直接。,从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痴情的女子,一个热情奔放的女子,一个感性的女子。她没有太多的矜持,勇敢追求爱情。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见先秦时代人民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艺术手法,一、“赋”的运用。“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二、句式以“四言”为主,其间杂有“五言”。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使得整首诗韵律整齐,带有很强的节奏感。三、“重章叠句”和“双生叠韵”读起来回环往复,

8、节奏舒卷徐缓,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不仅使语言具有了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四、子衿不仅语言上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描写手法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题目简介,少府:官名,即县尉。之:到,往。任:上任。之任:即赴任。蜀州:今四川省崇庆县。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朋友之间的送别之作。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由于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容易,所以在诗中,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但此诗则明朗乐观,诗中融入很深的离别之情,所倾吐的却是慰藉之意,不落窠臼。“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走近作者,王勃(650-67

9、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唐高中宗时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明人辑有王子安集。,诗歌读音,城阙qu五津jn宦游人hun天涯y歧路q,诗歌节奏,诗歌从内容上可划分为为叙事诗和抒情诗、写景诗等。从体裁上可分为律诗和绝句,而律诗有八句,绝句四句。划分节奏的规律分别为五言“二三”或“二二一、二一二”七言“四三”或“二二一二、二二二一”,解词释句,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辅:护卫。三秦: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五津:津,渡口;五津,泛指

10、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句意:长安城被关中之地护卫着,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个渡口。,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点评:叙述了两人一留长安,一往蜀州,将分两地,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解词释句,宦游:出外做官。句意: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点评:诗人和友人都在他乡做官,在异地送别更是让人悲伤,但诗人发语却显得旷达。,解词释句,海内:四海之内,即全中国。比:紧靠,挨着。比邻:近邻。句意:四海之内只要有彼此互相理解而情谊深切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颈联:海内存知己,天

11、涯若比邻。,点评:诗人笔锋一转,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我们虽然天各一方,但不必悲伤。知心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解词释句,无为:无须,不要。岐路:岔路,分手的路口。儿女:子女,男女,这里特指青年男女。沾巾:沾湿手巾,指哭。句意:不要在分手的岔道上,像儿女分别那样泪湿袖巾。,尾联: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点评:此句发语高远,表明真挚的友情不会因距离的远近而有所改变,最后以劝勉作结,更显得这首诗的可贵,赏析探究,1、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交代了什么?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2、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怀?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赏析探究

12、,3、如何理解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千古名句?这两句是作者的名句,也是唐诗中数一数二的名句。大意是:只要只要四海之内还有一个知己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赏析探究,4、如何理解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互勉,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通过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对友情的豁达态度。,赏析

13、探究,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淮上与友人别这两首诗都写了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比较一下,它们在表达方式与格调上有什么不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大处落笔,气势雄浑,对将要离别的友人是宽慰和劝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诗的格调比较昂扬。淮上与友人别就近写景,情景交融,表达的是分别上路、愁上心头的惜别,诗风比较细腻、哀婉。,课堂总结,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

14、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朗读诗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重点词语,【1】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2】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3】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4】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

15、部的一角。,【5】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6】济(j):渡。【7】端居:安居。【8】耻(ch)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9】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10】徒:只能。【11】楫(j):划船用具,船桨”。,翻译诗句,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分析诗句,首联:水天交接、浩瀚无涯颔联:气势磅礴、雄浑壮阔颈联:闲居不仕,有耻圣明尾联:巧用典故,表明心迹前四句:描绘洞庭湖美景;(写景)后四句:委婉抒发入

16、仕愿望。(抒情),赏析诗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八月的洞庭湖,秋水上涨,和岸上几乎平接。(天光映入湖面)湖水仿佛涵融着整个天空,水天相接,混合成整个浑然一气的天空。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水装得满满的,水面与湖岸相平。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与天空相接,混而为一,是水?是天?已经分不清了。,“平”字写出了水的充盈和湖面之阔;“涵”“混”两字呈现了洞庭湖的无边无际,与天相接。吞天吐地,包容万象的恢宏气势。开头两句,将洞庭湖描写得极为雄浑,汪洋浩渺,那润泽万物,容纳百川的磅礴气势令人惊叹,使人视野极为开阔。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瀚。,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水气蒸腾,弥漫整个云梦大泽。波涛汹涌

17、,几乎要撼动了这座岳阳城。这两句是实写洞庭湖,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云梦泽”是古代的一个大泽,“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不仅表现了洞庭湖的壮阔与活力,也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营造了雄伟壮阔的意境。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觉与听觉结合,对仗,水面蒸发出来的水气,将整个云梦泽都笼罩了,湖水丰厚的蕴积,使周围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滋养哺育,才显得郁郁葱葱,草木繁茂。而摇撼动荡的湖水极富气势,澎湃动荡,波涛汹涌,撼天动地,震撼着岳阳城,使这座湖滨城市瑟缩在自己的脚下,是何等的豪迈!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无

18、边,烟波浩渺,云气缭绕,而且充满活力,涛声震天。,用窄小立体来突出湖水撼动天地的气势,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面对浩浩的湖水,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居然闲居无事,想想深觉可耻。在太平圣世时,闲着不做事,有愧于圣上,对不起这个时代。表明虽然归隐田园,但是并非初衷,而是苦于没有机会,无人援引,对于出仕作官自己还是心所向往的。同时也有在盛世自己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牢骚。,采用了类比的手法,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民谋利,深感惭愧。面对洞庭湖,想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表示自己想要出来做事,却

19、苦于无人推荐。,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徒然看着那湖畔垂钓的人们,空自倾羡他们钓鱼,只有聊表倾慕之情!表达自己空有羡鱼的感情,只能坐观“垂钓者”。“徒”是空空地、白白地,表现作者羡慕垂钓者,期望自己能被引荐的心情。,用典故另翻新意,道出了自己目前的感受:旁观别人垂钓,空有一番期望得到鱼的心情。隐喻自己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并将自己希望得到对方引荐的情感巧妙而含蓄地传达出来,不卑不亢。称颂对方不留痕迹,有求与人,希望自己得到执政者的赏识,却不卑不亢,不失身份。,课堂练习,1、找出对“洞庭湖”具体描写的诗句,并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概括。【1】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镜)【2】涵虚混太清(水天一色)【3】气蒸云梦泽(水气迷漫)【4】波撼岳阳城(波涛汹涌),2、如何理解最后四句的诗意?最后四句由前面的写景转入抒情。旁观别人垂钓,空有一番期望得到鱼的心情。言下之意是:我也很希望做一个垂钓者,希望张九龄能给我解决渔具,以实现获鱼的心愿。最后两句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门径。,小结,诗题也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等。诗的前半部分写“望洞庭湖”;后半部分写“赠张丞相”,“赠”因“望”起,为感兴之作。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主题思想,这首诗先描写了洞庭湖的壮丽雄伟,再借此含蓄地表达希望得到引荐,积极用世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