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效果的研究-王妍.pdf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270976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55 大小:49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效果的研究-王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效果的研究-王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效果的研究-王妍.pdf(5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硕士学位论文 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效果的研究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RESIDUAL CONTROL RIGHTS CONFIGURATION 王妍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年 6 月 国内图书分类号: F235.19 学校代码: 10213 国际图书分类号: 336 密级:公开 硕士学位论文 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效果的研究 硕士研究生 :王妍 导 师:王福胜教授 申请学位 :硕士 学科 :会计学 所 在 单 位:管理学院 答 辩 日 期:2011 年 6 月 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Classified I

2、ndex: F235.19 U.D.C: 336 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in Management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RESIDUAL CONTROL RIGHTS CONFIGURATION Candidate: Wang Yan Supervisor: Prof. Wang Fusheng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Master of Management Speciality: Accounting Affiliation: Scho

3、ol of Management Date of Defence: June, 2011 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摘 要 - I -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业务越发多元化和全球化,人们对会计信息的 要求越来越高,利益相关者需要可比性更强和决策相关性更高的会计信息。在 会计准则弹性空间允许的范围内,对同一业务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选择,虽然 能够增强企业会计处理的灵活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 的空间。由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存在差异,对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运用所 产生经济后果

4、也不同, 会计准则并没有规定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应该配置给谁, 应该由谁掌握并运用,而对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的运用不当会削弱会计信息的 真实可靠性。因此,对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的表现形式及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 效果配置等问题的探讨有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提高会计信息的质 量。 本文通过对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效果的研究,分析了会计准则剩余控 制权配置的相关理论,从企业剩余控制权的相关理论出发,对剩余控制权的来 源及配置方式进行了分析,与会计准则弹性空间的相关理论相结合,介绍了会 计准则剩余控制权的含义及表现形式,并对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的配置及配置 效果和经济后果进行了分析。通过董事会参与、股权

5、集中度和经理层激励三方 面对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通过对把会计 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给经理层还是董事会及股权集中程度对配置影响的研究, 分析如何配置企业会计剩余控制权更有利于减少企业的盈余管理,使会计信息 更加真实可靠。并通过实证结果的分析,提出了改善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 效率的相应对策建议。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将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给经理层更有利于减少企 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的盈余管 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良好的股权制衡机制对企业的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 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经理层掌握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的企业中,运用薪

6、 酬手段进行激励的效果优于运用股权手段进行激励的效果,运用薪酬方式对经 理层进行激励可以有效减少经理层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的盈余管理程度,提高 企业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的配置效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关键词: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效果;会计准则;盈余管理 Abstract - II -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diversification and globalization of businesses, people concerned more about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ut

7、henticity of the stakeholders and decision-making requires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more relevant and comparability. Flexible space in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to the extent permitted, therere different options to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the same business, even though it can enhance the flexib

8、ility of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but also to some extent increase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of the enterprise space. Because of the objectives of different stakeholders are different.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arising from the right of residual control on the use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are differen

9、t. Accounting standards does not provide accounting standards residual control rights should be allocated to whom, who should master and use, but inappropriate use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residual control rights would undermine the authentic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herefore, research on the f

10、orm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residual control rights and how to configure the residual control is more effective, these issues will help ensure that the decis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more usefulnes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accoun

11、ting standards residual control rights configuration,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basic theory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residual control rights configuration, with the relevant theory of residual control right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ource and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residual control rights, relate

12、d to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flexible space theory, introduced the meaning and forms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residual control rights, and configuration effects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residual control rights were analyzed. Participation by Board of Directors, Ownership Con

13、centration and Executive Incentive face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of control over the disposition effect for an empirical study, mainly through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residual control rights to allocated to the managers or board composition and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influence on the allocation of

14、 research, analyses how to configure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residual control rights can reduce the companys earnings management, makes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more real and reliable, and through 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analysis, propos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a

15、ccounting standards residual control rights configuration. Through this empirical evidence, accounting standards residual control rights allocated to managers are more conducive to make true and reliable accounting Abstract - III - information,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ownership conce

16、ntration levels and corporate earnings management, a good degree of the equity balance plays a positive role on the effect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residual control rights configuration. When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residual control rights allocated to managers, using compensation to motivate manage

17、rs is good at reducing the extent of corporate earnings management,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residual control rights configur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Keywords: Accounting standards residual control rights, The effect of configuration, Accounting standards,

18、 Earnings management 目 录 - IV -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 1 章 绪 论 . 1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1.2.1 研究目的 . 2 1.2.2 研究意义 . 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4 1.3.1 剩余控制权配置的研究 . 4 1.3.2 会计准则弹性空间的研究 . 5 1.3.3 会计准则弹性空间的经济后果的研究 . 6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7 1.4.1 研究内容 . 7 1.4.2 研究方法 . 8 第 2 章 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效果的理论分析. 10 2

19、.1剩余控制权相关理论分析 . 10 2.1.1 剩余控制权的来源. 10 2.1.2 剩余控制权的配置方式 . 11 2.1.3 剩余控制权的效应分析 . 12 2.2 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的理论分析 . 13 2.2.1 会计准则弹性空间存在的必要性. 13 2.2.2 会计准则弹性空间下的盈余管理. 14 2.2.3 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的涵义 . 15 2.2.4 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的表现形式. 16 2.3 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的相关理论分析 . 16 2.3.1 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的含义. 17 2.3.2 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效果 . 18 2.3.3 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

20、的经济后果 . 18 2.4本章小结 . 19 第 3 章 董事会参与对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效果的影响 . 20 目 录 - V - 3.1 研究假设. 20 3.2 变量选取及模型建立 . 20 3.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22 3.4 实证过程及结果分析 . 22 3.4.1 研究样本的回归分析. 22 3.4.2 操控性应计利润的比较分析 . 23 3.5本章小结 . 25 第 4 章 股权集中度对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效果的影响 . 26 4.1 研究假设. 26 4.2 变量选取及模型建立 . 27 4.2.1 操控性应计利润的计算 . 27 4.2.2 股权集中度因素的度量

21、. 28 4.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29 4.4 实证过程及结果分析 . 29 4.4.1 研究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 29 4.4.2 研究样本的相关性分析 . 31 4.4.3 研究样本的回归分析. 31 4.5本章小结 . 35 第 5 章 经理层激励对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效果的影响 . 36 5.1 研究假设. 36 5.2 变量选取及模型建立 . 36 5.2.1 操控性应计利润的计算 . 36 5.2.2 经理层激励因素的度量 . 37 5.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38 5.4 实证过程及结果分析 . 38 5.4.1 研究样本的相关性分析 . 38 5.4.2 研究样本

22、的回归分析. 39 5.5本章小结 . 41 结 论 . 42 参考文献 . 43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说明 . 46 致 谢 . 47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 第 1 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业务越发多元化和全球化,会计信息的真实 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需要可比性更强和决策相关性更 高的会计信息。在会计准则弹性空间允许的范围内,对同一业务会计处理方法 的不同选择及会计估计的判断,虽然能够增强企业会计处理的灵活性,但也在 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例如,对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计

23、 量方法的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使用寿命及预计净残值的估计等都 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创造了条件。 我国 2006 年 2 月 15 日发布的以原则导向为基本导向的新企业会计准 则 ,与以规则为导向的老准则不同,以原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主要提供以原 则性为主的会计处理规范, 赋予了会计人员更多的职业判断和会计政策及估计 的选择权,使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更具灵活性。与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相比, 以原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增大了企业的会计准则弹性空间, 较大的会计准则弹 性空间更有利于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对于会计业务的处理更加灵活,也更加 及时准确, 但是过大的会计准则弹性空间也为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进行盈

24、余管理 提供了条件,增加了企业的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也使对剩余控制权合理使用 的监管难度加大。 而会计弹性空间是否被合理使用直接影响企业的会计信息的 质量,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就需要高水平的会计人员、完备的会计 准则及良好的内外监督体系共同作用,但对于飞速发展的中国,会计人员的专 业水平参差不齐、会计准则仍在不断地使用和完善过程中、企业的内部治理结 构和外部监管体制仍存在不足, 这也对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的合理使用形成了 障碍,同时,会计准则对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的权利使用者没有明确的界定, 不同的利益主体会为了各自的目标对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进行不同的使用和 操作,这些问题都增加了企业利用

25、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 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决策有用性。 在保护所有者利益的呼声不断增加及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不断增大的情 况下,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不仅要充分发挥政 府和公众的外部监督作用,还需要研究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的问题,从根 本上减少企业通过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对于会计 准则剩余控制权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影响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的因素是什 么及如何配置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更有效等问题的探讨有其现实意义, 这些问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并保证会计信息

26、的真实可靠。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衡量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效果的标准。通过对会计准则剩余控 制权及企业盈余管理相关理论的分析, 理清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与企业盈 余管理的内在联系, 提出可以通过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来衡量会计准则剩余控 制权的配置效果, 也就是说如果企业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或会计估计进行的盈余 管理的比例较小,那么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的效果就较好,为会计准则剩 余控制权配置效果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铺垫。 (2)分析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的经济后果。通过对会计准则剩余控 制权配置产生的经济后果的分析, 奠定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方式研究的基 础。 会

27、计准则剩余控制权只有在能够产生经济影响的前提下, 研究其配置方式、 配置效果等问题才具有意义。 通过对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由不同的利益主体掌 握时,企业盈余管理程度的不同,使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的研究依据会计 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产生的经济后果,按照配置主体、配置对象、影响因素等 进行配置方式的相关分析。 (3)分析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的配置依据。通过对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 配置的研究, 分析企业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如何配置更有利于避免或降低企业 的盈余管理程度,使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为企业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的 有效配置提供依据。 1.2.2 研究意义 1.2.2.1理论意义 (1)会计准则剩余控

28、制权配置效果的研究,有助于弥补以往会计准则剩 余控制权研究中对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方面的研究缺失, 建立较完整的会 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的理论框架,对会计准则的弹性空间进行分析,有助于 说明会计准则弹性空间存在的必要性, 指出会计准则弹性空间的存在为企业进 行盈余管理提供条件, 并对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可能造成的经济后果进行 分析,有助于推动会计理论发展。 (2)通过对会计准则弹性空间的研究,能够说明会计准则弹性空间为企 业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性, 为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效果的实证研究 奠定了理论基础。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 3 - (3)为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提供理

29、论参考。在经济全球化和快速发展 的社会大背景下,会计准则正随着社会经济的需要逐渐发生变化,特别是我国 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会计准则正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趋同,会计 准则弹性空间不断增大。但随着会计准则弹性空间的增大,也为企业进行盈余 管理行为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因此,我国的会计准则如何发展、发展改革的理 论依据是什么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而对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效果的研究有 助于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修改和完善 提供了理论依据。 1.2.2.2实践意义 (1)对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效果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有效保证了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真

30、实可靠性的要求。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 实、公允是缓解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分配矛盾的根本出路,也是促进资本合理 流动、 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内在要求。 理论上探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很多, 而具有实践操作性的不多。 通过盈余管理来衡量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的配置效 果,有助于提高企业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的实践性,因此,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 配置效果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为公司治理的改革与完善提供依据。在股权分配比较分散的上市公 司,常常存在企业经理层控制权过大,为了自身利益利用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 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进而掏空上市公司的现象。而对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 置效果的研究,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31、通过对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主体、 对象和权力范围的划定,有助于公司法的完善,从法律角度对企业盈余管理行 为进行了限制,促进了公司治理的改革和完善。 (3)有助于企业外部监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企业的良好运行不仅需要 企业管理者的专业知识与各利益主体的相关协调, 还需要外部监督体系的监督 和指导,企业的外部监督体系,特别是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进行监督和审计的 过程中,主要依据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是否被合理有效的执行,来判定企业的 运营是否合理合法,但是由于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的存在,注册会计师在审计 过程中对于一些会计行为的判定缺乏相关政策指导, 而对于会计准则剩余控制 权配置效果的研究, 为注册会计

32、师对会计准则剩余控制权配置不同的企业采取 何种审计方法提供了依据, 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外部监管体系的完善和 发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 4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剩余控制权配置的研究 剩余控制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合约的不完全性, 即未在合同中说明如何使 用的权力, 而剩余控制权的配置则是企业根据经营情况对剩余控制权进行的配 置。 戈珞思曼和哈特(1986) 、哈特和Moore(1990) 从产权理论角度出发,研 究不完全合约及其由于不完全合约的存在而产生的治理问题,提出GHM理论, 认为剩余控制权是对合约中未提及如何处置的资产进行处置的权利, 剩余

33、控制 权归物质资产的所有者拥有 1 2。 巴泽尔 (1989) 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对企业剩余控制权配置进行了研究, 认为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相匹配才是有效的剩余控制权配置。 3杰森和迈克尔(1976)从企业知识结构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剩余控制权和 剩余索取权相互对应是有效的剩余控制权配置。 4张维迎(1996)在对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配置状态进行分析 的基础上,认为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相对称。 5连建辉(2004)认为, “管理者不仅拥有特定的企业控制权,还拥有剩余控 制权,经营者剩余控制权内生于企业合约各方谈判的过程中,加强董事会的独 立性,充分发挥董事会

34、在配置企业剩余控制权过程中的载体功能,进而有效地 控制经营者对剩余控制权的“侵蚀”效应,这是公司治理的核心任务” 6 。 在现有的研究中, 企业剩余控制权对企业业绩影响的研究很多都是从股权 的角度出发的。Wiwattana kantang(2001)发现由股东控制企业的剩余控制权不 仅不能使企业业绩提高,反而会造成企业绩效显著的降低。 7 Marchica (2005) 通过研究发现, 终极股东法定控制权与实际控制权的偏差会对公司价值产生消 极的影响。 8徐向艺和张立达(2008)发现在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 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状态依存的关系。 9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发现,GHM 模型在合约的不完全性的基础上首先提出 了剩余控制权的概念,并对剩余控制权的配置进行了分析,为其后对剩余控制 权配置的相关问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经过多年的研究,关于剩余控制权 配置的理论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 但对剩余控制权配置的研究角度 单一,研究多局限于从激励角度和权利主体角度进行研究,而且很多研究都是 从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配置相匹配的角度出发的, 导致了对如何对剩余 控制权进行配置才能达到剩余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